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领导力心得体会:于右任养生语录:?每得一样美食,便觉生命更圆满一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9:19:25
 2002年,业已去世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一首诗再次在神州大地流传开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诀别诗经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即席朗诵,令许多人又回想起辛亥革命元勋于右任老先生童颜鹤发的形象。于右任虽于1949年被迫去台,然而,在他的余生中,一直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尽管他最终病逝于台湾,未能重返大陆,抱憾终生,但他的爱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却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临终时写下悲怆诗篇的老人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活的“长寿楷模”。于右任后半生早已淡泊仕途,以全副精力来习艺怡情,他的这种颐养方式和中国知识分子晚年的养生方式颇为类似,然而他的艺术造诣远高于一般老人,尤其是他在饮食上的“求精求博”,更是卓尔不群。

 

    于右任晚年称“每得一样美食,便觉生命更圆满一分”。这种孜孜不倦享受生活甘美的态度,对许多人是具有启发性的。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又号髯翁,晚年又号太平老人,他1878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1964年病逝于台湾,享年86岁。

 

    于右任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赴台湾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他一生满腔热情致力于报业和教育,在国民党内外德高望重。

 

    于右任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末以来杰出的书画家。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为世人所推崇的、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从1929年开始,他即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标准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初学草书者最喜欢的入门课本,是学草书的最佳途径。

 

    于右任的高寿,得益于三友:书法艺术;松树和一切树木;美食,尤其是山药、核桃等产自植物的美食。

 

      “书家每得以无疾而终”

 

      ● 书画家运笔时呼吸与笔画的运行自然地协调配合,形成了精神、动作、呼吸三者的和谐统一,对神经系统、心肺等内脏器官均能起到调节作用。

 

      ● 有人统计过明清时代的著名书画家、高僧、帝王的平均寿命,发现书画家的寿命最高,其次是高僧,帝王的寿命最短。

 

    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在绘画上的造诣也很深厚。擅长书画与他的高寿有直接的关系。利用书画养生保健,在中国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

 

    晋代著名的道士葛洪,经常在杭州葛岭伫立阳台借湖光山色及初升朝阳等自然图画诱导入静,以求进入怡情养性的境界。宋代陈直写有一本书《寿亲养老新书》,里面有个故事:秦少游生了病,总好不了,朋友高仲带来王维的一幅名画《辋川图》,说看它就能治好病。秦少游看到名画非常高兴,让儿子在一旁举着画,看了数日,多日的疾病不治而愈。

 

    明代何乔远对书法养生有精辟的见解:“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指出,书法能够解郁。名医黄匡在著作《瓯北医话》中也谈到书法的健身作用:“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养生专家周星莲在其《临池管见论》中说道:“作书能养气,以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学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临,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书画之所以能养生,和使用的颜料也有关系。《黄帝内经》很早就揭示了颜色与人体的关系:青属肝木,红属心火,黄属脾土,白属肺金,黑属肾水,而且,颜色和人的情绪有着一定的关系。

 

    据科学家研究,人眼睛看到的颜色能够促进人体内分泌出重要的生化物质。每一种颜色都有一种特定的光波,它能以独特的方式击中人眼后面的色敏锥体,然后使这些锥状细胞激发并向大脑发射神经信号,让大脑释放出激素或神经传递物质,这些物质会交替影响人的情绪和活动(如心率和呼吸)。比如,粉红色会让发怒的人平息,蓝色会减少恐惧,橙色可以刺激食欲等。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书画家的长寿了。因为书画本身就具有美感,书画家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解郁的精神调节活动,对不良情绪是一种高度的解脱。书画能娱人,当观者发出赞叹时,书画家又能得到荣誉和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在创作过程中,书画家往往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构思上,运笔时呼吸与笔画的运行自然地协调配合,形成了精神、动作、呼吸三者的和谐统一,对神经系统、心肺等内脏器官均能起到调节作用。汉代大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论述道:“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嘴,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说:“学书如学拳,学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对骨,出手起脚,必及筋之所能致至,使之内气通而外劲出。”所以,书画有入静的气功导引原理,有人干脆就把习书作画看做练气功。

 

    书画延年益寿的原理,据保健专家分析,是艺术创作刺激了大脑细胞活性,激发了其功能,从而调节了内分泌、微循环、肺泡和脏器的功能,致使细胞的活力和有序性增加。

 

    书画创作还是一个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行为,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寿星,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有着高尚的精神境界。

 

    有人统计过明清时代的著名书画家、高僧、帝王的平均寿命,发现书画家的寿命最高,其次是高僧,帝王的寿命最短。

 

    现代医学家在研究书画和养生的关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或书画爱好者,大多是年逾古稀的高寿老人。他们统计了历史上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153人,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有110人,享年80岁至90岁的不乏其人,比如东汉的赵岐活了91岁,唐朝的欧阳询活了84岁,柳公权活了87岁,明代的文征明活了89岁,现代的黄宾虹活了90岁,何香凝94岁,齐白石94岁。可见书画家是具有长寿优势的群体。

 

    于右任的书法养生又有其独特之处。于右任的书法,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熔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到晚年,他的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他在书法上成为一代宗师,有“旷代草圣”的美称。

 

    草书,被养生专家划分到“灵动书画”一类,这一类书画更能振奋精神,激动人心,更具阳刚之美。灵动书画包括行书、草书、人物画、飞禽走兽画、风云龙虎画,以及战争题材的绘画,解郁作用更好。

 

    于右任的草书参以魏碑笔意,之所以喜欢魏碑,是因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犷豪放之气。一方面,魏碑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意识,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更好地宣泄了情绪。

 

    说来也颇为有趣,活到86岁高龄的于右任直至去世前还像个孩童般追求着“美食”。据他的秘书回忆说:“右任老的朋友圈子里,有一类人是不可少的,他们就是台湾和世界各地的中餐名厨师。右任老同这些名厨师的交情,不亚于同政坛老友和书画大师们的交情。右任老会同名厨师们纵谈各地美食、切磋治馔之道。他对中华烹饪的迷恋和专注程度,连那些名厨师们有时也自叹弗如。”秘书还回忆了这样一个小插曲:一次于右任宴请胡宗南,胡宗南因对内战战场失败怏怏不乐,无心下箸,在于右任再三劝慰之下勉强饮酒吃菜,在吃饭时,胡宗南说了一句很颓废的话:“吃罢,吃罢,人生莫过如此,一饮一啄,各有定数。吃一口便少一口。”听了这番话,于右任忙更正道:“宗南,不可这般颓唐哟!战场失败,那是天意,非人力可以弥补的。就正当而言,你我都是失败的人,然而就保全而言,你我又是有福之人。我的观点是,人生就像饮食,每得一样美食,便觉生命更圆满一分。享受五味甘美,如同享受色彩、美人一样,多一样收获,生命便丰足滋润一分。”

 

    胡宗南夫人也觉得于右任言之有理,劝丈夫多听一听于老的忠告。可惜,胡宗南听不进去,悒郁情绪终不能得以释怀,盛年早逝。于右任叹异之余评价道:“唉,看来,生的智慧并不是点拨一两句便能被人接受的。宗南负罪情结太深,以至于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当做多余。如此苦闷,等于自杀!”

 

    于右任好美食和他的书法一样出名。他每到一地,都要品尝当地的特色佳肴,然后给予评价,或题词题匾,或吟咏赋诗,使这些菜点增光添色,身价倍增。

 

    于右任每次回老家陕西省三原县探亲,都要在县城德亭餐馆品尝地方风味菜点,以解乡愁。这家餐馆有煨鱿鱼丝、干煸鳝鱼、白封肉、疙瘩面;有陕西名吃金线油塔,根据唐代食谱《烧尾食单》制作的“见风消”(泡泡油糕)。于右任为这家餐馆挥写了“明德亭”匾额和“名厨师张荣”的题词,这家餐馆因而闻名三秦。

 

    于右任好美食,但不放纵口腹之欲,对于日常生活的饮食,他很注重谨和五味、饮食有节,以食来养生。

 

    于右任的饮食养生法是中国养生传统的一种典型做法。他说的“谨和五味”来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属性入胃,各归所喜。所以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调和,则五脏得养;五味不调,则五脏俱伤。

 

    孙思邈也强调,疾病的治法应当首重饮食,因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刚烈有如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凡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长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于右任是非常认同孙思邈的理论的。晚年时,他曾在台湾长寿会演讲过他的饮食养生之道。他说: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气有三个源头:一是父母的先天精气;二是食物中的营养即水谷精气;还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清气。气在人体中的生成过程,虽然离不开肾、肺、脾的综合作用,但脾胃运化水谷的作用最为重要。

 

    人在出生以后,必须依靠脾胃消化、吸收食物,把其中的营养转化为水谷精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并且,人体的先天精气也必须依赖于水谷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其效益。《黄帝内经》就提到“人受气于谷”,给予饮食以很高的地位。

 

    血液是人体的基本构成物质,维持着生命活动,对人体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古人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说明血是饮食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转化生成的。所以,饮食的营养是否得当,脾胃消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血液的化生。

 

    因此人的气、血都是由饮食滋养而生成的。饮食调养充分得当,就可使气血充沛、五脏功能健全,人体就能生机盎然,正气旺盛,才能延年益寿。

 

      “资政菜”固肾

    于右任强调,饮食养生最重要的是保护脾胃。

    脾胃是人体从食物中吸取营养的重要器官,要保护好它们,还要增强它们的功能。这就要注意两点:一,饮食习惯、食物必须适合胃气;二,从内部要保持脾胃的功能活动正常。

    脾胃虚弱的人,要先恢复脾胃的功能,平时要注意“饮食三宜”:食宜软,食宜暖,食宜细嚼慢咽。

     在进食营养品时,不能不顾脾胃的功能,一味补益,反倒伤身。因为补益食物多数比较难消化,像牛奶、鸡蛋、蜂蜜、鸡、鸭、甲鱼等,营养丰富,如果吃得过多,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妨碍脾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肾气虚衰,脾运失健,人体就衰老得快,很早就出现掉头发、落牙齿的老态,抵抗力也下降,导致疾病丛生。

 

    肾脏是“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主藏精,掌管生长、发育、生殖;精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从事各种活动的基础。肾主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虽然来源不同,但同归于肾,相互为用。脾运健旺使后天之精不断产生,而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培养,则肾精充实,尽终天年。另外,肾气盛衰,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肾气衰,人容易生病,所以防止衰老,应以补肾为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脏腑赖其荣养。人体盛衰、体质强弱,与脾运关系密切,所以健脾也是延年抗衰的必经之路。

    于右任的家厨常为他烹制药膳芡实炖老鸭,以补肾健脾。无独有偶,中国传统膳食历来把鸭子视为补肾健脾的佳品,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北宋、明清历代皇帝嗜食“烤鸭”的记载,清朝的慈禧太后更是每顿必有三种以上以肥鸭为原料制成的菜肴。

 

    在国民党大员中,孔祥熙、吴稚晖的家厨常烹制沙参老鸭汤为主人“固精”。吴稚晖自嘲道:“人说我吴某祸害了民国,其实我何曾祸害过民国?每个礼拜祸害三只肥鸭子倒是实情,吃肉喝汤,风雨无阻。他日到了阿鼻地狱,必愧对一群鸭子的冤魂!”

 

    所不同的是,天生不喜铺张的于右任不像吴稚晖那样几乎每两天一只老鸭子,然而芡实炖老鸭却是于府夏秋之际的常备之菜。

 

    芡实炖老鸭原料简单:4两芡实和约1.5公斤的老鸭一具,芡实塞入老鸭肚中,置砂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除去血沫,然后放入葱、姜、黄酒,用文火炖约2小时,起锅前10分钟加盐,吃肉饮汤。这道菜的滋补妙处是益脾养胃,健脾补水,固肾涩精。于右任患有脾胃虚的消渴症,坚持食用芡实炖老鸭数年,不仅头晕耳鸣、精力不济的症状消失了,而且面色红润、口气清新。经于右任的示范,芡实炖老鸭这款菜很快在一群高龄老人中流行开来,因为食用此菜的大多数是“总统府”的一群“资政”,所以又有人戏称此菜为“资政菜”。

 

    山药益脾养肾于右任生性俭朴,不喜进食补益食品,更不愿意在这上面铺张浪费。家厨为他做的芡实炖老鸭汤,用的都是极平常的原料,他才欣然食用。他常说,青菜豆腐保平安,养生,也是用山野中常见的素朴瓜菜才最佳。

 

    他最爱吃山药,逢人也爱推荐山药的益脾养肾功用,说它是养生的上品。

 

    山药,有的地方也叫它土薯、山薯、薯蓣、玉延,《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认为山药可以“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除了药用,山药还是一种很可口的蔬菜。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根,主要产地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最好的山药是淮山药,产在河南博爱、沁阳、武陵、温县等地。这个地区古代称作淮庆,所以这个地区出产的山药就叫淮山药。

 

    辨别山药的成色可以看质地是否坚硬,颜色是否雪白,是否粉足。山药在霜降后采挖,洗净去皮,晒干或风干制成毛山药;毛山药再经过浸泡变软,搓压成圆柱状,磨光,就成为光山药。食用时,把山药浸泡透,切成片待用。如果要补气生津,就生吃;想健脾止泻,最好是炒熟后再用。

 

    山药味甘性平,不热不躁,是补益肺、脾、肾三精之药。山药甘润,既能益脾胃之气,又能滋脾胃之阴,是补益脾胃的佳品,可用于脾虚所致的食少便溏、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带下和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山药也长于补肺益肾,适用于肺肾阴虚诸症,对肺虚久咳、肾虚遗精有较好的疗效,亦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患者。但对于湿盛中满者应慎用,以免助湿恋邪。

 

    于右任自中年后,经常服用自制的“九仙薯蓣膏”。进入老年后,他鹤发童颜,美髯飘拂,极有神仙气色。

 

      九仙薯蓣膏的材料是:山药500克,光杏仁20克,生牛奶100克。

 

      具体做法为:先把杏仁研碎成泥,加入牛奶和匀,用果汁机搅烂,过滤,只要汁水;再把山药打碎,装入陶瓷罐内,倒入上面做好的汁水,密封罐口,隔水蒸3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为:每日空腹吃一勺,如果用温米酒调服,效果更好。

 

    于右任还说,新鲜山药做蔬菜吃,味道极好,也有养生功效。最简单的就是去皮清炒,按照个人喜好添加一些肉类或别的配菜。还有就是蒸食。山药洗净上笼屉蒸半小时,熟后去皮,蘸白糖吃。

 

    山药大米粥也是一道美味。这种粥的材料为大米、鲜山药、红枣、白糖或桂花。没有新鲜山药,干山药也可以。

 

    做法是把大米、鲜山药、红枣一起熬成粥,起锅时加入白糖或桂花调味。

 

        细嚼慢咽食勿大言

     于右任说:“细嚼慢咽是老生常谈,但我还是要谈,因为细嚼慢咽对养生太重要了,是自古就为养生家和医家所倡导的饮食好习惯。”

 

    《千金药方》说:“食当熟嚼。”《医说》也指出:“食不欲急,急则伤脾,法当熟嚼令细。”细嚼慢咽,可以稳定进餐时的情绪,防止暴饮暴食,保护肠胃;更可以帮助消化,防病强身。

 

    现代医学认为,咀嚼是消化系统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咀嚼食物越细,就越能扩大食物和肠管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咀嚼能促进碱性唾液的分泌,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甘甜爽口的麦芽糖,有利于在肠道进一步分解吸收。咀嚼的同时还能反射地引起胃腺、胰腺的分泌。唾液中还含有“溶菌素”,能够杀死细菌,保持口腔卫生。咀嚼时间越长,分泌的唾液就越多,所以古人主张细细咀嚼是正确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唾液还可以解毒,能解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化学添加剂的毒性。

 

    《论语》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千金药方》强调“食勿大言”,都是说吃饭时要专心,即吃饭时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转移到饮食上来,这样,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增强食欲,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古人称之为“食宜专政”。

 

    于右任专门撰文推崇“食宜专政”,称道其可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进餐时血液集中于肠胃,而使头脑及其他组织器官处于暂时缺血状态,以保证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加,吸收能力旺盛。而且进食时注意力集中,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及进食环境等,都能形成有益的条件反射引起消化液的分泌。

 

    于右任还说:若进餐时不能静心,而将注意力放在书报或别的事情上,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必然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并且通过大脑的神经调节,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从而影响食欲及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久而久之,会导致胃病,产生厌食

 

      一天十枚长寿果

    1942年,于右任在陕南宁强县尝到了当地著名的小吃王家核桃烧饼。这种烧饼在清朝时曾是贡品。它以面粉、核桃为主料,加上油、盐等调料制成,酥脆油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于右任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于右任爱吃核桃,每天早晚都要各吃几枚核桃。这和他的养生观念分不开。他养生最强调的是益脾养肾,而核桃恰好是最滋养肾、脾、肺的。

 

    核桃,又名胡桃、合桃、羌桃,其营养丰富,500克核桃肉相当于2.5公斤鸡蛋或3.5公斤牛奶的营养价值,民间还有常吃核桃能“返老还童”的说法,所以被人们誉称为“保健食品”、“长寿果”。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核桃性味甘平,无毒,归经入肺、肾、肝。《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宋代刘翰等著的《开宝本草》中记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健脑补脑和治疗神经衰弱的良药。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含有丰富的磷、锌、锰、铬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吃核桃就为人体补充了这些微量元素。

    核桃被称做长寿果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人体新陈代谢中,生化反应产生自由基,使细胞产生氧化脂质,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内超微结构,出现棕色色素颗粒,出现在皮肤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年斑”。维生素E最大的功能就是让细胞免受自由基氧化损害。

 

    于右任吃核桃最通常的吃法是:每晚睡前把四五个核桃去皮取仁,拌上少许蜂蜜,嚼食。因为核桃仁含有大量脂肪油,有润肠通便的功能。老年人多会有老年性习惯性便秘,这种食用方法,能够很好地防治习惯性便秘,还不会引起腹痛。

 

      饮用天然树木饮料

 

    于右任爱树木,尤其对松树情有独钟。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赞美松树的楹联、中堂、条幅。垂暮之年,他在厅堂中悬挂了一幅自己早年的墨宝,上书:“种柳观生意,栽松养太和。”意指和松树为伴,有利于协调体内的阴阳二气。

 

    于右任最大的爱好就是到树林、森林中散步。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树木让人心旷神怡,能减缓、降低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眼压,当然对身体有益,还可以提高体力。每天去树林里走一走,身体好得连药都不用吃。

 

    于右任生病不喜吃药,而靠平常的保健提高身体素质,尽量做到生病不吃药,如果需要吃药,也只吃最少剂量的药。他以为,但凡是药,就有药性,而药性普遍来说都是比较猛烈的,在治病的时候必然也会损伤健康的肌体,使脏腑受损,反倒更容易受疾病的侵袭。

 

    他的保健医生针对于右任喜爱树木,喜欢到树林、森林中享受绿意的习惯,参考了中医药书,同时根据当时西方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议他日常饮用“森林饮料”来保健身体。

 

    森林饮料属于保健型食品,采用树木和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花朵、花粉等作为原料,加工成饮品。因为这些森林植物没有受到污染,纯天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所以价值极高。

 

    于右任最爱松树,他的保健医生就建议他喝松针茶。松针中含有门冬氨酸、丝氨酸等17种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和茶叶一起冲泡或者水煎后饮用,这种茶有着特殊的清香味。

 

    感冒发烧了,于右任就吩咐厨房为他煎桑菊饮。桑叶中含有桑甙、谷甾醇、胆碱等,味苦性寒,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菊饮是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的良药。单独以桑叶用水煎服,能治疗肝火旺盛、头晕目眩。

 

      桑菊饮的制作方法是: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用水煎煮。

 

    除了松针和桑叶以外,可以作为饮料的树叶还有:

 

    银杏叶。银杏叶含有银杏苦内酯、银杏总黄酮甙,对动脉血管有扩张作用,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大脑供血不足和老年痴呆。

 

    枇杷叶。枇杷叶中含有皂甙、苦杏仁甙、丁香素等,其味苦性平,有清肺止咳、和胃降气的作用,能够治疗肺热咳嗽、喘息多痰。《本草纲目》中记有方药:枇杷叶治肺胃之病,使“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如果加上黄连、沙参、桑白皮,制成枇杷清肺饮,能治疗肺部疾病。

 

    石榴叶。石榴叶味酸性温,归胃、大肠二经,能健胃、固肠、驱虫,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久泻久痢,并能驱除肠道内的蛔虫、蛲虫。

 

    柿叶。柿叶中含有黄芪甙、杨梅树皮甙、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柿叶能够降血压,增加冠状血流。如果和茶叶混合冲泡,气味清香,还能软化血管、消炎去热,最适合肝炎、肾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橘叶。橘叶含枸橘甙、乙烯醇、甘氨酸等成分,性味甘平,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食滞、胸膈逆气、咳嗽多痰、胸腹胀痛。

 

    槐树叶。槐树叶味苦性寒,入肝、大肠经,有止血、凉血的功能,能清除肝与大肠的实热。如果大便带血、痔疮出血、吐血、咳血,可以服用槐树叶煎出的汤汁。它还有降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

 

    可入药的树叶还有核桃叶、苏叶、侧柏叶、柽柳叶等等。

 

    保健医生说,除了树叶饮料,木质饮料也有百益而无一害。例如台湾的名贵树种红豆杉木,含有生物碱、鞣质、紫杉醇等,经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用它的木质加工成粗末,用沸水冲泡,经常饮用对肿瘤、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痛经等有明显疗效,是天然的保健养生佳品。

  

    于右任长于书法,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每每徜徉其中,乐此不疲。他的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每天下午16时,于右任会练一遍八段锦。练习八段锦,于右任调理出一套独特的气息方式,对养生和书法,都不无益处。

 

    八段锦创始于北宋,但最初的操作方法已经失传了。南宋曾造编撰的《道枢》中,才开始记述八段锦的要诀,即: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入射雕;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复顾所以安理其伤劳;大小朝天所以通五脏;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

 

    这套导引术使身体各部分都得到运动,而且简便易行,各段动作对身体各部分的功效也都有说明,因此练习者甚多。到明清时期,八段锦又有很大发展,并且形成多种流派。于右任练习的“八段锦”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最为今人常练的一种。

 

      这套“八段锦”的操练方法歌诀是: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臂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攥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歌诀虽通晓易懂,但要真的学会、练熟这套“八段锦”可要费点功夫。      

 

    于右任的养生观体现出了一种淡泊明志、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他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于右任拥有的就是这样的胸怀。

 

           于右任健康小食谱

 

      于氏当归汤

 

      材料:猪心650克,当归13克,葱半条,黑豆100克,香菇6个,生姜、大蒜适量。

 

      制作:将猪心切成2块,洗净后再用热水烫过,然后用6杯水煮待沸,去除泡沫和浮油,放进葱、生姜及大蒜,再放浸好了的黑豆,以文火煮1小时,即成。

 

      评点:此汤能补血养颜,适用于血虚、心脏怔忡等病症。此汤初为山区农村用于滋补肾虚乏力等症之汤药,于右任老先生将此汤的制作工艺稍加改良后,加上适当佐料而成为于氏当归汤。

 

      于氏滋补汤

 

      材料:嫩鸡1只,花旗参20克。

 

      制作:鸡宰后去毛及内脏,洗净,放炖盅内;花旗参切片入盅,加开水浸至鸡面为止,密盖,用文火炖3小时,下少许食盐调味,饮汤,肉可佐餐。

 

      评点:于老爱烹饪,喜与名厨师结友。此汤为一名厨师所献。花旗参能补气生津、滋阴降火、健脾补肺。适用于气虚乏力、肺燥口干、食欲不佳、精神不振者;鸡肉有温中益气、营养肌肤的作用,配合花旗参,效果将更为显著。

 

      夏枯草瘦肉汤

 

      材料:夏枯草50克,红枣10粒,瘦肉250克。

 

      制作:夏枯草用清水浸透,洗净备用,红枣用清水洗净,去核备用;瘦肉用清水洗净,于沸水中煮数分钟,捞起沥干水分。煲中注入适量清水,放入全部材料,猛火煲滚,再用慢火煲120分钟,即可调味饮用。

 

      评点:此汤不仅能清热散结降血压,杀菌治痢保平安,而且价廉易煲,功效快捷。台湾夏天流行疫症,常饮此汤,可增强体质,抗病解毒,还可去暑散热,防止中暑,并可防止传染性痢疾、肝炎等症。

 

      于氏健脾养颜汤

 

      材料:栗子320克,瘦肉160克,淮山药20克,油盐酌量。

 

      制作:先将栗子剥壳后用水浸泡去皮;瘦肉原块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煲中,倒入5碗水,待瘦肉软熟即可。

 

      评点:于老脾胃不好,经他一位厨师友人指点,遂服用此汤。此汤能开胃健脾,强身健体。于老步入晚年后,喜欢游历名山大川,而精力不衰,鹤发童颜,得益于“于氏健脾养颜汤”所拥有的神奇功效。

 

      于氏莲糕肉

 

      材料:干莲子肉(去心、净肉)、糯米(或稻米)各500克,水适量。

 

      制作:莲子肉放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以洁净纱布包莲子肉,揉烂碎。糯米淘净,与莲子肉茸拌匀,置搪瓷盆内,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以洁净纱布将其压平,切块,上碟后撒白糖一层即可。

 

      评点:莲子肉健脾涩肠、养心益肾,糯米健脾开胃,本品美味可口,经常食用,可治疗病后体虚脾虚久泻等。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6d2fb80100h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