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风采展示好的点子:弟子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48:31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简介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   

弟子规

[1]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作者生平

     

  

据《弟子规》作者王俊闳考证: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七年,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文

  

《弟子规》 总 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基本信息

     

名称:国学宝典弟子规   

主讲:拉姆娃娃   总策划:容榕   总导演:阿芒   语言:中文字幕、国语发音   片长:70分钟   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出版 ISRC CN-A08-09-0026-0/v.j9   深圳华藏光明数码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制作出品

所获奖项

  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技术金典奖   第二届中国动画短片学术奖

简介

  《国学宝典弟子规》是由中国第一个卡通国学主讲人“拉姆娃娃”讲解的,片长70分钟,包含20个精彩有趣的中华美德故事。全片有拉姆娃娃甜美生动的讲解和领诵,有饭饭熊等卡通角色和小朋友一起学习玩耍,从孩子的视角提出各种问题,加深理解。   本作全国首创主题曲《学学弟子规》,从动画、漫画、音乐全方位寓教于乐,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深入心灵、透彻理解的目的。   拉姆娃娃是谁?拉姆娃娃是16岁的天才小歌手兼主持人。她有悦耳的声音和出众的口才。更重要的是,她具备一切好孩子的美德:甜美开朗、正直善良、聪明好学、亲切有礼、勇敢坚强……   她是中华儿童的代表,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美德故事目录

  01-孔子讲学   02-子路背米   03-黄香温床   04-孟母断机   05-苦心劝父   06-汉文帝侍母   07-李勣焚须   08-轻财重义   09-闻鸡起舞   10-道听途说   11-曾子自省   12-三人行必有我师   13-宽以待人   14-感化偷牛人   15-千金买邻   16-交友之戒   17-纸上谈兵   18-王瞻读书   19-王冕学画   20-韦编三绝   歌曲弟子规

相关歌曲

方文山 版本

  作词:方文山   作曲:林迈可   演唱周笔畅   (2011“湖南卫视小年夜春节联欢晚会”主题歌)由周笔畅、方文山、林迈可3位强强联的单曲《弟子规》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2011年全国春晚最红的歌曲。为有史以来湖南卫视造价最高的歌曲。而周笔畅在小年夜晚会演绎《弟子规》,其表演时段的收视率一举飙升到晚会最高峰,成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   

介绍:   歌曲《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旨在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不仅是儒家的基础,也是人性的基础,其影响之大,读诵之广,可与《三字经》比肩。此次湖南卫视“古为今用”,重金邀请著名词人方文山和音乐人林迈可打造这首同名新歌。众所周知,方文山的词中蕴含着浓浓的中国情,而林迈可则将中国古典乐器运用得炉火纯青,由他们联手炮制,使得这首古意盎然的《弟子规》,不仅旋律优美上口,还荟萃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将中国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湖南卫视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我们用了湖南卫视有史以来最高的造价来打造这首《弟子规》,就是想趁着过年这个时机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下去,告诉小朋友们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我们本着唯才是举的观念,将这首难度不小的歌曲交给新生代天后周笔畅来演唱,也让这首歌有了最好的‘归宿’。   歌词:   从前从前 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的 那天学会分辨   默默许愿 一千两百多年   好长好长的一大段的时间   渐渐渐渐 在康熙的年间   那弟子规 微笑登场出现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孔孟的故乡 就在最纯粹的东方   借人物就要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学习慢慢成长 诚信你要培养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古圣先贤 我们的老祖先   从中原到 九州大地蔓延   我们眼前 仁义清晰可见   一字一句 用子曰的语言   听我们的劝 博爱承传千年   大同思想 历史不能断线   一遍二遍 我们大声地念   那弟子规 一起学习改变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儒家的思想 在厚厚的黄土地上   亲有疾我们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灯火可以阑珊 亲情不能怠慢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遇事不能贪婪 你可以对自己欣赏   凡是人我们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一起等待花开 一起青春精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梅松SnowMay版本

  作词:梅松SnowMay   作曲:周杰伦(原青花瓷)   歌词:   宣纸铺下 浓墨研 玉狮镇纸边   素毫提起 丹青点 行云般书写   孔孟之言 连成篇 三字间了然   弟子规写成在康熙年间   那是无论 幼或长 都耳濡目染   传统美德 随书香 流淌在四方   如今我拂卷桌上   研习先哲传下的经典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 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 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在私塾里 孝与悌 被学童铭记   在教室里 谨与信 被我重拾起   而隐藏在那字里行间的秘密   是否是古人为大同伏笔   不被世间 繁杂的 浮云遮望眼   只愿我心 已在弟 子规中游曳   我正流连字句间   静悟传世文化的经典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 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 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 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 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 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图书信息

正规版

  作 者: (清)李毓秀 著,李新路 编   出 版 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   字 数: 44000   版 次: 1   页 数: 74   印刷时间: 2009-3-1      

《弟子规》国学经典,可供成人培训的专用

开 本: 16开   印 次: 3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1506152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传统文化   定 价:¥9.82   目 录:    《弟子规》全文   第一章 总叙   第二章 入则孝   第三章 出则悌   第四章 谨   第五章 信   第六章 泛爱众   第七章 亲仁   第八章 余力学文

儿童版1

  书籍名称:弟子规(儿童注音彩图版)      

ISBN编号: 9787806069387   出版时间: 2007-01-01   出版社: 吉林摄影   页数: 59   版次印次: 2009-01-01 第1次印刷   作者: 崔钟雷   开本: 24开

儿童版2

     

基本信息   原价:10.00元   作者:王亦文 讲解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4645532   页码:15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3-1   印刷时间:2009-3-1   字 数:   商品标识:20648162   内容简介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写的,原名《训蒙文》。后来,清代的贾存仁修订、改编,最后定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分成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章,为了便于吟诵,三字成为一句,琅琅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的道德和规范。   “弟子”,就是学生,当然不仅仅指小朋友,广而言之,凡是想要学习古圣先贤文化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为“弟子”。“规”即规范、规矩。因此,《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的启蒙书。

儿童版3

     

基本信息   书名:亲子共读系列丛书2:弟子规故事(注音版)   原价:10.80元   折扣:50折   作者:许萍萍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出版日期:   ISBN:9787206064432   字数:   页码:91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24   商品标识:asinb003o1ycpg   编辑推荐   《亲子共读系列丛书2:弟子规故事(注音版)》:大手牵小手,共读好时光。   内容提要   《亲子共读系列丛书2:弟子规故事(注音版)》精选六大类文学经典,把生动的故事、丰富的版块、温馨的画面呈现在小读者面前。孩子在和父母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知识、懂道理、塑造良好品格,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音像信息

  版权信息:   产品尺寸及重量: 18 x 13.8 x 1.5 cm ; 82 g   格式: 套装, 彩色   配音语言: 普通话   分区: 所有地区   碟数: 5   出版社: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投放市场的日期: 2010年8   ISBN: 9787798607833   条形码: 9787798607833   ISRC: CNA231033300   主讲人:钱文忠    内容介绍: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   《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现代人的重视?   《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敬请收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目录 DVD 1 第一集 规矩的作用   第二集 入则孝之一   DVD 2 第三集 入则孝之二   第四集 入则孝之三   DVD 3 第五集 入则孝之四   第六集 出则弟之一   DVD 4 第七集 出则弟之二   第八集 谨之一   DVD 5 第九集 谨之二   第十集 谨之三   第十一集 谨之四 ……

宝宝启蒙弟子规.....

  ,《弟子规》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品行端正大有益处。通过趣味动画光盘的讲解和互动,更能让启蒙学习的宝宝容易接受..   大概内容:   <一>   01.弟子规 圣人训   02.父母呼 应勿缓   03.冬则温 夏则凊   04.事虽小 勿擅为   05.亲所好 力为具   06.亲有过 谏使更   07.丧三年 常悲咽   08.兄道友 弟道恭   09.或饮食 或坐走   10.路遇长 疾趋揖   11.长者立 幼勿坐   12.进必趋 退必迟   13.朝起早 夜眠迟   14.冠必正 纽必结   15.对饮食 勿拣择   16.步从容 立端正   17.缓揭帘 勿有声   18.事勿忙 忙多错   19.将入门 问孰存   20.用人物 须明求   21.凡出言 信为先   22.奸巧语 秽污词   23.事非宜 勿轻诺   24.见人善 即思齐   25.唯德学 唯才艺   26.闻过怒 闻誉乐   27.无心非 名为错   28.己有能 勿自私   29.人不闲 勿事搅   30.势服人 心不然   31.读书法 有三到   32.虽有急 卷束齐   <二>   0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02.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03.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04.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05.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06.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07.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08.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09.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10.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11.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12.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13.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14.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15.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16.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17.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18.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19.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20.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21.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22.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效果图(2张)  23.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24.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25.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26.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27.弦歌酒宴 接杯举殇   28.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29.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30.布射僚丸 嵇琴阮箫   31.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32.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作品意义

  中   

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   

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弟子规》,作为塑造“礼仪之邦”的有力支持,其功不可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作品批判

  宋代以后至清代的教育理论,一般都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教育理论。依据朱熹等教育家划定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宋以后的古代蒙书,如:《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呜呼印光大师法眼深知程朱理学的毒害,外道相善,   印光大师致广慧和尚书节选   民国二十九年正月   光宿业深重,生甫六月,后遂病目,一百八十曰,未一开目。除食息外,昼夜常哭,在老人皆料其不能得见天日。而承宿善根,好而仍见天日,实为万幸。入塾读书,又受程朱辟佛之毒,幸无程朱之学问,否则,早已生身陷入阿鼻地狱矣。由是疾病缠绵,空过数年。因思佛法东来,经几多圣君贤相,以护持流通。程朱之说,不足为训。因出家为僧,专修净业。先师以参究提命,则曰,弟子无此善根,愿专念佛,以期带业往生耳。六十年来,悠悠虚度,今已八十,尚未心佛相应。若或专仗自力,则其自误,何堪设想。   印光大师说:"程、朱读佛大乘经,亲近禅宗善知识。会得经中全事即理,及宗门法法头头会归自心之义。便以为大得。实未遍阅大小乘经,及亲近各宗善知识。"   复周法利居士书三:汝不知朱子认错了物与格,故辟佛,破因果轮迥。又剽窃禅宗参究之法以自雄,故曰,而一旦豁然而贯通焉。   复谢慧霖居士书十二:无如理学以欲有异于佛,竟将圣人治天下之大本,废弃不讲。徒欲以尽义尽分以宏儒教而启牖人。适见其知见之偏,而背畔乎圣与天也。   《孟子·告子下》记,有一个任城人问屋庐子,礼节和吃饭那个重要?屋庐子回答道:“礼重要。”对方说:“如果按礼节去找吃的,便会饿死;不按礼节找吃的,便能找到吃的。为什么一定按礼节行事呢?”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便去邹国去问孟子。孟子说:“看事情不能只抓住一点,不看全面。比方说,一寸高的木头,放在高楼顶端,好像它比高楼还高。人人都知金子比羽毛重,如果用三钱金子和一大车羽毛比,金子还重吗?同样,如果拿吃的重要和礼的某一小细节比,好象吃的并不重要。”最后又生动地对他说:“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能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他会去扭吗?”应该说:即使为了得到一点吃的,他也不会扭折哥哥的胳膊。孟子的回答说明:不是同类的事,不是一个标准的事,不能随意相比。到底礼与食那个重要?要看从什么角度、什么条件来说。   真正的儒家是具备辨证思想的,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历来邪教都是绝对的一点论。机械的思维。   多闻成就。应机破见。任何书对智者来说都可以看,能辨证取舍故。能圆解故。若你踏实深入经藏海定能掌握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圆解、真解内外道一切法。   《弟子规》死气沉沉。佛教赞叹活泼泼的父子、兄弟、姐妹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只有这样才转动了仁义礼智信,而不仁义礼智信所转。正如《道德经》所言:“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扔,reng,四声)之。(实行礼的人见没人响应或回他的这个礼,就扬起胳膊强迫他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乱之首也。”佛教的仁义礼智信是在不坏道德基础上活泼泼的随缘觉悟一切如母众生,《弟子规》却是在失去道德的基础上死气沉沉的给人枷锁。父母即是父母,又是子女;子女即是子女,又是父母。无始以来互做父母故。没有框框活泼泼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佛教所宣说。   韩欧之毒小,程朱之毒大。由程朱以后之理学,无不偷看佛经,无不力辟佛法,以致成此大乱。皆由此诸先生,门户之见致之也……学佛之要,贵尽伦理,如是学佛,方为真佛弟子。若不尽伦理,则为佛教罪人。佛遇父言慈,遇子言孝,世间善法,均不遗弃,唯不许人炼丹运气。世间外道,偷窃佛经,自造经典,反谤佛法。谓彼之法,乃六祖所传,和尚此后均无法,法归他们在家人。惑世诬民,莫此为甚。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正如印光大师所开示程朱理学毒深,而《弟子规》正是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伪儒家。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过犹不及等都是诠释中庸思想的。广义来讲只谈善言善行对众生的教育意义却无视恶言恶行对众生的教育意义,岂不是违背中庸法则么?法无定法。法无决定。父母吸毒难道子女也该顺从吗?父母不孝祖母,子女也该学习之?父母投毒害人,子女难道也该无条件服从吗?纵观历史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光凭哭劝是无能为力的?《弟子规》是明显的一点论。智者可以辨证取舍,愚者必然死执之,看到违背《弟子规》的定然不分青红皂白予以诽谤。佛教之所以圆满,全面系统辨证圆解故;佛戒的开遮持犯都开示得清清楚楚故;不从善恶表象论是非故。   法无决定。一切如响应声。《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八: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能行一法,便为具足,不堕恶趣者。云何世尊自说宿命所可经历或堕鹿中,或堕弥猴中、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云何?”佛告须菩提曰:“菩萨不作恶行,自行恶趣,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佑利众生故。”故宗匠为利益众生,喜笑怒骂,打踢斩杀,无所不为,如南泉斩猫,归宗斫蛇,俱胝断指,德诚打落水,睦州损足,赵州风流、放火。乃至德山、临济呵佛骂祖,丹霞劈佛,云门喂狗子吃。实则与经典所载的“文殊执剑于瞿昙,鸯掘持刀于释迦。”无有异义。   《涅槃经》亦有云, 如经卷二十九《师子吼品第二十三之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化众生令得解脱, 故发誓愿, 我于贤劫生屠脍家, 畜养鸡猪牛羊, 强猎罗网渔捕, 旃陀罗舍, 作贼劫舍。菩萨实无如是恶业, 为度众生令得解脱, 以大愿力, 受如是身。”“善男子! 复生边地, 多贪欲瞋恚愚痴, 习行非法, 不信三宝后世果报, 不能恭敬父母亲老耆旧长宿。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尔时实无是业, 为众生得解脱故, 以大愿力而生其中。   释曰:前明实事非显通慧,此下明通慧不论实事。菩萨戒有三品,即身口意业。除意业,以无变化故。身口二业有时变化所作,亦是菩萨戒。此身口戒或现为善,或现为恶,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令众生远离恶处安立善处。此戒难思量,故言甚深。非本身口所作,云何成戒?以能成就戒事,令众生离恶生善故。又此变化从菩萨意业生,菩萨以意业为戒故。   众生有二种:或宜欢喜教化,譬如拘物头花因凉月开敷;或宜逼恼教化,譬如莲花因烈日开敷。菩萨亦尔,如那罗王及善财童子,或现可爱事,或现可畏事,安立众生于善处……   论曰:是名菩萨甚深戒差别。   《悲华经》释迦牟尼佛本生菩萨行时:   而我因发愿住持不清净刹土,故恒河沙数劫以来,于如来不住刹土中,我以言语暴粗、面目恐怖之方式,令众生断除杀生恶业,行持十善法并趋入三乘法要。现今,我住持之刹土具足烦恼、不善业,处处得闻不善业之名,众生屡屡造作不善业。于此刹土中,我仍宣说三乘法要。   忠言逆耳,外道相善。魔常以表象的善言良语令众生堕落深坑,善恶取舍的绝对化正是魔王波旬迷惑众生的利器。仁、义、礼、智、信绝不是愚仁、愚义、愚礼、愚智、愚信。我评《弟子规》着重点在批其机械的一点论思维及死气沉沉的规则框框。   霸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逃跑路过一棵大树下,突然觉得脖子湿漉漉的,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往下呲尿,韩信不仅不怒反而给孩子几枚铜钱,小孩子自然欢天喜地。过了不久,霸王也来到了大树下,小孩故伎重演往霸王的头上呲尿,霸王大怒,拽住小孩两腿,只听"咯嚓"一声,小孩被劈成两半。   回族佛教评:若韩信打骂那小孩子几句,这个小孩也不会落个被劈两半的结果。如小孩子一样的人于此世间多如牛毛,就算被这类人误解一辈子也要打骂粗口,岂不是无我利他的菩萨?如韩信这类口蜜腹剑,道貌岸然的人还少吗?如那个小孩一样死都不知咋死的人还少吗?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作恶行,自行恶趣,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佑利众生故。”法无决定,这样的佛教是回族佛教所宣说。   佛教打破善恶的对立,能以善言行觉悟之就以善言行觉悟之,能以恶言行觉悟之就以恶言行觉悟之!五浊众生善根微薄,对治刚强众生岂能只偏执善言软语?如《涅槃经》中的菩萨不孝父母正是随其父母根性而示现。我对《弟子规》的这些议论,无非是希望你莫被《弟子规》这样的世间书所转;相反希望你踏实的学习佛教的经典,转《弟子规》这样的世间书成佛教。例如《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表象是外道书实际是佛教观点,被我佛教所转故。你被《弟子规》所转即是魔王子孙;你若转动《弟子规》便是我佛家弟子。推而广之,学习任何经典都是如此。善或恶岂有一定乎?智慧明了,无论示现善相恶相都能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