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儿童家具官网:《功德之本》本頌及注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12:27
《功德之本》本頌及注釋功德之本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於諸功德之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是乃道之根 然後精進恭敬誠依止
惟願加持令我先體悟 一次所得此善有暇身 難得有義然後不間斷 晝夜生起取其精華心
惟願加持令我先念死 身命飄搖猶如水泡沫 迅速即為死魔所毀滅 並且確知黑白業諸果
逝後跟從猶如影隨形 然後令我時時不放逸 眾惡中連小罪皆斷除 並且成就一切善法聚
惟願加持令我先認清 世間圓滿諸過眾苦門 不可依賴享受不饜足 然後勇猛追求解脫樂
惟願加持令我善巧用 由彼清淨心念所引發 正念正知及大不放逸 主修教法根本別解脫
惟願加持令我先觀察 諸母有情同我落有海 然後諳習殊勝菩提心 負荷救度眾生之重擔
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若僅發心卻於三種戒 並不修持不能成菩提 然後精進勤學佛子律
惟願加持令我心流中 息滅於諸妄境之掉舉 並且如理伺察真實義 迅速生起止觀雙運道
惟願加持令我於共道 修成法器隨即順利入 諸乘中最殊勝金剛乘 彼具善緣眾生正津渡
彼時加持令我真確知 所謂清淨誓言及律儀 乃是成就二悉地之本 寧可不顧身命護守之
於是加持令我先通達 續部精要及二次第心 然後遵照聖者之教誨 堅定勤修四座瑜伽法
惟願加持令我諸如是 開示賢聖道之善知識 如理修習伴侶皆長壽 並願內外障礙盡平息
惟願世世不離真上師 惟願隨時享有盛正法 並於地道功德圓滿後 迅速證得金剛持果位跋此功德之本祈願文是宗喀巴大師造,英譯者不詳,高明道中譯。英文版摘自柯槃寺課誦本及2001年FPMT課誦本第一
冊。中文註解資料來源為妙乘法苑網站「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居士編著)注釋:1六度(六波羅蜜):布施、淨戒、安忍、精進、淨慮、智慧2八無暇,八種不利修行之時地:1.地獄道﹑2.餓鬼道﹑3.旁生﹑4.邊鄙人﹑5.長壽天﹑6.執邪見處﹑7.佛不出世﹑
8.闇啞。3 十圓滿:生為人﹑生於中國﹑諸根具全﹑未犯無間﹑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說法﹑佛法住世﹑入佛法和有善師
。前五為自圓滿,後五為他圓滿。五自圓滿為: 1、投生人道。2、生於佛法盛行、善知識具足的地方。3、諸根具足
。4、未造違背佛法的大惡業(指五逆而言)。5、對佛法和修行具足信心和歡喜。五他圓滿為:1、值佛住世。2、
佛轉法輪。3、佛法住世。4、無論各種階級、種族的人,都能自由地修學佛法。5、具足善知識的慈悲教導。4噶當派:阿底峽尊者和其弟子在西元十一世紀成立的西藏佛教宗派,為今日格魯派之先驅。5十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欲、瞋恚、邪見。避免十不善業,即成十善業。6別解脫戒:為解?輪迴苦而受持的戒律,分為比丘、沙?及居士戒三種7聲聞:即阿羅漢,聞佛說四諦法而悟道者。8獨覺:又名緣覺或辟支佛,於無佛之世靠自己覺悟的力量而脫離生死者。 
2.《功德之本》釋~問答篇-1問:當我在學習時,尤其是空性的義理,我自認為正確地了解某事,並依此方向繼續學習,但後來我發現我的了解
是錯的,而我浪費時間依循它。因為走錯這些路線,讓我無法在正確的方向上進步更迅速。我如何因應這類經驗,
使自己不浪費時間去探究結果為錯誤的概念?庫努喇嘛仁波切:首先,我可以看出你們盡全力做廣泛、絕佳的佛法修行,我也將為你們的成功與利益佛陀的教法
而祈願。關於這個問題,當你研習或禪修空性,可能會產生恐懼,或理解到你往昔一直信以為真的事是錯誤的。然
而,基本上,你的心應該避免「自性存在」和「不存在」兩種極端。純淨的空性見應該避免這兩種極端而選擇中道
。那麼,你的空性見就是正確的。連執持空性的概念也是空。問:我對相對的實相(俗諦)有疑問。有錯誤的相對實相和正確的相對實相。擁有自性存在這種錯誤見解的人,是
否可能察覺正確的相對實相?一個人可以用兩種方式看某物:某物在那裡或某物不在那裡。例如,看著糌粑的人可
以把它看成遠離塵染或染塵的。有兩種方式看待它。只要此人有自性存在的錯誤概念,那是否會使她無法獲得正確
的相對實相這種見解,無法察覺正確的相對實相?庫努喇嘛仁波切:什麼是糌粑正確的相對實相?每個人看糌粑的時候,都看到了糌粑。不僅如此,只有透過健全的
感官,無缺陷的感官才能看到糌粑。如果它存在為一般感官對境,那就是正確的相對實相。此外,當其他人看糌粑
時,他們看到糌粑。那就是我們理解到的正確相對實相。例如,當你在移動中的火車上時,樹看似在移動。有時你會得到這種錯覺。或者當魔術師將無生命的物體,例如一
塊木頭,轉化為顯現出動物的形象,或者當你將白海螺看成黃色,這些是錯誤的相對實相,因為他們是有缺陷的感
官之投射。此外,因為其他尚未了悟空性的世間有情無法看到,以此證明它們是錯誤的。最後,依據中觀經典,外道相信其為自性存在的「我」,也是錯誤的相對實相。3.《功德之本》釋~問答篇-2問:能否請您解釋相對的菩提心和究竟的菩提心有何差別?庫努喇嘛仁波切:究竟菩提心,徹見究竟本性的成就,如中觀教法解釋的,是成就菩薩十地的第一地。相對菩提心
在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中有解釋。菩提心有兩種,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願菩提心是為了一切有情的緣故,
欲成就無上正覺;行菩提心是實際循成佛之道而行。即使是一般的世俗人,尚未成就見道者,都能成就願菩提心。如大家所知,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
道五道。即使在五道第一道者,也能成就相對菩提心。兩種相對菩提心在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中有解釋,究竟菩提
心則由龍樹解釋,也在某些密續中提及。究竟菩提心實際上是究竟本性。然而,既然菩提心是佛果的種子,就像植物的種子,是我們必需在心中培養的最重要的功德。菩提心是我們應該最
努力去成就的。佛陀本身也說,一切諸佛都來自菩提心。問:我們大多數人很快就要回到西方。能否請您給我們一些建議,如何在回去之後繼續佛法的修行,既然您提到我
們應該把佛法帶回去,什麼是闡釋佛法的最好方法?庫努喇嘛仁波切:你應該依據聽聞者的根器,試著闡釋佛法。如果解釋究竟本性較適合,你可以依據宗喀巴大師的
《聖道三要》,或更精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來解釋,其中關於空性的解釋有一百多頁。如果你要解釋教法的
方便面,可以依據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其中解釋了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禪定。如果它適合聽聞
者的根器,你也可以用這法本作為解釋正見的基礎。簡言之,你應該以醫生開藥方的方式教導佛法。即使醫生有完
美的藥物可以對治病患的疾病,也無法強迫患者服藥。那是不善巧的作法。聰慧的醫師依據病人的接受能力來對待
病人。佛法也應該以同樣的方法來闡釋。問:我們的心總在分別事物,像「我喜歡他;我不喜歡她」,而我們通常沒有意識到我們對此渾然未覺。現在我開
始了解到這種分別方式製造了苦。既然培養平等捨是菩提心的第一步,我們如何等視日常生活的情境,避免在我們
喜歡與不喜歡的人之間起分別心?庫努喇嘛仁波切:你應該如下檢視。如果確實有你認為好、壞或醜陋的外在對境存在,試著藉由分析每一原子而看
見其究竟本性。試著在心中將你視為美好的事物分割至原子,甚至連原子都分割,並如此分析,試著看見它的空性
。再將你視為醜陋的事物分析至原子,連原子都分析,這樣試著看見其空性。當你這麼做時,會發現兩者之間完全
沒有差別。在你相對的見解中,你分別它們為不同的,但在空性中,就不分別。問:我們如何整合這兩種見──相對的與究竟的?庫努喇嘛仁波切:事物的表相,它的形相,只是相對的見解。應該視為虛幻的,但同時與空性無別。相對的見解應
與空性一體。但那不表示你對於事物的見解(相信它真實存在的見解)是真實的。這種見解與視此形相為虛幻自性
空的見解無法合而為一。這非常難以實證。所以,盡可能在智識層面上清楚了解此點非常重要。首先,了解事物如
何依賴因緣;你必需了解生與不生,換言之,緣起法與空性。問:仁波切,您說我們應該依據眾生的根器來教導他們。我們如何看出這一點?我們有足夠的智慧知道教導對真言
、觀想等等有興趣的西方人是否合宜嗎?庫努喇嘛仁波切:那很難明確回答,但你可以這麼教。觀想前方虛空額頭的高度有一朵白雲。其上巨大寶座上端坐
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平時的比丘相,著僧袍,右手置膝上(結觸地印)碰觸月輪墊,左手結定印。無量諸佛、菩薩
(例如八大菩薩)、阿羅漢環繞。
強烈的光芒從本師釋迦牟尼佛和聖眾放射出來,射入你和一切有情(以人的身相環繞著你),淨除一切無始以來所
累積的惡業,並帶給你菩提道次第的一切成就。當你這麼觀想時,持誦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真言,「答雅他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 梭哈」,或「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梭哈」,如我之前說過的,無論你持誦何種版本,觀想法
是一樣的。
然後內心起強烈的定解,藉由淨業,你和一切有情已變成不退菩薩,因而使無量諸佛歡喜。*****
在我這方面,我會祈願你們盡未來世永不與上師分離,圓滿菩提道並盡速成佛。我會祈願你們圓滿整個佛法,並為
此擁有長壽。光是我一個人長壽並不足夠,如你們祈請的。你們也應該盡量長壽。因此,我會為此祈願,光我這一
方祈願並不夠,從你們那一方,你們也必需努力。*************************************************************
4.《功德之本》釋庫努喇嘛仁波切/開示梭巴仁波切/英譯1975年2月14日開示於尼泊爾布達那斯,為國際大乘學會僧眾所講授。由尼可拉斯瑞布希編輯。我們聽聞教法的究竟目的是要證得佛果。所以在聽聞(或閱讀)這《功德之本》(Tib: Yon-ten-shir-gyur-ma)的
教授之前,必需發起菩提心的純淨心念,這是成佛的主因。只有修學佛法,我們才能成佛。不修學佛法就無法成佛。佛果只能透過修學佛法來獲得。教法有兩類,外道和內道。 內道指佛法,外道指非佛教,非佛教徒所依循的宗教。其中又有五種支分。藉由修持外
道法,只能獲得暫時的、輪迴的安樂,但無法獲得佛果。要成佛,你必需修持內道,佛法。關於佛法,分為四部宗義:毗婆沙宗(一切有部)、經部宗、唯識宗及中觀宗。這四部包含了佛法兩個主要的面向
,小乘和大乘。毗婆沙宗及經部宗被認為小乘;唯識宗及中觀宗是大乘。我們應該修持的是大乘,尤其是中道,中
觀宗,其見解是最超勝、圓滿、清淨的。雖然中觀宗的見解比唯識宗更清淨,是我們所應學習者,但談到廣行或方
便,唯識宗和中觀宗的教法是一樣的。所以,中觀宗包含深見與廣行的超勝教法。喇嘛宗喀巴大師所著的這部《功德之本》,是以這些教法為基礎,所以了解它非常重要。喇嘛宗喀巴大師的《菩提
道次第廣論》鉅細靡遺地闡釋了經部(或波羅蜜多乘)道次第,但談到金剛乘時,它只說應該進入密乘,卻沒有詳
細解釋密乘道次第。第一偈說: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於諸功德之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是乃道之根 然後精進恭敬誠依止這一偈是關於依止上師。一切解脫之功德,離繫的境界,和成佛,究竟的目標,都有賴於上師。所以,有必要尋找
一位圓滿的上師(具有菩提道次第教授中解釋的功德)。弟子的責任是正確地依循上師的教導,承事上師,頂禮等
等。藉由如理依止圓滿的上師,我們可以成就佛果。然而,假若我們依循錯誤的指引,假上師,我們全都會墮入惡
趣,例如地獄道。為何我們需要上師?因為我們努力成佛,卻不知道什麼是佛果。上師知道什麼是佛果。所以我們需要去尋找,然後
依循一位上師。既然極慈愛、尊貴的上師是一切功德之本──解脫及成佛的功德── 首先我們必需找到圓滿具格的
上師。然後我們必需透過獻供養、恭敬承事、做好份內的事來如理依止上師。但最主要的,如理依止上師的要點,
最重要的,就是正確地遵循上師的教誡。這簡短的《功德之本》,闡釋了整個道次第,包括六度1,尤其是智慧度,及進入金剛乘的必要。接下來的偈頌接著
解釋暇滿人身的難得。此偈說:惟願加持令我先體悟 一次所得此善有暇身 
難得有義然後不間斷 畫夜生起取其精華心從輪迴中無始生以來,我們已經在輪迴六道中流轉無窮,我們已經獲得僅此一次、寶貴的人身。像這樣遠離八無暇2
、俱足十圓滿3的轉世,極難再次得到。我們可以藉由三種觀修方式,看出這是多麼稀有:從因、實例和數量來看。
從這三種角度來考量,我們會發現僅僅要再次獲得人身有多難。僅僅獲得一般的人身就夠難了,更不用說八暇十滿
的人身。這暇滿人身比一般的人身難得多了。這暇滿人身讓我們有機會再次墮入惡趣,或成就無上正覺;它提供了各種可能。所以,它有極高的意義;我們應該
利用它來成就無上正覺。既然我們已經獲得了這麼一次的暇滿人身,我們應該利用它來成就無上正覺。所以,教授
中說,「難得有義然後不間斷,畫夜生起取其精華心。」下一偈告訴我們暇滿人身不僅難得,且如水泡般速壞:惟願加持令我先念死 身命飄搖猶如水泡沫 
迅速即為死魔所毀滅 並且確知黑白業諸果
逝後跟從猶如影隨形 死亡是必然的,何時到來卻不確定。可以確定的是,我們不會活一百年。一百年後,今日活著的每個人幾乎全部都
死了。憶念無常非常重要。噶當派4格西總是時時念死無常。他們覺得如果早上不憶念,就會有浪費整個下午尋求此
世短暫安適的危險。藉由持續在心中憶念無常,能防範只尋求此世安適的無用心念生起。死後我們的心並不會就此徹底止息,像水乾涸或火熄滅一般。而是相續不斷,如影隨形般,同樣的,無論我們的心
往何處,我們的業也跟隨著它。對此你必需有堅定不動搖的信念。關於業果,有十不善業5和十善業。我們必需避免前者而修持後者。所以教法說, 然後令我時時不放逸 眾惡中連小罪皆斷除 
並且成就一切善法聚換言之,「請加持我時時不放逸於避免十不善業、遵循十善業的法門。」下一偈─惟願加持令我先認清 世間圓滿諸過眾苦門 
不可依賴享受不饜足 然後勇猛追求解脫樂─ 告訴我們,無論我們享用了多少世間樂,還是無法找到滿足。無論我們看到多少美麗的事物,還是不滿足,無論
聽到多美妙的聲音,還是不滿足,其他所有的感官對境都是如此。無論我們看了多少電視、電影,還是永遠不會滿
足。事情就是如此,所有的世間享樂都是輪迴眾苦之門。無論有多少世間享樂,全都毫無價值。所有過去的大禪修
者及聖者都已體驗到世間短暫的享樂是輪迴的缺點,是過患,是虛偽的。他們從不把它們視為美好、有價值的。惟願加持令我善巧用 由彼清淨心念所引發 
正念正知及大不放逸 主修教法根本別解脫在接下來這偈中,我們祈求獲得加持能夠圓滿持守別解脫戒6這主要的修持。別解脫戒有七種不同的層次,例如比丘
、比丘尼戒,而持守別解脫戒是教法的根本,也是解脫或涅槃的主因。受欲求解脫的清淨心念所引發,我們應該以
大憶持力、專心及注意力來持守我們的戒律。有些行者說,他們專注於密續的修持,所以不需要在乎經部的修持,例如持守別解脫戒。我們不應該這樣。無論受
了何種別解脫戒,我們應該以極大的關注來持守。別解脫戒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有必要生起欲出離輪迴的心念。不
出離輪迴,我們連小乘的涅槃都無法獲得,也就是聲聞乘7和獨覺乘8的涅槃。然後,生起出離輪迴的心之後,有必要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我們無法證得無上正覺。所以,有必要修持菩提
心。下一偈說,惟願加持令我先觀察 諸母有情同我落有海 
然後諳習殊勝菩提心 負荷救度眾生之重擔看看你自己。從無始以來,你在輪迴各道中流轉無窮(主要是地獄、餓鬼、畜生道),己經受過難以置信的苦。所
以,正如你無始以來已在輪迴中受苦,其他有情亦是如此。這樣思惟,培養菩提心,或如祈願文所說,「請加持我
透過了解這點而成就菩提心。」接下來, 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若僅發心卻於三種戒 
並不修持不能成菩提 然後精進勤學佛子律為了成就願菩提心(為了一切有情而要成就無上正覺的心念)和行菩提心(實際循成佛之道而行),有必要修持三
聚淨戒──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雖然此偈明確提及戒律的三種面向,它也包含了整個六度。然而,接
下來的偈頌─惟願加持令我心流中 息滅於諸妄境之掉舉 
並且如理伺察真實義 迅速生起止觀雙運道─更明確地指出最後兩度,禪定和智慧。此處宗喀巴大師是說,我們的心總是渙散於感官對境,例如,吸引人的形相或有趣的聲音;我們的心總是專注於那
些。止(梵文shamatha)或心的安靜,是扭轉我們平日受感官對境之吸引,是分心的反面,是一心不亂之專注的控
制力。Shama意指靜,tha意指一。這必需與觀(vipashyana)或洞見相結合。在藏文中,yang-dag-par-jog-pa一詞
意指專注於究竟本性。然後,宗喀巴大師也提到觀或洞見(藏文:「拉松」lhag-thong;梵文:vipashyana),祈加持迅速成就止觀雙運
道。當我們成就此道,就接近無上正覺了。到此宗喀巴大師已經談過波羅蜜多乘的修心法門。接下來他談到密乘。惟願加持令我於共道 修成法器隨即順利入 
諸乘中最殊勝金剛乘 彼具善緣眾生正津渡此處他說,「請加持我成就能一世成就佛果的金剛乘道。」如果你依循一般的波羅蜜多乘,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成
就無上正覺,要花三大阿僧祗劫。要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修持此道並累積必要的功德。例如本師釋迦牟尼佛有大精
進力,依舊花了三大阿僧祗劫的時間證得無上正覺。如果你依循金剛乘道,不用花那麼長的時間,如果你完全遵守
根本的三昧耶或戒誓法門,密戒清淨,藉由金剛乘法門的修持,你可以在一世或十六世中成就無上正覺。這差別就
好像搭乘火車或飛機到某處去。密乘道就像飛機,波羅蜜多乘像火車。這裡牽涉到兩種成就或悉地(siddhi)。有共的悉地,其分八種─例如慧劍成就,眼藥成就(如菩提道燈釋所述)
等等,還有不共的悉地,即佛果。成就二悉地的基礎在圓滿了知誓言和戒律,如宗喀巴大師在下一偈中釐清的:彼時加持令我真確知 所謂清淨誓言及律儀 
乃是成就二悉地之本 寧可不顧身命護守之他說,祈加持我如護守生命般護守誓言及律儀。思惟為了達到任運自在、不造作的境界,持守誓言及律儀(那是一
切成就之本)比照顧短暫的生命重要多了。下一偈隱含了四部密續──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密續。於是加持令我先通達 續部精要及二次第心 
然後遵照聖者之教誨 堅定勤修四座瑜伽法我們應該修持的主要密續形式是無上瑜伽密續,其中包含父續(如大威德金剛)和母續(如勝樂金剛和時輪金剛)
。這部密續也包含了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一部密續教典將圓滿次第形容為一朵花的香味。沒有花,就不會有花香
,同樣的,沒有生起次第,就不可能修持圓滿次第。有不同的方法將一日劃分為數座,例如四座(每座六小時,晝兩座,夜兩座),或六座(每座四小時,晝三座,夜
三座)。下一偈說:惟願加持令我諸如是 開示賢聖道之善知識 
如理修習伴侶皆長壽 並願內外障礙盡平息此處我們祈求開示聖道的上師及如理修習的同修長壽,並願內外障礙盡平息。外在的障礙例如外在的仇敵,其他傷
害我們並干擾我們修學佛法的有情。內在的障礙例如影響身體的疾病及我們的不善心。我們祈求加持以平息所有這
些障礙。最後一偈是:惟願世世不離真上師 惟願隨時享有盛正法 
並於地道功德圓滿後 迅速證得金剛持果位我們祈求盡未來世永不離開圓滿上師,因為上師是佛道根本。但光有上師卻不修持佛法是沒用的,所以第二句說,
惟願隨時享有盛正法。雖然僅僅遇見上師是有利益,但這麼做的真正目的是要修行,所以我們祈求藉由值遇上師並
如理依循以圓滿地道功德後,迅速證得金剛持果位。這是功德本頌的簡釋,《勇天秀究瑪》(Yon-ten-shir-gyur-ma),是雖然簡短卻非常珍貴的教授。它包含了成佛
之道上所有精華、重點。我從嘉瓦尊者處接受此教授,當時他在鹿野苑。知識有五大分支: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內明。在西方,外在的知識已發展成熟,我聽過西方心理學,那
是心的研究,雖然我所知不多,我確信那不像佛法的內明知識。此外,也有其他宗教,例如基督教,他們也有一種內在知識,但那也不像佛法。一切外道宗教都有其功德,但不像
佛法。在基督教中,你會發現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他們全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他們不談論像佛法所談的見解,他們
不談究竟本性,實相。外道確實有某種見解。他們相信自性存在。但這正是應該捨棄者。依據佛法,自性存在是錯誤的觀念,我們應該去
除它。佛法本身有四部宗義,我一開始就提及的:毗婆沙宗、經部宗、唯識宗及中觀宗。經部宗否定毗婆沙宗的見解,唯
識宗否定經部宗的見解,中觀宗否定唯識宗的見解。所以,即使在佛教中,也有四部宗義,彼此見解相異。換言之
,只要一種見解仍有瑕疵,就可能被更正確者否定或駁斥。在五明中,你應該學習的是第五種:內明,佛法。你們從西方來到柯槃寺學習佛法非常好,非常令人歡喜。佛陀的
教法是你藉以利益一切有情的方法。所以你應該好好學習,然後,如同陽光普照般,將它弘揚到西方。西方人不太關心未來世。然而,我不是在說基督教不好,佛教好。如果你研習宗教,會得出自己的結論。藉由你自
己的經驗,你會向自己證明佛教是正確的,其他則不是,你會向自己證明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從印度傳到西藏的佛法兼含經和續。倘若你真想了解所有這些教法,你必需精通藏文(辭彙、文法等等)。本師釋迦牟尼佛藉由持誦「答雅他 嗡 穆尼 穆尼 麻哈穆尼耶 梭哈」真言獲得無上正覺,所以,你也應該持續持誦
。一開始的二十一次持「答雅他」,之後就不用念「答雅他」,盡己所能繼續持誦多次。持此真言一次,能淨除八
萬劫的惡業,是非常有威力的真言。我沒有什麼物質的禮物可以給你們帶回西方送給家人和朋友,但有樣東西我可以送給你們──這真言。這就是我能
給你們帶回西方給大家的。也就是說,你們應該把這個真言教給其他人。所以,留在柯槃寺時,應當依循上師的教導並完成你們的佛法研習。西藏佛教包含了殊勝的內在知識,最好的內在
知識。住在柯槃寺時,應該完成你們的佛法(內在的知識)學習。學得越多,就變得越深,越來越深奧。其他的學
科,越學會越輕易。宗喀巴大師寫了數種菩提道次第著述,例如《菩提道次第廣論》(藏文:Lam-rim Chen-mo),《菩提道次第略論》
(藏文:Lam-rim Dring),《菩提道次第攝頌》,有時亦稱為《經驗導引》(藏文:Lam-rim Du-don 或Lam-rim
Nyam-gur)。略論解釋了廣論包含的主題,最簡要的菩提道次第攝頌又解釋了略論的主題。所有這些教授都濃縮在
宗喀巴大師給弟子的信《聖道三要》中。今天我闡釋的教授《功德之本》是祈願文型式的簡要菩提道次第教授。有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