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团队士气的成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5:01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我们再仔细讲一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因这个法门是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中最适应娑婆世界众生入如来三昧正定的法门,所以我们专门反复、仔细地讲解,把修证的密因讲透,有利于大家深入修证。其他法门可以旁通。

听法要静静地听,跟着我引导的境界而深入。当时跟着深入,与过后再看记录,应该更殊胜。所以大家要集中精力,好好体悟。今天的我会整理,你们好好听,不要分心。

佛陀在楞严经中告诉我们,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我们修行,就是利用我们自身的工具,即我们现有身体的眼、耳、鼻、色、身、意来修证,解脱是身心的解脱。八万四千一切法门无不如此。

无论修什么法门,当心念真正清净时,心所所呈现出的是非常清净的状态。用功修持到这个境界,虽还未悟道,但也没有走错路。悟道是智慧,当你修行到心所呈现此清净的意识境界时,你那个知道清净与不清净的,不著于清净与不清净任何境界上,明白这个境界只是意识所呈现的清净的一面,而能知这一切的“知”不在动静二相上,这个“知”就是般若,这也是悟。进一步,返回去找那个能使意识呈现清净的本性功能——能,它不生不灭。找到了它,就知道这个清净只是个变相。明白了这个清净境界虽然只是变相,但能在日常百忙中,时时保任,心境随时随地都在念念清净上,深入了自然就会证果。明白了这个意境的清净不是道,只是修行的功夫境界,能呈现清净意境的能与所都是本体的心所所造的,不是究竟,究竟是原本的,无对待的,没有任何媒介,也无任何禅定对象。如此返照,认清这个本心,就悟道了。

我们迷惑颠倒,是因为攀援色尘的动静之相,我们错把攀援的意识当做自心,妄见生灭,因此迷失如如不动的本性。修持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下手时应注意,闻声时不可因我们的习气而生憎爱取舍,这样会被音声所束缚,要知道声音只是心理行为的一种作用,犹如水波,其实只是水的转换,声音的本身是无相、是空的,这中间并没有多出个东西。宇宙万物无不如此,所以我们说一切因缘而生,没有实自性。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被声音的生灭所骗,自然在声音中得到解脱。

明白我们的颠倒,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行为, 迷惑的观念又反过来影响客观的环境。修行人如果真正通达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本无对待,是无明妄动的一念所造的幻境。原本就没有受束缚,求个解脱已是多事,本来就在解脱中,就不会被外界所束缚了。

正如《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说: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又说: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我们的本性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原本清净的,而我们却误会了,把随着声尘的动静消失而生灭的意识当做本心,在妄念的怪圈里妄见生灭,轮转不停,迷失本性,所以累,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谁。修行,就是先训练减慢轮转的速度,训练心性的静,进一步将向外攀援的心返回来,不再跟着外相转动,一切内在及外在的声音都与你毫不相干,了然无碍,就是文殊菩萨说的旋汝倒闻机。功夫到此,只是功夫,还不是悟道。只是那个能闻的作用不不被声音障碍而回到能的本位上。进一步要返闻闻自性——找到这个不被声音障碍的能,它后面是个什么东西?在这个地方一穿透,悟了,就性成无上道,也就是明心见性,证得菩提。

你们听了,道理是明白了,要去证得啊。

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能闻声音的闻性有什么殊胜之处:

闻性具有三真实的特性: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

圆真实,是因为闻性遍一切处。我们听闻声音时,无论前后、左右、上下,都能听到。它不像色尘,会因障碍物而看不见。也不像味道,要舌头接触到才知道其味如何等等。闻性的闻声功能是同时周遍一切的,闻性周遍一切而不出自性。任何众生,如果能把心真正宁静下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到。这是法华经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一切众生,若能令心清净,不必等到证圣位,便能具有与圣人一样的闻性功德。如果把闻性比喻为水,声音就是水波。声尘的形成,犹如风吹水动,形成的波纹。波纹无论扩散到哪里,总在水中,只是水的动静之相而已。因为闻性的本具圆通之性,一切音声皆在闻性中。所以,只要心静,就能遍闻一切音声。但由于我们习惯分别执着的习气,迷失了这个生命的本有功能,所以不得受用。如果放下执着,专心禅定,静到极点,我们与生俱来的闻性功能就会复活。

通真实,是说我们闻性的真实性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 我们虽然每个人根基不同,烦恼不同,但听闻的音声不可能因为这些现象而有所不同。比如我们现在放佛号,大家一起听闻,听到的佛号声是一样的,任何人不能改变我们听闻音声的真实性。

常真实,有如我们前面所举水与水波的关系,闻性如水,音声如波,因为风吹水动而而有波纹。音声是因为动静之相而生,动静之相是音声之体。如楞严经中佛指示阿难,虽然有声时我们听到声音,无声时没听到,但能闻之性是常在的,没有生灭的。如果闻性会随声音消失而消失,那么前面声音消失后,能听闻的功能就随声音而消失了,后来的声响我们就不应该再听到。可见,那个知道声音“没有了”和知道听见了的是同一个功能,也就是说,那个知道有声、无声的闻性,不在有声无声上,听闻的功能是如如不动的。声音的生灭现象是客观的,而我们自性的主体并不在声音的生灭上,所以是不生不灭的。如果真领悟到这一点,你就悟道了,以后修证就顺路了。再进一步返观声尘,其从有到无本身并无生灭——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非因非果,自体全无,只是能量的转换而已。有如水波,其实只是水的转换,这中间并没有多出个东西。宇宙万物无不如此,所以我们说一切因缘而生,没有实自性。

现在我们看看《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原文: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简单的说,这个法门的修证路线就是:初步下手时从闻性入手,先不迎不拒,不执著动静声尘之境,即亡去动静声尘境界;其次,连能闻所闻之心也不执著,亡去。这就是心、境俱亡,心、境俱亡,又不住无心境,及能觉所觉之智,也要无所住。觉智也空了,连此空也空,才是圆觉。所以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如此,方至生灭之原,到达寂灭本妙觉心之地。这段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要好好体悟。

下面再详细讲:

观音菩萨报告他当年修持的路线——“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闻,是返回来听音声。同时一边参究——思,如此精进修行,就是修。这是定慧等持。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起初,对声音,不带任何分别执着地去听,听得清清楚楚。如此一心不乱,就入流了——进入自性能闻的法性功能之流,顺流而去。久而久之就 “亡所 ”——亡去所听的音声,外界的音声听不见了,自己就安住在那个境界上,这就是 “入流亡所 ”。

如果不能保任这个境界,又迷糊了,那又变成凡夫了,还要训练。这个境界能保任,便可由此自然进入到下个境界。依此继续用功,便会在功夫到时达到 “所入既寂”,也就是我们修持的境界会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寂灭的状态。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到了这时候,外界的一切音声哪怕是虫子爬过都听得清清楚楚,但但对你毫无妨碍。动相、静相都了然了,此心如如不动、生而不生,没有妄念了。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到此时还要继续深入,能闻与所闻都没有了。“尽闻不住 ”,什么都听而不听,连听而不听也不住;一切听得见、听不见等动静之相皆明明了了的境界也不住,便会悟到那个本性了知的觉性。

悟了了知觉性的觉,也不住,不认为自己开悟了。接下来,便自然“觉所觉空 ”——悟到了觉性,连能觉与所觉也空了。 “空觉极圆 ”,悟了以后是空,真空了自然就悟,空了以后那个空的境界也不住,空和悟都不住就圆融了。如此便“空所空灭 ”,能空与所空都没有了,无所谓空不空,因此能空与所空便都灭了。便因空而自性自然起妙有。

如此“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一切生灭轮回也都自然解脱。寂灭的自性便现前了,随时随地都在寂灭自性中。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忽然——顿然,如此用功,时节因缘到了,便顿然而悟——突然之间一切都明白了,不但超越了世间也超越了出世间。 “十方圆明 ”,一切时间和空间都解脱了,圆满清净,安住在本来的智慧光明中。 “获二殊胜 ”,获得两种特殊的证悟:“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上三世十方一切佛同一妙心,即与诸佛合流了。“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又觉悟,看到了众生的痛苦,发出同体大悲的心愿,行菩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