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伴侣摄像头问题:【用心原创】“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42:10
【用心原创】“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浅析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曾子》有句著名论断:“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笔者极为欣赏,奉为至宝。以现代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观点看,曾子的说法无疑是用人之道的精髓。许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谓“用师者王”,是指领导者非常谦虚好学、礼贤下士,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了解本人的不足、看到个体的差异,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善用天下之智力以谋大业,从而能够“王天下”成伟业。例如周文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太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拜姜太公为国师,并尊称为“师尚父”;商汤王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燕昭王用郭隗,都是善于用师实现“王天下”的典范。

    “用友者霸”,是说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真诚以待,平等相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刘备用诸葛亮、关羽、张飞等,皆是用友成就霸业的先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古代庸君亡国、宦官干政的例子里,就有许多是听信小人谗言、或奸人当道暗无天日的现象,更是举不胜举了。无法一一说明,点到为止。

    曾子在体察历史经验后提出的这条关乎历史兴衰事业成败的用人原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好办法。无数事实证明,对于任何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那些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类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机率越大;而那种有主见敢谏言、有真才具实学的人,领导者身边此类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就越大。

    我们知道,人的认识规律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尽管与用人之道颇有不同,但深刻意义上说,却具有相通相近之处。

    用人由看人识人用人察人的几个环节构成。一般观点认为,如何识人、怎样用人是至关重要的方面。笔者很是赞同,同时还觉得领导者对自我的评价与掌控,也是做好用人最为关键的要素。因为用人之道,原则方法再好,都需要领导者去把握去落实,一旦用人理念存在偏差,什么都是空话。“武大郎开店”不用超过自己身高店员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严酷性。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绝顶聪明者。不懂得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就永远无法达到顶点。有些领导者上到一定台阶,就象爬山一样,爬到比较高的位置后,往往容易产生“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从而自满起来,骄傲起来。殊不知,此时的他犹如正午的太阳已在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这样的领导者,焉能成为善于用师者?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与恩师徐特立的关系很令人敬佩。据史料记载,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而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因此,毛泽东同志很尊敬徐老。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徐老七十寿辰时,毛泽东又送去了“坚强的老战士”的亲笔题词。我们在感受徐老先生崇高精神的同时,难道不也同时看到了毛泽东尊师用师的良苦用心吗?

    领导者的胸襟与眼界,往往决定了事业的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领导素质与用人原则方法的关系。用师也好,用友也罢,仅是用人理念与实践方法的不同,并不是用人观念好坏的关键。但若只用那些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看长官眼色行事、按上级意图办事的人,就很可能家长制形成、一言堂滋生,导致集体领导形同虚设,使事业滑入失败的泥潭。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取长补短。我们只有时时处处努力贯彻“决策需要民主,领导需要权威”的领导科学,才能把握好黑暗中船只的正确航向;我们只有集思广益拥抱智慧,坚持用好人用能人的原则,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唐太宗之所以能创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明盛世----“贞观之治”,是与他敢于起用有真才实学、敢犯天颜直谏不讳的魏征,善于使用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萧瑀等众多贤能之人来匡正自己的言行、辅佐自己的执政有关。加上在一些制度上的改进完善,如他规定自己的诏书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有效地防止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不慎决策出台与实施,这无疑是聪明之举、睿智之举。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于建安十一年发出《求言令》,要求其部属在每个月初写出他的优缺点,交由自己,用以自察自省,并从中发现了诸多人才,为其日后争雄天下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败赤壁后痛定思痛,又一次把广招人才和奖励战功放到了重要地位上。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他依次发出了多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不仅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充分显现他了重视群体智慧、虚心纳谏的广阔胸怀。曹操还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此典故,曹操表示自己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民众很是真心归服。

    透过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事例,可以让我们感悟一个真理,“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因此,“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的大智慧大道理也。我们今天当借鉴之,实践之,定能在用人问题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从而打造出令世人瞩目、使国人幸福的民富国强的崭新事业与辉煌未来。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