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协调的重要性:二代身份证四大错误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05:40
二代身份证四大错误说明了什么?2010-02-11 10:21:43 华声在线 

二代身份证四大错误

  《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这样一个高层次的证件在本月5日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专家指出,目前使用的二代身份证有四大错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说,看到如此错误百出的用语用词用字混乱状况,真的内心十分苍凉。

  咱们细看一下这个只有50多个字符的二代身份证有哪四大错误:

  一是“二代证”印有照片的一面有“公民身份”字样,而另一面则印有“居民身份证”五个大字。那么,持证人的身份到底是“公民”还是“居民”?须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法律概念。

  二是“公民身份号码”表达不妥,因为“身份”不具有数字性,只有“公民身份证”才能被编成一个个号码。

  三是用“出生”来指某年某月某日,也属于不规范。“出生”包含了出生地与出生日等要素,若要指具体的生日就只能写明是“出生日”。

  四是持有长期有效身份证的人,其“有效期限”标注为从某年某月某日到“长期”,“长期”是一个过程,不是临界点,没有“到长期”一说。

  四处错误几乎是一个毛病——逻辑错误——概念不清。就拿“公民”与“居民”来说,“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居民”是指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居民”应包括公民与非公民,两个概念不是同一关系,也不是全异关系,把从属关系当成了同一关系,其错可谓大矣!像“身份号码”、“出生”、“长期”等也同样是概念不清楚,用错了地方。

  早在2007年当时二代证更换集中的时候,甚至更早就已经有专家指出我国现用的二代证存在大量语病。早在2007年4月26日《南方周末》就曾发表了陈长林先生指正二代证语病的题为《身份证岂可一错再错?》的文章。

  虽然这篇文章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影响,但是公安部门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重视公民的建议和意见,公安部门并没有修改二代证的语病错误,而是继续发放存在语病的二代证,让错误一错再错。

  有关部门之所以不重视公民的指正,不接纳公民的建议,让错误继续错下去,根源绝不是他们不知道二代证有语病,而是因为有关部门长期养成的唯我独尊的傲慢心态,或者是他们觉得不算问题。

  近几天来,在网上就看到有人说,那算个什么呢,能看懂就行呗,大惊小怪。是的,也没什么,不像往月球发射飞船,出错后跑火星上去了。那就让国人高度关注了。

  还有人说,二代身份证的语病实际上是“关门病”,是说有关部门没有开门与外界沟通而酿成“此祸”。本人认为此言差矣!常言说,“家里造车,外面有辙”,“书同文,车同轨”,造出的车来能够与外面的车辙一致,才能畅通无阻,这是古人都十分清楚的。没有真本事,你造什么车啊?50多个字符竟有4处语病的创作者,也许是小学本科毕业?

  华东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胡晓明教授说,中文的危机是对人文的贻害。“身份证语病”折射的是汉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已经由局部蔓延到了整体、由个人推及到了社会,全社会应该更加重视母语教育和汉语言文字规范问题。

  昨日上网浏览新闻,有一篇《高考录取名额援助落后地区,应从北京做起》的文章里提到,“与之相较,2009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62%,最低的山西则只有42%。这意味着,山西孩子考上大学的难度几乎是北京、上海孩子的一倍。”多一倍是说难度很大,是一倍怎么理解,不是说难度相同么?做为一个写教育文章的记者都出如此的纰漏,那么其他人呢?

  还有一篇《男子持菜刀劫持人质与警察搏斗,抢下枪打伤协警》:“李立培冲上车,想把男青年手上的菜刀夺下来,并大声叫周银燕快跑。周银燕迅速跳下车,由于太害怕,逃跑的时候鞋都掉了。”太害怕与掉鞋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是说太害怕了,掉了鞋都不知道。

  类似的错误比比皆是。在网上经常看到:严重支持!“严重”一词是用来形容事态的,是说程度深,或影响大。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有人故意这样用,后来看很多人都这样用,就知道不是开玩笑了。

  还有大街小巷经常能遇到的“盛大开幕”,“盛大”后面只能接名词,如“盛大的宴会”,“盛大的阅兵式”等等,哪能作状语呢?还有一些形容词的误用,如“嗖嗖”是用来形容天冷的,可有人这样说“长得嗖嗖漂亮”,母语异化到何种程度了!

  歌词创作体现的语病屡见不鲜,本人在前面的文章(《是谁让母语如此尴尬》等文)里多有提起,不再赘述。

  最让本人不能容忍的就是央视九频道中的“环球了望”, “了望”一词废止几十年了,他们还在顽固地使用,央视的工作人员是因为言者人微言轻视而不见呢,还是想独树一帜呢?

  郝铭鉴先生疾呼,汉语言的“乳母”正在被掺杂进三聚氰胺。当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哈根达斯”之类商品时,却发现无法从母语中找到对应的含义,更无法理解这些品牌背后理应包含的文化意蕴。在一次翻译资格考试中,有人竟将“富贵不能淫”译成了“Berich,but not sexy(富贵,但不能性感)”。

  母语被人们称作是“母乳”,饱含着道德、文化、学术等各种营养。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委实是一种危机。

  就“身份证语病”本身而言,它暴露出有关部门作风的潦草浮躁;但该反思的,是母语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在一个已经断裂、扭曲的文化教育中重新接续传统的问题。

[稿源:搜狐博客] [责编:龙腾] [作者: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