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青春的成语:白毫银针----银装素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15:59
品茗随笔01:白毫银针----银装素裹
(2011-10-14 17:29:13)
标签: 品茗随笔
白毫银针
银装素裹
文化
分类: 品茗随笔

品茗日期:2011-10-14                     天气情况:19℃、多云、北风
地点环境:办公室                         参 加 人:独品
投 茶 量:5g                             泡茶水温:沸水(约100℃)
茶叶年份:2008年                         存储方法:正常存放
基本茶器:青花缠枝莲侧柄壶(150ml)      冲泡时间:一泡45秒,二泡60秒(逐增、可泡十水以上)
茶品名称:银针白毫(白茶)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
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白毫银针因
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福鼎大白茶)和南路银针(政和大白茶)两个品目。
茶叶产地:福建省福鼎、政和
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麓,地处中亚热带,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8.5℃,年
均降水量1660毫米左右;红、黄土壤,土质肥沃,实为宜茶之地。
茶树树种:福鼎大白茶(北路银针)、政和大白茶(南路银针)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
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
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
制茶工艺:鲜叶----萎凋----干燥
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
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
具体制法是: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
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
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60-8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
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俗称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
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
十不采: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
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
茶品特点:
【干茶】长约三厘米、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
【汤色】浅杏黄明亮;
【香气】馥郁毫香、芬芳鲜爽;
【滋味】口感清醇淡雅、毫味十足、回甘快而长、喝后清甘舒爽;
【叶底】嫩黄肥软、匀亮尚整。



人文历史:
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中所载“永嘉(今温州)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
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如果说这是关于古代白茶的记述,则现代白茶堪称是古老而又年轻之茶品。
白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闽小记》:“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一种贵重的中药),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价同金相等)。”

心得感受:
01、白毫银针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
02、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03、白毫银针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
白毫银针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实为茶中珍品,品尝泡饮,别有风味。品选银针,寸许芽心,银光闪烁;冲泡杯中,条条挺立,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如陈枪列戟;微吹饮辍,升降浮游,观赏品饮,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