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samba 离线安装: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瞻仰、礼拜、供养盛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4:46:58

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瞻仰、礼拜、供养盛会

时间:2011年3月10日 22:54

玄奘大师顶骨舍利瞻仰、礼拜、供养盛会在成都文殊院隆重举行,同时展出的还有文殊院僧先宗等3人于每日清晨舌蘸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所绣的千佛袈裟。

   玄奘(公元600~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他徒步十万里,历时十七年,远赴天竺取经。他的西行之路,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唐三藏法师玄奘已经远离我们1300多年,但是他跋山涉水,徒步西行取经,传播文化的精神至今感动着人们。大师毕生翻译了印度佛教经律论75部1335卷,约1300余万字,占唐代译经的一半以上。他在佛教哲学、因明学、梵文翻译、历史、地理、民俗和中外交通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唐高宗麟德六年(664年),玄奘圆寂。唐高宗惊悉,赐葬在陕西铜川玉华宫。三年后,大臣担心皇帝每日看着坟墓悲伤过度,后来迁葬在陕西樊川平原的兴教寺。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兴教寺的三藏舍利塔被毁,玄奘顶骨暴露出来。被僧人藏至终南山紫阁寺中,建一塔供奉顶骨。后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南京天禧寺住持演化可政大师将顶骨千里迢迢地一同背回南京,葬于天禧寺内。到了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玄奘顶骨被迁葬在天禧寺之南,并建三藏塔供奉。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年)天禧寺毁于大火,明成祖再建大报恩寺,并继续供奉玄奘顶骨。

     清朝末年,大报恩寺又毁于太平天国战祸,因三藏塔建有地宫,并未全毁,但自此,玄奘顶骨便埋没了一百多年,在历史烟云中鲜为人知。

 供奉玄奘顶骨的大报恩寺在清末毁于战火后,玄奘顶骨便一直不知所踪。1942年2月23日,日军长官高森隆介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旁建神社时,无意中挖掘到三藏塔地宫,发现了顶骨和一石函。石函内,有众多佛像、佛器及珠宝,石函两侧刻有记载 唐僧顶骨迁移的渊源文字,与文献所记载一模一样。石函一侧有铭文:“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顶骨,早 因黄巢废塔,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天圣丁卯二月五日同缘弟子唐文遇、弟文德、文庆、弟子丁洪审、弟子刘文进、弟子张霭。”另一侧的铭文为:“玄奘法师顶骨塔,初在天禧寺之东岗,大明洪武十九年受菩萨戒弟子广福……普觉迁于寺之南岗三塔之上……”这些在《景定建康志》、《至新金陵志》上都有记载。人们这才确信,锦盒里保存的真的是唐僧顶骨。

 玄奘顶骨重现于世,却又落入日本人手里,各界要求归还的呼声日益高涨。当时在北平的佛教界知名人士、四川西充人白隆平居士等人的呼吁下,上世纪40年代初,经汪精卫伪政府交涉,日方私自留下了其中1份,剩下的归还中国。白隆平居士作为玄奘顶骨的分奉人员,将顶骨分为3份:北平1份、天津1份,白隆平为家乡四川留了1份。

 成都分得的顶骨最初供奉在成都南郊近慈寺,建国后,川北行署领导张秀熟与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怕顶骨散失,写下公函派工作人员将顶骨保存到博物馆。1962年,成都大慈寺开放,又将顶骨供奉寺中。1966年,顶骨移送到成都文殊院,文革期间文殊院前任方丈宽霖法师为保护顶骨终日将其缠在腰间,这才使顶骨至今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