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常见健康问题:大国随笔之英吉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49:44
开始写英国吧,前几天写巴西,写得干干巴巴的,自己都不敢看了。其实虽然不好写,但还是可以写得细致细腻一些,可是实在是困了。
  在小时候,英国和日本,美国是最为我们所痛恨的--这来源于它是第一个侵略我们的国家。那个时候的爱恨总是简单而直接--不知道英国的绅士,也不知道伦敦的阴沉--更不知道苏格兰的短裙和风笛。这个国家使我们想起的是鸦片战争、圆明园、八国联军--还有香港。中华民族一次次的屈辱记忆铸就了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想来也是黯然,除了前晚写的巴西,其余的这些大国好象不是和我们有血海深仇,就是积怨至深。而且想一想,大国们的生命力都很顽强啊,一百多年前庚子之变时的那些列强,现在除了个奥匈帝国瓦解了之外--别的都还活得有滋有味,照样是国际上呼风唤雨的主。由此想来,那些因为一次金融危机,就急着叫嚷美国衰落什么的人真该去读读史书了--因为那不是无知,就是作秀。
  那就从香港说起吧---割让香港的时候,正是日不落帝国独孤求败,繁花似锦,烈火烹油,风华正茂的季节。要怎么才能形容那时英国的强大和权威呢--还是引用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吧--“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上每个温暖地区。”--这就是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想想都是使人热血沸腾啊--古往今来,还有哪个国家有过那样的旷世业绩呢。是的--我的语言与语气中有赞叹和佩服--试想,如果我们有过那样的一段岁月会怎么样呢。在我们的记忆与史书里,英雄不都是那些开疆拓土、扬威攻伐的征服者吗。也许,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可能有些不屑--只能说,这不是迂腐,那就是虚伪。所谓的战必胜,攻必克,伐必取--背后的台词还不是一将成名万骨枯?扯得有些远了--我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逝去千数百年的汉唐盛世,难道不曾想到这世间还有过这样的功业?当然,我们会有许多的理由--甚至于不齿,可是--我们照样还是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所以谈到这方面的话题,一旦扯上英国就很有意思,呵呵,觉得这个国家还是蛮有味道的。
  在世人的眼里,提起英国,大多会想起绅士、贵族、甚至是保守,呆板--其实,英国实在是一个很聪明很灵活的国家,让我们梳理一下它的发家史就知道了。我们都知道英国在国际舞台上扬名立万之前,和法国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百年战争。这场战争影响深远--直接决定了以后数百年英国的发展方向和大陆政策--其实也就决定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轨道--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对于英国人来说,这场战争虎头蛇尾--最后耗尽国力不说,还惨败收场。由此也使得英国从此改变国策,不再寻求大陆的霸权,而是全心全意的去经营那片属于它的天地--海洋。我们粗略的了解一下百年战争发生的背景--居然还能看到维京海盗们的身影。其实,即使后来英国在大海里搏击风浪开始的那会儿,也是现学现卖,做了不少海盗们干的事儿。因为这个时候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称雄的是拥有无敌舰队的西班牙。我们现在是知道英国盛产贵族了,可人家开始发家的时候--即使打败无敌舰队,进而成为海上霸主的这一系列的辉煌征程中,都没少借助海盗--自然自己有时也免不了手痒蒙上面孔干上几票。所以说,强盗和贵族--往往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成王败寇,千古不易的道理。
  历史学家们在陈述一个历史事件时往往喜欢不停的摆弄偶然性,然后强调必然性。其实,历史在某一个点上更多的是戏剧性和偶然性 --总是有那么多机缘巧合的事情发生,但我还是认为英国的成功有它的必然性。毕竟,英国称霸全球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300多年--它时时刻刻在面临挑战。一个敢在大海里讨生活的民族,怎么说也是勇敢的。而在这段征服世界的历史中,英国在战略方面表现出的智勇谋略也是值得借鉴的。那个过程,无论是在北美、中东、印度、中亚,非洲,还是中国,英国总是会遇到老熟人--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俄罗斯--后来自然也少不了德意志人。可几乎每一次英国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里除了英国在当时领先各国的雄厚国力外,期间合纵连横的韬略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英国一直遵循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策略就使得其纵横捭阖于各列强之间,而自己成为最大的获利者。我们粗略的回顾一下--英法两国是几百年的冤家吧。他们在北美、在印度、在非洲、在中东--为了殖民地,为了财富,经常是大打出手。尤其是只要法国表现得强势一点,英国马上就会纠合其它的欧洲国家压制它--如在十七世纪下半叶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掌权期间,因法国国势强盛,威胁到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加入反法同盟。又如在拿破仑执政期间,英国更是七次反法同盟的生力军。可一旦有新的强势权力中心出现,英国又会马上和法国结盟,对付这些异己份子。如十九世纪中叶为了对抗俄罗斯在巴尔干和黑海的扩张,就有了和法国一起对俄罗斯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二十世纪初,为了抵制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扩张,就有了和法国和俄罗斯的结盟。还有如为了维持远东的均势,英国也和暴发户日本结盟对付俄罗斯等。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合纵连横之中,最大限度的维护的了英国的利益。可以说英国真是耍权弄势的高手--这也使我想起了那句由英国人发明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英国人真是窥视到了国际关系的精髓啊--并在三百年的时间里熟练的运用了它。
  可是尽管千般算计,万般无奈--世界大势的发展对于英国来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下,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体系轰然崩塌--这也是后期支撑日不落帝国的根基所在。好在英国心理素质好,能够接受这样无情的现实。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自然的丛林里还是社会的森林里,霸主易位往往代表着血腥的战争和疯狂的杀戮。当然--其实一战二战本就是一场霸权逐鹿的残酷游戏了。到后来,英国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世界新的主人。即使在它最擅长的金融领域,声名赫赫的凯恩斯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计划,进而接受代表美国霸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许是老大当得久了,心理上疲倦了--或许还有就是,站在顶峰虽是无限风光,万众瞩目,可谁又知道期间的孤独和危险啊。当然--毕竟接班的是几次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的美国--不管这位以前的臣子打什么的主意,至少表面上对自己是友好的。而且和它也是同文同种,日后发展关系也方便些。所以我们看到英国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角色,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换了别的国家,要是由元帅降为将军,那心里该是多委屈啊,那要发多少次牢骚,抹多少次眼泪,做多少次思想工作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啊。可我们可敬的英国绅士对角色的转换毫无怨言--表现就如我们以前经常看到的--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并大力协助新领导的各项工作。这情况使我想起了--就如一个有实力的诸侯在战乱之后,通过和平政变逼得天子主动禅位。可这位下台的天子却马上很贴心的成为新天子的股肱之臣--这要多少的政治历练才有的宽阔胸怀啊。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象英国这样在道上混久了的国家,对江湖规矩那是一清二楚,最是懂得领导的心思。所以,大英帝国在国势日下的情况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头扎进美国怀抱弄了个英美特殊关系出来--明眼人一看,这不就是做了美国的情妇吗。所以英国这种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的气度,是值得广大国家学习的。几百年的江湖经验告诉它--跟着有实力的老大,才能有吃有喝。而且一起攻城拔寨,所获利益最大,风险最小。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现在提倡要和成功人士走在一起的深刻道理。
  当然,美国乐意收编这个前朝老大,也受益匪浅啊。通过忠心耿耿的英国,管理的欧洲的事情就顺手有效多了。而且,即使现在,英国在大陆人面前还是有猜忌,有优越感。所以也不怕英国在暗地里搞小动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法国一门心思想把欧洲整合起来和美国抗衡,可结果总是不如愿--这里面就有英国的因素了。还有就是英国虽然在老大的位置上光荣退休了,可还有一些老部下--这世道,做什么都要靠人脉啊。所以,即使当年的统治关系结束后,也没有赌气的说所谓的好聚好散,而是成立了一个带缅怀性质的联谊组织--英联邦。别小看它啊--这里面的成员可都是各地堂主级的人物--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哪一个都是道上报的上号的呢。要不是美国当年早作打算早超生,说不定今天还是其中一员。怎么说英王还是这些成员中大部分国家的名义上的元首--做什么多少得给点面子。所以每年大家有事没事凑在一起聚一聚,喝喝咖啡拉拉家常,也不至冷了这一场亲戚关系。而且英国征服世界那么多年,虽然海外的殖民地已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被吹得比较干净,可毕竟地主当久了,总会在哪个角落落下几个铜板什么的。所以英国还有一些海外的小块领地--做个度假村,或者租给美国做军事基地也划算的。因此美英两国这般亲密,实是有道理的。这也就可以理解当年小布什打伊拉克前,布莱尔为了给其当说客,在外面跑得比鲍威尔还欢。
  英国的外交跟着美国走--其实我们中国人也能感觉得到。一般中美关系顺利的时候,英国是不会跳出来和中国叫骂的。而其它欧洲国家相对独立一些,如法国德国,在中美关系不顺的时候,它们倒是蛮友善。可现在中美关系良好,它们却和喝了兴奋剂一般,非跟中国撞个头破血流不可--这也是显示自己独立和个性的一种方式吧。感觉英国在追随美国方面很象日本--可日本只能在东亚傍着美国吆喝--而英国却可以全世界的跟着美国乱跑。
  虽然在征服殖民的几百年里,英国用尽残酷为人所不齿的手段。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的承认,这个过程也给各地带去了现代的文明。如果没有英国,或许这个世界现在是另外一番景象--北美还是印第安人整天穿着树皮,顶着羽毛在那里射兔子;澳大利亚则是土著居民整天和袋鼠在捉迷藏,而中国人极有可能还留着长辫子,啃着八股文--把玩着女人的三寸金莲;印度人估计就是悠闲的牵着牛在恒河边上看日出;海湾的阿拉伯人大概还是干着冒性命危险采珍珠的营生.......没有美化它的意思,实事求是罢了,呵呵。
  那么言归正传,大英帝国煌煌赫赫数百年--主要在于它首先引领工业革命的浪潮,再辅以正确的决策,才有那般成就。而要领导工业革命,自然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否则即使每天洗桑拿,也发明不了蒸汽机。天天用苹果砸脑袋,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国家为人类奉献了那么多的天才--瓦特、牛顿、培根、达尔文、史蒂芬孙、莎士比亚、狄更斯、法拉第、麦克斯韦、亚当.斯密--是这些他们支撑起了英国的辉煌之路。没有哪个国家在热兵器时代只是靠健壮的身体征服世界的。要做强者,那么就要两手抓--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要跟上去。很遗憾,我的世界史知识很是浅薄--但个人感觉与法国不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由城市富商自发推动的--似乎不象法国那样有大量思想家进行长期的启蒙。所以相对来说,英国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比较多,但哲学家就比不上法国那样群星璀璨了。
国势强大,首先得经济过得硬--经济是基础嘛。好的经济须得有好的经济学家做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并生产优秀的经济学家--优秀的经济学家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当然我指的的经济学家绝不是那些傍着房地产商整天说房价会涨一万年的所谓的著名的经济学家。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了应有的风骨,没有了独立的人格,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没什么希望了。不说远了--英国在这方面有一个好的互动,学经济的人都知道那些亚当.斯密、庇古、大卫·李嘉图、凯恩斯等等。读研时学的是金融--当然是半拉子--因为本科时学的是土木。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很是头大。可惜,那样时候的热情与激情都被现实磨蚀得只剩一地残羹了--所以,有时还是觉得资本主义的好。英国是首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强大的经济需要也催生了现代金融。在那个时候--不但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业--即使战争也是需要的。谁的金融发达--谁筹措战争经费的能力就强--这也是英国独领风骚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在十九世纪末,大英帝国的工业就雄风不再了。先后被美国和德国所超越--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直保持到二战开始。这一方面得益于它的家底厚,也得益于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在经济发展史上,我们可以通过“轻重”这个词来描述它的轨迹--其实,这么说我也是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一番话的启发。记得上个世纪末,格林斯潘形容美国的经济是“越来越轻”了。所以经济发展可以有这样的历史:轻-- 重--轻。在农耕时代迈向工业时代时--经济变“重”了,再由工业时代过渡到服务业时代时又变“轻”了。而英国的经济恰恰已经走过了这样一条轨迹--它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先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国家--这样的经济调整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这样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那么英国的经济结构无疑是最先进的--美国也没法跟它比。我们可以看到,二战之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的工业在不断萎缩,而金融、创意、设计这些产业却有了巨大的飞跃。这是附加价值高的无烟产业--想来也是英国有那么优美的乡村庄园的一个重要原因了,呵呵。当然,英国工业的萎缩--有一个特例就是它的军火工业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所以这就是聪明人的表现--容易赚钱的事情它就抓着不放。而且现在天下并不太平--何况自己就是爱打架爱欺负人的主--手里没有枪弹,再怎么富有都没有发言权--英国当过老大,这样的道理它是懂的。可是科技的发展总是依托于整个工业的发展--所以这对于英国来说就有了矛盾。不过还好--这个时候英美特殊关系就起作用了--在许多国防项目上,英国和美国都是有合作的。而且许多的先进武器,英国也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有美国这样的军火大亨做靠山,加上自己本来实力也不弱,所以英国在国防上并未因工业衰退而空心化。这只是一家之言罢了--想象成分过多,大家不必当真,呵呵。
  但事实是,英国发展以金融为龙头的服务业确实是尝到了甜头。伦敦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金融中心--在金融界有两大体系--一是北美体系,另一个就是英国体系了--大致如此吧。在很多方面,伦敦都是堪与纽约比肩的--这个嘛,不多说--即使不懂金融的人,每天看看财经新闻--许多指数什么的都是以伦敦为标准就知道了。在几个月以前,我和别人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可能英国受的打击比美国还重。之所以这么认为,并不是说伦敦自己出了多大的问题--而是因为金融在英国经济的比重过大--实体经济相对弱小。美国造孽--别的国家跟着受罪--在这样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经济就有这么残酷。何况金融的核心是信用--信用经济的支柱在于诚信和信心--而信心是可以传染的。在危机发生的时候,还是实体经济靠得住--没有产品,自然也谈不上服务了。本来嘛,对于大国来说发达的服务业也只有在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上才能茁壮发展。当然--我只是说英国的实体经济相对这些大国来说弱小一些罢了--并未说它很差劲。近两年在期货市场翻云覆雨的投机者们大多是美国那些实力强大的对冲基金--而伦敦几乎又是期货市场最权威的地方。美国佬在这里呼风唤雨,英国人自然也跟着爽。现在美国出问题了,英国跟着受苦,也是天道报应,呵呵。不过英国人赚的实在是比美国人差多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大多是美国人糊弄出来的--结果使得全世界的跟着遭殃。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法国,德国,日本比较,英国经济是表现最差劲的。那是因为大战结束,加上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兴起--在废墟中大家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哪有余钱去玩金融,所以英国自然表现差劲了。可到了八十年代以后,产品生产的差不多了,大家手里有了钱,就需要投资什么的--这就是英国人的强项了。因此--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句空话--它真的能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个人觉得,现在英国这样挺好--因为总有一天大家都是要走你的道路的。
  如果再来说说英国的军事和外交,也是重复了--因为开始就说的差不多了。目前英国在世界最大的军事组织北约里是除了美国最活跃的一个--以前是防苏联--现在是反恐。唉,本来有美国顶着,一般恐怖分子是不会照顾英国的。可是现在英国人这么卖力的帮着美国人摇旗呐喊,估计哪天伦敦来一次大爆炸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英国有许多的理由保留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虽然它面临的威胁很少也很小。首先是要在北约这样强悍的组织里争得一个好的地位和发言权,就必须经常跟着老大出去练练枪。其次就是,英国有那么多的海外领地--就是海外利益了,需要保护。大一点也是最出名的就是和阿根廷的马岛争议,还有它还控制着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尽管它认为是自己的。还有就是它还有英联邦那一群小兄弟--做大哥的要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估计没几个会理你的茬了。现在虽然是文明社会,但大多时候要显示你的存在,不是你品德多高尚,修养有多深,而是你武装力量的牙齿有多利。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有争斗就需要舰队和战机。所以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了军队的建设--两者要协调发展。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可它的王室在全球都还有不小的影响力;它是一个以保守著称的国家,可一些闻名全球的性丑闻往往又出在英国;英国盛产绅士,可是它又是世界上最嗜好武力的一个国家;英国人给人的感觉是文质彬彬,可它出产的足球流氓最著名--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多样性,英国也不例外。这样的国家,即使组织一个庞大的专家组,也不能全面的描叙它--好在只是随笔而已。
  英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豪门俱乐部“八国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北约的骨干力量,是欧盟的重要发言人,更是英联邦的领头羊--这样一个国家,人们有什么理由轻视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