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的名人故事50:一个方舟子,太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22:44

509
2011.11.30

导语:有人说他“对真相有洁癖,为了科学不要哥们”,从不“得饶人处且饶人”,为此树敌众多,甚至还遭到袭击;也有人对他“圣人式”的打假不屑一顾,质疑他是持双重标准、选择性打假。不管怎样,方舟子一直就像孤独的斗士,始终站在“造假者”的对面。[网友评论]
[科技专题:打假“狂”人方舟子][雪夜漫谈:方舟子——我是另类中国人]

调查

1.你认为公众人物应当对自身的公开言行有洁癖吗? 是的,公众人物本应当严谨诚信 不是,都非圣贤,不必苛求 说不清2.你是否支持方舟子对公众人物打假? 支持,纠正社会风气该从浮夸投机的公众人物抓起 不支持,经常是吹毛求疵不够厚道 说不清3.你认为当下是否需要方舟子? 需要,他科学、较真和斗士的精神很可贵 需要,有方舟子的审视,名人会更自律 不需要,相比他的偏执不近人情,更需要厚道和宽容 不需要,个人努力并不可靠,社会自身去伪机制更重要 说不清
 

即使对于方舟子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争论,但是方舟子所坚持的仍是当下中国所需要的。

以科学精神对抗蒙昧和无知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松学物理出身,在报社做过记者,“我接触过有权威的科学家剽窃、伪造数据、压制学生和同行的案例太多了,但是国内媒体对此完全失语。在2000年前后,方舟子利用新语丝,对中国的基本学术道德提出批评,把这些事捅出来,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他就是一个喜欢说真话的人。”资深的科普作者陶世龙说。也有人认为方舟子是一个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

方舟子否认自己是一个科学主义者,强调:“在中国现在最缺的是科学,而不是科学太多了。我们在需要用到科学的地方,就要讲科学。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在必须讲科学的地方,他不讲科学,你跟他讲科学,讲道理,他就指责你是科学主义。”“有没有科学依据”,成为方舟子日后打假的一个支点,也成为他为人诟病“一棍子打死”的罪证。[详细]

以斗士意志挑战虚伪和投机

十几年来,方舟子的打假对象几百人,他让曾被诸多媒体和名人追捧的“养生大师”李一走下了神坛,让很多人惊讶不已。他说:“李一说他在水下闭气两小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就查纪录,发现根本没有李一,而且真正的纪录也就十分钟多一些。然后我又看他在凤凰卫视拍摄的视频,发现他在‘水下闭气’时,衣服没有湿,头发也没有乱,所以明显不是在水下闭气,就是一个杂技而已。他只是坐在空气的夹层中,所以我当时就写了分析文章。”

方舟子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打假,是2001年上半年揭露核酸营养品骗局的案例。他曾说:“当时刚刚开始打击学术腐败,涉及的案例还不多;这个案例牵涉到了众多生物化学界的人士,一个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知道是骗局的东西,竟然有那么多中国的生物化学家在为之捧场、狡辩,令我这个学生物化学出身的人感到震惊。”而他也正是用这种斗士一样的精神和虚伪、投机对抗着。[详细]

以执着态度揭露造假和浮夸

方舟子在回应为何总是打名人的假时说:“因为现在造假这么多,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一去管,所以只能挑地位比较高或者名气比较大的人。这些人造假的话,影响更恶劣,危害更大,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这些人还容易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能让大家更多思考怎样改变造假横行的现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打一些无名小卒,大家会觉得打小苍蝇有什么了不起?无所谓,也不会引起注意。学术打假往往不了了之,很难撼动他们,但他们的名声会受到影响。”

“我比较认真,这在一个正常社会里应该得到赞赏,但因为社会不正常,所以才会有人认为我比较偏执,那是他们不正常。我没必要想我有什么缺点,不需要找心理医生。作为一个科学家,在学术和科研上要有洁癖,就像你做记者一样,要对事实追求有洁癖。科学就是追求真理。”方舟子自己说道。[详细]

方舟子:我没有时间表。理想的情形是,如果哪一天中国有了接受学术造假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的官方渠道,值得信赖,那么就用不着我用个人的力量来打假了。

方舟子自己也说,他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可是在中国,他为何又成了异类?

对抗传统,他撼动的是几千年来的“真理”

2004年,方舟子开始在《北京科技报》开设“方舟子快评”,但是他犀利的文风和不留情面的批评,也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甚至不满。甚至有订户打电话到北京科技报社,抗议每周一篇的方舟子专栏,称如果不撤掉方舟子反中医反伪科学的言论,就拒绝继续订报。这个阶段的方舟子一方面针对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商业欺诈屡有斩获,另一方面,因传统之名的风水、中医爱好者又对方舟子颇有怨言,展开集体围攻。

关于伪科学的争论,陶世龙说,中医、风水,在中国民间有着强大的土壤。“方舟子有些事不太策略,打击面大一些。有些事情不能急,要一步步来。中医的问题,100年来都没解决,现在一下子也不能解决。要留给时间去解决。方舟子花了很大力量批评中医,后来才渐渐少一些。我看他最近对中医的看法就好多了。其实你抓唐骏、李一,这些社会效果更好。但是你不能这么要求方舟子。他自己接触到看到什么就搞什么。如果都讲究策略就不叫方舟子了。”[详细]

不留情面,他放下的是中国人所秉承的中庸之道

西方与东方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不能避免会受到所处社会的价值观的影响。美国心理学者尼斯贝特在探究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经典之作《思维版图》一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验。心理学者给韩国人和美国人看很多事物的图片后,让他们选择一个。韩国人都选最普遍的事物,美国人则选择最稀奇的。这说明韩国人只想做跟人家差不多、不要突出,但美国人则想做“出头鸟”。

当今中国,没人打开窗户说亮话,没人说真话与中庸之道不无关系。如果有人真的要说真话了,他会把很多人放在他的对立面。中国很少人不留情面做事。这就是中国至今只有一位方舟子的原因。除了他,谁都不敢做第二个打假斗士。而且,也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像方舟子一样,为了科学不要朋友。[详细]

中国需要更多的“方舟子”,但并不需要“方圣人”

方舟子对科学的执着精神让人为之动容,也为人赞赏,中国也需要这样更多的对科学“有洁癖”的人。但是,他“打假”时攻击性的语言和“圣人式”的标准,也让反对者们称其为“方圣人”。方舟子曾将学者萧瀚斥为“神棍”。次日,萧翰在微博上说:“这些年来,您在打假领域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令人敬佩。您我昨日今日之争,再次反映出您在公共辩论方面缺乏基本规则,用羞辱性语言谩骂辩论对手并不能使您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方舟子在学术打假时集“侦查、控告、审判”于一身,对“假”的认定,并非由学术共同体以集体的方式来认定。“例如王海打假,是不是假货并非由王海自己说了算,而是由独立的机构来鉴定。”田松也说:“由于方舟子的打假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问题。他的打假对于制度建设没有帮助,打假与打人、公仇与私愤,在新语丝分不清;甚至对某些人无中生有。所以现在,方舟子的存在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不仅毫无益处,而且有害。”而对于一个社会的打假,也并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一个人或者仅仅出现更多的“方舟子”,更应该建立一个社会纠错机制。[详细]

方舟子曾将学者萧瀚斥为“神棍”。萧翰回应说:“这些年来,您在打假领域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令人敬佩。您我昨日今日之争,再次反映出您在公共辩论方面缺乏基本规则,用羞辱性语言谩骂辩论对手并不能使您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当下需要更多的方舟子,即使他们还有诸多的不完美。

凤凰网评论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