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智商排名:健全政府公信力的内在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3:02:13
西方大众传媒研究中最早使用了公信力的概念,尽管其定义迄今尚无规范表述,但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意义却世所公认。《华盛顿邮报》执行编辑费维曾说过:“我不知道公信力是什么,但失去了它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花了许多年才能把那些信任找回来”。一语道出了公信力存在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公信力概念被逐渐应用于政治领域,形成了政府公信力概念。

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吴结/图来源:华龙网
一般认为,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或程度,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诚信的信任度,即政府是否履行承诺,诚信无欺,公正、公平处理事务,在这方面是否取得了公众的信任;二是政府能力的认可度,即政府是否拥有对内管理好自身事务、对外管理好社会事务的能力,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满意;三是政府政策的信赖度,即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连续性,能否得到公众的信赖。
政府公信力的取得与提升,当然离不开政府外部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媒体监督机制、社会监管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对促进政府公信力建设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也成为遏制腐败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但由于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绝对权威和优势的地位,因而如果政府自己不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仅靠发挥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公信力本质上属于政府软资源,它既是政府主观能力的体现,又是政府自觉行动的结果。如果政府不履行承诺,是无法提高政府诚信度的;如果政府不履行其应有职责,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政务,尤其不能有效地处理好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以及解决好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能力就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如果政府决策不科学,政策功能与政策责任缺失,政策执行不断出现偏差,民众就会丧失对政府政策的信赖,其结果必然导致政府失信于民,甚至公信力出现危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政府发挥自身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健全取得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内在机制。
政府公信力内在机制是内在地作用于政府,使政府赢得公众信任从而提高政府诚信的信任度、政府能力的认可度和政府政策的信赖度的一种机制,它可以细化为三种具体机制: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政府内部监管机制和政府政策协同机制。这三种机制相互配合,形成政府公信力内在机制的有机统一体,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健全政府公信力的内在机制,就必须从健全这三种具体机制入手,以取得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预期效果。
1、健全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政府自我约束机制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首要机制、基础性机制。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政府机关的自我调整,即政府机关内部应保持监督信息灵敏、监督渠道通畅,对社会环境和被监督者条件的变化有较强的感应能力,对自身存在的缺陷,如权力分配和运行方式不合理等,能自觉地加以矫正,对各种监督方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能及时地予以调整等;二是加强政府公职人员的自律,即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的政治修养、业务修养、作风修养、品质修养和法制观念,以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减少或杜绝其腐败行为。政府要通过自身调节、自我约束,打造廉洁政府、廉洁官员的形象,最终获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2、健全政府内部监管机制。政府通过内部监管来督促其自身的行为,提升政府执政能力。首先,要在政府内部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并做到监管主体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时,能切实排除一切外来干扰和阻力。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用信息的公开来保证信息的可靠,通过接受广大公众的监督,从而避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危机。再次,要严格执行对违反诚信道德行为的惩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失信惩罚制度是政府诚信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应重点加以研究和构建。
3、健全政府政策协同机制。即政府内部各部门、各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协同合作,协调一致,避免各项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时间上的不一致和空间上的不协调,保证政府政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为此,要抓住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要环节,加强政策的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政策的纵向协同是指新政策与旧政策之间要有合理的衔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政策的横向协同是指在政策制定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要综合协调各项具体政策,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协调性与可行性。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政府政策协同机制才能使政府政策得到公众的信赖,从而提高政府政策的公信力。(作者:彭晶晶 杜长征 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