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11f60xe:为什么,这样的教师不受欢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30:05
为什么,这样的教师不受欢迎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时代呼唤“新教师”。我们的使命其实就是唤醒万千教师的成长,新教师族群的多少,决定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新教师是什么样的?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教师并不太重视这点,于是,才有了本期选题的策划。
    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不是为了“罗列”教师的错误,更不是站在教师的对立面,对教师口诛笔伐,而是试图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良性的教育生态和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师更阳光、更自信、更健康地成长,这或许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时代呼唤“新教师”。我们的使命其实就是唤醒万千教师的成长,新教师族群的多少,决定着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新教师是什么样的?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教师并不太重视这点,于是,才有了本期选题的策划。
    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不是为了“罗列”教师的错误,更不是站在教师的对立面,对教师口诛笔伐,而是试图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建构良性的教育生态和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师更阳光、更自信、更健康地成长,这或许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问题。

  王磊今年读高二,他告诉记者,他“最讨厌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死板还自以为是的老师”。他回忆说,他上初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就是这种类型。这位教师每次上课都是把课本上的例题“照葫芦画瓢”地在黑板上“重现”一次。如果上课提问,假如学生答不上来,他就让学生整堂课站着听。王磊说,这种让学生在课堂上“插蜡烛”的体罚方式,同学们都很反感。
  读初一的李然说,他最不喜欢因为几个学生闹事却迁怒于所有学生的教师。“就那么几个人不守纪律,老师管不住他们,就把火撒在所有的人身上,我们都是替罪羊。”李然不喜欢的另一种教师是经常打击学生的教师。这样的老师“总是拿别的班来和我们对比,老师越这样说,我们越沮丧”。
  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洪芳最不喜欢留作业多的老师:“本来作业就很多,在学校有在校作业,回家有家庭作业。如果老师不高兴,作业就更多了。有一次,我写作业手都写麻了。”洪芳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写作业写到呜呜地哭!”
  洪芳的同学小宇则说,“拖堂、占课的老师最叫人讨厌”。“因为老是拖堂,我常常憋着,三节课之后才能上一次厕所……我们最讨厌的老师是占课的老师。”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有太多的老师喜欢拖堂占课,一位老师就曾告诉记者:“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呀。”
  什么样的老师最不受学生欢迎?解决问题之道在哪里?本报在自己的论坛上发起了“什么样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大讨论,短短一周,跟帖达到23页之多,除此之外,编辑的邮箱里还有很多来信。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是,在与教师们交谈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已经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深刻反思,解剖自己。他们坦诚地记述了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
  
照本宣科满堂灌
  
  “讲课枯燥无味,照本宣读的老师不受学生欢迎。”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张亚老师说,“这类老师不思进取,平时缺少学习和研究,知识没有更新,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如一潭死水……满堂灌输,填鸭式是他们一贯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只是干巴巴的讲解,不加选择的作业。听他们的课,要么听不懂,要么味同嚼蜡。”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段淑平也认为,只会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有些教师把教材当‘圣经’,认为教材是绝对完整的,不能轻易改动的……如果教师只是这样照本宣科,充其量只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这样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减慢学生的思维发展。久而久之,学生既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
  提到照本宣科,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小学得胜分校钟乐江老师,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教育学教师,教学工作非常敬业,每上一堂课,他都认真备课,查阅资料。上课的时候,他总是抱着一摞资料进教室,念完第一本,念第二本……可课堂上的我们呢?被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感到索然无味,不少人听得昏昏欲睡。”
  “面对学生的种种不喜欢,教师必须扭转学生观和教育观。信息时代,学生缺少的不是信息,不是知识,而是自我发展的信心;对教师而言,不是给予知识的多少,而是方法和情感的投入多少,是教给学生多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如何做有用之人。”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朱华忠老师说,“学生个个都是天才,个个都能够找到不同的知识点,个个都能够‘狡猾’地去表现自己,个个有着独特的潜能。学生是个‘好裁缝’,能够利用手边的资料和网络获得的信息,做出最好的‘教案学案’这件时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教育,不再被动地学习,这是解决‘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必经之路。”
  
拖堂、抢课、抢时间
  
  比起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们对拖堂、抢课的老师更是敢怒不敢言。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王教刚老师说,为了参加这次讨论,他特意在两个班近6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
  “不喜欢抢课的老师,不喜欢占用放学时间的老师,不喜欢拖堂的老师竟是所有孩子的答案。见此,我愕然了,回顾自己过去为了多讲几道题,铃声过后硬是不下课,期末考试前为了强化训练,时常去抢占、挪用体育课、信息技术课、音乐课、美术课……一向对此引以为荣的我,幡然醒悟。”
  “原来自己过去的那份工作热情,得来的却是孩子们的不喜欢。孩子心不在焉地学习,哪会有什么效果?可以说,像我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他们很多都很敬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一堂课40分钟终于结束了,老师还迟迟不下课。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也需要休息和调节啊!”王教刚老师不由发出这样的慨叹。
  山东省平阴实验中学的孟丽老师对此深有同感:“拖堂是一种司空见惯并且为学生深恶痛绝的教学现象。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下课铃声响过,老师征求同学意见,‘还有一点内容没讲完,这个内容很重要,我们还接着讲吗?’‘那就讲呗!’学生们无可奈何地回答。然后老师就口若悬河地讲起来。”
  不仅如此,在孟丽看来,经常拖堂还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弊端,遗患无穷。“第一,学生会对经常拖堂的老师产生反感情绪,造成了师生矛盾,继而对本学科失去兴趣。第二,课间10分钟一被占用,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造成同事之间的矛盾。第三,拖堂耽误了学生课间休息时间,长此以往,有害于学生身体健康。第四,经常拖堂的老师养成了时间观念淡薄的习惯,学生受其影响,也会变得时间观念淡薄。”
  “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抢占孩子时间的老师肯定名列榜单。”江苏省滨海县坎北中学陈旭红老师说,“教学质量,不是靠拼体力,抢时间,有时往往是高耗低能,累了老师,也苦了孩子。动孩子的时间,还不如动自己的时间,功夫下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追求高效高能的课堂。”
  
以“分”论人的“好老师”
  
  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中学阮华君老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无微不至,加班加点上课,恨不得学生24小时都看书学习,这样的“好老师”受不受学生欢迎?
  他的回答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学生非但不欢迎,甚至“恨之入骨”。因为,这些教师关心的只是学生考试分数,在他们眼里,学生早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部学习机器,对学生的要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样的老师绝不是少数。
  “一本杂志曾提到一位校长做了一个‘好老师’的调研,结果很有意思:学校领导心中的‘好老师’标准,‘教学质量高’居第一位;而学生的情况刚好相反,他们主要看教师的人格魅力。”安徽省岳西县岳西中学教师储昭柏说,“在现实中,我们也会发现,非常负责的老师不一定受欢迎,平均分摘取桂冠的老师不一定被喜欢。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这类教师也许非常尽职,但由于观念的落后,或者迫于学校教学评价的压力,眼里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倍加关爱,而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则‘恨铁不成钢’,批评指责,甚至不惜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代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和获取成绩的机器。”江苏省江都市吴桥中心小学教师夏云飞指出,“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做事往往有‘家长式’作风,忽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特长往往一无所知或者不太关注。”

不尊重学生的老师
  
  湖南省慈利县岩泊渡中学教师王春辉通过一次评教调查发现:动手打骂学生的老师,学生最不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张亚指出,不尊重学生的老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这类教师主要特征就是眼里没有学生,他们老是板着脸,凶巴巴的,经常发火,学生很难接近,甚至看到都很害怕。”
  “学生不喜欢不给学生尊严的老师。”湖北洪湖市黄家口中心学校吴玉庆老师说:“尊严是做人起码的准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财富。学生也是人,他们认为,可以打可以骂,却不可以失去尊严。”
  浙江省泰顺县第二中学陈道凤老师也指出,不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碰到学生犯错时,有的老师能冷静对待、从容应对,并能借此机会有效地教育学生。而有的老师则容忍不了学生犯错,遇到学生犯错,不能冷静下来思考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学生,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训斥学生。殊不知,这样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与你抵触的开始。”
  “尊重你的学生,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与喜欢。”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中学胡静峰老师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权利的实现,越来越要求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中小学生同样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在人的尊严上应该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平等性,首先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其次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
  
老师的微笑,学生最渴望

  
  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朱圣宏老师在班上做了一次调查,孩子道出了这样的心声:
  “希望老师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
  “希望老师幽默些、风趣些。”
  “您的一个微笑,是我的一份信心。”
  ……
  “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老师带着微笑上课。”朱老师说,“尊崇儿童的天性,舒展儿童的灵性,多一份尊重与理解、多一份信任与宽容、多一份等待与自律,学生定能对我们多一份喜欢。”
  北京大兴区张凤云老师刚毕业那年,教两个班级的语文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对教材不熟,她每天要用大量的时间备课,还要批改100多份作业,同时要管班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经常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班里56个学生当中,有32个男生,个个精力充沛,调皮捣蛋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小家伙,张老师很累很无奈。
  一位年长的同事对张老师说:“对那些皮小子不能给好脸色,要有威严,让他们怕你才行!”于是张老师板起了脸,唯恐让学生看到一丝笑容。这招还真挺管用,不知道从何时,学生见了张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只要张老师一出现在班里,原来吵吵闹闹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班级的纪律表面上是好多了……可是班级常规管理扣分有增无减。张老师开始反思自己。
  她做了一次小调查,只有一个题目: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心里话?“老师,给我们一个微笑好吗?其实你笑起来更好看……”这句话使得张老师的心仿佛被什么撞击了一下,是啊,自己有多久没有对学生微笑了?有多少回自己“乌云密布”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前,为了那些“着实可恶”的事由,不由分说一番酣畅淋漓地训斥,发泄心头的抱怨……
  此后,张老师改变了自己,在学生面前不再总是板着面孔,也不再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她开始去观察每一个学生,试着去了解他们,真心关爱他们。她发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包括那些捣乱的小家伙…… 

“教师可以不爱学生,但不能不尊重学生”
  
  “没有所有学生都喜欢的教师,也没有所有学生都不喜欢的教师。区别只在于,有的教师能得到多数学生的喜欢,有的教师只能得到少数学生的喜欢。”湖北阳新一中胡隆佳说,“教师最关键的是责任感问题。别的问题可能只会引起部分学生不喜欢,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没有责任感的教师。所以,一个教师不必追求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但要追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浙江省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茅卫东老师的看法与此相似。他在不久前出版的《重寻教师尊严》一书中对师生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我现在教两个年级六个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喜欢我。我从没有想过要得到全体学生欢迎,这是不切实际的期待。”茅卫东说,“教师的工作不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而是要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和合理的引导。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只是为自己开展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决不是教师工作的目的。教师工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辨别,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真理、追求正义的勇气和信心。”
  “过去我们讲了太多对学生的爱了。爱,是神圣的,也可能是自私的,盲目的。因为我们有着太多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的事情了。”茅卫东说,“一说‘爱’,父母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就变得没有距离了,然后父母、教师就可以无视孩子的感受,不顾孩子的兴趣,任意替孩子作出决定,孩子只有顺从甚至是屈从的份,这哪是现代教育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强调‘尊重’,尊重孩子,尊重学生,我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我们父母和教师较为理智地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他们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权利事事替他们作主。”
  “教师可以不爱学生,但不能不尊重学生。”茅卫东强调,“教育就是尊重、理解、支持,师生共同成长。有的教师可能天生喜欢孩子,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或许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慢慢生发出来,但无论如何,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
  
教师同样需要尊重和支持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今天的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从政府到社会,从家长到学生,都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态,那就是对教师持有过高的期望。恐怕没有哪种职业像教师职业一样要承受‘蜡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比喻所带来的负担。”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这样告诉记者,“在专业修养方面,人们要求教师有渊博、系统、准确的学科知识。过去,我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已经发展到要有‘自来水’,要成为‘河流’。”
  不仅如此,让张卓玉更担忧的是,随着学者、专家地位的提升,人们又对教师提出了专家型、学者型的要求,诸如教师应该有人文修养、专业底蕴,等等。“这些要求很美好,但很不现实。教师里诚然有这样的优秀人才,但是,这些要求一旦成为社会对一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它就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在一些教师的来信里,我们也看到,之所以教师会有“拖堂”、“满堂灌”、“以分论人”等诸多不让学生满意的表现,固然有教师本身的原因,但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诸多要求,也难辞其咎。
  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教师讲述了他们面临的困窘与无奈:现在普通的一个班级有学生几十人,有几个教师能够做到每堂课都那么精彩?有的家长把学生推给学校,只求平安就行,对他的学习不管不问,对老师也不配合,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能怎么办?更不用说,某些教育行政部门以各种名义对教师所做的种种要求。
  “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开博客,每周必须上传几篇博文,每篇博文不得少于多少字;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读书,读什么书有规定,写多少字的笔记有规定;有的学校要求年轻教师每周必须有几个晚上到学校,或者周六参加业务学习……表面上看,这些都可以说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为教师好。可是这样的规定尊重教师了吗?教师得不到足够的专业支持,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如何去尊重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都是弱势群体。”这名老教师说,但他也承认,这么说,绝对不是推卸教师应担当的责任。“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都是我们无力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师生关系的紧张,从师生双方来说,责任主要在我们教师,这是肯定的。”
  
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
  
  如何才能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本报发起的调查中,尽管读者发来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些是共通的。诸如:有爱心,体贴学生,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会鼓励赞美学生,不拖堂,不布置过多的作业……这里面有“师德”,有“师言”,也有“师行”。事实证明,在“教育是基于爱”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只谈“爱心”,而是需要更多更为细致、清晰的“师言”、“师行”的划分和认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也与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比于一些传统教师,一些“另类”教师、新教师反而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为什么这样?在张卓玉看来,今天的教师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重要性,过分依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人们因而有理由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全知全能。只要讲授占主导地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张卓玉指出,现在的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作用。所谓组织者的角色,是强调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所谓引导,旨在强调是引导而非替代,引导学生思考,而非直接告诉结论。看到学生回答错误就叫停,就纠正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扼杀。所谓评价,首先是欣赏,然后是点拨。“老师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诸如‘很好’等模糊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廉价的,是缺乏情感的,使用过多可能适得其反。一定要有精准的欣赏与评价。所谓合作,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学长,而非高高在上的师者。”
  “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是充分相信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和学生潜在的发展才智。所以我们要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张卓玉说,而能实现角色转变的教师才是21世纪的新教师,才是真正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新教师,才是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的新教师。只有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教师,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课堂、新学校、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得到快乐,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才能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