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loo:数字时代,演员如何安身立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7:19
数字时代,演员如何安身立命山鲁佐德2011-11-15 9:02:52  来源:文汇报 2011-09-03

  今年的暑期档,开始于《功夫熊猫2》,收盘在《赛车总动员2》,梦工厂死磕皮克斯,熊猫阿宝和闪电麦昆隔着两个月的炎夏过招,这是动画的国度,真人演员在银幕上退场了。

  或者,《蓝精灵》穿越到纽约城,俊男靓女们顿时作了陪衬,帅哥男主角的心有千千结,哪里拼得过蓝妹妹片刻羞涩地掩住裙角。架不住蓝精灵笨笨和阿滋猫轮番卖萌,真人演员都成浮云,勉强有个搞怪的格格巫,不过是一笔挤眉弄眼的糊涂账。

  又或者看《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男主角希亚·拉博夫沦落到只会乱吼一气,女主角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秀那一双美腿,除了腿,什么都没留下。饶是这样还有铁杆的“金刚迷”抗议,说真人演员出镜太多,抢了金刚们的戏。

  至于《绿灯侠》这样清一色真人演员出演的电影,甚至还不如《蓝精灵》或《变形金刚》,至少蓝精灵和大黄蜂俱是有棱有角有喜有忧招人欢喜得很,不似《绿灯侠》的人物干瘪发拙,感情戏苍白突兀,一对主角——“最性感男人”雷恩·莱诺和“花边教主”布蕾克·莱芙莉——在这本不知所云的烂戏里双双阵亡,这电影被口诛笔伐炮轰之后,只剩下用美元堆出的特效。

  这便难怪普罗们纳闷,在如今的发达数字时代,当表情可以被捕捉、动作可以被合成、演员们在绿幕前和“看不见”的搭档演子虚乌有的对手戏,这个时候,若我们谈论表演,该谈论些什么?在卖座的商业片里,表演仍然是完成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么?技术的机油味和票房的铜臭味里,演员们安身立命的地盘在哪里?

  追忆逝水年华,好莱坞不如从前么?

  后人看他们看到风华绝代,而他们若地下有知,看后辈大约看到的是自由自在。

  上天涯八卦或百度贴吧里刷好莱坞怀旧帖,无论主帖或跟帖里必能找到伤春悲秋的感慨,好似九斤老太太悲叹“一代不如一代”。仿佛在1930、40、50年代,巨星才是巨星,有美貌,有气场,有演技,有票房号召力……而今俱往矣,“明星”这个名词也像钞票股票似的贬值了。

  当代一位法国学者曾说,在古典好莱坞时期,演员是只有“表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论断真不算冤枉。

  好莱坞的饭碗真的不如从前么?其实未必。因为时间这道强大的障眼法术,这年头怀揣着罗曼蒂克乡愁梦的孩子看过往的年代,只看到流光溢彩的传奇,看不到管头管脚的束缚。电视还不发达、电影院一统天下那会儿,美国大城市的大影院外总会放个意见箱,由观众讲他们希望看到演员们是什么扮相、走什么戏路,电影公司汇总了意见再来逐个打造旗下的男男女女们。穿衣、打扮、接戏,哪怕是自己的相貌和体重,没有一样是由演员自主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要生在1930年代,哪能由着性子发福哟。)

  长相清秀的罗伯特·泰勒一朝演白马王子,一辈子演白马王子,区别只是站在他身边是嘉宝还是费雯丽。乡下姑娘诺曼·简除了眼神没挨手术刀,全身上下都被整了一番,像块橡皮泥似的被捏成了白裙飘飘的玛丽莲·梦露。亨弗莱·鲍嘉在演出《马耳他之鹰》的侦探斯派德之前,泯然众人,《马耳他之鹰》造就了他也定格了他,他的形象就此被固定下来:眼神孤绝,厌女,冷漠暴躁,有性冷淡嫌疑。当代一位法国学者曾说,在古典好莱坞时期,演员是只有“表象”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论断真不算冤枉。希区柯克的《迷魂记》开头男主角强尼和他的闺蜜米妮有段不着调的对话,强尼因为伤了脊背,正穿着类似女人束胸衣的胸托,他对米妮说:“等我脱了这劳什子,我就自由了!”当年那些连谈个恋爱都要偷偷摸摸的巨星们,大概会把强尼的这句话当作心声吧,就好似后人看他们看到风华绝代,而他们若地下有知,看后辈大约看到的是自由自在。

  “表演”作为一门手艺,如同口袋里的锥子,总会在恰好的时机钻出来。烂片可能一时埋没演员,但不能盖棺论定地否定表演这回事。

  来说前面提到的迪卡普里奥。对于“现在的好莱坞明星还有多少票房号召力”这类的质疑,迪卡普里奥这个名字会是有力的反击。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迪卡普里奥因为《禁闭岛》和《盗梦空间》,在2010年的身价超过7700万美元。当然,可以说这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位非常有分量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克里斯托弗·诺兰。但迪卡普里奥在好莱坞的轨迹,更大程度上证明的是这个时代演员可以拥有的自主。他在2001年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Appian Way,成立公司的目的是想和他欣赏的导演合作、演他想演的角色。Appian Way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是《纽约黑帮》,迪卡普里奥和斯科塞斯的黄金搭档就此开始。2005年,Appian Way签约成为华纳兄弟下属的工作室,又是在迪卡普里奥的坚持下,华纳投资拍摄了《飞行者》和《无间行者》。虽然隶属于华纳兄弟,但Appian Way也参与投资了其他片厂的大制作,其中包括迈克尔·曼的《公众之敌》。环球公司的市场总监在前不久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评价迪卡普里奥:“他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颠覆和再塑造,演《泰坦尼克号》时他是全世界女孩的梦中情人,而他现在跻身好莱坞最有表演才能的男人,没有什么角色能束缚他,当他出现在银幕上,就是画面的焦点。”

  像迪卡普里奥这样摘掉标签、完成身份转换的,妮可·基德曼也算一个。今夏的《蒙地卡罗》原是若干年前为她量身定做的剧本,阴差阳错地一再错过,而现在她已经过了演这戏的最佳年龄,于是索性隐身幕后做制片,把卖弄笑容和风情的工作留给20出头的姑娘们。这也不是妮可第一次做制片,上一部《兔子洞》既是作为制片人的妮可初露锋芒,也证实了她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美艳强势的她同样能把一个脆弱、悲伤的少妇演得让人信服。事实上,妮可是一个在银幕上有着丰富侧面的女子。她从澳洲初到好莱坞时,被定位成纯真娴静的淑女,演过很多年代剧里的古装闺秀,直到《红磨坊》发掘了她咄咄逼人的美。其后是让她得了奥斯卡影后的《时时刻刻》,她演伍尔芙,让所有人惊诧,她可以不美艳,可以内心有无限丘壑。《时时刻刻》是她的巅峰但绝非终点,后来她当然演过若干烂片,但《兔子洞》被提名去年奥斯卡影后时,我们就知道,一个优秀女演员的光芒,不是那么容易被磨灭的。

  无论迪卡普里奥或妮可,还有好莱坞明星体制里的更多男女,譬如基诺·里维斯或茱莉亚·罗伯茨,他们是好演员么?当然是,即便他们不能幸免地演过一些大烂片,但“表演”作为一门手艺,如同口袋里的锥子,总会在恰好的时机钻出来。就像希亚·拉博夫在《变形金刚3》里表现平庸,但他正在打盹的灵气也许会在另一部电影里醒来。换句话说,烂片可能一时埋没演员,但不能盖棺论定地否定表演这回事。

  商业片里的表演教科书

  商业大片并不该和“零表演”划上等号,在发达资本和强势技术的游戏里,依然会有第一流的表演留下不能被磨损的印记。

  暑期档固然盛产爆米花电影,但并不是所有出现在暑期档的商业大片都是没营养的,当年有雷德利·斯科特空前绝后的《银翼杀手》,后来有蒂姆·伯顿太空歌剧般的《蝙蝠侠》,如今嘛,诺兰的《盗梦空间》也是给品质电影下了定义。同理,并不是所有大片都只充斥着金钱堆砌的特效,就像《盗梦空间》里还有迪卡普里奥和玛利亚·歌迪昂善感的表演,《加勒比海盗4》的惊涛骇浪里还有魅力不减的强尼·戴普,甚至,《哈利·波特和死亡圣器(下)》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本英国式表演集锦的教材。

  借用辜鸿铭的一句话,三三得九没有错,算术不精不要怪到算诀。商业大片并不该和“零表演”划上等号,在发达资本和强势技术的游戏里,依然会有第一流的表演留下不能被磨损的印记。

  坦白说,《加勒比海盗4》远不如之前一气呵成的三部曲,罗伯·马歇尔始终是一个对色彩和音乐相当敏感而对剧情和节奏失控的导演,但这个系列电影的魅力是由“人”造就的——至于这吸引力是来自故事里的杰克·斯派洛船长和海盗头子巴布萨,还是扮演他们的强尼·戴普和杰弗里·拉什,就是一个纠结不清的问题了。无论如何,强尼·戴普的“船长”,一个疯疯癫癫的非典型海盗,已经是深入人心的图腾式存在,要知道在90后的心目中,他们可以不知《剪刀手爱德华》但必须对《加勒比海盗》如数家珍,戴普的历史从“船长”开始!

  就像在文艺青年的心里,詹姆斯·迈克沃伊的演技体现在《救赎》这类文艺片里。而真正考验迈克沃伊四两拨千斤本事的,恰恰是《X战警:第一战》这种商业口水片,电影结尾X教授和万磁王决裂时,迈克沃伊能演得入心入肺又不落痕迹,其实这类自漫画里来的夸张感情戏,要换个欠火候的演员,顿时正剧成闹剧。

  要说商业大片里最有说服力的表演,那么非《哈利·波特》系列莫属。从2001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以来,主角是一群十来岁的娃,扮演绿叶的则是英国中老年演技派精锐尽出。

  仙风道骨的理查德·哈里斯站在镜头前就是让人信服的校长,《野鹅敢死队》里金发的硬汉队长老了,不变的是眼神里睿智坚定的光彩。一本正经的麦基教授连背影里都透着古雅的端庄克制,麦吉·史密斯纵然老去,她仍然是英国式隽永美丽的代表,要知道,连扮演斯内普的艾伦·瑞克曼都深情地回忆,他在戏剧学校念书时会去西区看她演舞台剧。魔杖店里慈眉善目的老掌柜是约翰·赫特,纵然在寥寥几场的戏份里,也让人回想起他当年和理查德·伯顿演对手戏的精彩。哈利在火车上邂逅了风尘仆仆的卢平教授,大卫·休里斯只要一个眼神,就演活了疲惫孤独的狼人,带着忧伤的诗人气质。艾玛·汤普森仿佛神神叨叨的占卜老师特里劳妮灵魂附体,在我们认不出她的时候,不得不感叹,一个优秀的女演员能多么轻易又彻底地抛开“自己”。在最后一部电影里,故事里的赫敏假扮贝拉特里斯时,扮演贝拉的海伦娜·卡特演得出18岁女孩的青涩和惊恐,而如果倒过来,只怕艾玛·沃特森(赫敏的扮演者)演不出黑女巫的狠戾。

  既然提到最后的毕业歌,不能绕过斯内普教授——艾伦·瑞克曼。在《死亡圣器(下)》拍摄完成后,瑞克曼曾给原作者罗琳写了一封信,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感谢你创造了这个故事,这个角色让我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体验了漫长一生的感情。”瑞克曼说,斯内普这个角色是罗琳给他的礼物,其实,电影里的斯内普何尝不是瑞克曼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就像他自己写下的,他让我们在几分钟里看到了一生一世一段情的深沉分量。

  正是这样的表演成全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真正价值:再过10年或更久,这些电影抵挡不住时间的磨损沦为“过时的商业片”,这些棱棱有光的表演会成为延续电影生命的魔法石。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表演,电影在技术的惊涛骇浪里还能留存着柔软善感的美。

  撼票房易,撼笑星难

  喜剧演员成了如今好莱坞最有含金量的群体,亚当·桑德勒,威尔·法瑞尔和本·斯蒂勒这群笑星,人称“好莱坞男孩俱乐部”。

  如果一部电影没有特效、没有爆炸、没有大场面,它能赚钱么?答案是可以的,当然它得是一部喜剧。特效也许能还原卓别林或巴斯特·基顿,但至多是复制,不可能创造,活生生的人的灵韵是发达技术无能为力的。

  盘点好莱坞春夏档的电影,技术先行的大片们没有悬念地占去大半份额,但喜剧不动声色地垄断了另一半票房版图。也唯独喜剧,譬如《麻辣教师》和《宿醉2》,能在暑期超级英雄的狂轰滥炸中挤上票房排行榜头名。观众为《变形金刚》里的芝加哥大战埋单,为浮夸的视听感官欢愉埋单,也为那些能逗笑他们的喜剧演员埋单。于是喜剧演员成了好莱坞最有含金量的群体,亚当·桑德勒,威尔·法瑞尔和本·斯蒂勒这群笑星,人称“好莱坞男孩俱乐部”。

  在银幕上,一个或一群能让人发笑的男人,威力足以匹敌上千万美元制造的千军万马……

  在银幕上,一个或一群能让人发笑的男人,威力足以匹敌上千万美元制造的千军万马。就说《宿醉2》,仍然是一群不靠谱男人在结束单身派对上的胡作非为,所有的把戏《宿醉》里都玩过了,续集无非是重复,故事背景从洛杉矶换到泰国,耍点东方情调,男人们集体喝挂失忆,从头到尾下三路的玩笑不中断。乱炖杂烩三俗桥段这种事,第一次耍有点意思,同义反复就有黔驴技穷的嫌疑了。但就是这样“技穷”的白烂喜剧片,票房不让《变形金刚3》,归根究底,不能摆脱低级趣味的广大人民观众是冲着那一伙十三不靠的男主角们去的,就像有群众在豆瓣上发帖感慨:兄弟们你们到底是要怎样啊?!

  事实上,和单身汉有关的各种嬉闹剧已然成了好莱坞新兴的一种类型片。“从此,男人和女人幸福地在一起了。”这类老派浪漫情感剧是电影史里的一页了,所谓柴米油盐百事哀,如今普罗们热爱看的是“后浪漫时期的男人(们)”,卖座喜剧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单身或憧憬单身的男人们,譬如《宿醉》里恐婚的单身汉们,譬如《交换》里已经有了两娃的人夫羡慕嫉妒恨着左拥右抱的单身小伙,以及最理想的男主角是单亲爸爸——既是单身,没有婆娘管束,而孩子的存在又证明了他的性取向是主流的!这年头好莱坞喜剧里单身爸爸出现的几率之高简直令人发指,要知道现实状况正是完全相反。以单身汉为主角的喜剧如此发达,直接让一众风华正茂的男演员乐于向金·凯瑞、本·斯蒂勒和亚当·桑德勒们看齐。

  如果有技术不能越俎代庖的,那一定是幽默。

  喜剧真正的杀手锏在于,它的“杀伤力”凌驾在所有类型片之上,能够一网打尽男女老少三教九流的观众。一个姑娘也许对超级英雄肌肉男的《美国队长》全无兴趣,一个小伙可能完全不耐烦少女小清新的《蒙地卡罗》,但这样两个人很可能兴高采烈地去看《波普企鹅》,被金·凯瑞逗得笑岔气地走出电影院。同理,一个00后的小娃可能对《变形金刚》完全无感,他(她)的电影库存里也不见得有《修女也疯狂》,却能对艾迪·墨菲津津乐道,就因为《怪物史瑞克》里那头驴子的配音!

  当然,喜剧男星们不可撼动的地位也佐证了好莱坞长久以来的一桩困局:喜剧女星的稀缺。红地毯上的漂亮妹子一茬接一茬,在文艺电影里哭得天地无光的演技派也一茬接一茬,唯独放下架子让人笑开怀的女子是稀有物种,若干年里只得一个演活了傻大姐BJ的芮内·茨威格。便难怪今夏《麻辣教师》里卡梅隆·迪亚兹甩开美女的架子,反倒是惊才绝艳,让一众影评人感动到热泪盈眶。

  在这个发达数字时代,如果有技术不能越俎代庖的,那一定是幽默。

责任编辑:孙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