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盖头一个辰: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8:47:02

一曲“徘徊”忆先贤

——江定仙先生与《早春二月》

鲍元恺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0日   08 版)

  2001年2月,美国20多个城市相继举办了中国电影巡回展,展出了上个世纪代表中国电影90年发展脉络的优秀故事影片。其中,60年代的影片只有一部,这就是196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柔石小说改编,谢铁骊导演,由我的老师江定仙先生作曲的《早春二月》。 

  1963年6月,在作曲系一年级期末考试音乐会上,由鲍惠荞演奏的我的《钢琴变奏曲》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几天后,作曲系领导决定,将我从苏夏教授班转到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江定仙教授班。 

  按照惯例,我在暑假前拜见我的新任老师。那时候,江先生一家住在一号楼三楼,那是一间用粗糙的隔音板隔开的旧教室。江先生用以上课和写作的外屋不足10平方米。我走进这间简陋狭小的工作室,满眼却是吴作人先生那典雅雍容的字画。陋室与珍品,在格格不入中显示着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江先生和吴先生是在政协会上相识的。巧合的是,江夫人和吴夫人同名同姓,都叫萧淑芳,加上吴夫人还是本系教授萧淑娴的姐姐,由此往来密切,成为挚友。 

  江先生告诉我,他正在为北影的《早春二月》创作音乐。他说:“汪洋(当时北影厂长)安排我到浙江的南方小镇去体验生活。我说,不用了,我就是从那个时代,从那样的地方走出来的。我一闭眼,那个时代,那样的地方,就浮现在眼前。看了样片,我心里已经有数了。”然后,他在钢琴上演奏了一段和声并不复杂的旋律,那旋律跟着江先生的手指,时而哀伤幽怨,时而现出希冀,时而消沉颓唐,时而激情四溢——这就是后来在影片中作为萧涧秋主题的那首著名的《徘徊曲》。我深为这段在清纯中蕴含着复杂心绪的音乐所感动。在影片中,导演以这首《徘徊曲》为背景,在连贯的琴声中切换镜头,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画面转接充满诗情画意。第一次出现《徘徊曲》,是萧涧秋在芙蓉镇陶慕侃校长家演奏钢琴的现场同期声,钢琴旁的陶岚,随着音乐,回忆起他们在西湖偶然相遇的情景。于是,《徘徊曲》转向宁静,变成了湖畔情景的画外音。当镜头回到钢琴旁,与画面同步的琴声从沉思转为激越,那是被音乐激起爱慕之情的陶岚的特写镜头。一曲终了,鲜活的人物性格,错综的人物关系,观众在美妙的琴声中已经一一领略。音乐同画面,听觉与视觉,在这里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它后来成为专业电影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因为天津闹水灾,我暑假很晚才回家,也因此有幸在假期经常到江先生家中,看他如何构思和创作这部电影音乐。在上世纪60年代那沉闷的气氛中,这部电影的音乐创作无疑成了江先生从那间陋室通向世外桃源的通道,他用深沉的回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空间与艺术空间。《早春二月》的音乐风格,没有强调江南的外在地域特征,而是倾尽全力,突出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在当时中国电影音乐中是不多见的。 

  江先生一生作品并不多,然而,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真诚地表现了内心的真情实感,都倾注了自己巨大的创作热情。他从来没有违心地屈从于威权,把自己的艺术拴在翻云覆雨的政治运动的尾巴上。鲁迅对柔石小说中萧涧秋的评价,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江先生为人和艺术的参照:“他幸而还坚硬,没有变成润泽齿轮的油。” 

  然而,后来的事情是江先生预料不到的。如同影片主人公萧涧秋用革命者的爱心换来的是无情的诽谤,江先生以艺术家的真诚换来的是严厉的批判——这部影片尚未公映,就同上影的《舞台姐妹》一起,被当时掌管文化的康生宣布为“大毒草”,组织几十篇文章在报刊上连连围攻。1964年,对《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的批判长达8个月之久。1966年“文革”中,江先生和指挥演奏这部电影音乐的指挥家韩中杰,以及在影片录音和近景镜头中演奏《徘徊曲》的周广仁教授、朱工一教授,都遭到了更加残酷的迫害。这部影片在葡萄牙获得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是20年以后,中国度过了漫漫严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人间早春的1983年的事了。

  饱含江先生对温暖春天渴望的《早春二月》总谱,在那混乱的岁月中丢失殆尽。经江先生后人江自生、江桥授权,我依照影片中的同期声音乐记谱,整理出了《徘徊曲》的钢琴谱,收入最新出版的江先生钢琴作品选。徘徊于冷酷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寻找通向世外桃源的通道,这大约就是江先生一生音乐创作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