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歌词是谁填的:2011年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揭晓,得奖作品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2:03:03

 

时间过得真快,记得不久前还在写2010年BBC野生动物摄影得奖作品分析,而现在2011年的得奖作品也已经今天火热出炉,赶紧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先来段背景知识,每年都会有几个重量级的国际顶级野生动物摄影比赛,这其中可能在业内分量最重的就是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VeoliaEnvironnement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Year)了,无论是其参赛规模数量,还是参赛者水平都是全球顶级,堪称奥斯卡级别。我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老师就曾经凭借精彩的金丝猴照片获得过BBC濒危动物组冠军,也是在BBC大赛上获奖的第一个中国人;2008年来自江苏的朱永康老师也曾经凭借雪中天鹅获得“动物在其环境中”组别冠军;2010年一位不到10岁的小朋友裴海君更是凭借一张金丝猴获得少年组濒危动物照片冠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跻身国际平台并崭露头角。

 

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所分组别很多,而且很全面,具体来说有全场摄影师大奖、年轻摄影师大奖、Eric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濒危动物、动物纪实摄影师、鸟类行为、哺乳动物行为、其它动物行为、水下世界、动物肖像、植物王国、城郊野生动物、自然风光、动物在其环境中、黑白动物世界、创意动物影像以及三个年龄段的年轻摄影师组别等。今天先分析第一部分。

 

首先自然是揭晓此次比赛的大奖获得者,来自西班牙的DanielBeltrá,他同时也获得了动物纪实摄影师的大奖。这张作为全场大奖的展示照片是在海洋油污染中挣扎生存的褐色鹈鹕。摄影师说这些受到原油污染的鹈鹕都比较严重,它们全身都被原油渗透。在路易斯安那州Jackson城堡的鸟类拯救中心里,这些鹈鹕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首先用一种较轻的油来中和洗去本来的原油,可以看到它们渐渐露出褐色的羽毛颜色。拍摄器材CanonEOS 5D Mark II + 35mm f1.4 lens at 35mm,参数1/30 sec at f4 (-0.7e/v); ISO 800

这张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明确直接,就像评委所说的,这是一张很令人震撼的照片,很少有这种照片如此直接的揭示人类对于海洋生物所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虽然表面上看这些鹈鹕得到救治,但是有更多已经死亡,而且这些被救治的鹈鹕说不定外面羽毛的原油可以洗干净,但是已经摄入体内的呢?命运不容乐观。其次这张照片的表现方式很特别,我第一反应感觉就是很像一张欧美人的油画,很具有艺术性,有点像是加勒比海盗,前景的白色布也是被染成黄褐色。但是看似剧情性的肖像照片却是很悲惨的事实,看这些鹈鹕多么无辜的眼神,难得上一次镜头竟然是灭顶之灾,和表面的平静真是反差极大。平静画面下的视觉冲击和控诉。在构图上,拍摄者选用了35mm镜头,很大程度上将前景被踩黄的白布融入,减去0.7档曝光,使得环境氛围较为昏暗凝重,1/30秒的速度还是如此清晰的画面,这就是纪实摄影师的功力。这就是大奖作品。

 

接下来这张是全场年轻摄影师大奖获得者来自波兰的MateuszPiesiak,拍摄内容是一对北美蛎鹬正在纽约长滩岛的湿地上。当时他给相机装了防水装置,趴在湿地上准备近距离拍摄蛎鹬,而蛎鹬一直专心于寻找贝壳类食物,完全忽略摄影师的存在,所以有时候拍摄距离很近。当时画面里的一只小蛎鹬并不知道如何对付贝壳类食物,所以一直在央求成鸟帮助进食,很有趣的动物习性。当他拍这一组照片的时候过于专注,以至于涨潮的海水完全把他弄湿了,这么小就如此专业投入,有前途。拍摄器材CanonEOS 40D + 400mm f5.6 lens,参数1/800 sec at f5.6 (-1.3 e/v); ISO400

可以看到画面很干净,主体突出,并讲述动物行为,拍摄角度很低,这是野生动物摄影作品成功的一个普遍要点,而且他将参数设置曝光减1.3,确保背景、前景水面以及白色羽毛亮部不过曝。很佩服这些年轻人的水平和投入程度

 

接下来说Eric 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我觉得这个奖近几年估计都是BenceMáté的,因为这个来自匈牙利的小伙实在太牛,去年就拿了BBC全场大奖和这个Eric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这张很具有灵性的蚂蚁作品吧。

  

今年他的一组6张照片继续蝉联Eric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一幅幅看,第一幅是很夸张的鹈鹕照片,看到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拍摄的?其实他做了一套特殊的水下拍摄装置,水下相机外套,关键是让这套装置浮在水面上,并可以远距离线控拍摄。当时他在希腊北部一个湖中拍摄卷羽鹈鹕Dalmatianpelican,估计让渔民把小鱼丢到拍摄装置前,然后利用鱼眼镜头捕捉夸张的鹈鹕张大嘴进食场景,而且他远距离在船上线控快门,同时有视频在显示器上,可以看效果,并作设置参数和闪光灯的调节。太牛了,不仅器材牛,而且想法很牛,鹈鹕夸张的形态被淋漓尽致的捕捉到。拍摄器材:NikonD300S + Tokina 10-17mm f3.5-4.5 lens,Subal housing; three linkedSB-800 flashes; floating remote-controlsystem,注意,里面有三个闪光灯同步,真够投入的。拍摄参数:1/160 sec at f16; ISO 500

 

第二张是一张飞行版的戴胜,我看到第一反应就是鸟被他拍成像是一条大海里游的狮子鱼了,够牛的,很想知道他的拍摄技巧。先来看他的说明,全球的戴胜在过去20年数量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栖息地减少,所以他在家乡花不少年来拍摄研究戴胜,在树上提供一些木质巢穴。他发现戴胜适应环境后每年会生产两次,最多9只雏鸟,这就会使得成鸟忙于觅食喂食。这张是他精心设计拍摄的,长时间曝光,加上若干同步闪光灯,加上灰滤镜减少光量,所获得的效果就是这样,感觉是在空气里游动。我以前也看到过类似的,比这张还牛的翠鸟俯冲入水的长时间曝光+多次闪光,所以看现在野生动物摄影也已经把拍摄技巧用到夸张的地步了。拍摄器材:NikonD700 + 28-300mm lens,ND filter,two SB-800 flashes; Gitzo tripod;hide,参数:1/4 sec at f9 

 

第三张是拍摄的绿冠蜂鸟,在一处酒店的喂食槽附近,可能当时阳光很强烈,所以他在阳光和拍摄鸟的位置中间放了一层帘布,遮挡强烈的光线,同时使用闪光灯使得鸟的羽色更出彩。画面背景干净,基本要素,两只鸟一动一静。不过看其拍摄参数1/30s,下面那只倒也没动,蛮奇怪的。器材:NikonD700 + 28-300mm lens,two SB-800 flashes; tripod;参数:1/30 sec at f13;ISO 100。

  

第四张又是他擅长的昆虫蚂蚁,老实说在看到他的片子之前,我没有想到蚂蚁的片子可以如此静怡而有美感。这是一种fern-ladenant,工蚁正在搬运植物叶片回家,完美的线条,更完美的倒影和光影,无论是绿色植物还是蚂蚁本身都在闪光灯的作用下显得通透有质感,其实这些场景很容易发现,或者很容易被设置,关键就看相机后面的脑袋了。他很有想法。器材NikonD700 + 28-105mm lens,two SB-800 flashes; Gitzo tripod,参数:1/250 secat f13; ISO 20

 

第五张是他在玻璃掩体里面拍摄的大苇莺捕食,为了利用最好的拍摄光线,他往往睡在掩体里面,下面有一张是他的掩体照片,里面很舒适的,这样就可以捕捉到一早一晚最好的光线。当时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这只大苇莺在水面滑翔,捕食到一条小鱼,非常精准,然后带回巢穴,估计是喂食雏鸟。可以看到他的拍摄参数很有效,一般拍摄要么很快快门速度比如1/1500s以上捕捉到捕食动作凝固状态,要么就是较慢速度创造动感效果,他选择后者,选择了1/160秒,可以看到高速捕食状态下的翅膀和水面都产生了动感效果,但头部还是非常清晰,三个闪光灯也起到补光和凝固动感画面作用。器材:NikonD700 + 28-300mm lens,three linked SB-800 flashes; floatinghide,参数:1/160 sec at f9; ISO 250

 

他的掩体照片 

 

第六张是反映鸟类行为的,拍摄地是在匈牙利一个国家公园,一月份,冰冻严重,只有一些未结冻的水面,鸟类都到这里来觅食。他注意到一些鸥类很喜欢偷袭其它鸟类捕食者,乘机盗食,这次是大白鹭抓到两条鱼,但是被黑头鸥一吓,掉了一条,这个瞬间被捕捉到。这张照片算是他这一系列里面最接近常规野生动物摄影师的作品,没有闪光灯,没有特别布置,只是把握住了瞬间机会。拍摄器材:NikonD700 + 28-300mm lens,参数:1/1000 sec at f4; ISO 1000

 

综合来说,他显示出了拍摄野生动物独有的理解力和创造策划能力,拍摄技巧和布置独具匠心,可以看到他的器材都不算是绝对专业级别,D300,甚至是全画幅的D700,镜头是28-300,28-105等变焦头,但是他在用闪光灯和画面策划布置方面有一套。而且关键他还是很年轻,前途无量啊。

 

下面介绍濒危动物组别。濒危动物组别都是表现濒危动物生存环境或者肖像或者行为的照片。这是冠军作品,是由南非摄影师PeterChadwick拍摄的非洲黑蛎鹬。这些鸟是濒危物种,80年代数量减少到4500左右,因为它们筑巢的沙滩也是当地人游玩遛狗的地方,很多雏鸟都因此死亡。经过保护,现在数量稳定在6000左右。当时这些非洲黑蛎鹬正在海边觅食,既要觅食,同时也要注意海浪,不过这次明显没有预计到突然袭来的大浪,颇有些狼狈。这张照片首先寻找了不常见的濒危物种,其次交代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略微有些动物行为(摄影师说明也很重要,帮助评委理解背后的故事),画面也很有趣,有静的三只一排,也有动的飞翔的,有黑红的颜色对比。器材ikonD300S + 500mm f4 lens,参数1/1600 sec at f8; ISO 640

 

这张是濒危动物类别的亚军作品,很熟悉的秦岭金丝猴,这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濒危,估计数量不足4000。摄影师介绍说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蜷缩在一起不动,像个石佛般是最好的保暖生存方式,这个小猴可能在等待母亲回来。画面很简洁干净,猴子位置算是很标准的三分法位置,神情和动作都很生动有趣。器材:CanonEOS-1Ds Mark III + 400mm f2.8 lens,参数:1/200 sec at f2.8; ISO400. 

 

最后一张濒危动物组别是意大利摄影师Valter Binotto拍摄的Apollo蝴蝶,每年夏天他都会去这一个地方拍摄50-100只的蝴蝶。他对于这个地方闭口不谈,就担心会有一些蝴蝶标本爱好者去那里捕捉。他说这种蝴蝶很令人钦佩,就像是一个女王,尤其是飞起来的时候极其漂亮。在濒危动物组别里面看到昆虫不太多,估计也是这张照片出彩的地方,画面很唯美,像是一幅画,安静,而且构图和色调运用都是不错。拍摄器材:NikonD300 + 300mm f2.8 lens + converter,参数:1/250 sec at f4.8; ISO320


 

上周2011年BBC野生动物摄影比赛宣布了得奖和推荐作品,我也分析了第一部分组别的获奖作品,包括全场摄影师大奖、年轻摄影师大奖、Eric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濒危动物等组别。今天继续分析第二部分,很精彩的鸟类行为组别。

 

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有很多参赛类别都是固定的,比如鸟类、哺乳动物以及其它动物的行为组别,在这几类组别里面,更强调的是照片所展现动物行为的可观赏性和不为人知的精彩一面。所以这个类别的照片往往是整个比赛中,参赛照片画面感最强,很有故事性,最容易打动人的。

 

首先是鸟类行为的冠军照片,来自英国摄影师SteveMills的灰背隼捕猎鹬的精彩照片。当时是2010年的冬季,寒流使得英国很多鸟类生活困难,尤其是那些以泥土里昆虫和种子为食的鸟类,比如鹬。当时他在北约克郡的一处草地边守候拍摄,看到一只鹬飞来,发现了雪地里难得一见尚未被积雪覆盖的草地,于是开始疯狂的找寻食物。也许是过度集中于食物,它没有注意到灰背隼的攻击。灰背隼就像刺客般突然袭击,用爪子抓紧猎物,并用翅膀击打其头部,很快得手,甚至没有遭遇什么反抗。照片画面很干净简洁,故事性却极强,通过上述摄影师的讲述,可以使读者配合图片了解到这两种鸟类的习性,一个是进食场地,一个是猎食的特点。其次画面很震撼,灰背隼的利爪、凶狠的眼神、以及奄奄一息的鹬,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些重要的细节。还有摄影师考虑到雪地拍摄,加曝光设置,使得雪地不过曝厉害。总体来说还是一张相当精彩的鸟类行为照片。拍摄器材:CanonEOS 50D + 500mm f4 lens。参数:1/500 sec at f5 (+1.7 e/v) ISO 400

 

接下来是亚军作品,来自荷兰摄影师Jan van der Greef拍摄的银鸥展翅。这是在挪威北部一处水面上拍摄的,当时摄影师正在船上拍摄白尾雕,发现在船周围晃悠的银鸥蛮有趣,而且他早就有慢速拍摄的想法,所以他蹲在船里瞄准其中一只拍摄。他所使用的慢速快门把银鸥挥动翅膀的动感效果记录下来。这张照片背景很干净,光源也比较柔和,几乎不感到突兀,慢速很好的凝固了翅膀的挥动,也使得画面充满创意和灵动,甚至是银鸥带起来的水花也形成了神秘的水雾帘状,感觉画面很神圣。而且资料显示银鸥是一种大型的鸥类,这张照片也多少展示出其宽大的翅展以及力量。快门速度1/6秒,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过老实说我觉得这幅作品更偏向于动物创意影像,感觉行为的元素不是很出彩。拍摄器材:CanonEOS-1D Mark IV + 70-200mm f2.8 lens at 115mm + 1.4x extender。参数:1/6sec at f14; ISO 200

 

接下里是特别推荐作品,来自英国摄影师Thomas Hanahoe拍摄的滨鹬。诺福克WashEstuary荒凉的泥地给众多涉禽提供了广阔的进食平台,每天涨潮的时候就会使得大量滨鹬群体飞起,数量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只,颇为壮观。其实类似的场景或者照片我也看到不少,自己在肯尼亚拍摄纳库鲁湖火烈鸟起飞也有一些感触,觉得这类照片要拍好是比较有挑战性。如今我看了他的拍摄参数还是蛮受启发,主要是这些鸟一起飞,速度很快,所以需要较快快门速度来凝固瞬间,可以看到摄影师为了能够获得较快快门速度,不惜将ISO调到1600(当然1DMarkIV还是比较容易实现高ISO表现力),所以1/2500秒的快门使得滨鹬飞墙细节都表现出来,如果不够快,可能造成有实有虚的场面,这样画面就更乱。其次构图的时候摄影师很巧妙的将左下角处于静态的部分滨鹬放入画面,有静有动,但是比例明显。整个画面交代了滨鹬标志性的群体移动的行为。拍摄器材:CanonEOS-1D Mark IV + 500mm f4 lens + 1.4x extender at 700mm。拍摄参数:1/2500sec at f5.6; ISO 1600

 

接下来是推荐作品,来自挪威摄影师RoyMangersnes在挪威海边拍摄的白尾雕。这些是欧洲最大的猛禽,翼展可以到达2.2米,在挪威的海滨容易见到。这些白尾雕主要食物是鱼,但是很大部分是从其它海鸟或者水獭那里强取或者偷渔夫剩下的鱼。当时摄影师坐船拍摄,利用鱼诱饵拍摄。当时他选用了500毫米大炮拍摄,很有可能会造成只拍摄到特写甚至是白尾雕的局部,事实的确如此,不过剪影的效果却使得画面很奇特,黑压压一片说明了其庞大的身躯,一条鱼在握,算是行为。所以带着想法去拍摄不同创意的作品是很重要的。拍摄器材:NikonD3S + 500mm f4 lens。参数: 1/3200 sec at f8; ISO 500

 

接下来这张推荐作品是来自俄罗斯摄影师GennadyFedorenko拍摄的南非鲣鸟入水捕食的精准瞬间。众所周知,每年在南非东南海岸由于大西洋与印度洋冷暖洋流交汇,产生大量的海洋浮游生物,吸引了巨量的沙丁鱼,像是沙丁鱼风暴,也因为大量沙丁鱼的出现,继而吸引了众多海洋捕食好手,大到鲸鱼、鲨鱼、海豚,小到海鸟,比如南非鲣鸟都来分一杯羹,毕竟这个时候捕猎太容易了。南非鲣鸟是其中很厉害的捕猎者,它们跟随着海豚群或者鲸鱼群,发现沙丁鱼风暴以后,便会从空中30米处俯冲入海,在海里可以闭气浮游10米深。不过毕竟是在海里,沙丁鱼游动更为迅速,加上海浪影响,所以南非鲣鸟攻击成功率并不高。摄影师很幸运,拍摄到了这一张捕猎成功的作品。这很不容易,首先海洋摄影师需要控制的因素比在陆地上拍摄要多很多,既要控制身体平衡,还要随波逐浪使得相机尽量对准目标;其次南非鲣鸟不断尝试捕猎,摄影师一定拍摄了很多,才获得这一张成功的。这一张因为广角镜头,所以右侧的鱼群和左侧鲣鸟入水的弹道轨迹都融入画面,而且小光圈使得画面获得很深的景深,交代了整体环境。应该算是运气加上耐心加上实力的体现。还有一点就是胆量,毕竟这个沙丁鱼风暴大迁徙时候在水里拍摄有一定危险,水下有鲨鱼鲸鱼,上面说不定还有南非鲣鸟俯冲入水。拍摄器材:CanonEOS-1Ds + 15mm f2.8 lens,Sea & Sea MDX Mark IIIhousing; Inon Z240 strobes。参数:1/160 sec at f18; ISO 640

 

接下来这张推荐作品是来自美国摄影师TimLaman拍摄的澳洲园丁鸟。今年上半年我还在上海碰到过这位大师,他可是拍摄天堂鸟的专家。这种园丁鸟以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饰物来吸引异性而闻名,但是它们对于所收集物件的要求和口味很高,比如鹅卵石、蜗牛壳、骨头、CD,以及这张照片里的粉红色回形针。它们不仅自己有收集癖好,有时候还会去偷窃同类的战利品。Tim了解到这个习性之后,蹲的很低的位置拍摄,正好是雌鸟的视角,可以看到雄性正得意洋洋的拿回来一个粉红色回形针来讨好雌性。这张照片很成功的地方就是很清晰的讲述了鸟类独特而又滑稽的行为,同时拍摄的角度位置又是以鸟类本身视觉,所以很有故事性,容易打动观众。拍摄器材:CanonEOS-1D + 300mm f2.8 lens + 1.4x extender,flash fill。参数:1/45 sec atf8; ISO 640

 

接下来这张推荐作品是来自印度摄影师NilanjanDas拍摄的黑卷尾,印度常见的一种鸟类。当时2月份,在Kaziranga国家公园的大火,由印度森林保护部门故意放的,使得高高的象草烧掉后有利于新草生长。有趣的是尽管火势旺盛,但是黑卷尾却丝毫无惧的进出于火焰中,寻觅昆虫食物。可见这种奇特的鸟类行为也真是够疯狂的,所以说“鸟为食亡”么。老实说这张口味比较重,鸟所占画面比例实在太小,而且还是剪影,能够分辨出是黑卷尾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这张照片的可传看性不强,而且这个鸟类行为更多是通过摄影师解释才明白,非常不明显。另外摄影师提到他是手动对焦的,因为光线暗,火焰活动,比较难自动对焦,所以干脆手动。每年都会有几张不太好理解的片子,我觉得这算是一张吧。拍摄器材:NikonD700 + 200-400mm lens at 400mm。参数:1/2500 sec at f5.6; ISO 800

 

接下来这张推荐作品是来自捷克摄影师Petr Simon拍摄的蜂鸟。这是一只叫做长靴拍尾蜂鸟bootedracket-tailhummingbird,体型非常小,速度很快,所以一般很难捕捉到其好的照片。摄影师在厄瓜多尔一家酒店里观察蜂鸟2周多时间才获得这张照片。因为长时间观察那里的蜂鸟使得摄影师对于哪些蜂鸟喜欢哪种植物花朵,并且什么时候来觅食了如指掌。当时是下午较晚的时候,这一只雄性飞到这棵凤梨植物来觅食,Petr拍摄到了。他使用两个闪光灯来使得蜂鸟羽色更为鲜亮,高速又凝固了蜂鸟身体,当然翅膀速度太快,所以也有动感效果。照片画面干净,背景虚化很漂亮,而且还有点点细雨点缀,画面色彩也很出挑,红色凤梨加上绿色蓝色。总之这张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出彩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动物行为方面若了一些。另外估计光线不足,所以摄影师为了获得较快的速度,把ISO开到3200,也就是D3s可以完成,利器啊。拍摄器材:NikonD3S + 400mm f2.8 lens,two Nikon SB-900 flash units。参数:1/800 sec atf5.6; ISO 3200

 

接下来这张推荐作品是来自英国摄影师PaulGoldstein拍摄的火烈鸟,肯尼亚纳库鲁湖。他趁一大早湖面起雾且日出的光线极佳时候拍摄,以画面剪影效果为主。不过老实说以我去纳库鲁湖拍摄过8次的人来说,这张比较普通,更适合一些沙龙类比赛,而不是如此高规格的BBC动物摄影大赛,我看过或者自己拍过的火烈鸟照片比这个好看的也有。最关键是这张照片更多的是环境,而不是火烈鸟行为,既没有火烈鸟进食,也不是飞行,也不是求偶舞。所以我对这一张照片入围鸟类行为有保留意见。摄影师在解释文字里说远处有鬣狗进攻,所以鸟类飞起,但是至少在湖面里没有看到,而且鬣狗不可能从湖中心往外跑吧?拍摄器材:CanonEOS-1D Mark 4 + 500mm f4 IS lens,参数1/5000 sec at f10 (-1.7 e/v);ISO 200

 

最后一张鸟类行为组别推荐作品(今年比较多,一共9张推荐)是来自英国摄影师RonMcCombe拍摄的猎松鸡。当时已经连续三周下雪,一般在苏格兰边界不常见,大雪使得原来在高原地区活动的猎松鸡跑到了较低的荒原来寻觅植物食物。当时天气情况很糟,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摄影师看到这一只雌性猎松鸡正在找寻食物。尽管气候严寒,但是猎松鸡却异常优雅,踮着脚尖吃植物顶端的果实种子。照片比较中规中矩,主要猎松鸡看到不太多,而且如此冰雪世界中优雅觅食的场景。摄影器材:CanonEOS 40D + 500mm f4 lens,参数:1/400 sec at f6.3; ISO 320

 

 

上两周分析了2011年BBC野生动物摄影比赛的全场摄影师大奖、年轻摄影师大奖、Eric Hosking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濒危动物、鸟类行为等组别。今天继续分析第三部分,依旧精彩的哺乳动物行为以及其它动物行为组别。

 

首先是哺乳动物组别,这是长期以来BBC比赛常设的一个组别,主要展示哺乳动物一些不为人所知的行为,或者特别具备故事性的影像画面。这个组别和之前鸟类行为组别一样,更强调的是行为,动物的行为,生存之道,通过单张照片来讲述背后的故事。

 

先来冠军作品,来自法国摄影师Joe Bunni的北极熊。摄影师连续三天在加拿大纽因特的Repulse湾划小船寻找拍摄北极熊,终于他发现了一只。他们的小船渐渐靠近,但保持距离,不打扰北极熊,一直等到他们发现北极熊已经开始习惯船和他们的存在以后,他才悄然滑下水去,仅仅带着面罩和脚蹼,并和小船有一根绳索相连。估计摄影师一直潜伏在船底附近,所以北极熊虽然朝向小船,但是却并没有发现摄影师。20分钟后,北极熊终于发现了他,朝他极速游去,他顿时感觉到速度和力量,甚至它的爪子都碰到了照相机水下外壳。摄影师利用机会赶紧按下快门,获得这一张完全近距离的照片,之后北极熊游走了。

 

这是一张很少见的北极熊照片,如此接近,使用15mm鱼眼镜头,而且是在水下,画面既有水上部分的北极熊脑袋,也有水下部分的北极熊身体。照片完美的交代了其生活环境:海洋,虽然说北极熊是天生的攻击者和食物链顶级王者,但是随着全球暖化,北极熊已经慢慢开始进化往海洋发展,更长的游泳距离,海水里的捕猎技巧等等,很无奈却残忍的现实。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北极熊在水里并不如在陆地上那么潇洒,为了生存嘛。影像对焦清晰,曝光准确到位,构图也很完美,应该说这些都是摄影师的基本功扎实的体现,1/320s,在较大海浪的海水里拍摄对焦,真不容易。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拍摄创意和尝试,也是极其大胆的,要是北极熊在水里感到威胁,或者有攻击性,其游泳速度会对摄影师造成极大威胁,还好运气不错,有惊无险的获得这一张顶级作品。

所以说这张照片成功的地方太多了,技术层面无懈可击,拍摄主题是现在热门的濒危动物北极熊,拍摄地点和方式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水下近距离拍摄,拍摄背后传递信息是全球暖化和北极熊生存问题,总而言之,绝对冠军作品,连我分析起来也是觉得热血沸腾。这就是摄影师的投入啊!佩服!

拍摄器材:Nikon D2X + 10.5mm f2.8 fisheyelens,防水外壳;拍摄参数:1/320 sec at f12; ISO 400

 

 

亚军作品是来自美国摄影师Richard Herrmann拍摄的蓝鲸。当时他得知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Baja海域有不少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正在追捕磷虾进食,于是马上前往拍摄。在潜水拍摄时,他首先看到的是大量乌贼正在进食磷虾,突然发现左侧一大片阴影快速移动,一看原来是体长超过20米的蓝鲸。在蓝鲸扑向磷虾团之前,他赶紧游到合适的距离,拍好姿势,连拍六张,一直到蓝鲸冲入磷虾团,并吞咽食物。他自己也很得意,毕竟看到如此蓝鲸张嘴觅食的瞬间并不容易。

这张照片完美的交代了蓝鲸吞食磷虾的场景,环境、食物、猎手、张嘴瞬间,都很到位;除此之外,画面很有美感,一片幽蓝色,隐隐约约,正如海底世界,但是在看似宁静无声的蓝色世界里却有着生存行为的最佳体现。

今年哺乳动物行为组别冠亚军照片都是在海水里潜水拍摄也算是一个巧合。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15mm fisheyelens,防水外壳;拍摄参数:1/200 sec at f9; ISO 400

 

 

下面是四张推荐作品,第一张来自于法国摄影师Eric Pierre拍摄的麝牛。当时摄影师正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岛上追踪拍摄北极狐,却发现了几公里外的一大群麝牛。他发现麝牛很警惕,于是绕到上风口一公里处拍摄,突然发现这群麝牛开始形成阵势朝他们冲过来。摄影师自己说,自己曾经看到过大群麝牛,或者公麝牛攻击,或者麝牛群围起来防御,但是没有这个阵势进攻。最后他拍摄几张后不得不选择后退,毕竟这些庞然大物绝对不是好惹的。

画面很简洁,黑白分明,技术层面曝光没有问题,速度也够快,足以凝固麝牛奔跑的瞬间动作,拍摄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关键如此动物行为比较难得,而且也是有一定危险性,如果过于接近连逃跑也来不及,即使逃回车里,这样的牛群可以轻易顶翻一辆车的。拍摄器材Nikon D700 + 500mm f4 lens;拍摄参数:1/2000 sec at f8; ISO 400

 

 

下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美国摄影师Joel Sartore的野生白山羊。当时是在蒙大拿州的冰川国家公园,摄影师注意到这一只野生白山羊正沿着山崖艰难的来到一处岩石舔舐矿物盐,于是来到对面拍摄,捕捉到这一张看上去极其夸张的动物影像。要不是全程看着这个白山羊爬上去,真的很难相信它是自愿过去的,肯定有人认为它是被推下山崖的,因为看不到有路可以让它走到这里,完全是悬崖峭壁啊,所以说人为财死兽为食亡,要补矿物质的野山羊伤不起啊。这张照片相对拍摄方法比较中规中矩,关键是找到就是成功,而且摄影师用的是200-400变焦长焦,可以调节焦段,拉近些特写就更是动物行为,拉远些交代环境就是动物在其环境中,总而言之比较难得,这张照片以及这只执着而又平衡性极佳的羊。摄影师器材不错,ISO2000效果很好

拍摄器材:Nikon D3 + 200-400mm f4 lens;拍摄参数:1/500 sec at f4 (-1.3 e/v); ISO 2000.

 

 

下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英国摄影师Paul Goldstein拍摄的猎豹全家上树。这是马赛马拉的猎豹母亲和6个小猎豹(9个月大),这一家子我也知道,很有名,事实上我也拍摄过,去年十一的时候,我拍摄过猎豹母亲带着6个小家伙,就曾经有小猎豹们顽皮爬上灌木的画面(见下),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摄影师在跟踪拍摄两周以后可以获得这么一张难得照片。照片拍摄于日出之前,母猎豹带着小的们出去觅食,母亲爬到一棵树上瞭望侦查,看看四周有什么猎物,有其母必有其子,小家伙们看上去也很擅长爬树,6个里有5个挂在树上,形成了很有趣的画面,每个猎豹位置都不相同,难得。这是一幅难得的猎豹行为的照片,首先大家都知道花豹是善于上树,栖息树上,其实猎豹也会爬树,毕竟身体不重,依靠爪子和弹跳力还是可以轻易上这种树木,我就曾经看到过猎豹爬到8米高的树上的照片。但是猎豹上树相对意义不大,因为猎豹猎食都是在开阔区域,也没有力量将猎物拖上树去,所以猎豹上树主要是察看地形,观察猎物所在,便于下一步猎杀。其次这些小猎豹完全在学习母亲的本领,也学会了上树,而且很调皮,挂的满树都是,十分好笑。看摄影师器材,70-200,所以说在东非草原上并不是只有大炮才能拍到好作品,要是当时只有大炮,估计摄影者要哭死了。

拍摄器材:Canon EOS-1D Mark IV + 70-200mmlens,拍摄参数:1/640 sec at f4 (-0.3 e/v); ISO400 

 

下面两张是我去年十月份拍的猎豹妈妈带6个小家伙,可惜距离很远,没有上面那个摄影师的专心投入和好运气

 

 

最后一张哺乳动物行为推荐作品是英国Andy Rouse的山地大猩猩,拍摄于卢旺达Volcanoes国家公园。当时Andy和一些游客花了几个小时发现了这群山地大猩猩,这个是猩猩族群里首领的儿子,正在和一群雌性相处,突然朝着游客和摄影师冲过来。还好这个大猩猩只是来到距离人类几米的地方做了一些动作,也许是标示不满,也许是其它想法,总之并没有真正攻击,之后便转头继续和异性交往去了。毕竟山地猩猩是很濒危的物种,这种攻击性的行为不太见到,以往更多大猩猩的照片不是站着的,就是温情的,所以这一张带有表现欲望的攻击行为比较特别。奇怪为什么Andy不把这一张投到濒危动物组别,可能效果更好。

拍摄器材:Nikon D3S + 70-200mm f2.8 lens,参数:1/3200 sec at f4; ISO 800

 

 

接下来是其它动物行为组别,今年没有冠军亚军得主,说明没有完全出挑的作品,只是5副推荐作品。第一幅是来自匈牙利小伙Bence Máté的蚂蚁作品,他的作品2010年全场大奖,今年也是年轻摄影师组照大奖。这些在哥斯达黎加的雨林中拍摄的切叶蚁将叶子带回巢穴,摄影师在晚上拍摄,一方面这些小家伙们很活跃,而且有利于他布置灯光效果,使得画面充满奇幻效果。其中一只蚂蚁正在搬运一片切割下来的叶子,而另一只则像是监督官员似地在叶子上,灯光造成剪影效果,一实一虚,一大一小,干净的背景,就连色彩也是很有对比感。这张照片是需要想象力的,一方面拍摄位置很低,需要找到稍高位置的蚂蚁经过路线,另一方面根据想法布置灯光。照片在展现这些蚂蚁行为的同时也创造出一副类似于童话般的画面。

拍摄器材:Nikon D300 + 28-105mm lens,四个SB-800连线闪光灯; 1/250 sec at f16; ISO 200; four linked SB-800flashes; Gizo tripod.

 

 

下面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俄罗斯摄影师Dmitry Monastyrskiy拍摄的黄管巢蛛,一种很有攻击性的蜘蛛,但是它们也有浪漫的一面。这两只正在一棵植物果实顶端相互谈情说爱,下面的是雄性,上面是雌性,据说下面的雄性正在用触须触碰雌性的腿。对于昆虫我不了解,所以讲不出所以然,总之这是比较难得一见的这种蜘蛛的求偶行为。画面比较唯美。

拍摄器材:Canon EOS 40D + 100mm 2.8 lens,无线快门遥控;拍摄参数:1/3 sec at f11; ISO 100

 

 

下面一张推荐作品是西班牙摄影师Marcel Gubern拍摄的海洋中求偶的绿龟。拍摄地位于婆罗洲沙巴东海岸的Sipadan岛,这里有着举世闻名的珊瑚礁以及海洋生物。这里也是拍摄观赏海龟的最佳目的地之一,有很多绿龟在这里交配繁殖,而画面中的交配场景在不少自然记录片中都有看到,比如《海洋》,一个绿龟好不容易找到伴侣,刚上去准备亲热,突然冒出来几个来抢亲的,于是浪漫的事情变成了搞笑尴尬的叠罗汉,就看谁能坚持。不过摄影师说这也是绿龟行为之一,就是雌性可以同时和若干雄性交配,还可以选择不同雄龟的精子进行储存还是受精,很高科技哦。能够有机会观赏到这一瞬间实属难得,拍摄下来,而且画面质量很高的作品就容易收到关注。

拍摄器材:Nikon D200 + 12-24mm lens at19mm;参数:1/100 sec at f7.1; ISO 200

 

 

下面一张推荐作品是法国摄影师Cyril Ruoso拍摄的蛙。这是一种常见的蛙类,但是出现在冰天雪地就不寻常了。这是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约2000米海拔的冰雪中,他偶然听到在冰层下似乎有蛙鸣声。十天过后,冰雪开始融化,蛙类冒出来了,雄性开始抓取任何移动的东西,不管是同类还是摄影器材,等待雌性的到来。这张照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环境的交代,背后依旧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而前景融化的雪水却已经充满生机。不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这一对交配中的蛙。

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Sigma 14mm f2.8 HSM lenscustom-made housing; Inon D2000 S + Canon 580EXII + Nikon SB-24strobes;拍摄参数:1/160 sec at f20; ISO 200

 

 

最后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匈牙利摄影师András Mészáros拍摄的一对沼蝇交配,是一张微距照片。摄影师说拍摄时感觉不仅这两只沼蝇及背后色彩环境很出色,最主要感觉雌性很吃惊的看着身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异性。这些沼蝇会把卵产在蜗牛里,蚜虫会吃蜗牛并在蜗牛身体里成长。我对于昆虫和微距摄影不了解,所以只能解释这些了。

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MP-E 65mm lens + extension tube +mirror lock-up; Canon MT-24EX twin flash; Manfrotto ballhead; Gitzotripod.拍摄参数:1/200 sec at f10; ISO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