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的贴身高手1免费:牛孩是如何炼成的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02:58
牛孩是如何炼成的(3)--超级牛孩的故事

涵涵(非真名)比粽子几乎小一岁(涵涵早上一年学),但是,差不多从一年级开始,他就是班里绝对的尖子,而且越大成绩越突出。

  我们上的也是附近的比较热门的小牛校,幼升小招生的时候,附近的家长也都是把孩子的脑袋削尖了往里面钻。所以开始的时候,一个班接近50个孩子。我们这个班也具有一定的实验班的性质。每一次开家长会,无论哪科,说到成绩优秀的孩子,也就是第一梯队的孩子,老师一表扬就是24位以上。在第二梯队的十几个孩子当中,也难以见到小粽子的名字。也就是说,至少在老师的印象中,小粽子属于35名开外的孩子(这种说法多少还有些保守)。

  涵涵则是这24位第一梯队当中最突出最顶尖的孩子。我先告诉大家他的结局吧,然后告诉大家他的学习情况。他最后考上了八中少年班。那可是在全市数千名牛孩儿中选拔,经过一轮一轮筛选,最后仅有三十位孩子获胜的一场竞赛。可以说,涵涵是我们讨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牛孩儿了,也是我了解得最详细最透彻的一位牛孩儿。

  在小学过去的六年当中,涵涵一直是我们为小粽子树立的标杆儿。在我们的概念中,我们从来就不认为追赶他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事实是,小学的成绩差距很小,超牛孩儿和非超孩儿的差距,一般很难感受得到。)

  我们和涵涵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所以,彼此之间经常沟通,而且互通有无,从不保守。(现在恍然大悟,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就是把秘诀全部告诉我们,我们又能如何?更何况人家的父母爷奶,从一开始就是大智慧,从一开始就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孩子的竞争是自己跟自己的竞争,而不是跟身边同学的竞争。)

  每天接送涵涵的是,是孩子的姥姥,而孩子的姥姥是退休老教师。涵涵的教育也是由姥姥主抓的。与我们沟通最多的,也是涵涵的姥姥,至今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可惜,我们大约是三年级以后才频繁沟通的,如果从一年就开始沟通取经,说不定我们也成了超牛娃了呢?

  涵涵的姥姥,一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说涵涵的弱点,说他脑子不够灵活,做题时缺乏创造性的解题思路,还说他脑部有根血管比常人细,对脑力思考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她也承认,涵涵是一个比较踏实肯学的孩子,不会的题,只要老师讲过一遍,绝不需要老师再教第二遍。

  我想作为一名老教师,涵涵的姥姥一定知道,涵涵的这个素质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坚信,在应试教育之路上为分数而战的教师们,一定会希望他们所有的孩子,教了一遍,不用再教第二遍,甚至错过一遍,就不会错第二遍,如此这般踏实肯学的孩子。

  我坚信,涵涵之所以会成为超牛娃,从小学二年级以来,一直都是班里尖子中的尖子。靠的就是这项素质,而不是思维多么活跃,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富于创造力。

  所以,我怀疑,涵涵的这个素质绝非天生。一个传统教师之家,从孩子尚未出生之前,就知道这项素质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多么重要。因此,孩子零至七岁的培育,一定是围绕着这一类素质(或习惯)的养成而开展的。

  我说牛孩儿是天生的,同时又否定了遗传因素。实际上,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于孩子0~7岁孩子性格的形成或习惯的养成。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至少是与涵涵相比),很可能当我们已经开始上学的时候,我们已经输定了!

  说到孩子的聪明程度,涵涵的姥姥不只一次说过,粽子比涵涵聪明。当然,考虑到涵涵的姥姥是一位十分有内涵的老太,说这话有很大的成份是出自谦虚。那么,来自同一位钢琴教师的评价多少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那位钢琴老师的给两个人上过几次课以后,问粽子的妈妈说:“涵涵的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比粽子好!”粽子妈说:“是的!”钢琴老师紧接着说道:“你知道吗,粽子比涵涵要聪明,一点就透,领悟力很强。但是,他脑子太活跃了,上课也太不安分了。而人家涵涵,上钢琴课非常安分,我猜想如此安分、踏实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一定是非常好的!”

  当然,钢琴老师非常可能是捡我们爱听的说,作为最终考取了八中少年班的学员之一,涵涵的聪明程度一定远在我们之上。但是,从我对幼儿教育体系的思考,目前,只有相信小粽子比涵涵聪明这一前提,整个体系才能自圆其说,我后面的一些教育观点才显得有意义。所以,我们权且假设,小粽子确实比涵涵聪明吧

  现在的孩子,家家都是一个,谁家不是精心饲养?哪个孩子不是聪明绝顶?在这里,只是想给大家提个醒,聪明的孩子,成绩有可能不理想,甚至有很多都会被当前教育体系淘汰掉;不聪明的孩子,有可能是当前教育体系的佼佼者,甚至有可能成为超牛娃!

  现在回想起来,与涵涵这样的超牛娃相比,我们小粽子有可能是输在了幼生小之前的起跑线上了。尽管,关于涵涵零至七岁的教育问题,我实在是无法向涵涵的姥姥了解太多,主要是因为当初没意识到应该了解这些内容。但是,反思小粽子零至七岁的成长过程,我们有理由做那样的猜想。

  记得六七年前,我们家小粽子幼升小的时候。我们参加了本区一所小学的择校面试。其中笔试过程是一个小时。小粽子不到半个小时,就流着眼泪跑出来了,他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在幼稚园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做个类似的卷子,也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磨砺或考验,我们在幼稚园接受的是彻头彻尾的快乐教育,我们快乐地连名字都不会写。

  小学老师的眼光都是非常毒的,她们一下子就能识别哪些孩子属于优质生源,哪些孩子属于劣质生源,哪些孩子属于天生的废材。该小学几乎所有的监考老师,一致认为我家小粽子不适合这所学校。在她们的眼里,小粽子基本属于天生废材。所以,尽管我们的中间人是从JW上方直达校长,小粽子的入学申请还是遭到校方激烈顽强的抗拒。

  顺便说一下,尽管时代在急剧变迁,从我们家小粽子到现在已经过去六七年了,但是,有些本质性的东西还是没有改变。比如,小学招生的主要目的,还是要猎取优质生源,确保学校在未来考试中的品牌地位。正如我前面猜想的那样,一个孩子最终考试成绩的好坏,很可能在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定格了。也就是说,对于好生源来说,学校教学水平再差,结果也差不了。而对于不好的生源,学校教学水平再好,结果也好不了。

  从前,我们都知道初中和高中招生时拼抢优质生源,是基于能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不知道的是,小学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拼抢生源。因此,面试这个环节,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学校的前程,学校的品牌,学校未来收取择校费的档次

  涵涵的姥姥是个聪明的老教师,绝对不可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话,是在与我们沟通的时候,当我们羡慕和夸奖涵涵的优秀(当然也不是当着自家孩子的面),她才这么说的。我的理解,一方面是一种低调的姿态,另一方面,可能是处于对涵涵的一种期盼,害怕他不够聪明绝顶

  好说歹说(主要是中间人还不是很牛),学校给了我们第二次面试的机会。时间大概是半个月之后。在这十天当中,我们给孩子恶补了很多东西,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第二次考试和第一次一样,还是一个半小时,小粽子依然坚持不下来,中途又自己跑了出来了。在我们的极力劝说下,孩子又返回考场。过了一会儿,监考老师出来,对我们说,这孩子还是不行,让我们进考场,坐在后排自己来看看。学校老师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我们被拒绝得心服口服。

  第二次测试的结果,不过是进一步证实了监考老师第一次的判断。测试合格者得到一个小纸条立刻交钱去了,而我们没有取得交钱的资格。

  我们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眼看着人家交钱的交钱,离去的离去,我们就是耗在那里坚持不走!

  监考老师认为,我们的孩子不适合学校教育。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委婉的托词。总而言之,他们认为本孩子的资质很差,“竖子不可教”。对此,我真是愤懑不平,我不服气,而且不是一般的不服气!

  尽管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这件事不同,应该提提,孩子的爷爷,少年时代是老家远近闻名的神童,解放前曾获得南方某省会考的第一(就是现在的省状元),孩子的爹爹,就是幸福老爹我本人,16岁上大学(这种情况当时在南方并不鲜见,在北京还是比较少见的)。记得当时在下面两个年级破格提拔上来两位神童,到我们班来学习,准备跟我们这一届一起考大学,而这两个神童的年龄都比我大,他们的成绩也不如我。

  如今,南北结合生下的这个小粽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任何方面来观察,即便是不能够沿袭神童的家族传统,也不至于被当作是废材,而被一个每个年级可以容纳300人的小学学府拒之门外呀?

  于是,我据理力争,而且让老师考孩子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带进位、退位)的那种,这是我们这十天来突击教育的结果,经过测试,小粽子全部答对,而且计算迅速。

  但是,这样的成绩,还不足以说服校长收下小粽子,因为负责招生考核的几位老师,早已经将小粽子盖棺论定,认为是不可救药的,仅凭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不足以否定她们的观点。

  对此,你不得不佩服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的眼光毒辣。事实证明,仅凭着数学上的一些小聪明,甚至是大聪明,根本就无法使他的考试成绩进入第一梯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无数次数学大小考试中,每一次班里都是无数个一百分,而小粽子几乎从来没得过一个满分。

  印象中,数学的期中或期末考试,至少出现过一次倒数第一。语文,则一直保持在倒数10名以内。英语成绩倒是始终不错,但是也很少得满分。在满分漫天飞的时代,小粽子的英语水平从来就没有在班里显示出来过。最令人费解的是,小粽子到了六年级快毕业的时候,英语已经有5000左右单词了,和老外对话呱呱叫不打结巴,看原版电影,读原版小说都没问题,可就是考试考不过人家,考不过那些几乎一句外国话都听不懂也说不出来的同学们。莫非是一进校门就被人家施了魔咒,被人家盯牢了、看死了,呵呵!

  我们还是接着说据理力争的事情。就在我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诉说小粽子的遗传基因多么多么的优秀的时候,一件不经意事情的发生了,并成为小粽子入学的转折点。

  我们当时是站在教室的后面,而在教室的最前面,另一位执着的家长带着他同样被认定成废材的女儿,开始进行一项特殊的测试。测试的老师,还是那些拥有生杀建议大权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老师。

  她们给那个小女孩儿放了一段录音磁带,磁带里面是一段故事。录音带放完之后,考官向小女孩儿提问,让小女孩儿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进行回答。结果,大部分故事小女孩儿都回答不上来。我们家小粽子,当时离录音机很远,而且他一直在玩耍。不经意间,故事却都听进去了,竟然能够把所有问题都答出答对。

  经过慎重研究,那些老老师认为,小粽子还不算是那种特别不可救药的一类。小粽子才算无比惊险地被录用了。而那一个女孩儿,就没有小粽子那么幸运了

  家千万不要迷信遗传基因这回事情,我们的基因未必就优秀,前面说的那个两代清华的家族,再上一辈子都是普通通平凡凡山沟里的农民。事实上我本人对遗传基因这回事是很不以为然的,只不过是给增添了几分自信和不服输的勇气而已。

  小粽子不过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粽子,他的聪明程度与大多数活泼可爱的男孩子是一样的,而他明显的不足,才是导致幼升小如此惊险的原因。而这种不足,又完全是我们父母一手造成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认真的检讨!

  现在的早教理论非常发达,早教内容也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有很多内容,肯定是不适合我家小粽子的。小粽子开口说话很晚,记得两岁半的时候,还只能说三个字。现在看到很多孩子才十几个月,就已经能够说出非常完整的话来了,我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如果说是贵人语迟,我认为这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在我看来,说话晚,只代表孩子脑部的语言功能区发育缓慢,当时,似乎我们对此也是干着急,无能为力。该做的也都做了,孩子就是不肯开口说话。所以,指望像有些早慧的孩子两岁就能背会多少多少唐诗宋词,绝对是痴人说梦了。

  不过,说良心话,即使孩子开口早,我也丝毫没打算让孩子背唐诗宋词什么的。所到婴儿早教,我当时只有一个理念:吃好!睡好!玩好!

  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首先,脑部发育的好坏,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聪明程度影响很大,而我认为,如果让孩子记忆或背诵一些知识,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意义不大,如果让孩子能够玩的很专注,玩的开心,玩的乐此不疲,玩的流连忘返,孩子自然就是用心在玩儿,也是用脑去玩儿。这种自然自发地用脑,比被动的灌输式用脑,对脑力的培养和锻炼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