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元兑人民币今日汇率:探秘“海上大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0:02
探秘“海上大庆发布时间: 2011-03-11  |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3月11日 来源: 和讯网 作者:    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一座海上钻井平台爆炸,导致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为治理墨湾漏油事件,BP不得不支付高达400多亿美元的费用,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尽管由于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各国加大海洋油气开发的步伐并不会因此而停歇,但也让这项产业饱受口诛笔伐,并让投资者看到了其中的风险。

    链接1

    我为中国海油感到很骄傲,也备受鼓舞。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近29年的努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并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海油已连续6年被国资委评为A级企业;中国海油改革发展的历程与经验以全景式案例的形成进入了哈佛商学院的讲堂;最近,所属的油公司还获得国际能源界“奥斯卡”奖中的最高奖,即普氏年度最佳能源公司。

    ——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现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

    中国海油作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主力军,多年来通过艰苦奋斗、科技创新,其实已能够与国外的海洋石油公司相媲美,它的一些勘探、开发技术已位于国际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

    中国最早的海洋石油工业建立在陆上石油工业的基础上,但是在中国海油人的努力下,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完备的自身体系建设,还在一些方面反过来促进了陆上石油工业的发展。海洋石油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在绝对具备了与世界大公司比肩的硬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探路“深海大庆”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未来10年中国海油将在设备建造、技术攻关及人才队伍上下大力气,以建成“深海大庆”

    海盗四起,劫持船只,绑架人质??

    2008年底,全球人的目光聚焦在索马里海盗身上。事件发生后,中国宣布派海军舰队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随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婉转表示:“中国现在如果建造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当感到惊奇。”两条消息让国人倍感精神。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消息,虽然并未引起国人的热议,却同样应当感到振奋: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中国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在上海开工建造,代号是“海洋石油981”,重要性堪比航空母舰。它是我国石油工业挺进深海的重要武器装备。

    “保卫蓝色国土需要强大的海军,但是要开发建设蓝色国土需要像中国海油这样能够从事海上能源开发的国家队。”国家主席胡锦涛寄语中国海油。为此,中国海油立志,在国内“海上大庆”稳产的基础上,将投资2000亿元到2020年建成一个“深海大庆”。

    这是一个颇具雄心的目标。那么,中国海油的这份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曙光照进中国深海

    日本有部动漫的主题曲叫《深海孤独》,曾风靡一时。不过,现在的深海已经不再孤独,这里正在成为世界油气生产商的新阵地。

    所谓深海,一般是指超过300米水深的海域,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而海洋70%的油气蕴藏在深海。其中,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其深水区被认为是能源领域最具潜力的处女地。据估算,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人民币。在未来20年,只要能开发30%,每年就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不过,走进深海需要时间。专家介绍,南海的地质结构大多是由陡峭的海底盆地构成,分散在南海中的岛屿几乎都是非常狭小的岛架,一般在50海里之外水深就会突然降至数千米,这对中国海油而言将是严峻的调整。

    面对挑战,中国海油继续坚持对外合作。“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中,美国和巴西等几个国家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将会与其合作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总经理周守为告诉记者。巴西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走得最快的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1990年,巴西深海油气仅为250万吨。通过技术创新,预计2015年,该国深海石油产量会增至9200万吨。

    曙光正在照进中国深海。2006年4月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总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哈斯基能源合作,在香港东南250公里钻探“荔湾3-1”井成功。这次钻探成功拉开了中国深水油气开发的序幕,也意味着中国海油实现了1500米左右的深海油气技术能力。目前,荔湾3-1气田的开发方案已经出台。

    建立深海作业舰队

    挺进深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际海洋界普遍认为,300米水深是一个分界点,再往深处每走一米,对勘探开发装备提出非同一般的挑战。

    不过,中国海油人没有止步,提出“进军深水,设备先行”,为进军深海积极蓄势。

    在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造船厂,一艘巨舰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到处涌动着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这便是中国进军深水石油的旗舰——“海洋石油981”,它是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在海底还可以再往下钻9000米。5个月之后,这艘巨舰就将出海试航。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如果将“海洋石油981”安放在北京市中心3000米的上空,散开的锚链将把北京六环都囊括在内。它能经受得住20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而且能够实现瞬时模拟实时定位,具有本质安全型防喷设计。这一设计能够保证平台爆炸或者翻沉后,海底油气井实现自动关闭,可杜绝2010年墨西湾漏油事件的发生。

    “深水钻井平台集世界先进技术于一身,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建造,都需要整合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才能建成。这类平台的设计建造,以前一直被西方国家的公司垄断。如今,我们自己组织完成“海洋石油981”的设计建造。正是因为中海油的引领,才有在国内首次设计建造的机会。”“海洋石油981”项目组总经理林瑶生这样表示。

    此外,中国海油还拥有17艘FPSO船,即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数量之多位居世界第二。“它们支持着我国海洋石油75%?80%的产能。未来,挺进深海,它将有更大作为。”中国海油总经理助理、采油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武奎给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中海油还在打造自己的“深海舰队”。中海油已投资逾150亿元建造深水钻井船、深水起重铺管船、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等大型装备。这些装备将于2011年陆续投运,将极大提升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此外,中国海油还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现代化海洋工程建造基地,能够同时容纳两条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和深水钻井船的泊位。

    吹响深海技术“冲锋号”

    这是中国海油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创新的一次“冲锋号”。

    2006年5月17日,“珍珠号”台风突袭中国海油流花11-1油田,作业中的“南海胜利”号FPSO船 7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油田被迫停产。为了防止爆炸与溢油事故,中国海油成功地将FPSO拖航至安全海域,开始检修。然而,断裂锚链和软管的打捞、修复和回接等大部分工作,都要在情况复杂的水下300米处实施。开始中国海油寄希望于拥有顶尖海洋深水工程技术的外国公司,当得知修复工作难度巨大后,外国公司开出了高昂报价等苛刻条件,而且表示在时间、进度和工程质量上无法保证。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尽快让油田复产,更为了在深水方面做出实质性尝试,中国海油做出了自力更生的决定。通过数次实验、失败、再实验之后,油田提前一年复产,被称为世界海洋石油工程界的奇迹。

    在流花11-1油田修复工程中,共有6项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125吨步进式液压油缸驱动绞车,并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发明了专用的水下大直径软管打捞工具,并成功应用;发明并成功应用了软管接头现场垂直组装修复技术;首次建立了300米水深单点系泊系统和水下大直径软管修复的工程方案和技术规范等。“这意味着中国海油初步掌握了一套应用于深水海洋工程的维修技术,为进军深水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说。

    为了能够持续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海油在公司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上开始发力。“公司正在稳步推进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突破影响公司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陈伟表示,公司因此建立了科技驱动四维体系,即对外合作进行高起点创新、生产导向进行选择性创新、以我为主进行开放式创新、健全机制实现全过程创新。

    此外,从公司管理制度上打通了科技人才成长通道。“现在总公司级专家享受的待遇和我一样,他们更加专注自己的领域研究。”陈伟笑着说。

    锻造一深海之师

    进军深海,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而且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深海之师。

    为此,中国海油未雨绸缪。“我们在3年前就开始进行深海油气作业的人才准备,分别针对钻井、固井、完井等专业,派遣50人去不同的国家学习。”中国海油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唐代治告诉记者,“国内有160人已经在上海的‘海洋石油981’平台上进行操作培训。”

    在这些特殊的培训之外,中国海油正以打造一流员工队伍为目标,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

    为了打造一批能够适应国际发展形势要求、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筹划能力的现代化综合性管理人才。2009年,公司制订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直管领导人员年度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了领导干部从能力素质考核到工作业绩考核的新突破;有计划地选拔各级领导共82名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学习,并举办了直管领导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中国海油已经在勘探、开发、钻采、工程和炼化五大核心专业认真推行所属单位和总公司两级专家评选,探索建立“所属单位专家-总公司级专家-国家级科技人才-院士”的专家培养体系,造就科技大家。选出成果多、钻研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专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按照院士的方向重点培养。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人确实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能潜心研究,技术攻关。

    中国海油还积极依靠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十二五”期间,公司承担了8.5个国家重大专项,每个项目约有5个课题,如果每个课题能有1?2名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至少可以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培养出80多名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如果加上每个课题有4?5名创新骨干科技人员,将有200名科技创新的骨干人才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出来。

    这是一群敢于做梦的海油人,正如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所说,“理想与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载着梦想,中国海洋石油这艘巨舰将驶向更广、更深的海域。

    激荡海油魂

    访中国海油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波

    这个冬天,记者数次来到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25号,这里是中国海洋石油大厦。它显得格外不同,如同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在阳光下泛着淡绿色的光芒,内敛而蓬勃。

    走进大厦,“上产5000万吨,再创新辉煌”的标语诉说着中国海油的光荣与梦想;一幅幅历史照片见证着那些艰辛与奋进的岁月。28年里,中国海油人以“敢下五洋捉鳖”的魄力、“海纳百川”的智慧,在几乎为零的海油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海油精神:敢闯新路、勇担责任、善于学习、包容创新。

    在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吕波,请他为我们详细解码中国海油人的精神基因。

    敢闯源于责任

    记者:吕总,您好!首先对中国海油建成“海上大庆”表示祝贺。海油人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海洋油气发展的百年历程,速度令人震惊。您认为,这源于什么样的精神动力?

    吕波:要探究这种精神,对中国海油历史的了解很重要。其实,和大庆人一样,海洋石油事业的开创者开始也是人拉肩扛一般,用渔船组建我国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队伍走向大海;老一辈铁人钻井工人用手扒冰,给破冰船开路,用血肉之躯保护刚刚建成的“海一”和“海二”平台??这些都在中国海域上演过。

    “海上大庆”的建成和大庆油田有很多共同点,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种精神是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工人的灵魂。不过,因为中国海油独特的历史轨迹,在对“大庆精神”继承的同时,也形成特有的精神理念。

    中国海油对外合作之初,我国还处在“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国人意识还并不那么开放,在国家的支持下,海油人在重重困难之下开始与国外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融进了国际化的潮流之中。在国内,中国海油率先开始了“总经理负责制”、“用工薪酬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可以说,在每个历史阶段,中国海油人都以“敢闯新路”的魄力,构建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体系。

    记者:提到“责任”,据了解,中国海油在激励员工的制度中,并不以薪酬为手段,而是对“责任”二字进行了最全面的贯彻。这种责任感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

    吕波“勇担责任”是历史赋予中国海油的优良传统。从公司成立至今,中国海油始终坚持国有企业肩负国家责任、大企业大责任的原则,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融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主动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潜力越来越少、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中国海油保障能源安全的责任也将越来越大。

    如今,中国海油在推进核心产业全球化战略的同时,专业公司加快了“走出去”步伐,LNG资源量的获取逐步增加,油气资源的国际贸易量不断提高,“全球布局、全球作业”格局基本成型,形成了多元化、国际化的能源供应格局。未来,我们还将在“海上大庆”和“深海大庆”的基础上建立“海外大庆”、“LNG大庆”。到2020年左右,中国海油将形成2亿吨油气当量,相当于目前全国的油气总产量。这将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更大保障。

    学习引爆创新

    记者:建成四个“海上大庆”是一幅颇具雄心的蓝图。请问什么精神特质让海油人有了这份底气?

    吕波:海油人是敢于追梦的,更是善于学习的。这种精神让中国海油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先进性。

    当初,中国海油不仅没有资金和技术、而且没有海洋石油建设人才。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在对外合作初期我们大规模派员工去海外培训,不断学习全球石油行业的先进技术,广泛吸收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使公司在理念、实践、技术和经营上,始终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实力不断得到提升。去年年末,中国海油获得了普氏“全球最佳能源企业”和“全球最佳能源生产商”,就是实力的证明。

    如今,中国海油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加大各种培训力度。公司针对经营管理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操作人才队伍工作性质的不同,提供不同形式的晋升机制,使他们各归其位、各有发展,从制度上保证这种学习力的活力。

    记者:在您看来,这种旺盛的学习能力为中国海油带来了怎样的革命?

    吕波:1982年到1992年之间,中国海油一直在努力学习、模仿国际石油公司的先进技术,并将其用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在学习中,我们加强自己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现在,中国海油的原始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海洋稠油勘探开发、海上提高采收率、海上边际油田开发、重质稠油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我们形成了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海洋石油工业自主创新的跨越式提升。

    此外,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海洋石油工业95%的资金投入用于从国外购置生产设备,如今95%的装备实现了国产化。同时,海油工程装备的发展带动了中国船舶(600150,股吧)、机械、电子和钢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每年创造产值数十亿元。

    “容”文化

    记者:在中国石油工业传统与西方现代化之间做到了兼容并蓄。这种包容性根源于什么?

    吕波:这种包容性根源于中国海油独特的发展轨迹,是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化、国际化企业势必践行的理念。

    对外合作期间,与中国海油合作的70多个国际石油公司来自30多个国家,有着各自的传统习惯、文化理念与管理理念。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海油必须坚持互相尊重、包容并蓄,取长补短、精诚合作,遵循和尊重业务所在国(地区)法律法规。这也为中国海油汲取、融汇合作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经验提供了最大可能,公司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实现了超越。

    记者:据了解,现在中国海油形成了特有的“容”文化,能为我们解读一下吗?

    吕波:“容”文化可以简单解释为容纳,宽容,容仪(规则),从容。这是中国海油核心价值观,具有统领意义和永续价值,属于公司哲学即“道”的范畴。

    我们将其分为三个核心词,即“容人、容智、容天下”。“容人”是指尊重与宽待,“容智”是指虚心、求索,“容天下”是一种胸怀。“容”文化与公司理念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提倡的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在发展上坚持双赢;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讲求诚信;培植员工的创造素质和开拓能力,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突破成规局限,开创一流业绩。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