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团队的优缺点:若严格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一半企业"见光死"以及高尚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5:37:59
“1998年生产6万件滑雪服的利润等于现在生产40万件的利润,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企业自身利润问题。”广东省开平侪达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生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该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是被动进行的。
不过,进入了跨国企业的采购体系后,订单比较稳定,从这点来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又是有利的。
逐步推行
张毅生还谈到,推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就能做到位,该企业8年来在不断地投入,例如,改善工人的住宿环境,给工人的宿舍装上电风扇,将来条件允许的话,也许还会给他们装上空调。此外,提高工人的福利保障,现在除支付700名工人的工资外,还平均每月给每人至少支付300元其他费用。
1998年,为了接到美国 Timbeiland 公司长期合作的订单,张毅生答应了对方查厂的要求,开始在工厂里做各种努力来达到对方的劳动标准。
据反映,Timbeiland 每年都会验厂一次。跨国企业对企业查厂多数是每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对于1000人以下工厂一般每次为期两天,如果加工企业连续多年达标还可以免检。
张毅生谈到,Timbeiland公司查厂的内容主要是看工厂是否存在严重加班、是否雇用童工、最低工资、工会组织情况、工人的工作及住宿环境等。
欧美规定一周不能超过60个小时,在40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外可以允许加班20小时,但必须支付加班费用。“我们采取计件的薪酬计算方法,没有查厂前,我们要求工人加班可以不给加班费或少给,但按对方要求,加班费是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资的两倍,这样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张毅生说,“因此,我们重新调整方法,减少加班,提高正常工作时间内的效率,并对订单有所选择,尽量接单价好的订单。”
他认为,美国Timbeiland公司对供应商劳工标准的要求类似SA8000,但比SA8000 更严格。事实上,中国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已较为严谨,一些规定甚至高于国际劳工标准。只要企业严格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跨国企业的查厂并不难,该企业在1998年第一次被查厂时就顺利通过。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向侪达这样顺利通过。资料显示,某国际著名认证公司1998年以来对我国13000多家企业进行了社会责任审核(非认证),发现在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健康安全等方面,大多数企业都不合格,其中有55%的企业考勤记录不正确,41%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38%加班工资不足,53%无急救措施,66%无个人防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55%特种设备没有定期检查,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还达不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张毅生认为,如果严格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国至少有一半企业见光死,特别是做内销的企业。
美国社会责任国际(SAI)亚洲项目主管MARTIN承认,跨国企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出发点并不是从道义上,而是为了减少其供应链的采购风险,确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规范的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内外标准不统一
“最低工资是一个令企业比较头痛的事情。”张毅生强调。
欧美一般按小时计算工资,而中国不少企业是采取计件的方法。计算方法不一样致使查厂时会发生一些矛盾。
张毅生反映,“一些查厂人员水平不高,对工厂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不大理解,常质疑计件工资是否合理,并认定不达标。这需要工厂不断与其上级沟通,向其解释当地法律,只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我们达到《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跨国企业最终还是会将订单交给我们。”
“广东省最近对最低工资的标准调整对我们冲击很大。广州市由去年的600元上调至810元,我们所在的江门市从490元上调到600元,上调幅度为21.5%。我们已预料到政府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而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但调整步伐似乎快了些,对我们这样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来说影响比较大。”张毅生说。
企业社会责任与法人治理结构
高尚全:我想讲的题目是企业社会责任和法人治理结构。当前,中国的企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已经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实现了原始积累,真正朝着规范化公司的目标迈进。企业对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的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影响,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这样的时刻讨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法人治理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基础责任。企业对于社会的基础责任是立足于企业本身的良性发展的,企业能够健康地发展,就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存在的基本意义,是社会的基本责任。第二类,是在第一类责任的基础上所连带产生的其他责任。企业在存在基础责任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外部性的问题,这些外部性的问题将在社会上产生好的或者是坏的作用,大家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环境污染。这些外部问题由谁来解决呢?可以由企业来承担解决这些责任,也可以由社会政府来承担解决这些责任,这可以根据各方所存在的具体情况、各个制度的安排来实现责任的最优分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承担的责任就是第二类责任。为了能够使企业有效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企业具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个是政府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作出科学的公司决策,这也就是符合公司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因而使得企业的行为是可以预期和控制的。从整个社会来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才能形成和社会相关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政府才可能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以企业的利益为纽带,引导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法人治理结构随是公司法、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所确定的,根据我国的情况,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就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企业逐渐负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的过程。
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作为,在这个时期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企业只是政府公司延伸的一个机构。有许许多多本来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企业要负责职工的生老病死、职工的住房、职工的子女就学,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与此同时,企业反而没有承担基础的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的责任放到了政府的身上,因为政府是作为主体,企业不是主体,这样的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低下,社会资产能力薄弱,社会责任的存在只能在低水平上维持。从八十年代以来,政企分开,在政府与企业分离的同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所有者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竭尽所能,采取各种手段,从企业当中找到各种利益,使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这样的社会治理结构对社会责任的损害,一方面表现在企业尽可能对一些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大量发生逃税、造假帐、从证券市场圈钱、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其管理层对企业不负责任的管理使得众多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大量的职工下岗。另外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的短期行为上,对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毫无顾忌,大肆污染环境,这样低劣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无论政府出台何种政策,企业管理人员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时期可以认为中国企业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九十年代末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形成了股东权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股东产业正在逐渐得到增值,企业的社会基础责任在加强在强化,同时使得一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了规范化的发展,这些企业更加重视长远发展。法人治理结构逐渐完善,比如说内部控制,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着逃避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市公司大量的违规案,频繁发生的事件,表明企业小股东以及相关者的权益没有得到相关的保障,因此现在的法人治理结构尚待完善。
如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前提依然是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具体来说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根据产权的排他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通过原有的体制,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应的产权制度,为各种产权提供平等、保护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形成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法人治理结构当中的制衡机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加强国有产权运行体系的改革,明确国有产权的责任体系,实际上已经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框架。在改革过程当中,一方面应该强调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经营之后,在法人地位上控股公司与所控股企业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与此同时国有资本应当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来,鼓励民营经济进入,以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焕发生机。其次,对公民个人产权的保护里面,已经写进了宪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普遍的存在形式就是人格发展,这种产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经营关系和普遍认同的基础,也是现在社会公民权利的重要标准,对个人产权的保护,使得个人产权能够在公司治理结构当中获得相应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指定和完善有关个人产权保护制度,有效地保护,并且对于相关法律,对于遭受侵害的诉讼,法人适用的具体规定,对与宪法原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该规制的应该规制,该修改完善的应当修改完善,并且应当尽快理顺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实现民法典,在完成上市初期改革之后将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良性机制,使企业存在对社会的各种基础责任,政府的各项规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够通过宏观调控和管理企业承担起对社会的外部性责任。所以可以讲,企业社会责任和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实施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改革,因此为了培育出更多的健康发展的企业,为了能够使企业承担起更重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当积极地推进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