matlab for linux:小班化教学体会与思考[斐斐课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44:38

小班化教学体会与思考

今年有幸在我们学校当任初一年级班主任,我们班人数少,今天在这里我把自己一年以来与小班化教学“亲密”接触中的一些认识、理解与困惑或者说是经验与教训和大家交流与分享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班学生座位的编排的变迁与发展。学生课堂座位的形式是小班化教学的物理条件,它在某种意义上对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思考,动过很多脑筋。因此,我们班座位编排的变迁与发展其实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对小班化教学认识与理解的过程,值得探讨一下。
我最早采用的是U型(马蹄形)座位法,目的是让教师走下讲台,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教师尽可能得去关怀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面对面的教诲,从而充分发挥小班班额小、物理空间大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最主要的还是想让教师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了。但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 由于班额相对较大,比较拥挤。
2. 换座位不方便。
3. 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不利于多名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与交流。
4. 扭脖子与斜视恐惧综合症。
尤其是第四种问题,反映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固定的现象,需要深入研究并寻求方法加以解决。
       从第二学期开始,我对U型(马蹄形)座位法进行了改进,既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又可以继续促使小班化教学的开展。不过,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迁就了教师,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仍然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不过,一些老师已经开始去了解和学习小班化教学,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实践。
       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这个学期(第四学期)我又通过座位的改变来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在我们班级的开展。这一次我采用的是梅花形的分组座位编排方式。这种方式融合了以上所有的优点,而且换座位非常方便。最重要的是通过有目的和合理的分组,教师可以运用小班化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同异质分组教学法与分层次教学策略。这样,小班化教学就更丰富多彩了。
       这种梅花形的分组座位编排方式似乎是尽善尽美了,但它与前面的那些座位法一样,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我们每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是那种我们更应该提倡的大范围中学生广泛的互动与交流。
国外小班化教学课堂座位最常见的是U字型,但秧田型的也大量使用,课堂教学照样进展的顺利有效。由此可见,座位法是死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新课标实施以后,如果走班制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在这方面也许能做得更好。
接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论。
1. 支撑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论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 (Learning) 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小班由于班额小以及物理空间大,能更好的落实与体现这一现代教育思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并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而要想发挥这种优势,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适合小班的教学方法。
2. 小班化教学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指班额的缩小。班级规模的大小(包括座位编排方式等)不是问题的核心,它只是一种可以促进教学发展的形式,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班教法,则班级大小对于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小班化教学也就失去意义,甚至浪费资源。要想突出小班教学的作用,必须先改变教师课堂教法,这是提高小班化教学效果的前提。
3. 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应起到的作用。
(1)教学行为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学这一方面,也就是学生身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教师应更多的发挥引领作用,强调与学生互动、合作及共享的关系。
(3)在学生的多元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上多下功夫,这包括:
 A 学生的团队精神(互动、合作与交流;资源、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B 重视学生发展的基础(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思维方式)。 
4. 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重要教学策略:
互动策略、角色策略、分层策略、兴趣策略、体验策略、问题策略、反馈策略、和弹性策略等。
5. 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重要教学方法:
同异质分组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常识教学法、鼓励教学法、交融教学法和留有余地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