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匠心的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31:10

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但是,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基本点

  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总路线的制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尤其是在后来的宣传工作中,片面强调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等等,使“左”的指导思想蔓延,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总路线内容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对此做了解释,认为总路线的精神表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技术和文化革命。他还就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作了说明。总路线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宣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总路线”由于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群众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经过 

【作者】 周承恩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这个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1959至1960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经济经历了一次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起大落。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出:“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本文拟结合总路线的形成过程以及后来的实践经验,对上述结论做一些较为具体的阐述。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宣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同时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这就是说,我国社会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在这方面,我们既没有必要的实践经验,又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只能借鉴外国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进行探索。这一探索从1956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在望,党中央的注意力已开始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这年2月到4月,毛泽东和其他一些领导人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的汇报,发现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工作中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开始着手摸索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途径。

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更加积极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在这年四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就是这一探索的最初成果。这个讲话的根本思想就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的情况,走自己的道路。对于苏联的经验,决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者一概照搬。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不要再走。从这一根本思想出发,毛泽东对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方针。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党现时的基本任务是,“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这实际上就是八大路线的概括。根据这一路线,八大把发展国民经济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并确定党的经济建设方针,“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和‘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③八大以后,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这是八大路线的进一步发展。

八大路线是建设的路线,同时也是改革的路线。它要求改变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和急于求成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开始突破了由苏联创立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也由于从国际国内新发生的一些事件中引出了不恰当的结论,因此,在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能够坚持下去,在许多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走上了相反的方向。

反右派斗争高潮过后,毛泽东认为,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阶级斗争又趋向缓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强调这种斗争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中又有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注意力又转向经济建设方面。1958年初,毛泽东在他主持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中发出了“不断革命”的号召,并明确提出:“从今年起,要在继续完成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正是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经过党内多次争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才逐步形成的。总路线的根本思想是要打破常规,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种思想早在1955年冬天已经开始提出。这年夏天,毛泽东发动了批判“小脚女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大大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到这年冬天,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方面。“在这些方面,都是存在着对于情况估计不足的缺点的,都应该加以批判和克服,使之适应整个情况的发展。”他提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④同年12月5日,刘少奇在一次党中央召开的有在京中央委员和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指示。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为此,就要反对右倾保守思想,打破常规,冲破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两翼走在前面而主体跟不上的现象。⑤

为了加快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首先主持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这年11月中旬,他就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同14个省委书记和内蒙自治区党委书记共同商定《农业17条》。以后经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补充修改,扩展为40条,形成《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并经1月25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公开发表。按照这个《纲要》(草案)规定的亩产量计算,到196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一万亿斤,棉花总产量将达到一亿担。毛泽东当时就说过,他抓《农业17条》,就是为了造成“乡下压城市”的形势,“要求大家考虑一下,形势已经到来了,本来可以快一点办好的事,不要慢慢来。一年能够办到的事,不要拖到两年去办。”⑥

周恩来、刘少奇等其他中央领导人开始时也都赞同毛泽东关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据薄一波回忆:“1955年12月5日以前,周总理和我提出了‘多’、‘快’、‘好’三字,毛主席完全同意,便接过去提出‘要快、要好、要多’。李富春同志后来补充了一个‘省’字。随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的一个文件中,出现了‘快、多、好、省’的提法”。⑦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经过文字调整之后的“多快好省”原则公开发表出来。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讲话时,把“多快好省”做为领导方法加以强调。他说,有两种领导方法:一种是使事业进行得慢一些、差一些的方法;另一种是使事业进行得快一些、好一些的方法。还说:我们在延安时,曾经组织过宪政促进会,现在没有了。现在有人说,中央是全国社会主义促进会。这次会也是一个促进会,省委、市委、各部门,也是促进会。如果不促进,就丧失了它的职能。

上述这些情况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在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把生产力发展得更快一些的愿望,也反映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开始把注意力逐渐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但是,在反对“右倾保守”的浪潮下,由于对经济规律了解和尊重不够,对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建设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求过大过高,开始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1955年冬天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提高发展指标,使财政和物资的紧张状况日益加剧。面对这种形势,周恩来觉察到党内急躁冒进的情绪正在增长,必须防止和纠正。1956年二月,他多次召集国务院负责人开会,指出“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⑧他还要求把正在制订的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5年远景规划中的一些高指标降下来。后来这些会议被戏称为“二月促退会议”。在此前后,毛泽东虽然也说过,在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搞那些没有根据的行不通的事情,要防止“左”倾冒险;但又认为目前这不是主要倾向,主要还是要反右倾。四月政治局会议期间,在讨论1956年经济计划时,他主张再追加一大笔基本建设投资。周恩来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反复说明再追加投资,经济秩序就要搞乱了。与会者也大都支持周恩来的意见。会后,在周恩来、陈云、李富春、李先念等指导下起草的《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反对右倾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6月10日,刘少奇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这一报告,并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中宣部根据上述精神起草并经中央审定的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对这篇社论,毛泽东很不满意,在送审稿上批了“不看了”三字。后来批反冒进时他才说,这篇社论有原则性错误,形式上两面反,实为反“左”。但当时他对此并没有提出异议,因此,中央的上述精神就成为八大讨论经济建设问题的指导思想。八大的决议明确提出,在经济建设方面,“党的任务,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毛泽东在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并没有改变,八大以后,关于这个问题又发生了一场争论。在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讨论1957年的经济计划时,周恩来提出,1956年成绩是有的,但肯定是冒进了。鉴于这种情况,1957年的经济计划应当实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而毛泽东却认为,1956年的经济工作,不正确的部分不到“一个指头”。他主张1957年的预算指标可以高一点。与会者大都认为1957年的经济建设宁肯慢一点,稳当一点,赞同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反对这一方针,但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计划经济,又平衡,又不平衡。净是平衡,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样来看我们的经济问题,究竟是进,还是退?有进有退,主要的还是进。虽然有下马,总是上马的时候多。我们的各级党委,各部,各级政府,是促进呢?还是促退呢?根本还是促进的。要保护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毛泽东后来说,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是做了个妥协。此后,中央和国务院按照八届二中全会决定的方针,对1957年的经济计划作了调整,并在全国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从而使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成为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在整风运动期间,有些党外人士对1956年的冒进也提出了批评。这种意见后来被当作是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绩的“右派言论”。毛泽东认为党内1956年的反冒进为右派进攻提供了口实,从而更加相信反冒进是错误的。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他明确地批评说,去年的反冒进扫掉了多快好省,扫掉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还扫掉了促进委员会。我还想恢复。并讲道:“如果大家说不赞成恢复,一定要组织促退委员会,你们那么多人要促退,我也没有办法。但是,从这次会议看,大家都是想要促进,没有一篇演说是讲要促退的。要促退我们的,是那个右派章罗同盟。”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公布农业发展纲要40条,并以讨论这个纲要为中心,在农村开展一次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以推动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会后,《人民日报》接连发表社论,批判右倾保守思想,要求“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期间,赫鲁晓夫提出苏联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泽东也提出,中国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这个设想年底在国内公布后,“15年赶超英国”的口号迅速响遍全国。

1958年《人民日报》在元旦社论中提出,我们“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扫除消极、怀疑、保守的暮气”。

在1958年1月和3月先后召开的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更加严厉地批判了周恩来、陈云等1956年发动的反冒进。他指责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没有摆对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的关系。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犯了政治方向的错误。甚至说,反冒进离右派只有50米了,今后不要再提反冒进这个名词好不好?

在此期间,毛泽东还多次反驳了张奚若、陈铭枢等人关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过去,迷信将来”的批评。他说,我们就是要好大喜功——好六万万人民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就是要急功近利;过去不轻视不行;希望总是寄托在将来。

批判反冒进的过程,就是发动大跃进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酝酿制订总路线的过程。后来,毛泽东在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上曾经回忆说,如无南宁会议,就搞不出总路线来。经过这些曲折,1956年小跃进,1957年跃退,经过比较想出了一条路,叫总路线。

南宁会议后的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时就指出:“多、快、好、省,这是代表中央的,是党的一个路线,是我们党搞建设的一个路线。”在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社会主义的建设路线还在创造中,基本点已经有了。”在这次讲话中,开始把这12个字的提法概括为路线。

1958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代表中央正式地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得到了会议的一致通过。这样,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就确定下来了。 

1958年提出总路线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经过这以后反复实践的检验,我们现在对1958年的总路线看得比较清楚了,有条件对它作一些全面的具体的评价了。

首先,这条总路线鲜明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就这点来说,它是坚持了八大一次会议的正确路线的,是八大前后明确提出的党的主要任务已从革命转变到建设的正确战略思想的继续。然而,八大二次会议在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同时,又正式肯定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刘少奇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本来,主要任务总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二者应该是一致的。但在这里,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却脱节了,反映了党的指导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次会后不久,新华社编发的《内部参考》上反映各地学习这次会议文件的问题中,就提出了“为什么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一致?”的疑问。毛泽东看到后很重视,将此期内参批给陈伯达,要他约定康生、乔木、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几位同志对此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和我谈一次”⑨。此事后来下文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它反映了毛泽东当时也注意到了这个矛盾现象。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这种矛盾,就使得党不可能集中全力,聚精会神地搞建设,发展生产力;也就没有能够始终一贯、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个战略转移。

其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这也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发动大跃进的时候,毛泽东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⑩这可以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感受。因此,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确实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同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的指导思想结合在一起,把“一天等于20年”等浪漫主义的口号当做现实的可能性,脱离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轨道,结果,不能不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加快,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一次大的曲折。

再次,总路线要求“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意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这种主观能动作用限制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这种要求并没有什么错误。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破除迷信,打掉自卑感,振奋精神,力争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得快一些,这也是应该的。问题是当时在大跃进、反右倾的浪潮下,领导和群众都有些头脑发热,对经济建设的规律了解和尊重不够,以致出现了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带有浓厚唯意志论色彩的口号;甚至大批所谓“唯条件论”,根本否认客观条件的制约;认为只要依靠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通过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这就不能不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对于这些不科学的口号和群众运动中的混乱和偏差,毛泽东也不是根本没有觉察到。但是他认为这些是群众运动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也不是事物发展的主流,只是一个指头的问题;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是最重要的。他担心公开出来纠偏,就会给群众运动泼冷水,就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毛泽东在1959年曾说过,去年放的卫星,有的有好处,有的未放起来就掉下来了,为什么去年不去更正呢?一更正就会给群众泄气。他的这种看法并不恰当。实际上,这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虚假做法,只能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终将真正损害群众的积极性。1959年5月,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高指标的教训时就说过,“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刘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11

最后,还有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多快好省”的问题。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指出,有人说总路线根本不对。所谓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根本不会错。诚然,多快和好省是可以互相制约的。如果全面地理解宣传和贯彻执行,情况会要好得多。可是,在当时大跃进的气氛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在解释和宣传总路线时,都只强调它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实际上,“多快”压倒了一切,“好省”完全被忽视了。特别是,毛泽东把哲学上关于平衡与不平衡的概念简单地搬用到经济学领域,以事物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个哲学命题为根据,强调要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以此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进而把发展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的客观规律看成“消极平衡”、“庸俗平衡”,要求人们“从庸俗的平衡论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所谓“积极的平衡”。这实际上是提倡可以人为地任意打破平衡,搞不平衡。综合平衡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要求被否定了,从而为打破常规,不切实际地定高指标,搞高速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八大二次会议还制定了总路线的基本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以及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这些原则固然可以说是八大路线的继续,也基本上是正确的。然而把这些要求同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继续完成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革命等理论结合在一起,同“不断革命”和“积极平衡”等口号结合在一起,同依靠群众运动,仅凭主观努力,“苦战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等要求结合在一起,实践的结果,却从根本上背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甚至走向它的反面。

从以上的简略考察来看,对1958年的总路线应该一分为二,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党的总路线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明确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1958年的总路线把建设社会主义做为中心任务鲜明地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在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上,它的正确性是不能否定的。当然,由于当时指导思想上存在的矛盾,使它在实践中受到很大干扰,未能正确地坚持下去。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实际上取代了总路线的地位,原来的总路线则降为只管经济建设的路线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终于把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完全统一到阶级斗争方面,全力去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了。可见,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的脱节只能是暂时的,二者迟早要统一起来。不是统一到正确的基础上,就是统一到错误的基础上。这是教训之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根本目的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确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这个愿望是美好的、善良的,也是不容否定的。但是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不仅没有使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出现了动机和效果不一致、好心办坏事的局面,这是教训之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这些从原则上来说,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由于强调得过了头,越过了真理的界限,结果走向反面,正确变成了谬误。这是教训之三。

总之,如同对任何事物都要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一样,对1958年的总路线也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既不能只看到其错误的一面,而否定它有正确的一面,也不能只看到其正确的一面,而否定它有错误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在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样才能全面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和发展正确的经验,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

注释

①③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②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④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二(1955年12月27日)。

⑤⑦ 薄一波:《关于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522、526页。

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11月24日)。

⑧ 《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0页。

⑨ 边泽:《1958年6月毛泽东指示陈伯达等人研究社会主要矛盾等问题》,《党的文献》1991年第6期。

⑩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11《陈云文选》(1956-1985)第130页。(《党的文献》杂志授权发布)

1964: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万岁!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今天,我国各民族人民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热烈庆祝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过去的十五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取得辉煌胜利的十五年,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奋勇前进的十五年,是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不断革命的十五年。

我们伟大的国家是在革命斗争的烈火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下,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革命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占全国工矿业固定资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官僚资本的收归国有,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开始。我国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完成了上一阶段中尚未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紧接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了使革命不停顿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引导全国人民胜利地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我们不但以短短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不但同朝鲜人民一道取得了打败美国侵略军的伟大胜利,而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一九五七年,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一九五八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各个战线上出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的新形势,集中全国人民的革命意志,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中国人民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破除迷信,敢想敢干,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展了大跃进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农村里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进一步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社会主义阵地日益扩大,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我国人民提前两年在一九六○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业主要指标,在抗御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克服外来的强加于我们的困难的斗争中,在纠正我们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斗争中,都取得了伟大胜利。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我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以有些人预想不到的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在建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方面大大地跃进了一步。

现在,我国的经济面貌,与十五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农村人民公社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更加健全和巩固,这个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农经济和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都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农田水利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农村使用的拖拉机、排灌机械、运输车辆、化学肥料和用电量都比公社化以前增加了一倍到好多倍,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之后,农业生产已经迅速恢复和发展,今年将是我国历史上收成较高的一年,出现了粮食和工业原料普遍增产、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

我国的工业在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迅速地发展着。许多现代化的建设工程,已经完全由我国自己设计,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许多我们过去不能制造的高级的、大型的、精密的、新型的机器设备,都能自己成套成批地生产了。钢、钢材、有色金属、石油产品等等重要的原料、材料、燃料,从过去只能生产一般产品进入到大量生产高级产品的阶段,自给率已经大大提高。一些新兴工业也迅速地建立和成长起来。各工业部门,无论在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品种方面,都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正在形成一支新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科学技术力量迅速扩大,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们在攀登最新的科学技术高峰方面,已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

十五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成就,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更高地举起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旗帜,乘胜前进。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坚决发扬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精神的总路线。

毛泽东同志指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阶级斗争是这三大革命运动的纲,是促进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动力。建国以来的经验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必须在政治、经济、思想等一切领域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革命,以革命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任何一个阵地,如果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去占领。革命决不能停顿,也决不能局限于一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为什么能够战胜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重重困难,迅速地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党坚决地反对了那种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分割开来,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可以长期并存、不需要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错误论调。我们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后,不但彻底地完成了民主革命,而且不停顿地进行了各种社会主义改造,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我们不但继续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继续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五七年,开展了全党全民的整风运动,打败了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从而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成了一九五七年冬开始的生产建设大高潮。

最近几年,我们为什么能够突破国内外敌人和严重自然灾害给我们造成的重重困难,在各个战线上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我们党坚持革命路线,胜利地粉碎了右倾机会主义即修正主义的进攻,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一九六二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又逐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社会主义革命步步深入,使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旺盛的革命朝气,从而迅速地克服种种困难,取得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

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必须坚持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精神,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铲除资本主义复辟的老根,防止修正主义的侵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根本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完成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伟大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最怕的就是我们坚决革命。我们一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永远做彻底的革命派。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就是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自力更生方针的总路线。

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每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国际支援是需要的,但是主要的是依靠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任何外援都不能代替本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是真正的革命派。

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得到了各国人民,特别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支援,这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但是,几十年来我们所取得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正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教育出来了革命的人民,锻炼出来了革命的军队,培养出来了革命的骨干,积蓄起来了越来越丰富的革命经验。

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帝国主义就以海盗的行径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他们企图用这种手段来把新中国勒死。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勒死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美帝国主义的封锁,只是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志气。这种可耻的封锁政策,已经完全失败了。

最近几年,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怀恨在心,采取种种背信弃义的恶毒手段,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对我们施加压力。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中国人民压服。伟大的中国人民被压服了吗?没有。恰恰相反,这只是进一步激发了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这种企图扼杀我们的手段,也已经彻底破产了。

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强大。任何国内外敌人,任何自然灾害,都难不倒我们。无论是革命或者是建设,凡是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前人办不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到。我们一定能够达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最终目标,也一定能够攀登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世界高峰。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就是坚决实行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总路线。

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

要坚持革命的精神,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就必须坚决依靠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力争上游的“力”在哪里?自力更生的“力”在哪里?就在千千万万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都来自群众。一切政策、方针、计划、经验,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正确地反映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为什么我们敢于充分地发表帝国主义对我们的诽谤和诬蔑,敢于充分地发表资产阶级右派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敢于充分地发表现代修正主义对我们的恶毒攻击呢?这是因为我们相信我国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的最大多数,相信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分清敌我。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大大有助于人民群众提高认识,有助于他们坚持党所指出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激发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为什么我们在短短的十五年内能够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这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从来都是发动广大群众自己起来进行轰轰烈烈的斗争,坚决反对那种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办事的作法。不论进行阶级斗争或是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我们党都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事实证明,只有大搞革命的群众运动,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要使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真正形成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要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战士的优良品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个领导核心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的接班人,为党的领导核心源源输送新鲜血液。

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核心,只要依靠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可靠的力量,依靠工人群众、贫农、下中农、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团结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战胜社会主义的敌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目前,在党的总路线指引和鼓舞下,在全国广大农村和城市中,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群众运动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着。

全国各个战线上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是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的一个伟大的群众运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更深入的发展。这个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用总路线的彻底革命精神教育干部和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运动;它是一个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各个领域中保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战胜修正主义,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永不变色,保证在将来逐步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运动。通过这个运动,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保持和发扬朝气蓬勃的革命风格,使各方面的工作都进一步革命化,为我国建设新高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全国各个战线上正在开展的学解放军、学大庆、学大寨的运动,就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缔造和领导的革命军队,是我们党的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化身。学习解放军,就是学习党的革命传统。大庆油田是工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大寨大队是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他们都是学习解放军的模范。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坚决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的精神。他们都是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和总路线旗帜奋勇前进的先锋。现在全国已经出现了许多学解放军的先进单位,出现了许多大庆型的企业和大寨型的人民公社,这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样板。各企业、各公社、各机关、各学校、各团体,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都要更好地学习解放军,更好地发扬大庆精神和大寨精神,更好地执行党的总路线,意气风发地迎接我国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各项工作中都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错误和困难。任何时候,我们不但要看到成绩,看到工作中的有利条件,而且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看到工作中的困难。我们应当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我们应当不断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错误和困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也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总路线。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鼓舞和支援;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也鼓舞和支援了世界人民。十五年来,我国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下,发展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支援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并且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说过:“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一九六三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时候又指出:“这一次教育运动完成以后,全国将会出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差不多占地球四分之一的人类出现了这样的气象,我们的国际主义的贡献也就会更大了。”不难设想,象中国这样一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富强,对世界人民革命事业具有多么强烈和多么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中国人民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绝对不能有任何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仅是为了我们人民的彻底解放,而且也是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最后解放。尽最大的可能支援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是我国人民应尽的国际义务。

当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高兴地看到,目前国际上是一片大好形势。国际无产阶级特别是它们的先锋队马克思列宁主义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正在汹涌澎湃,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反对垄断资本、争取民主权利和改善生活的斗争正在日益加强,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正在蓬勃发展。国际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世界革命人民,越来越不利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但是,美帝国主义仍然侵占着我国领土台湾,始终没有而且也不会放弃它的侵略和战争计划。它仍然在全世界到处侵略、压迫、控制、干涉和欺负各国人民。它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共同敌人。

我国人民一定要把美国侵略者从台湾赶出去。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同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积极支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革命斗争。我们一定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一切不愿意受美帝国主义侵略、压迫、控制、干涉和欺负的国家和人民,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计划,保卫世界和平。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队伍的团结,把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和现代教条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争取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年来,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千方百计地妄想孤立我们,但是事实正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越来越孤立的不是别人,恰恰是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我们的朋友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得到了他们的深切的同情和积极的支持。今天在我国首都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典礼的,有从世界各大洲远道而来的朋友和同志三千多人。我们对他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们为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为他们对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五年的历史,我们为我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而欢欣鼓舞。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形成和发展,世界人民革命运动正在不断高涨。革命的风暴必将摧毁一切反革命势力,革命的红旗必将插遍全世界。

让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奋勇前进!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万岁!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