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扇动翅膀的方向:寻找太湖时代的山水之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1:38

记者  陈佳慧

即便人们期待的东太湖湖滨新城预计还有5年多建成。但是在这个初冬,东太湖岸边已经是一幅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湖堤工地上,大型工程卡车来往不断,广阔的面积引人遐想。未来这座步入太湖时代的新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看看规划中的理念,听听百姓的梦想,一起寻找并构建一座山水之城的影子。

 

山水之畔的生态之城

【期待】家住沧浪区的白领许文是个典型的背包客,自觉骨子里就爱着绿色生态和山山水水。得知东太湖畔即将建设出一座新城,他非常好奇:“太湖边的生态应该不错,未来的新城将如何‘搞定’这些山水自然元素?”

【解读】目前,东太湖湖滨新城正处在前期整治的进度之中。苏州吴中东太湖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卫方介绍,吴中区南面太湖,北靠群山,是苏州目前资源最好的地块之一。面对这块宝地,规划方面绝不草率,而是通过全球招标得到,对污染负荷量、水利环保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记者也在苏州市规划局了解到,在开发建设东太湖湖滨新城的过程中,生态、绿色等概念始终贯穿其中。在生态源保护方面,环太湖湿地对邻近滨湖地带污染严重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陆地污染源,逐步促使近岸水域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同时禁止滨湖人工养殖鱼虾,杜绝养殖污染,逐步恢复湿地功能,沿岸种植乔木结合、多树种混交林带,保护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在未来的东太湖湖滨新城,将拥有10余条河道,多为带状排水、灌溉河道,构成区内水系网络的框架,并结合两条南北向连通七子山和环湖湿地的水系,构架主要的生态廊道。而人工廊道则是由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公路两侧不低于20米的生态绿化带,灌乔木相结合,以防护林为主。组团式布局通过自然水系、林带分隔形成天然的屏障。在开发过程中新城对原有乡镇工业进行了整治,通过功能置换,完成了污染工业的退出,并引导环保达标企业向具有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工业集中区搬迁。现有吴中区、吴江市的工业区,在新城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工业区的有机更新和再开封,从制造区转向创新区与服务区。

现状面积较大的江南水塘将得以保留。这些水体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小气候,而且能有效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并结合这些水塘建设社区公园。而河滩湿地方面,由于范围内水系众多,因此河滩湿地也分布较为广泛,具有稳定小氛围区域生态系统的作用,可以结合河滩湿地建设市级公园。

 

水韵承载文化复兴

【期待】家住园区的张先生是位典型的文人雅士,长期关注苏州文化的他一直期待能够居住在既有山水魅力,又有园林意境的地方。面对建设中的新城,他表示自己心里涌现出了一个愿望:“希望新城能够体现出苏州既有山水又有园林的特色。不知能否利用地理优势,把都市人群向往的姑苏文化再次展现出来。”

【解读】“苏州意向:园林之城、水巷生活”这个概念被放在了新城规划书上较醒目的位置。“水”,似乎成为了流淌贯穿于新城的一道风景和文化理念。在古代,水曾经是苏州的地区生活纽带,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一城市灵魂被忽视和伤害。而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规划者关注到了水重新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未来,城市与水相互渗透,水成为城市活力的纽带,城市特色的基础。规划人员表示,新城设计的最终是要让组团性城市、湿地系统、公共水巷、水中心、社区园林、私家园林以及这些因素同休闲岸线,公共活动水岸、社区中心等等活动网络的紧密结合,共同打造出一个“新园林、新水巷、新生活”的太湖新城。

而 “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早已经成为苏州城市总体格局的典型写照。而古代苏州,以“水系”为中心来规划城市,逐渐形成了水陆双棋盘式样的城市格局,成为中国水城设计模式的突出代表,并形成了可以代表江南的水巷生活场景。湖滨新城建设将延续这种独具苏州特色的城市文化特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其最高的理念。规划中秉承这一东方传统,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通过组团的方式实现分区内部职位平衡,并与山体、湖泊、湿地进行亲密的对话,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整个新城就是一个大园林。

 

绿色出行的新理念生活

【期待】在苏州出生长大的黄诺已经工作了10多年,但到现在她还保持着骑自行车的习惯。虽然偶尔会开车前往较远的地方,但是她坦言,以自己的性格最受不了堵车、汽油味和喇叭声。“我喜欢苏州,也期待给我一块空气清新,绿色自由的地方,新城是否就是这样?”她关心地问。

【解读】未来,东太湖湖滨新城以一种健康的方式,与自然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绿树成荫的宜人街道,以公园和绿色街道为主的城市框架,节能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将赋予东太湖湖滨新城独特的意义,与世界接轨。通过在湖岸东太湖及其沟通太湖水系沿岸建立绿带和公园,种植树木,改善水体,东太湖湖滨新城将四角山水带去了城市内部。公园和绿色达到起到了空气净化的作用,也将净化雨水排放,保持干净的地下水补给。东太湖将成为苏州市的南部新中心,全球滨湖建设的典范,一个绿色生态的健康生活环境。

组团是新城规划中最常出现的概念。它决定并影响着未来的绿色出行与交通。结合生态安全框架要求,新城将建设直径约3-4公里的城市空间组团。每一个组团保持相对的尺度,可以保证自行车10分钟从组团的任意地点到达组团中心,并通过轨道交通同其它组团保持顺畅的联系。每个组团由200-500米的湿地网络所围绕,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热岛得以疏解,对太湖敏感地区的建设压力得以缓解。每个组团都是产居平衡的混合功能组团,保证了新城的活力和低碳。组团式的发展还使得东太湖新城更符合苏州“真山真水园中城”的建设理念。

小汽车将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规划的目标是70%的工作者都通过公共交通或者绿色出行方式抵达和离开湖滨新城。而在公共交通中,水上巴士和有轨电车成为特色。水规划区内规划设置5处太湖游船码头,使城市景观与太湖景观相融合,同时,增强了东太湖两岸以及东太湖地区与北部石湖,西面东山风景区的水上联系。而临湖的有轨电车线路将服务于苏州东太湖地区,具体为湖岸东太湖地区的公共服务区域廊道,还可以向北与石湖相联系,向西延伸与苏州东西删风景区相连,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公交、码头以及重要公共停车区域实现快捷换乘。东太湖新城采用“城在园中”的组团布局模式,兼顾功能的有机综合性,使其成为工作、生活、交流、游憩成为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