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 food的利弊英文版:真正的做人与处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03:54
人生逢一花甲,这人生该是转了一个圆圈的了。大多人的一生只轮着一个花甲,然后再若干年多了去,若是能活得有两个花甲者寥寥无几,极品人瑞也!那么六十岁谈人生,也许该是不妄的。其实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也好,从小到大也好,对人生的话题总是无尽无休的,见仁见智的。
    人的一生中,因是社会人,难免人情的种种印迹。因此,人之情则是人生永远演绎不完的故事。
    人生之情,无外乎有“三情”:亲情;友情;爱情。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定径长途,点缀得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但不是悲凉。”有了这份纯洁的爱情,这份真挚的友情,再加上一份浓浓的亲情,一定会使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翠绿茂盛,花红遍野,无论是在灿烂的阳光下,还是在凄冷的风雨中,都可以让你我的生命轨迹闪耀出亮丽的光彩,完美我们的一生。
    亲情是一种深度,譬如像舜尧时提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内涵里无不蕴藏着滚烫的亲情!孔子的《论语》里教诲说,人应该持有乐观和积极向上、和睦和谐的心态,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让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乃至亲戚们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就像孔子描述的君子内心里没了“忧”、“惑”、“惧”,自会减少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增持自己的幸福指数那样。我们洛阳老城区有位我的同龄人是个送煤工,他怀揣着老伴儿临终嘱托,拉着蜂窝煤、拉着那煤车上的他那个三十来岁疯傻儿子,每日豁达乐观着走街串巷送煤。凭谁见了这场景、无不为之动容;这就是亲情!还有“感动中国”里豫北那位丧偶的矿工谢延信,伺候他的岳母数十年,这就是亲情!他们皆是以自己的行为来诠释《论语》,来构建大中华这一和谐社会的。让人觉得,他们本就是一本书!以他们做为书品读,读得你震撼、读的你感动,读得连你自己都觉得凡事不想开不乐观都不行。
    亲情给了你我以温暖!让我们在温暖如春的家庭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尽情的享受着天伦之乐,享受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亲情的五个要件,缺一不可;凡缺一,这家中的亲情不会圆满,只是儿童玩的那皂泡泡而已。
    友情是一种广度。人生要广交朋友,与挚友结伴,这友情它会给你欣慰,让你在好人好梦的歌声中,尽享着朋友的祝福,是一种浩荡宏大,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
    爱情则是一种纯度,容不下灰尘沙粒。《风·雅·颂》的《诗经》里有如《关雎》的咏叹歌唱,连佛教人物里亦然、也有动人爱情传说。有一个关于昙花的爱情故事,说是昙花又叫韦驮花,它花期特别、总是在黎明时分朝露初凝的时刻才绽放,相传它和佛祖座下那韦驮尊者有一段哀怨缠绵的故事。传说昙花本是一个花神,原本是每天开花、四季灿烂的,因爱上管护她的一个小伙儿而惹得玉帝暴怒。为阻止她和情郎相会,玉帝遂把花神“昙花”贬为只能一年一次且仅开一瞬间的花;那小伙儿乃是后被强送灵山出家、法名“韦驮”者。玉帝此招欲使小伙儿迷忘前尘、遗忘花神“昙花”;但花神“昙花”却忘不掉那已是“韦驮”的小伙儿。她知韦驮于暮春季节,都会上山采春露为佛祖煎茶,就把花期选定在这个时辰,盼能在这一时刻与心上人韦驮见上一面。“昙花一现,只为韦驮”。这忠贞的故事真得感人落泪!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多是站在男性方说的;其实女性只要用情,也可以“情人眼里出潘安”呢!因为,那彼此间忠贞的爱情,会让你在甜蜜的情话中,体会着爱的真谛,那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互相洒的心灵照耀。
    所以人的一生一世,惟亲情、友情、爱情三者不可缺一!缺一,已为遗撼;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之如行尸走肉耳!
    因此,我们惟体验了亲情的深度,才会更珍惜属于自己那温暖的家,去身体力行做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之事;惟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才更能去尊重和爱护来之不易的朋友情缘,自己也才能去做你朋友的厚道朋友;惟拥有了爱情的纯度,才会让你更加用心的去相视和关爱你的另一半,去与她(他)厮守相伴、去相互濡沫一生。细细品味,拥有了人生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啊!
    我写过“趣说'三’”的一篇文章,其实在人生哲理中有关“三说”真乃无处不在!
    譬如人生三要素,冰心说“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朵花,不论男人和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不可。” 譬如说人生“三味药”,胡适之先生曾谈到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譬如人生“三暗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告诫年轻人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这是人生的三大暗礁。”譬如人生“三鼎足”,中国画家丰子恺有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是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个足。对于一个人而言,美是皮肉,善是经脉,真是骨骼,这三者共同撑起一个“大写的人”。还有,像人生“三戒之”,这是孔子提出人生的“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这段话是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结合起来,极富哲理的。再如人生“三个头脑”,俄国作家契诃夫说“人生要有三个头脑,天生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再还有人生“三把钥匙”:法国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有三把钥匙,一把是开启数字,一把是开启字母,一把是开启音符。知识、理想、幻想就在其中。”被沙皇流放的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归纳有作为之人的三大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高尚的情操。还有人生“三种境界”: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也可看作是“人生奋斗的三种境界”。即一是晏殊那《蝶恋花》里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柳永的《凤梧桐》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辛弃疾《青玉案》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其实是在现实中有活版本的,如屈子,岳武穆,周恩来;皆是。
    再像人生“三要素”:巴斯德曾经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等待着,来祝贺你努力的成果。”人生“三好学”:中国汉代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柄烛之明。”他说出了人生三个阶段学习的不同效果,提醒人们要抓住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
    尤其是那人生“共三日”之说,更是发人深省!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们,上课前的祈祷词是:“一个人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啊!”
    但凡稍有思想的人,其活着必有一定的人生境界。大致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一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其二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乃第三种。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第一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他们降生后来到这个世界里,什么事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的教育,他们才会逐渐去认识事物。你做长辈和做师长的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至说一就是一。我教孙子卡拉时说树上有五只小鸟,用弹弓打下来一只,问他:这书上还有几只?他说,还有四只;再就是认真告诉我,(幼儿园)老师说,大家是不许打鸟的。我给他讲数学说到“零”,他知道了“零”就是没有。但是逢电视上那天气预报节目说某地温度是“零度”时,他就纳闷说,爷爷,零度就是没有度啊!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小,一时转不过来那个弯窍的。
    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成年人说的。随着年龄增长,社会阅历增多,人的思想也变得复杂了。此时的人们看到的那山,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了;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人会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更高(或矮)了,如杜甫《望岳》写的是那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群山小”的感慨了!再比如说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观书议论到“半亩方塘”却又联想到那水的更洁净、甘洌之缘由;可谓是浮想联翩!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我们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这时许多人都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凡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时候才认识到钱财这东西呀,原本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凭谁钱财再多,也最终要回归自然的。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对待钱财如此,对待爱情亦如此,这样的人可以很温柔地看待不同爱情阶段的人,并且可以很温柔的陪伴和对待对方,不企求长相厮守的承诺,因为她深知其中难处;也不会残忍地打破爱情中年轻人的梦想,只会微笑地等他们看见当中的青涩。如果,有个人能真正地爱到这样的人,也真正被这样的人所爱,那么一定是件极幸福的事呢!
    人生有了“三情”“三性”,人生中悟到“三境界”了,有一段处世箴言说的好,曰: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