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青瓷小碗:温家宝深情忆往事:与胡耀邦的君子之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0:36
2011-12-06 09:40  来源:凤凰网  评论 0查看评论 【字体:

  核心提示:“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

 

  使用比喻:“胸中那积蓄多年的怀念之情如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时光飞逝,耀邦同志当年带领我们在西南考察时的情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作者故地重访,触景生情,情难自禁,对胡耀邦积蓄多年压抑在心底的怀念之情“潮水般起伏涌动,久久难以平复”,形象直观,准确生动。作者沉浸在当年的桩桩往事当中流连忘返,暮然回首,已经是二十四年后,顿感时光飞逝,作者比喻得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随后作者做了进一步交代,“耀邦同志当年带领我们在西南考察时的情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从此也可以看出,作者朴实无华的诚恳直率的语言当中流露出的对胡耀邦的深深怀念,对依稀往事的深情追忆,对党的事业的忠实认真(因为印象很深刻),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喟。

  使用对称的句式:“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他一直牵挂的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竭尽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国家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当年他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后,我经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发病抢救时,我一直守护在他身边。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文中不少地方使用这样的句式,不仅强化了语言的节奏感,而且恰当地表现了事物的差别,或者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觉和情趣。

  使用排比:“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些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文如其人。作者阅历甚广,情趣丰富,是很富有人情味的,深谙人情世故。作为领袖人物,作者自然是气势不凡。行文当中使用对称,是很自然的。

  本文灵活运用句式,大量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交错,淡雅自然,字字饱含情致,句句富有风韵,行文灵动而摇曳多姿,文章处处闪耀着文采,例如:“时光飞逝。耀邦同志当年带领我们在西南考察时的情形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在四周响个不停,但大家没有心思过年。”“天黑后,我带着中央办公厅的几位同志悄悄离开招待所向郊外走去。那时,兴义城区只有一条叫盘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较低矮,路灯昏暗,街道冷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后的小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作者注意句式的变化,注意骈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灵活搭配,语言显得自由活泼,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新颖、醒目的感觉。作者本身就是一个睿智过人见识非凡的最高层领导,行文自然和为人处事一样,既严谨认真,又圆满灵活。

  为了增强语言表现力,他还把语言还原到它的原生状态中,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俗语等来加强语言的活力,让读者在切身的语言回忆中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增强作品的亲切感、生活感,“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地方”“黑灯瞎火“、影影绰绰”、“有几处灯光,深一脚浅一脚摸了过去。”“一五一十地汇报”、“有说有笑地吃了顿团圆年饭”。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亲民爱民的领导,多年在基层工作,身居最高位又常常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自然谙熟群众语言。

  全文“一枝一叶总关情”,字字句句都包含着作者对胡耀邦总书记的深厚感情,都是心弦弹奏的怀人恋歌和静夜中绽放的夜来香,香远气清,笼罩着一个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的情思萌动、大政治家的非凡胆识、刚正男儿的赤诚情怀。

  文贵情真,本文真情涌动、深情灌注,自然率真,非常动人。文章本身流淌着作者本人的独特气息。语言明快,内容简洁,娓娓道来,毫不雕饰。文章本身由内而外,由外到里,字里行间至始至终通篇都流动、贯穿着一股特有的气息,那就是纯正浓厚的正气、文气,是作者用自己的心声在文章里凝聚、浑然天成了的。它仿佛山间潺潺的清泉,汩汩流淌,深深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打动着我们的心弦。本文以胡耀邦总书记的高大形象感人,以对往事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动人,以阐明亲民爱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之理示人,以君子之交散淡如水朴实无华的意境醉人。

  文章里充满了美好的情感,有同志之间的可贵信任,有对往事的真切回忆,有对故人的深切怀念,有师长对下属的真诚关爱,有领袖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最高领导谆谆教诲的赤诚忧思,有后继者对伟大先辈的深深敬仰,有人民朴实坦诚的真情,有故交后来者的真切感悟,有对故交早逝的遗憾痛楚,有继承遗志的坚定庄重承诺……本文字里行间饱蘸深情,用心血谱写。透过文中语言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温总理那剧烈跳动的心扉,触摸到总理那怀有大爱大忧的无比高贵的灵魂。俗话说得好,“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而就在本文表面平静平淡的叙述之中,我们见识到了一种至真至善的感情告白,经历了灵魂的一次冲刷洗涤。读完本文,我们终于理解了总理古稀老人那整日忙碌不停四处奔波的身影,明白了总理的座右铭和用来教育干部群众的大道:“作为天下的人,要想着天下的事。天下最大的事就是百姓的忧乐。立身要常思百姓的忧乐,行事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总理的文章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完完全全地把一颗心交给读者,摊开胸怀和读者交谈,毫不设防,心事完全袒露,文如其人,一如总理的为人,真诚坦率,自然实在,朴实严谨,正直认真,平易近人,不断架子。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本文涉及两个领袖人物,两个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健在的本文作者温家宝,一个是已故的上个世纪的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而这两个人都是受到民众普遍爱戴和尊崇的领导人,他们亲民爱民,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高效实干,政绩卓着。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前任总书记的亲民爱民不辞劳苦的高大光辉形象。岁月如流,时光匆匆。眨眼间,二十多年岁月一晃而过,但是,胡耀邦总书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高大光辉的形象并没有随着斗转星移而模糊和褪色,人民群众对胡耀邦总书记压抑在心底的怀念之情也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淡化和消逝。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二是本文作者身居高位,我们从其平易的文风当中,看到了作者一颗赤诚滚烫的内心,我们看到了现任总理真实的内心世界,看到了总理的亲民之心,看到了作者人民公仆的本色。

  我们期待更多的官员能学习温总理的高尚情怀,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心系百姓、眼光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