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诚信的故事感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后续问题重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34:3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然而其后续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毓珣 亢晓梅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它与城市管理、户籍制度、税收政策、公民权利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多方联动,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

  教育该由谁管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我国政府实行“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个为主”政策。其问题在于:流出地政府几乎无责,而流入地政府往往用几证齐全、单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等方法消极履责。

  寻求短期解决办法,可以考虑将“两个为主”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以及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各自管理责任,形成协作机制。在教育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机构,用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考虑修订《义务教育法》,改在户籍地就近入学为在居住地就近入学。国家统计局改变统计口径,将以户籍人口作为统计口径改为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以引起流入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重视。

  从长远来看,彻底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才是最终解决办法。

  经费谁来埋单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入地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巨大、教育用地紧张、学校校舍不足与教师资源短缺等问题。与此同时,流出地政府既得到了国家应该承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又被“豁免”了对流出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自然乐得逍遥。

  为此,可考虑实行义务教育卡或义务教育券制度,将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支付给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由流出地政府按生均经费直接分配给每位适龄儿童,由学校凭义务教育卡或义务教育券到有关部门兑付为本校教育经费。同时,实行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根据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数量进行统一标准的转移支付。国家还可考虑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专项基金和教育救助基金,对流入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进行适当补贴。

  长远而言,可考虑建立中国教育银行,具体负责对教育经费,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收支掌控。国家统筹义务教育经费,形成中央政府买单,地方政府管理的新机制,依据实际就读人数划拔经费,最终建立以纳税人身份为基础的免费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体制。

  流入地、流出地怎么衔接

  目前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加大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流入地与流出地义务教育时教材对接的难度,常常是流入地与流出地教材不一,或此流入地与彼流入地的教材不同。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完流入地义务教育后,还面临着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回原籍就读的问题。

  建议有条件的流入地政府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敞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大门,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四个直辖市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入较多的地区可率先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春季高考的试验,报考流入地高职;过渡阶段,暂时可实行双重高考制度,即可以由流入地考试部门单独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但用的考卷是全国统一的考卷或流出地的考卷,考完后由流出地组织录取工作。

  长远来看,还可考虑建立中国考试院,在具体统筹负责各级各类考试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水平考试研究力度,逐渐建成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年级的水平考试库。

  隐性排斥如何避免

  目前,伴随着各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更深层次的隐性排斥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流入地重点学校不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招收范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身份大多被界定为借读,设置专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单独编班或单独编组,甚至在排座位、评奖、评优、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入队入团等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会遭受歧视。此外,新课程改革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带来了教材适应上的困难,带来了课程歧视。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也给学校、教师教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进而遭到隐性排斥。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禁止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各种歧视政策与做法,以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在学校内享受到平等、无差别、无歧视的教育;实施全纳教育,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都必须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任何学校都必须平等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

  除以上问题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近期又出现了两种新动向:一是由子女随外来务工人员迁移向外来务工人员随子女迁移问题。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黑中介,即有人专门通过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证,而助其子女在教育发达城市入学,并从中渔利。这些现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又罩上一层阴影,期待大家提供解决之道。

转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