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精神的议论文:今天,我们应修什么样的“官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19:31
官德乃为官从政之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乃官德之魂——今天,我们应修什么样的“官德”■杨忠民 

  古人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对于今天来说,可谓之“德不厚者不可为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把干部的“德”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其实,思想作风与道德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干部的官德本质就是思想作风在道德层面的集中反映,保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官德,就是从根本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为官从政之基

  所谓“官德”,就是从政道德,指为官者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品质的优劣、为人的善恶、节操的高低,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既重视以德修身,也重视为政以德。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历代思想家向来认为,立德是立身做人之本,官德是为官从政之基,并把“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患禄之不厚,而患知之不博”作为判断官德人品的价值标准,强调“百行德为首”。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左传》里就提出:“德,国家之基也”,把培育高尚的美德视作“立国”的根基。孔夫子在《论语》里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向人们指出:实行“德政”,就会像众星围着北斗星那样获得黎民百姓的拥戴。《左传》里更是将官德提到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甚至荀子也说过:“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这些观点并非危言耸听。官德乃为官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领导干部的言行在群众中具有示范效应,因而官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引领着整个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并对其他方面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官德是各级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从事领导、管理、协调、服务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因为德政的实施、推行要靠官员贯彻、执行,美德的培育、普及也要靠官员示范、教化。孔子曾将官吏之德比作“风”,将百姓之德比作“草”,上行下效,风吹草随。官风正,民风就淳;“官德”好,百姓就会起而仿效。反之,官吏失德,徇私图贿之风便会盛行起来;官吏腐败,国家就会走向衰败、乃至崩溃。秦王朝之所以“梦传万世二世完”,就是因为皇室贵族穷奢极欲,对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导致政荒民怨,最后在农民的一片起义声中覆灭。实践一再证明,官德沦丧最终必然导致政权垮台,此乃一条铁的历史规律。只有加强官德修养,保持优良的党风政风,才能凝聚起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官德缺失之痛

  良好的官德是德政的基础,而德政则是良好官德的体现。我们今天讲的官德,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句话,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官德缺失就不可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需要较高思想境界的,要更多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甘于牺牲个人的利益,把权力用于服务群众,决不谋求个人私利,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困难时刻、危急关头坚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急群众所需,甚至甘于奉献牺牲自己的生命。同时在工作中如果有了缺点错误,还能够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随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要求。

  官德缺失就不可能有公平公正意识。古人在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平公正是掌权之帜,用权之魂,尽管社会主义公平主要依靠体制和制度实现,但在许多具体问题处理上依然由领导干部决断。同时,领导干部也是各项规章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在许多事务中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和裁决权,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是否公平合理的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情绪,因此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官德修养,不徇私情,不论贵贱,不看面子,把“一碗水”端平,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官德缺失就不可能保持清正廉洁。古代名臣良吏如包拯、海瑞、郑燮、林则徐等都有这方面佳誉。史载:东汉末年,吏治腐败,贿赂成风,但南阳太守羊续却与众不同,一天,南阳郡丞为了联络与羊续的感情,遂送给他一条鱼。羊续不愿收,但又不好让郡丞当众难堪,便将鱼悬挂于庭院中,以示拒绝。“悬鱼”由此成为为官清廉的美谈。这些已经作古的贤良为今人留下了优良传统,给官德以强大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

  如今,党的领导干部处在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有些制度还不够健全,现有制度往往也执行不够有力,很容易滋生腐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官德修养,加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循反映阶级、民族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规范,用清正廉洁的道德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拥戴。

  常修为官之德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打下并坐稳江山,历经风雨而毫不动摇,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靠一大批具有良好人品官德、团结和带动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党员干部。历史发展到今天,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更高。我们党现在反复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和要求。然而,领导干部要培养和保持良好官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反思、提高的过程。常修为官之德,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修身养性,而必须从实践党的宗旨和推动党的事业的高度,认认真真、坚持不懈。为此,党员干部只有坚持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高度重视和加强官德修养,才能塑造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领广大官兵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

  ——真诚。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真诚是我党思想路线在党性修养上的具体化,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是党员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所应有的基本品德。我们这个民族、我们党,是始终坚持把做人讲真诚、办事讲诚信摆在道德建设的突出位置的。正因为这样,真诚、务实之风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恪守忠诚之德要贯彻和体现到我们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作为党员干部,要真诚于信仰,矢志不渝,把崇高的信仰作为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真诚于组织,坚信不疑,以赤诚之心、感恩之心对待党组织,始终做到与党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真诚于同志,亲密无间,形成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补台的关系。

  ——为民。为民是党员干部官德的核心和灵魂,是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根本标志。众所周知,每个领导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如果只拿俸禄,不办实事,那是寄生的生活。古人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为官的基本操守,而对共产党人来说,要求应当更高,做得应当更好。领导干部就是要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兢兢业业为党,勤勤恳恳为民。对于这一点,尽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做得不错,但也确有少数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谈化了,脑子里个人主义的东西越来越多,想人民的事越来越少,为民谋利的热情越来越低。防止和克服这些问题就是要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如一的政治立场,作为第一位的道德追求,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

  ——敬业。“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历来都是人们对权力者的不齿。敬业是一种思想境界和行为操守,体现一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敬重、付出和奉献,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基本道德。政绩是官德的体现,而敬业又是出政绩的先决条件。为公便能去私,无私最是无畏。有的干部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知和行不统一,说和做不一致,贪图安逸,疏于本职,这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点官德也没有。为此,党员干部对待工作岗位,要珍惜机会,不挑三拣四;对待工作追求要讲质量争第一,不敷衍塞责;对待工作态度要求真务实,不图虚名。

  ——自律。权力往往意味着利益,有些人为获得额外的利益便不择手段地利用权力。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着金钱、物质、美色的考验。所谓自律,就是强调自省自控,自己管好自己。这是廉洁守纪、拒腐防变的重要保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品德。与普通老百姓相比,党员干部手中多一份权力,那么心中就必须多一份自律,肩上就必须多一份依法用权、公正处事的责任。遏制并根治一些党员干部官德缺失、扭曲问题,一是要坚决守住不破“一”的底线,始终保持“零”常态;二是要重点把住秉公用权这一关,不搞权钱交易;三是要努力践行“四自”,坚持“慎独”,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四要纯洁交友的动机,升华交友的境界,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以德会友,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不为个人未来考虑选人用人,始终恪守党性原则,保持高尚文明的生活情趣,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