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音乐团队歌会:【新提醒】人体常用穴位定位、功能及使用按摩方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7:27

百会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取穴方法】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
 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百会、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
【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穴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日常保健】

按摩:

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低血压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温灸:

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生理特点】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

【证治范围】

醒脑开窍:治尸厥、卒暴中风等证。现代常与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相伍,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   

安神定志:治心悸、失眠、健忘等证。现代常与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穴相伍,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等疾病。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现代常与长强等穴相伍治脱肛;与气海、关元等穴相伍治阴挺;与脾俞、肾俞等穴相伍治久泻;与印堂、三阴交等穴相伍治遗尿。   

通督定痫:治癫狂、痫症。现代多与大椎、人中、神庭、神门等穴相伍,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现代研究】

针刺百会透曲鬓、前神聪、悬厘等穴,能够使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使脑组织细胞有一定恢复。刺激百会、前顶、四神聪等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后改善了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穴性初探】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只有“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同样作为针灸临床大夫,在明确诊断达到“知彼”的基础上,只有对腧穴的特性了解清楚,并且熟练运用补泻手法,达到“知己”,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百会穴的穴性,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可升、可降、可静、可动。

1.可升

即对于因气机上升不及甚至反而下降所导致的一些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升阳、益气、举陷的作用。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针灸甲乙经》),《会元针灸学》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其属督脉经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该穴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本穴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又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而针刺用补法时,本穴具有良好的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日:“百会,治小儿脱肛久不差……”临床中因为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证,常常可以选用百会穴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可以选用百会、长强、大肠俞、脾俞、气海,均用补法;配合足三里、中脘、建里、气海,对于因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具有较好的疗效。

2.可降

即对于因气机下降不及甚至不降反升所导致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降逆平冲的作用。百会又名巅上(《针灸聚英》)、五会。《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而“五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肝为刚脏,其气易逆易亢,人体的火热之邪或者阴寒之气多易顺肝经上逆入脑,直犯巅顶,从而出现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以及神智昏迷等症状,此时取穴百会并且用泻法具有良好的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玉龙歌》云:“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使苏醒免灾危。”所以临床中对于因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阴寒气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迷等症,常选用百会穴用泻法,配合其他穴位来进行治疗。例如:配合太冲、头维、太阳、风池治疗肝阳头痛;配合谷、太冲、十宣或者十二井穴放血治疗中风、神智昏迷抽搐等。

3.可动

即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静”、衰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使“静者可动”之功效。   

百会又名天满(《针灸资生经》)。天,天部;满,充盛也。天满意指穴内精气为充盛之状。由于本穴位于脑部巅顶处,内应于脑。脑为“髓海”,又为“元神之府”,主持着人体日常的各种活动以及五脏六腑的协调工作,所以对于临床中由于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疾患如:癫证、尸厥、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绵不休、耳聋、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等,可以选用百会穴,或针或灸,配以其它腧穴,常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囟门未闭的小儿应该禁针。再如,对于中风脱证,可以选用百会、关元、气海,采用艾炷隔姜灸;对于年高体衰,或者体质虚弱所致的健忘证,可以选用百会穴为主,配合四神聪、绝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配合心理疏导,也有较好的疗效。

4.可静

即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动”、亢进为主的病变,选用百会穴具有使“动者可静”之功效。根据阴阳理论,人体是由阴阳二气组成。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升,阴主降。阴阳二气的不断升降协调转化,才有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百会穴位于人体最高处,又为手足三阳经与“阳脉之海”———督脉的交会之处,所以此穴为人体阳气盛极之处。根据“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以及相反相成的原理,百会穴当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熄风定惊的功效。临床中对于因为阳气过于亢盛所导致的疾患,例如:狂证、失眠、惊悸、脏躁、急惊风、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病证,可以选用百会穴用泻法,配合其他腧穴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失眠,可以选用百会配以神门、内关、三阴交、申脉、照海;临床观察发现,单用百会穴,用一指禅推法进行操作,有良好的镇静安神、催眠的功效;脏躁可以选用百会配合四神聪、太溪、照海、太冲、风池;角弓反张可以选用百会配和太冲、合谷、十宣等。

【标准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之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通俗定位】大约位在头顶部中央的穴位。左右两耳向前折曲,从其最上端往头顶上升的线与左右眉间中央往上升之线的交叉点,则可正确找到头顶的中央。同时,从眉间逐渐通过头部中央的线之间,从额头与脖颈的发际到另一端的发际加以二等分,本穴正好位于额头的发际二十分之五,或脖颈发际十二分之七的位置。用指尖指压本穴位,会感觉轻微疼痛。
     【穴位图参考】

   

 

【取法】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主治】⑴眩晕 ⑵失眠 ⑶头痛 ⑷高血压 ⑸脱肛 ⑹遗尿 ⑺子宫脱垂 ⑻癫痫 ⑼小儿惊风 ⑽足跟痛 ⑾颈项强痛 ⑿外感高烧不退 ⒀鼻衄、嗅觉失常

【机理】百会穴为督脉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即足太阳、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俱会于此。故百会的治疗作用与这五经有关。

厥阴、少阳内属肝胆,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主风主动(内风),太阳主开,为一身之外藩,多与外有关。据此,百会有祛风熄风的作用,为治风要穴,可用于风病的治疗。如外风引起的头痛头晕等,内风引起的眩晕、癫狂痫证,均取百会治之。

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而上行;足太阳经络于肾,其经别入于肛门;足少阳经系于带脉;足厥阴经脉循阴器。督脉总督诸阳经脉,带脉约束诸经,维系胞宫,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虚弱,下元不固,带脉失于约束,则会发生脱肛、阴挺、遗尿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百会可治上症。

【刺灸法】针刺,灸,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孙明一

操作:用28号2寸长毫针,垂直刺入,捻转得气,卧向前顶穴,捻动30-300下,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灸法:灸3-5壮(小炷)。如用于久病气虚神衰失眠,用指压灸法,即当艾炷烟将尽时以拇指隔薄棉片压熄艾火,逼艾热透入穴内,循经走串。

典型病例:孙XX,男,65岁。1976年2月20日初诊。眩晕5年,蹲下起来眼前发黑走路易跌倒。伴右半身沉笨。查面潮红,舌赤暗,尖边红,苔白腻,脉弦数(左脉兼沉细),血压220/110mmHg。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取百会用上法针治,当时眩晕消失。复诊,眩晕减轻。仍针百会,共16次,血压180/100,眩晕已基本控制,头清眼明,诸症消失。

◎申旭德

操作:取百会,剪取局部头发,涂抹少许凡士林,将黄豆大小之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用燃着的线香点燃,任其缓慢燃烧,患者诉痛时称为1壮,若患者耐痛力差,术者可用手指呈叩诊姿势,在百会穴周围轻轻叩击,缓解疼痛,延长灸灼时间,待灸3壮之后,用竹质压舌板将燃烧之艾炷压灭,除去灰烬,换上新艾炷再灸,反复进行,一般需灸50-70壮,约1小时。

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头晕目眩伴视物旋转欲倒,恶心呕吐2天。右耳鸣,经某院五官科诊为“美尼尔氏病”,服药不效。脉细弱,苔薄白。采用上法灸百会,随灸随问患者感觉,当灸至10余壮时,患者感到胸部如弃重物,眼可睁开视物而不旋转,共灸50壮,身上微汗出,诸证消失,耳鸣减轻,自行下地行走,次日上班。

注意事项:所灸艾炷多少应根据病情而定,以患者感觉视物不旋转,恶心呕吐消失,胸部无紧压感,身上微微汗出为宜。灸后1周内不洗头,避免灸处污染,防止感染。高血压病人宜慎重,血压过高者不可灸。40岁以上的病人,灸后宜针泻足三里,以引灸火下行。

◎高镇五:此穴治疗头晕(耳源性、低血压性、血虚性),疗效良好。每日治疗1次,重者隔6-8小时治疗1次,每日治疗2-3次。轻者隔日治疗1次。

操作:艾条雀啄灸3-5分钟,每3-5秒雀啄1次,使艾火轻触皮肤。

典型病例:李XX,女,46岁。1985年5月8日初诊。近日因天气骤寒,头晕伴项部拘急胀楚,活动受限3天。原有颈椎肥大症。查面色少华,血压116/76mmHg。舌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血虚性头晕。用艾条雀啄灸3分钟,头晕即减轻。每日治1次,3天治愈。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本穴慎用,尤其是雀啄灸法,无针灸经验的病人可能因治疗时情绪紧张而导致血压增高。

◎张令君:治疗内耳眩晕症发现病发时,患者百会穴周围处基本是麻木的,故百会穴处的麻木是该病的特殊阳性反应点,百会穴的知热感程度,是测量病情轻重的客观标准。随着施灸壮数的增加,患者麻木亦随之知痛,头重减轻,眩晕渐止。

操作:剪去穴区头发约指甲大,选用合适大小的艾炷(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黄豆大小,中炷如绿豆大小,小炷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燃烧至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医者用右手持压舌板迅速将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患者顿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服感,一般灸40分钟后,热力已从头皮渗入脑向颈椎放射,眩晕渐止,90分钟,热力可放射上半身,直到全身发热,眩晕即可停止。一般灸至120分钟时为最佳。施术时应1壮1壮施灸,不得间断,如患者有烧灼痛,应鼓励坚持,灸后一般不化脓,不需处理,4-6周灸痂自行脱落,新发自生。灸痂脱落之后,洗头或梳头时勿撞伤处,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脓应按外科常规处理。

典型病例:傅XX,女,58岁。眩晕时发近7年,今晨又突然眩晕,视房屋转动,不能睁眼,伴有呕吐,头重如裹,耳鸣、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赤苔白微腻,脉弦细。按上法灸百会穴,1小时后晕止,诸症开始消除,灸至2小时,对答如常人,活动如常。

注意事项:本病应在发作时治疗,灸治后,禁忌饮酒、浓茶、咖啡等。

◎文本超:灸百会穴用以治疗因气血亏虚、脑失奉养所致之眩晕效好。

操作:第1次用直接灸:将穴处头发剪掉约1.5xl.5cm,取少量艾绒搓如莲米大小,置于穴位上点燃至尽,连续灸5壮。以后采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1-2小时。

典型病例:杨XX,女,45岁。患者平素精神差,易疲劳。今日突觉眩晕,恶心欲吐,微汗出,随即到某医院就诊,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入院治疗不效,自动要求出院。来时眩晕,头部转动或俯仰时加重,动则少气,耳鸣、心悸,声微,眼花,夜寐不安,乏力纳差,记忆力下降,二便、经带正常,舌淡红,脉细弱。证属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脑,滋养清窍所致。治疗先直接灸百会操作如上所述。次日改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2小时。治疗5次诸症明显减轻,共治疗15次愈。

◎喻喜春:此穴放血治疗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失眠效果甚好,如感冒发烧头痛,放血后可即愈,其它头痛放血3-5次之后能消失或减轻。美尼尔氏综合征放血3-5次之后症状多能显著减轻或消失。失眠放血3-5次之后,轻者消失,重者减轻。

操作:此类病人头顶皮肤多有水肿、增厚、松软、压痛,以左手拇、食二指捏紧皮肤,右手用细三棱针皮厚者直刺,皮薄者由周围向穴位斜刺,针尖不达骨膜,避免弯曲,如血不自出或出不多,用左、右拇、食、中三指从周围1-1.5cm处向针孔挤压,使出血1.5~4ml。

典型病例:张xx,男,23岁。1985年6月8日就诊。患者因感受风寒而头痛如裂,伴发热,全身不适,脉数,苔白。诊为感冒头痛,百会穴处压痛,以细三棱针斜刺,挤血约2ml,当即痛止,当夜热退,第2天又放血1次而愈。

◎廖柏成:艾灸百会穴治脑震荡后遗症及失眠症亦效佳。

操作:针刺后重灸百会穴。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ml。艾灸20-30分钟。

典型病例:谭xx,女,38岁。1989年5月15日初诊。头痛5月余伴失眠,痛点不定,多在前额、巅顶和两颞处,经服药,只能暂时止痛。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取百会穴,针尖斜向患处,然后重灸百会穴30分钟,1次头痛减轻,失眠好转,继续治疗5次后症状大减,15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高xx,女,69岁。1988年1月20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摔倒后枕部触地,当时昏迷15分钟,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能坐立,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经X光片检查排除颅骨骨折,诊为脑震荡。予输液抗感染,镇静止痛治疗,效果不显。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予艾灸百会治疗,每日1次,4次而愈。

黄xx,女,42岁。1989年l月10日初诊。失眠2年多,用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用百会穴重灸30分钟,7天后能入眠,继续治疗7次诸症消失,续治7次,随访1年未复发。

◎任宝琴
 

典型病例:高xx,女,38岁。几年来经常彻夜难眠,头晕健忘,精神恍惚,日渐消瘦,服药无效。查舌淡红,苔薄黄,脉细略数。取百会穴,向后沿督脉斜刺进针1.5寸,得气后行雀啄刺,间歇刺激30分钟,针感传遍全头,然后留针6小时,当日下午起针,晚上安然入睡5小时,连针7次而愈。

◎文本超: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不寐,用百会穴治之,多效。

操作:用28号l寸针,针尖向前顶方向进针约0.5寸深,拇指向前捻转至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以下午治疗为好。

典型病例:王xx,男,47岁。因用脑过度,入睡难1个多月,近10天加重,整夜不能入睡,白天头昏,精神恍惚,纳呆,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证属思虑过度,心血耗损,血不荣心所致。取百会以上法治之,患者当即觉头部沉重。治疗2次后能入睡7小时,3次后痊愈。

◎于书庄、曹晶、于振中:灸百会对原发性老年性Ⅱ、Ⅲ期高血压(虚证,包括少数虚火证(阴虚阳亢))有近期疗效。

操作:将点燃艾条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由感觉烫到烫痛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灸,如此反复操作10次为10壮,两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烫伤起泡。灸后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可1日灸1次或间日灸1次,或待血压升高后再灸。灸时火力应均匀。

典型病例:陆XX,男,63岁。高血压病20年,有冠心病史。现腰膝痠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胸闷恶心,口渴便干。查面红,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结代。血压170/120mmHg。证系虚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取百会以上法治之,灸后血压145/1O0mmHg。

按语:灸有温补、温通之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故灸百会可以行阳气通人一身之脉,从而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升降功能恢复,达到降压之目的。但在灸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取穴要准,即从入前发际5分之神庭穴至枕骨粗隆脑户穴之间,凹陷处按之痛是穴。百会穴是高血压病的反应点,故血压高时按之必痛,按之不痛灸之不效。夜尿频、面黄、舌淡苔白、脉无力为辨别虚证的重要体征。

◎薛莲芝

操作:医者左手拇、食指分开百会穴处的头发并固定之,右手持已点燃的线香采用雀啄灸7-15次(线香必须接触穴位的皮肤)。

典型病例:谢xx,男,56岁。高血压病史已3年,近1周经常头晕、恶心。查血压160/110mmHg,取百会穴以上法治疗后,血压132/100mmHg。

◎王志平:用“指灸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有效。

操作:医者用艾条1支,点燃用艾条烤医者手大指内侧,以医者能忍受为度,然后将手大指快速按压患儿百会穴,重复数10次,每次治疗30分钟。操作时须敏捷,快速,使百会穴处热力一致。

典型病例:李xx,女,4岁。患儿2年前因患痢疾,迁延失治,以致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半年后出现脱肛。初时便时脱出,便后自行收回,经服用补中益气汤,腹泻及脱肛有所好转。后因感冒发烧,脱肛症状加重,每次便后不能自行回收,须用手推回,有时用力咳嗽、矢气、或走路时即自行脱出。患儿神疲乏力,身体消瘦,面色苍白无华,鼻部出冷汗,舌淡、脉细。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取百会以上法治之,4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走路时已不脱出,便后可自行回收。治疗7次后,脱肛消失。

注意事项:一切实证、热证所致脱肛,均不能用本法治疗。

按语:本法适用于小儿,因小儿不能与医者合作,本身皮肤又娇嫩,容易烫伤,采用此法可通过手指热力直接与穴位接触,收到升阳举陷之功。

◎张信:百会穴治疗脱肛、不寐、巅顶痛、眩晕等病每每奏效。

操作:针尖向后或向前平刺1.5寸,深达帽状键膜至患者局部及头部有沉胀感,留针10-15分钟,期间运针1次。

典型病例:于xx,男,8岁。代述,患儿因久坐寒湿之地玩耍,当夜即感腹痛,欲大便,随之出现脱肛,以热敷及以手纳回,多治无效。笔者用百会穴以上法治之,2次而愈。

◎廖柏成:百会穴治疗脱肛、子宫脱垂收到满意效果。

操作:艾条温和灸。

典型病例:王xx,女,24岁。患者2天前分娩后脱肛,形体消瘦,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差。查面色苍白,舌淡有瘀点,苔白,脉濡细。直肠脱出约2寸,触之呼痛。予艾条温和灸30分钟,每日1次,5次后,脱肛自行回收。

用此穴重灸治疗遗尿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1-2次即愈,重者1-2个疗程可治愈。

薛XX,男,15岁,学生。从小遗尿至今,每晚尿床1-2次,多方求医均无显效。经余用百会穴针刺加灸30分钟。1次告愈。

◎文本超:百会穴火针治疗小儿及青少年尿床无不奏效。一般1次见效,3-5次愈。

操作:取14cm直式全齿止血钳1把,大头针1枚。酒精灯1盏点燃备用。用止血钳夹在大头针针尖后2/3与针柄下1/3交点处,患者坐位,助手持灯于患者右侧,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找准穴位后,分开穴位处头发,用左手食、中指叉开压住穴周头发,固定穴位,右手持止血钳将大头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垂直刺入1-2mm深即出针。每针1下为l壮,3壮为1次,间隔3天治疗1次。

典型病例:余xx,男,10岁。尿床8年。自述夜间梦见被人打一下即小便,醒后方知尿床,夏天因出汗多,尿床次数减少,冬天几乎每晚尿床。曾服药不效。查舌淡红,脉细。用百会上法治疗1次尿床停止,唯于第8日又做梦,立即醒来,仅尿湿一点。治疗4次后每晚能自行起床小便,即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当天不可洗头,平时不可用手搔灸疮。灸痂20天左右自行脱落,不可用手强行揭去。

◎曾祥龙:子宫脱垂用百会隔姜灸,年轻及初患者1-2次即愈,重者5-8次可痊愈。灸治过程中,以患者小腹内有微热感效果为好。

操作:生姜切成薄片,用针刺若干小孔,平放在此穴上,置拇指大小艾炷于姜片上燃之,每次7-8壮,皮肤微烫时即换姜片。每天1次。

典型病例:蒲XX,女,24岁。3天前用力过猛而致子宫脱垂,患者神疲肢软,汗出,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弱,此乃中气不足所致。取百会用上法治之,灸治过程中,患者小腹有微热感,1次即愈。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及负重物。禁房事。

◎廖柏成:百会穴治癫痫,实证热证多用针刺法,虚证、寒证多用灸法取得一定效果。

典型病例:王xx,男,38岁。癫痫时发时止18年,近几个月加重,次数增多,发作时,先觉心悸、胸闷,旋即神昏抽搐,口吐白沫,约10余分钟停止,即复常态。平时头昏多梦,否认外伤史。面色苍白,精神不宁,舌淡少苔,脉细无力。因突然发作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其立即清醒,经治疗2月余,未曾发作。

注意事项:小儿囟门未合者慎用。凡灸头顶,不得过7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故临床多用艾条温和灸。

◎文本超:百会治小儿急惊风每获良效,多于1-1.5分钟停止抽搐。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向前顶方向刺0.3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至抽搐停止,留针6-12小时。

典型病例:林xx,男,1岁4个月。1988年9月3日初诊。患儿平素每遇高烧即抽搐。3天前发烧40℃,到当地医院就诊,诊为中毒性痢疾,予以抗炎输液治疗,其间多次抽风,体温降至39.5℃,家长抱患儿回家,路途中又出现抽搐,家长急邀余诊。予上法刺百会穴,30秒钟抽搐即止。留针返回医院住院治疗,12小时后起针,其间虽体温仍39.5℃以上,但未出现抽搐。随访1年,高烧时未曾出现抽风。

按语:督脉入络脑,百会为督脉穴又位于巅顶,故有苏厥熄风、开窍醒脑之功,故治小儿惊风效好。但止抽后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临床观察,慢惊风取百会穴针刺疗效不如治急惊风效好。

◎王继元:治疗各种足病(如脚底炎性肿物、足肿、足冷,足底痛、产后足跟痛、足跟滑囊炎、跟健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痛、单纯性足底痛)均有效。

操作:以迎随补泻法平刺,刺入一针,病症迅速局限在一处或一点时,此时可在百会穴处,前后左右4个方位或8个方位进针,然后术者以左右两手各持一针柄,同时捻转行针,捻转角度以不超过90度为宜,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留针40-50分钟,出针时双手同时拔出,同时用双手中指点按针孔。

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关节疼痛20天,近3天来足跟痛不能着地行走。查:双足微肿,全足底压痛明显以内踝下剧烈。取百会穴施补法,全足痛立即局限于外踝下,继加针至8个方位针刺行上述手法,共针1次全足痛愈。

◎高德兴:针刺百会穴,一般成人为0.5-1寸,儿童0.3-0.8寸,针刺角度为30-40度沿颅骨斜刺。未满周岁之小儿则禁刺。

操作:治疗厥阴头痛的头痛、头晕、目眩等症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30号不锈钢针以40度角由前向后沿颅骨斜刺,采取强刺泻法,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刘xx,女,18岁。因高考用功过度,突感头痛如裂,伴目胀、恶心,手足逆冷,舌苔白,脉弦。辨证为厥阴风木挟痰上扰清窍,闭阻窍络。治则:通阳化痰,活络利窍。取百会一穴以上法治之,顷刻痛止症平。

用于项背受风寒,项背强痛时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针刺法同上,但边进针边令患者左右活动活动,幅度越大越好,常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典型病例:王xx,男,51岁。晨起即感颈项强痛,动则尤甚,余无明显不适。舌嫩,苔白,脉浮弦。证属风寒外袭,经枢不利,气血瘀痹。法当祛风散寒,通络宣痹。取穴百会,针刺1次而愈。

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的鼻塞、不闻香臭等症时,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由后向前,朝鼻方向刺入,1-1.2寸深,用泻法,留针30分钟,7次为1疗程,一般针治1至2个疗程可取得显著疗效。

典型病例:张xx,男,45岁。感冒1周后,鼻流清涕转为浊涕,鼻塞伴嗅觉失灵,不闻香臭。治而不效。经用上法针刺百会穴7次,浊涕明显减少,嗅觉恢复正常。2个疗程后浊涕消失。

若系外感引起的高热不退、惊厥、谵语及诸经热邪上壅所致的头晕、头胀、头痛等症,针刺百会时用泻法,起针后令其出血效果更佳。

典型病例:孙xx,女,8岁。初春感寒,头痛恶寒,高烧不退。体温39.5℃,伴咳嗽、咽红。服APC汗出后热势稍减,但移时复炽。舌红,苔白罩黄,脉浮数。证属风寒外束,肺失清肃,兼有化热之势。法当解表散寒,宣肺退热止咳。先用三棱针点刺百会穴放血,片刻热退。复以银翘解毒汤3剂治疗而愈。

尉XX,男,51岁。1967年冬,因劳累奔波而致虚火上攻,遂见牙龈肿痛,鼻衄下血不止。给予针刺百会穴,10分钟后血止,复以牛黄解毒丸善后。

百会穴为升提阳气的要穴。治疗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胃下垂、肾下垂、阴挺等症,疗效较好。还可治疗阳气不足之虚脱、休克、低血压等。急迫时无针,可用单指或圆钝头器具,如牙刷把等点按穴位,亦可收到一定效果,并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另外,百会穴对急性腰扭伤,不能转摇身体者,尤其是以腰部中间疼痛为主者,效果更佳,每每针1次即见显效。针时令患者取站位,边进针边令其前后左右转摇身体,中间可行针2次,再针时亦如上法。

典型病例:李xx,女,3岁。代诉:每日脱肛已2月余。经针刺百会,针后加灸15分钟,配服补中益气汤7剂煎服。仅针l次后即2日未脱,针7次后脱肛治愈。

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本文摘自: 中医艾灸论坛(http://www.aijiu9.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aijiu9.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