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西方婚礼符号与婚庆礼仪传说面面观(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34:27

西方婚礼符号与婚庆礼仪传说面面观

 

作者:刘达莎(Tasia Liu)

 

编译:江烈农 

 

什么是符号?

 

任何事物,只要符号化了,就代表其存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符号可以指一个勋章、一个徽章、一个数字、一个图像,或一个记号。

 

利用符号形式代表某种事物,意味着人们可以用具体的“物”代表抽象的“意”。

 

代表、象征又是什么意思?

 

代表,是一种示意、一种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数学、科学、音乐等领域。在我们生活所经历的各种仪式、典礼中,有许多重要的“意”,可以用“物”来代表。

 

语言学家与哲学家对“符号”、“象征”等词的含义各有不同的看法,这里就不深究了。以上论点是原作者比较传统、朴实的认知,归纳起来,可以泛泛、浅显理解为:“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在象征活动中,符号本身与符号所代表、象征事物两方面的联系不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仅存在于主观意识中。”(洪福财《儿童发展与辅导》,401页)

 

与婚礼相关的符号:

 

  “要点新,要点旧;要点借的,要点蓝;鞋里垫个银镚子,新娘发财添银子。”

 

这是译自一句广为流传的英文俗语,相传其最早源于英格兰(一说源于苏格兰),本是一首小诗中的几句: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And a silver sixpence in her shoe.

 

其中提到了五件物品,分别就都是符号。英美文化普遍认为,只要结婚时新娘找齐了这五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就可以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其中,新的东西象征着对新娘“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旧的东西象征着新娘家庭从古至今的延续;借的东西必须是从一个婚姻幸福美满的亲友处借来,所谓“沾沾福气”;而蓝色则是18世纪末最流行的婚纱颜色(自古就有类似传统,见下图今人依史料所还原的中世纪苏格兰蓝色婚纱),据传另有一句谚语暗示“结婚穿蓝,海枯石烂”(Marry in blue, lover be true),所以蓝色象征着爱人的真诚,在英美婚庆文化中保存了下来。

 

 

因为是求“象征”,所以前四件物品具体是什么东西其实并不重要(比如蓝,那么找条蓝牛仔裤、或者蓝墨水笔都行)。至于第五件物品,原文要求的则很具体,非要英国上世纪70年代以前流通的一种六便士银币(silver sixpence),这就很难找了,所以还是秉承“象征”的体系,其实只要找个硬币,就算数(一般是放左鞋),象征着财富。甚至实在不行,画个银币都算数,下图为一双史蒂夫·马登牌的婚鞋,左鞋垫上就画了个六便士银币——多好的设计,又省事又不硌脚。

 

 

婚礼上的其他符号与礼节:

 

合沙礼(Unity sand ceremony):新郎和新娘各拿一瓶沙,混到一起,象征着两个生命交融,永不分离。

 

 

绑手礼(Handfasting):绑手礼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老的凯尔特风俗,那时,想结婚的一对男女手牵手,绑在一起,各人只剩下一只手可用,生活顿时升级成为“困难模式”。如果一年(一说一年零一天)后两人仍在一起(期间可以生小孩),将再举行一场仪式,正式确认二人为夫妇。如果到时男方不满意,可以单方面解除“绑约”,把女人连同小孩(如果有的话)一起赶回娘家,不负任何责任。女方不满意会怎么处理倒是没有记载,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男尊女卑的试婚行为。

 

如今绑手礼只在婚礼当时绑一绑即可,象征着夫妻二人互相忠贞不渝。现在有的夫妻婚前婚后也流行经常互相捆绑,不一定是绑手,绑哪里都可以——这习俗与绑手礼倒是无关。

 

 

 

蜂蜜酒、雪利酒(Mead, Sherry):两种传统甜酒,象征着“甜蜜好运”——蜂蜜酒可是巨甜无比,又黏得起腻,象征意义已经超越了英文语言的范畴,至少在中文中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暖戒礼(Ring-warming ceremony):对戒经宾客手快速传遍全场,每人都使劲握一握,最后如果交到新人手中是温暖的,则象征着两人得到了大家的祝福,且互换戒指的时候同时也互换了承诺(因为双方给对方戴上戒指时各自最后还要握一握)。你可能在想,戒指那么小,传起来可能很不方便。是的,所以传递戒指的时候,一般是放在一个小盘子里,或穿在一根丝带上——也可以两样一起来。

 

 

合烛礼(Lighting of the unity candle):西式婚礼中一般要点蜡烛,新人各自许愿,这与西方生日点蜡烛许愿类似。同时,这种婚礼特制的两细一粗专用烛台也有与“合沙礼”类似的象征意义:新人必须用各自的小蜡烛同时点燃中间的主蜡烛。

 

 

玫瑰花礼(Rose ceremony):玫瑰花自然象征爱情,但根据传统,新郎新娘需要互换一支玫瑰花(通常两红、两白,或一红一白)。这个传统并不十分严格,有人互换一束玫瑰,也有人互换其他双方中意的花朵——但象征意义还是永恒不变的,表示“把心交给对方”。另外,玫瑰花礼也衍生出了类似合沙礼或合烛礼的形式,即新人双方各持一枝花,然后同时插放入同一樽花瓶中,也许可称为“合花礼”。

 

 

合家欢(Blended family ceremony):如果新人双方家族都有小孩,那么可以进行这个“两家合为一家”的礼仪,一般是双方家庭各派同等数量的小孩绕着新人撒花瓣,但实际操作起来,则怎么玩的都有。小孩子自然是很容易打成一片的,这个仪式则象征着双方家族能够通过联姻达成秦晋之好。这个比较笼统的活动,有时又可以和其他仪式结合,例如与合沙礼结合,那么双方主要家庭成员(或全体家庭成员)可将彩色沙子混在一起,象征双方家庭的和谐。

 

合餐礼(Wine sharing and breaking bread):据说这其实最早发源于俄罗斯,在俄罗斯传统婚礼中,新人会共饮一瓶(一说杯)酒,共吃一个面包,形式是“分食”,但象征的则是“一人挣钱两人花”。在这个基础上,中国人不仅共饮,还要交欢——所以就有交杯酒的传统,与这个俄罗斯婚庆传统殊途同归,象征的都是“同甘共苦”。不过,“交杯酒”似乎有些泛滥了,有时即使不是新人,也能喝一喝、交一交的,正如下图,宋庆龄与马海德就来了这么一出,旁边的格兰尼奇看呆了。

 

 

传马掌(Passing a horseshoe):马掌在西方文化中象征好运,到要注意,马掌的开口必须向上——向下则象征厄运。据传说,在最传统的苏格兰婚礼习俗中,因为苏格兰人家家多养有马,所以男方会将一个传家宝马掌送给女方。然而由于马掌作为传家宝已近乎罕见,所以这个习俗多有变迁,现在则只求个象征,新娘带一个马掌型吊坠的项链也算数了(可以男方送,甚至也可以自己买)。

 

另有其他一些不可考的小故事,传说马掌在婚礼中象征的并非好运,而是“多”生贵子——这看似荒谬,但马确实象征着自由和野性的美,即所谓“雄性力量”。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亦曾把马作为男性的性象征,如此看来,这样的解释也是合理的。(见弗氏在Analyse Der Phobie Eines Fünfj?hrigen Knaben中对小汉斯由于俄狄浦斯情结而对马产生心理阴影之相关论述。)

 

碎碎美满(Breaking the glass):这是犹太文化的一个传统,按中国人的理解,类似于“听个响”、“图一乐”——与“碎碎(岁岁)平安”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原本是用一块布包起一支玻璃杯,然后新郎小心翼翼地(用右脚)一脚踩碎,同时在场亲朋好友集体高呼“妈揉头”。

 

“妈揉头”希伯来语写作 ??? ??? ,意“好运气”。然而现代年轻人则在此基础上将“碎碎美满”的象征意义发扬光大,有的婚礼甚至摔碎所有的酒瓶、酒杯、锅碗瓢盆——如此,妈妈们打扫战场可真就头疼了,再揉也不管事儿。

 

撒米(Throwing rice):这是一种十分巧合的东、西方婚庆习俗,普遍认为这种做法象征着“衣食无忧”,一说西方撒米源自古罗马时代“撒麦”,祈求新娘好生育。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但在东方,似乎还有更靠谱的解释,那就是认为撒米可以驱邪,最早是撒给羊、鸡、牛,令这三种象征“不吉利”的所谓“三煞”忙于满地找米吃,从而无暇危害新娘。

 

 

净手礼(Hand washing ceremony):源自夏威夷(一说源自非洲)。水象征着纯洁,特别在西教文化中普遍象征着生命的精华。所以净手预示着新人生活幸福,并暗含“生生不息”的美好意愿。

 

 

头纱(Bridal veil):西方新娘的头纱,与中式婚礼的盖头异曲同工,都是象征着新娘是个好姑娘。区别就在于,白头纱象征的是谦虚的品质;而掀起你的“红盖头”则象征着冰清玉洁、羞于见人的黄花大闺女即将脸红心跳地迎接喜气洋洋的性——呃,新生活。

 

 

后记:此类传统多以传说形式口耳相传于民间,虽有诸多专家考据,但版本各不相同,不可全信。以星期六是否适宜结婚为例,西方有两种主流论断。第一,按传说,则星期六最不宜(Monday for wealth, Tuesday for health, Wednesday the best day of all, Thursday for crosses, Friday for losses, Saturday no luck at all.或 Wed on Monday, always poor; Wed on Tuesday, wed once more; Wed on Wednesday, a happy match; Wed on Thursday, a plenty catch; Wed on Friday, poorly matched; Wed on Saturday, better waited.)。注意这两种说法中都没有提到星期日(有人另臆造了Wed on Sunday, Cupid wooing一句),因为星期日是西教传统安息日,不是宜不宜结婚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结婚的问题了——这一天什么都不能干,无论工作、娱乐都是亵渎神灵的行为。第二,按约定俗成,则星期六、星期日现在已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结婚日,原因很简单——大家不用上班(看看鬼佬在雅虎知识上的问答便可大胆确认这种论断)。

 

菲茨杰拉德与交际花泽尔达就是星期六(1920年4月3日)结的婚,你说是宜还是不宜?如果没有这段婚姻,菲茨杰拉德写不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但也正是因为这段婚姻,他的生命同盖茨比的美国梦一起破了产。

 

还没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快速充电,请阅读本人另一篇相关译文《一分钟读完十部西方文学经典》。

 

西方婚庆中星期六的传说,就正如同东方文化中数字“四”的传说,有人认为因其音近“死”而不祥,有人则取“四季发财”而认为四是大吉(例行酒令人们说“四季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什么是传说?

 

传说是指人们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对历史的纪录,由于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因此通常不可考证——简而言之:此文仅供参考。

 

另,文中引据资料繁杂,多为网络来源,不一定正确,恕文内无详注。所摘录西方婚庆传统仅为冰山一角,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世界婚礼习俗》(Marriage Customs of the World)一书,很有趣。本文中很多词条释义即编译自此书,作者George M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