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 工作:徐文兵是博客:重病要找多个医生诊断以免误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8:08:15

徐文兵的博客:重病要找多个医生诊断以免误诊
2011-11-21

天池

     2011年10月28日(周五)下午接诊了一位新患者,陪患者来有三位同伴,都是中医爱好者,国学堂的粉丝。因挂不上号,就陪着一起来,目的是想见见我本尊活人,另外就是想伺机加个号看看。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她们看我患者一个接一个毫无喘息空闲的功夫,就没坚持要求。直到门诊即将结束,其中一位挺身而出,说不为自己,要为她的朋友求个情。同行的那位因为被医院诊断为癌前病变,明天就要去做子宫切除手术。而她们相信中医,不愿意年纪轻轻就被切除了子宫。

     这几个人叽叽喳喳,先是给我带高帽子,然后就是道德绑架,言外之意就是我今天要是不给看,那就是没有医德灭绝人性,那病人的子宫被切除的账就会算在我头上。我其实早就注意到了在候诊室静静坐了一下午的那位女士,一身黑衣,满脸悲愁,眼睛浮肿。正好有位预约的患者临时取消,我就答应为这位不速之客看看。

    这位女士今年6月做过人流手术,7月月经恢复以后一直出血不止,或崩或漏淋漓到现在,已经三个月。在某医院取组织活检,病理报告为:癌前病变,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子宫,手术日期就定在明天。

    我仔细检查了患者的冲任二脉,感觉脐上冲任脉严重瘀阻,而小腹空虚如棉。下焦并没有癌瘤之阴实症候。随即我就告诉患者,我不大同意医院的诊断,而且癌前病变一词含义模糊,不能成为切除子宫的依据。我建议明天的手术取消,再去另外一家医院做检查,等结果出来以后再做决定。

    我的诊断是手术伤了子宫包络,由于患者自身冲任脉瘀血凝滞,自我修复能力差,所以导致不停出血。这个病也算是上实下虚,用针刺和中药是能治好的。患者听罢,立马心安!另外我也根据上腹瘀血的情况,指出了患者没有说的症状和病痛,胃痛,失眠情绪异常等等,患者不由又以泪洗面,连连称是。点穴针刺治疗的时候,患者剧痛难忍,称比生孩子还疼。我也没留情,泻实补虚。处方也没光用止血收敛药,而是以泻心补肾为主,还加了活血药。治疗之后,患者忍者疼痛,千恩万谢走了。

    12天后,我一进厚朴办公室大门,看地上码放着8袋盘锦大米,一问才知道是这位患者从老家给托运来的。我想肯定是人家感激我破例加号看病的,子宫切没切,病好没好也不知道。两天后,2011年11月12日,患者来复诊,一看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她的朋友先复诊,上来没说自己的病,而是说她的朋友的事:“矮马呀,您可太神了,上次您扎完针,她就不漏了。”

    患者复诊的时候,我特意追问了一句,是扎完针不漏血了?还是吃完我的中药不漏血了?患者肯定地说是扎完针就不漏血了。第二天取消了手术,接着又吃中药,两周没有出血。今天又有些见红,但是感觉是正常例假恢复。去某大医院检查,人家也否定了癌前病变的诊断,但是是什么也没说,只说是出血待查!患者说幸亏您给我诊治,我保住了子宫,不然还得背上癌症的帽子,接着去化疗放疗,这辈子就完了。

    患者上腹瘀血消散过半,心情睡眠饮食也好转,点穴针刺也没有那么痛苦了。我继续与行气活血药调理,并感谢她为我们送来国内数一数二的大米。

     盘锦大米送到厚朴食堂了,五谷为养,这是我们的主食。希望厚朴的学员们吃了这带着患者感激美意的粮食,多长精气神,将来去挽救更多的子宫!

    11月27日(周日)下午,患者第三次来诊疗,时隔两周。如同我上次判断的一样,两周前又出现的阴道出血是正常月经的恢复,一共带经8天,量多两天,色质都正常,结束也很干脆、干净。患者又去做B超检查,发现一直增厚的子宫内膜已经变薄,达到十几年来最低值。以前出血过多过久,总是被要求刮宫或切除子宫,现在反倒没事了。

    患者又说起最近十几年的病史,因为慢性咽炎而放弃演唱事业,因为甲状腺结节而做手术切除,一直增生的乳腺也面临着有可能癌变的恐吓,整天想着切与不切,切完了再长怎么办,切晚了癌变怎么办?还有上次我提到的胃病,失眠情绪等问题。有了这次经历,患者明白了自己被诊断宣判的多个疾病,在中医看来其实是一个病,它有清晰的发展变化脉络,经历了由无形到有形,由负面情绪感情刺激,到负面能量也就是气的积累郁滞,最终到体液血液的凝滞和淤积出现痰瘤和肿块。如果只关注树上结的果子,而不去解决树干和树根,也就是根本问题,那树上的果子会层出不穷的。

    患者冲脉、任脉已经没有硬结,如同河道里面的石块变成了泥浆,仍有壅塞,但是已有潜流。让患者更为惊喜的事情是,她脸上的蝴蝶斑开始消退,眉下和颧骨出现白亮底色。我知道这是让许多资深美女热爱中医,坚持看中医的主要原因。

    给患者针刺治疗后开方,再次嘱咐她不要吃水果。患者自称以前每天吃水果,而且当年减肥的时候天天拿水果当饭吃。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ed8bf0102dt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