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奔驰斯玛特smart: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1:34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测绘局《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中心的基本职责和实际,编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06-2010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主要成就

                           
                        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心业务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数据资源积累初具规模,应用服务成效明显,重大项目实施顺利,科技与人才工作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一)数据资源积累初具规模
                        在兄弟单位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完成了全国1:5万数据库集成建库、全国1:25万数据库更新。完成了国家基础航空摄影330万平方公里、卫星影像订购8200景和航片扫描100余万片。实现了大地数据库的改造与升级。建设了城市框架地图、勘界专题数据库等。扫描数字化地图档案3万余幅,馆藏档案实物总量达100余万件。

                        (二)应用服务成效明显
                           
                        中心向社会各界提供地形图10万余幅、27万多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约10TB,基准控制点约3.5万个。及时为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制作和提供1000余幅决策用图,为外交、公安边防、国家安全等多部委开发了近10个专题应用系统。针对成果分发服务的需要,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国家动态地图网”和“测绘科学数据共享网”等,基本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目录网络化发布。加强了测绘成果的宣传与普及,组织开展了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情况调查,进行应用效益评估,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三)重大项目实施顺利
                           
                        中心承担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测绘项目近20项,包括全国1:5万数据库建库与集成、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国家基础航空摄影、国家地图档案资料扫描数字化、国家基础测绘设施建设、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等国家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了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四)科技与人才工作成效明显
                           
                        中心共承担或合作承担了5项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15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2年,经人事部批准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十五期间,新增4人入选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五)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围绕中心职责,对部门设置进行了调整,制定和完善了《中心经济运作管理办法》、《中心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文化生活愈加丰富,职代会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职工积极性充分调动。1人荣获全国五好家庭荣誉,3人在珠峰复测工程中获先进称号,4人获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1人获国土资源部巾帼英雄。到2005年,中心已连续十三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对测绘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对测绘服务提出新需求,为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在测绘技术向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转折期,努力克服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不足,解决地理信息成果应用开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迎接地理信息公益性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的严峻挑战。

                        (一)基础地理信息完善更新需求紧迫
                           
                        随着基础地理信息广泛应用于国防、外交、反恐和应急政府管理决策等方面,广大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性较差,国家级数据资源与省市数据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基础地理信息与专题信息尚未实现有机集成。

                        (二)对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世界发达国家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发展日新月异,正迅速改变社会公众使用地理信息产品的方式与频率。在这种社会化应用浪潮面前,中心的信息服务观念较为陈旧、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响应速度较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三)信息化测绘业务迫切需要提升科技集成创新能力
                           
                        随着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初步建成,中心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更新完善与应用服务,向用户提供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数据和附加值高的信息产品。但中心现有的技术系统相对落后,系统开发与集成能力偏弱,面向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储备尚显不足,难以适应信息化测绘业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需要。

                        (四)中心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随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逐步推进,中心承担的各类项目和日常业务工作愈加繁重,但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明显不足,运行体制不够适应,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难以满足中心基本职责的有效履行和业务拓展的需要。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目的”,大力开展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工作;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提供规范、优质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积极推进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增强科技集成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资源平台,有效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初步建成网络化信息集成服务、动态更新、数字成果与档案存储管理等技术系统,全面提高集成创新、重大项目设计与组织实施、应急服务、成果展示与应用示范等能力。
                           
                        1、建立完善一个平台。基本建立以多尺度地形数据、多分辨率影像数据、高精度基准数据、测绘档案成果等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地理框架数据集、导航地理框架数据集、测绘科学数据集等为拓展,以网络化集成服务系统和“国家动态地图网”为支撑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资源平台。
                           
                        2、有效提供两类服务。能有效提供以测绘基准、影像、地形、框架地图、档案等成果的标准化产品为主的公共服务。能有效提供包括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应用系统研发、技术咨询培训、重要地理信息统计、专题图编制、变化监测等在内的个性化服务。
                           
                        3、初步建立三大技术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信息集成服务技术系统,实现中心数据资源集成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建设动态更新技术系统,为基础地理信息的适时更新提供技术支撑。建设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技术系统,实现海量空间数据成果档案的集成管理和异地存储备份。
                           
                        4、全面提高四种能力。一是凝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有效提高单位的科技集成创新与技术推广能力。二是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全面提高中心项目筹划、设计、组织实施能力。三是建立灵活、快捷的应急服务机制,有效提高应急服务能力。四是建成高水平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展示与科普宣传窗口,提高成果展示和应用示范能力。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为实现中心“十一五”事业发展目标,将大力开展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应用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集成创新能力。

                        (一)基础数据资源丰富与完善
                           
                        1、全国1:5万数据库更新与完善。做好1:5万数据库更新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完成19000余幅1:5万地形要素数据的更新及相应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生产与入库。集成同期完成的西部1:5万空白区5000余幅基础地理数据,实现全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的全面覆盖、更新与完善,主要要素现势性达到2005年以后。
                           
                        2、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做好国家“十一五”基础航空摄影计划的实施工作。完成100万张航片数字化与入库,实现100个大中城市的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的获取与处理,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1-2.5米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
                           
                        3、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立项,完成国家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总体方案设计、相关技术试验和可行性论证。更新完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管理及数据运行系统,整合17省区域大地基准成果数据,完善提高中国陆态网系统技术服务和应用水平,更新完善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4、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测绘档案资料收集机制,建立征集捐赠渠道,加大国外地图、古旧地图等重要资料的收集力度。完成馆藏全部档案资料的整理、目录采集和建库。开展馆藏文档及特殊载体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和建库工作。完成测绘成果目录的采集、汇编、建库与发布,开展馆藏测绘档案资源挖掘与利用。

                        (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5、基础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充分整合中心各类数据资源和技术能力,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化集成服务系统,实现基础、专题及其他各类数据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形成基于局域网的注册登记、查询访问、使用分发、管理维护等信息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网络化分发服务体系,提供全国跨地区的基础地理信息目录服务。建设现代化测绘基准运行服务系统,逐步提供统一、地心、三维、动态的基准服务。以“国家动态地图网”为基础,构建公共地图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地理信息内容服务。
                           
                        6、电子政务专用服务平台建设。针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需求,改造与整合现有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形成国家级电子政务框架数据集,初步建成满足政务内外网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反恐维稳业务对大比例尺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反恐维稳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工作,积极构建连接测绘与相关部门的多级地理空间信息网格。
                           
                        7、导航专用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公益性测绘成果,生产全国城际导航地理框架数据和环渤海示范区的城市导航地理框架数据,开发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及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构建支持产业发展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专用信息平台。
                           
                        8、应急服务平台建设与公共产品开发。依托中心现有资源,丰富应急服务数据集,开展专题制图,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应急服务产品,完善灵活、快捷的应急服务机制,为中央政府及各部门领导提供及时的应急服务。研究确定中小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产品形式及数字地形图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模式,完成全国1:100万、1:25万和1:5万国家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与建库,完成约10000幅1:5万纸质地形图的出版印刷。开发基于数据库的标准地形图快速成图系统,引进先进印刷设备,建立地图快速输出服务系统。

                        (三)测绘应用工程
                           
                        9、国界测绘保障。继续做好中越陆地边界联合勘界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为确保2008年完成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并签署新的边界管理制度文件,做好各项测绘保障工作。加强中尼边界第三次联合检查测绘工作的组织实施,争取在三年内完成整个联检工作。针对外交部需求,整合边境地区基础地理信息和边界专题管理信息,建设我国陆地国界信息管理系统。
                           
                        10、重要地理信息量测与统计分析。利用已有基础地理数据库、现势性良好的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及各类历史地理数据,采用信息挖掘等技术开展试验,完成重要地理信息统计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承担重要地理信息测量的技术方案审核工作,为面向社会的重要地理信息发布提供技术支撑。选择明长城长度作为要发布的重要要素,组织实施明长城测量,建立明长城测量数据库及重点地段的三维数字景观。以国家基础地理数据为基础框架,集成国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开展国家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统计专题地图制作发布系统设计,建立国家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示范系统。

                        (四)科技与基础性工作
                           
                        11、技术集成创新研究。研究对象化数据建模与整合、地理信息目录服务与智能搜索、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空间信息网格构建等关键技术,开发集成化信息服务系统和地理信息专题应用平台。研究影像配准与融合、变化检测、级联更新、版本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动态更新技术系统。研究异质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管理与互操作、数据远程复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开发国产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构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网格。
                           
                        12、存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保障。做好国家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设施项目专业设施的技术设计,开展主馆的成果档案存储、管理、分发服务、网络与安全保密、运行支持等系统建设,形成现代化的存储与服务功能设施。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升级维护与技术保障。
                           
                        13、地理信息与测绘标准研究。做好全国地理信息标委会相关工作,推进地理信息标准化,促进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立。结合重大测绘工程项目实施,开展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测绘科技档案、地理信息更新、数据库管理、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地理信息产品模式和应用服务以及地理信息安全与保密等相关标准的研究与修订工作。
                           
                        14、国际合作与交流。协助国家测绘局做好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21届北京大会的筹备与组织工作,组织做好学术委员会和大会主席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协助国家测绘局和国标委做好2007年在西安召开的ISO/TC211第25届全体大会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做好中德、中芬、中美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为完成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应深化组织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习与培训,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品牌形象;争取稳定资金投入,强化经费预算管理;加强产学研结合,建好技术集成创新条件平台;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率。

                           
                        (一)深化组织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数据资源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目的”的要求,对中心业务流程和部门职责进行优化、调整,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贯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建立符合中心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以岗位目标绩效考评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负责人制度,改进和完善中心其它规章制度。

                           
                        (二)加强学习与培训,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一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改进作风,增强班子的活力和整体功能;二要加大对中层干部的培养与锻炼,推行管理岗位干部轮岗制,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及开拓精神,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项目组织协调的管理干部;三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通过参与重大项目、举办高新技术学术系列讲座、选派出国培训与合作研究、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和联合培养博士生、鼓励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任职等措施,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品牌形象。要认真总结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凝练反映自身特点的文化价值观,弘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精诚服务、和谐共进的精神;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宣传的领导与策划,将宣传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并纳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岗位目标;办好文化墙、图书室、食堂和职工之家,开展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切实地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塑造品牌形象,努力争创标兵单位。

                           
                        (四)争取稳定资金投入,强化经费预算管理。积极争取项目,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以业务拓展收入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完善经费支出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建好技术集成创新平台。要充分发挥好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科技交流,逐步形成贴近中心核心业务和重点任务的“联合、开放”机制;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高技术公司的互动合作,进行新型业务体系的整体设计、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推广。

                           
                        (六)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率。充分发挥科技委、职代会的作用,广为宣传规划编制的思路和目标;对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及部门工作计划;对确需经费支持的,要纳入单位年度预算,或争取专门经费;对规划执行情况要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形势变化对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修订。

                        2007-1-29 14: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