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钢琴是哪里产的:远古至三代的舟船制作与利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45:31

舟,是古人对船的通称,中国造船的历史,就目前发现所知,当比造车古老得多。《世本?作篇》:“共鼓、货狄作舟”;《山海经?海内经》:“番禺始作舟”;《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檝。舟檝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史记?夏本纪》:“(禹)水行乘船”,这些认为黄帝、尧、舜、禹时期发明和运用舟船的传说,大致可与考古发现相吻合。考古发掘表明,至迟在距今 6000 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中国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便已出现了舟船。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质船桨即文献所说的檝、楫,是造船和应用船作交通工具的重要物证。舟船是行于水上的交通工具,天然的江河湖泽是舟船所行的道路(即习称的水路),木头浮于水的原理一般很容易被生活在近江河湖海地域的古人所认识。最早的舟可能是独木或木排、竹排状,最早的造船之民应是水边居民,河姆渡人正是这样的居民,故率先发明和使用舟船是完全可能的。在同一地区的吴兴钱山漾、杭州水田畈等良渚文化的遗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木桨实物,这种现象除了说明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至晚期均流行造船和用船的习俗外,同时亦暗示长江流域太湖地区很可能是中国古代造船业和造船、用船习俗的重要策源地。新石器时代的舟船,恐怕主要是以独木舟或木排、竹排形船为主,形体都不会太大,乘坐人数仅一、二人。《论语?宪问》:“羿善射,奡荡舟”,羿、奡均是夏朝的人物,奡荡舟表明夏朝也有造船业和以舟为交通工具的习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舟字,并见有人立于舟上或挑货立于舟上的字体构形,说明舟船制造和应用至商代已获得较大的发展,用舟载人兼运货的习惯业已非常流行。《诗?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揖之”,一条船同时有许多人划桨,说明西周已出现规模较大的船。《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面如此广阔,不能用方引渡,方即筏,筏包括竹筏、木筏或皮筏,此说明西周时期亦流行有小型的舟筏。《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孔颖达疏:“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这表明西周已出现连接舟船、船上铺板搭成浮桥的习俗。造舟为梁即并船作桥的习俗与技术,实可视作是西周人对古代交通发展事业的一种重要发明与贡献,它为后代桥梁的发明建造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考古发掘所见的舟船实物,目前以甘肃齐家文化和福建崇安武夷山发现的船棺为最早,这种船棺事实上是一种生前使用过的舟船,以舟船作为死后的棺具,是古代水上或水边居民以船为家习俗的反映。这种船棺是一种独木舟的形态,可视作是距今 3000—4000 年期间中国西北和南方沿海地区所流行的独木舟形式。从商代甲骨文舟字的象形体看,也基本属于此种形态,但已从独木结构发展成板块结构。板块造船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西周及后世造船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