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牙齿脱落:陶毅 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10:18

陶毅 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 

默认分类 2010-09-28 11:05:00 阅读106902 评论193   字号: 订阅

电影《建党伟业》正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几十位明星的加盟更让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曾被疑遭封杀的汤唯出演江南第一才女陶毅一角,很是吸引眼球。那么,历史上的陶毅究竟何许人也?她与青年毛泽东又有怎样的感情经历?

文 陈漱渝 编辑信箱 raul7love@sina.com

 

《建党伟业》日前在北京拍摄中共一大闭会的镜头,并对外开放探班。扮演一大13 个代表的演员揭开神秘面纱。其中“周南三杰”陶毅、向警予和蔡畅分别由汤唯、董璇和范志博饰演。这也代表汤唯全面解禁。导演黄建新介绍说,剧组在商量陶毅这个角色时就想到了汤唯,“汤唯身上有一股青年学生的朝气,我非常喜欢。于是我们一致想到邀请她。”汤唯当天以短发配灰色发卡、粉色夹袄的朴素形象亮相,安静、不多话,气质倒是真与这位传奇女子有几分相像。

才女自古爱英雄

陶毅,字斯咏,湘潭人(当时举家迁至长沙),是个富商 家的小姐,周南女中的毕业生,时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称,20 年代初也是长沙学界的风云人物,湖南学生联合会与湖南各界联合会中,她都是副会长,毛泽东才只是理事而已。据当年的革命家萧子升、易礼容等人的回忆,均称陶为长沙著名的美女,个子很高,才华横溢,但性格很强。  

在周南女校,向警予、陶毅和蔡畅被称为“周南三杰”。毕业后,向警予回家乡溆浦办学,但她经常与周南女校保持密切联系。她有事来长沙时,即住已在周南女校任女生舍监的陶毅处。1918年9 月,蔡畅去信邀向警予来长沙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向警予欣然答应,旋即离开溆浦来到了长沙。不久,她与陶毅一道加入了新民学会,成为该会最早一批女会员。

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毛译东英姿焕发的风采和办事细心果断的气质,为一批女教员所钦佩。其中,同为湘潭的同乡,陶毅更是对他倾慕不已。陶毅是一位新型女性,思想激进,主张教育救国,在新民学会的活动中,她十分倾慕毛泽东,常常有意地接近毛泽东,并且开始追求他,于是,密切的交往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毛泽东与陶毅不仅同为湘潭人,而且志向也相同,但是家境却相距悬殊。陶家是湘潭一带有名的富户,陶毅与毛泽东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强烈反对。结果,由于女方家庭的反对,毛泽东和陶毅初萌的爱慕关系很快便戛然而止,没有持续下去。

毛陶分手后,友情仍存。1920 年7 月,毛泽东创造文化书社,她是三个拿出十块银元的资助者中的一个(易礼容只拿了一块银元)。在新民学会初期的多次讨论中,她是主张“教育救国”的。后来,她也支持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文化书社成立后,他们在1921 年元旦有一次难忘的集会,她和毛泽东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冒着漫天风雪,在周南的院子里摄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如今还陈列在长沙市周南中学。在1918 年和1919 年毛两次离开长沙的期间,毛给陶写过一些信,现在能查到的就有五件(内容当然只是片断)。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后,也给陶毅写过信,劝她力促北大开女禁,到那里去深造。但陶其时已经在周南留校任教,只在1921 年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过一次。当年7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一大”后返长途中,还曾经专程到南京停留,探望斯咏,情谊之深可见。此后,毛泽东走上了专职革命家的道路,而陶毅则仍回周南任教,两人从此便聚少离多。

陶氏后来一直在周南教书。当时同样是文化书社重要成员的彭璜,疯狂地追求过她,而她却拒绝了彭,后来终生未再恋爱,也未结婚,大概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1931年不幸早逝,年仅35岁。

 

情诗(词)之谜

毛泽东与陶毅分手后,杨开慧走进了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杨开慧在自传中说,她原本对爱情持绝对完美主义态度,“不完全则宁无”,一度决定独身一世。后来接触了毛泽东,“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文章、日记”,便爱上了他,但并没有主动表白,直到毛泽东写了许多求爱信,又通过友人转达了他的苦闷,杨开慧才改变了态度,决定跟毛泽东共命运,为毛泽东而生。据1993 年2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家世》一书中写道:1920年7月,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身穿薄薄的旧长衫,迈着轻

快的步伐来到福湘女校,在选修班的教室旁,找到了杨开慧。这年冬天,两人便同居结婚,也就是说,当毛泽东和陶毅参加1921 年元旦的那场集会时,他已经与杨开慧在热恋之中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可能还放不下这段初恋。

毛泽东对与陶毅这段恋情的珍视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1922 年,毛泽东写了一首著名的情诗(词)《贺新郎·别友》,这首词在文革时期被毛泽东修改多次。该词的原貌是: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修改后的词为: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虚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经过现代学者彭明道考证,这首词是写给陶毅的。而当时毛泽东已与杨开慧结婚一年多,为此杨开慧还与他闹过一场大矛盾。但估计毛陶这次的旧情复燃并未真的变成行动,因为在杨开慧后来撰写的自传手稿中,说自己与毛“消除了误会”。大约在1922 年左右,杨开慧了解了毛跟陶的关系。她在自传中写道:“忽然一天,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地被这一击又几乎毁了!但这是初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究竟不是平常的男子。她爱他,他也爱她,但他不能背叛我。他终究没有背叛我。他没有和她发生更深的关系,反而因此他的心盖、我的心盖都被揭开了。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见了我的心,因我们彼此都有一个骄傲的脾气。我更加惟恐他看见了我的心(爱他的心)。因此我们觉得更亲密了。从此我又知道了许多事情。我渐渐能够了解他,不但他,一切人的人性。凡生理上没有缺陷的人,一定有两件表现。一个是性欲冲动,一个是精神的爱的要求。我对他的态度是放任的,听其自然的。”这篇自传,提供了“知误会”这件轶事的历史真相,也证实了杨的宽厚的确使这场家庭风波成了过眼云烟。杨开慧对人生的理解,也为解读“人有病”一句提供了合理依据。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这首诗写于1922 年,但最后修改于1973 年,跨越五十多年。毛泽东对陶毅念念不忘五十年,难以理解。也有说法称“,重比翼,和云翥”,这是后来修改的,最初的版本是“山欲堕,云横翥”,那么五十年之后,毛泽东还希望与陶毅“重比翼”?这更不可能,因为后者在1931 年时就已经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