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oa协同办公:台湾问题长期化的前景 风险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2:43:35
(2010-05-17)
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是一种现实趋势。根据这种现实,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进两岸交流,正确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警惕,防范风险,消除台湾独立的内外条件,这才是避免台海之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
一、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两岸的理性选择
从大陆方面来说,在发展和统一两个目标之间,有一个何者优先的问题。是为统一而即刻牺牲发展,还是为发展暂时推迟统一?如果大陆倾其全力,不惜以武力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应当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其代价将会是极其巨大的。因此从理性上分析,急统虽省事,但要牺牲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和付出惨重代价,这并不合算。而缓统未必就不能统,只要能使台湾不急独,暂忍一时,等到大陆发展到一定程度,力量更强,将来再谈统一不迟。两相利弊权衡,合理的选择当然是发展优先。而发展优先就意味着推迟统一,即意味着台湾问题的长期化。
虽然大陆在总体上倾向于发展优先,但出于对台湾问题长期化风险的担忧,大陆常常表现出在统一问题上的急躁症。当年对台湾的武力恫吓和后来密集而急切的温情攻势,都属于一种急躁症(周农建《两岸关系的政经分离与北京的政治饥渴症》联合早报2010年5月6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506b.shtml)。2008年,马英九当选,大陆内部一片欢呼。一些大牌专家甚至断言,两岸统一,或至少是两岸之间的某种政治协商指日可待。然而好景不长,耗费大量利益资源的密集的温情攻势并没有导致任何政治进展。于是乎,还是这些专家,一方面仍怀有最后的幻想,继续鼓动大陆当局加倍加速让步让利,希冀出现政治奇迹。另一方面则转过头来教育大众:“要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试图以这种精致的语言游戏来掩饰当初的误判。然而事实是无情的。软硬两手均不奏效,意味着大陆人将由浮躁而回归到发展优先的基本路线,接受台湾问题长期化的命运。
从台湾方面来说,台湾的急独只会逼得大陆破釜沉舟,早作摊牌。因此陈水扁式的急独路线是行不通的。台湾有识之士都明白,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台湾不宜一意孤行,硬碰硬。台湾只宜择机而动,即只宜采用以拖待变的策略,静观其变,徐图长远,以此来实现“台湾利益的最大化”。 因为无法急独,所以台湾问题长期化就成了台湾的无奈选择。随着台湾的政党轮替,台湾从急独路线转向“三不主义”(不独不统不武)。
二、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两岸经济一体化及两岸和平
应当承认,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持续和深入,两岸的经济将会逐渐变得日益紧密,形成两岸共同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台湾问题长期化意味着两岸经济一体化。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一体化与政治统一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就正如两个生意伙伴在生意上相互依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并不等于他们会必然地成为一家人。生意伙伴与家庭成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台湾《远见》杂志2009年的一份报告《两岸民众互看价值观关键调查》发现,台湾人看大陆是生意伙伴,大陆看台湾是家人亲戚。愿意与大陆结成生意伙伴,却不愿意与大陆组成一个“家庭”。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人一直坚持“政经分离”,只要经济好处,不要政治统一。从国际上看,象欧盟各国之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在经济上早已经形成了共同市场,早已有了自由贸易协定,早就经济一体化了,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出现政治上统一的意向。显然,那种认为经济一体化便必然会导致双方的人民形成自愿统一的意愿,既不符合台湾民意的现实和发展趋向,也得不到中外历史的佐证。
一般而言,经济一体化会降低利益双方冲突的风险,如果不存在一个政治统一的问题,两岸经济一体化确实会有利于两岸和平。但是两岸问题有其特殊性:作为强势一方的大陆在“发展经济”这一目标之外,还有“国家统一”的目标。目前大陆将发展摆在优先地位,因此所谓两岸经济一体化会有利于两岸和平不过是一种同义语的反复自证。当大陆选择发展优先时,当然就是和平了。但一旦其发展到一定程度,觉得应当统一优先时,或台湾急独而迫使其提起摊牌时,这时只要能达成统一,便可以不惜代价,不在乎战与和了。可见,两岸经济一体化的“维和”作用是以大陆的意志和统一进程表为转移的,而不是必然的。
三、台湾问题长期化与台湾独立意识的强化
如果我们看一看台湾主流民意的变化趋势,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拒统”的比例逐年上升,“一中”和“统一”逐渐变成贬义词。仅仅用李登辉和陈水扁等人的“去中国化”活动来解释这种变化趋势,显然是过于肤浅,缺乏历史的、宏观的视野。
再看一看台湾国民党人的中国意识的变化趋势。从作为两蒋坚定追随者的第一代“外省人”的“反攻大陆”,到那些出生在大陆而作为未成年子弟随父兄入台的连战、宋楚愉等人的大大淡化了的“中国”情结,到被民进党人讥为有“香港脚”(在香港出生)的马英九残存的“中华”情结,这是一条逐渐退化的曲线。马英九之后的国民党中生代,要么是台湾本土人,要么是本土化了的在台湾出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外省籍”人,其中国情结和统一意识只会比马英九更弱更淡。如果说马英九谈到“中华民族”和“统一选项”时,按大陆人的美好想象,还有几分真情实意,则马英九之后的本土化国民党人,即便再谈同样的话题,至多也只会将之当成一种策略语言。
当年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鼓吹独立的领袖人物,都是在北美出生的,尽管他们的祖先是来自英国的移民。今日那些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中国移民的子弟普遍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其他族裔的人亦如此。这说明一个人的“出生地情结”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是何其深刻!除非有一种更强的外部因素超越这种“出生地情结”,否则,在一种长期分离分治的状况下,台湾人的独立意识随时间推移和世代更替而日益强化将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从国家理论的角度来看,两个地区分裂的时间愈久,就越是会形成和强化那种自我的主体和主权意识,形成和强化那种事实上的国家独立意识。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意味着,时间越长,分治越久,岛内民众的主权意识和自决意识也会日益强化。等到有上百年的分治分离的历史,“外省人”这一族群完全消失,岛内民众意识全盘绿化,台湾人一致要求独立时,中国的统一问题将会面临对岸巨大的民心障碍。
四、台湾问题长期化与台湾问题国际化
台湾问题长期化隐含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长期的分离分治,加上台湾人的不懈努力和大陆人的缺乏警惕,台湾问题有逐渐国际化的趋势:
1、台湾人一方面利用大陆急于在政治上取得进展的急躁心理,策略地向大陆提出:要谈“统一”和“一中”问题,先给我“国际空间”;另一方面则采用迂回策略,一是不再在高度政治敏感的联合国本身做无谓冲撞,而是锁定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各种国际组织,如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等,做为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目标。二是在经济上打擦边球,象台湾所希望的在与大陆签了ECFA之后,再与东盟等国签自由贸易协议FTA,这看上去也是签订经济协议,却实际上涉及到国家关系和外交空间。无外交之名,却有外交之实。
2、大陆人试图通过外交空间的让步来换取台湾人回到“一中”框架。大陆人竟然不明白这一逻辑矛盾:如果台湾人真的愿意回到“一中”,又怎么会要求那些自立门户的国际空间呢?一步一步地自立门户,当然就是要排斥“一中”。 大陆人也竟然忽视了这其中的巨大风险:那种不可逆转的、无法收回的外交空间的扩展,只会增添两岸未来统一的困难。一旦台湾问题国际化(周农建《大陆应当警惕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联合早报2010年2月3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203c.shtml),台湾的对外国际关系将成为台湾诉诸国际干预的平台。未来大陆统一台湾的任何行动,将不再只是两岸事务,而是会涉及第三国利益、国际秩序和国际法等问题。因而国际干预将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最大障碍。
3、国际上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声音逐渐增多。如近年来,欧洲议会多次通过决议,支持台湾参与相关国际组织。2010年3月10日,欧洲议会又通过决议,“强烈支持”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等国际组织。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两个地区分裂的时间愈久,就越是会造成一种在国际法上能获得愈多加分的既成事实的独立;等到有上百年的分治分离的历史,岛内民众一致要求独立时,一方面是百年事实独立的历史将使台湾在国际法上获得加分,另一方面是诉诸“住民自决”和“全民公投”的现代理念将使台湾在国际社会获得同情和支持。一旦台湾问题被国际化,国际因素介入其中,中国的统一问题将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外来障碍。
五、台湾问题长期化与以拖待变的策略
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时间越长,不可控的变量也就越多,变化的机率也就越大。这就是“夜长梦多”、“日久生变”的道理。从博弈和策略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的长期化实际上为台湾提供了一个以拖待变的机会:首先、时间越长,大陆生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大陆内乱,自顾不暇,台湾便可乘机独立。其次、时间越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旦台湾获得了足够多的国际空间,赢得了足够多的国际支持,台湾便可以挟洋自重,以国际干预阻止大陆的统一企图而走向独立。
退一步来说,即便一拖几十年,机遇也没有来临,大陆始终不乱,而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努力由于大陆的警惕和防堵也收效不大,这对台湾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继续维持分裂现状而已。所以,台湾问题长期化对台湾的价值就是,它给了台湾一个在无损其底线,即维持现状的情况下,等待未来有利变化的机会。这在客观上与以拖待变是异曲同工。再退一步来说,即便台湾最终避免不了被统一的命运,则能拖一天,是一天,能长期化多久,是多久,“早死不如晚死”。显然,长期化总是符合“台湾利益最大化”的。所以,以和拒统、以拖待变,长期维持目前这种分裂的局面(周农建《关于两岸和平协议的认识盲点》联合早报2010年4月20日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tw100420a.shtml),这对台湾人来说,是符合其利益的理性选择。
六、台湾问题长期化下的和平统一战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台湾问题的长期化是两岸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长期化对于大陆实现统一目标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从机遇上看,一方面,长期化使大陆能够不错过发展的历史机遇,壮大自身实力,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积累更大的能量;另一方面,长期化导致两岸经济一体化,使大陆握有影响台湾的经济手段。从风险上看,一方面,长期化会导致台湾独立意识日渐强化;另一方面,长期化有导致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大陆应当根据这些利弊因素制定出符合自己远程统一目标的战略。
首先应当肯定发展两岸经贸交流的正面意义,积极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虽未必会导致台湾人自愿统一,但至少可以造成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台湾民进党人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认为一旦台湾在经济上离不开大陆,则大陆便可以借此来迫使台湾在政治上就范。应当承认,一旦两岸经济一体化了,大陆确实会握有影响台湾的经济手段。虽然当大陆祭出这一手段时,台湾在政治上未必会就范,但至少这可以成为影响台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岸长期的缓和局势和两岸经济一体化可以降低双方民众的敌对意识和心防,因而在最终摊牌时,激烈对抗的程度会较低。
其次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应当正确运用经济手段,造成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新格局。一方面,应当逐渐弱化而不是强化对手的对抗和分离的实力。因为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无论通过战争或和平方式统一,一个较弱的对手总是比一个较强的对手较易被兼并和较易妥协。另一方面,应当逐渐形成有利于统一的、影响人心导向的经济高差。大陆正确的做法,不是以自身宝贵的经济资源,去维持和扩大对岸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对大陆的优势,而应当是相反,逐渐减小这种差距,乃至使之发生反转。一个相对高于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平均收入水准,只会使台湾人的自我优越感膨胀,而拒绝与大陆统一,而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准相对高于台湾的大陆,将成为台湾人向往之地。今日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发生的和在东西欧之间发生的非法移民潮,就是经济高差超越“出生地情结”的影响力而导致人心归附和人们“用脚投票”的最好例证。当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互换易位之日,那才是扭转台湾人拒统意识日渐强化的自然趋势,转而“心向祖国”之时。
第三应当防止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湾能否分离出去,取决于两点:台湾自身有无分离拒统的实力和台湾能否获得国际支持。一方面强烈抗议外国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担心台湾挟洋自重,另一方面却为其外交松绑,扩展其国际空间,使台湾问题逐渐国际化。这种紧守门户,却又自拆城垣,岂不是顾此失彼、两相抵消?
第四应当防止台湾问题的长期化导致两岸分裂的合法化,警惕台湾分离主义势力利用长期化实行以和拒统、以拖待变的策略,脚踩两只船,得以进退自如:进可见机独立,退可维持分裂现状。任何两岸间的政治谈判和协议,都不应当使现实的分裂固定化和合法化。
台海之战并非不可避免,和平统一并非不可能。关键的问题是要抛弃那种靠温情攻势和一纸政治协议来实现和平统一的幻想,应当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在积极推进两岸交流的过程中,造成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新格局,逐步削弱对方分离拒统的实力,形成人心归附的经济高差,防止台湾问题国际化和两岸分裂合法化,从而逐步消除台湾分离的内外条件。   周农建

',1)">
谁改变了世界     知识改变命运    心灵的呼唤      屁无色却有“味”    音乐歌曲之导航    健康来源于食物的平衡配搭     慧眼看世界     电脑知识大全     善言妙语之导航     空间美化之导航   时尚杂志随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