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学生奖励办法:形意拳入门(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46:56
形意拳是一种传播年久,习者较多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具有体用兼优、老幼咸宜、内外兼修、刚柔兼长的优点.并有形简意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动作简朴无华,故深为人们所喜爱。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一、拳法渊源
此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的传人虽有过争议,但就谱、史和今人考证,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般斋等的说法,是得到多数人承认的。

就拳技的历史情况看,姬际可所传的拳技与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和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擎十大形”等来看,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步型和步法上,他们所传的都是用侧身弓箭步。在拳法上虽都着重单势的磨砺,精于技击,利于实战,但在动作、名称、内容和技法上,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样。
戴龙邦在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但在技法上却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以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中,突出对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这一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无疑是一个贡献。为六合拳衍变成形意拳创建了技法前提。李洛能学自戴龙邦,传入向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定顺序,治病、强身、增进功力。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擎的来由),丰富了拳法的内涵。他对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炼和充实,改掉了侧身弓箭步,而代之以两腿弯屈、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quot;的独特步型和步法。成为继戴龙邦之后一大创新。正因为李先生深入精微、穷其奥秘,才在技法上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被称为“神拳”。
李门一源的形意拳,由车毅斋、宋世荣为主在山西广泛传播开来,时人称为“山西派”。而以郭云深、刘奇兰先生为首,又成为河北一支。此拳从李至今已见八、九代传人,可见浑朴的拳法风格,普遍受到人们的热爱。
形意拳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意拳是形意拳前身叫过的名称,不是王芗斋先生为大成拳前身命名才有的)到形意拳,由于传播年久,不断衍变,所以不仅名称、内容以及技法都发生了变化,特别在一些拳经、拳谱的理论上,也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在识别上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一些衍变前的老拳谱可不象古玩、秘箴,是越老越可贵。因为拳法本身的动作、技法变了,理论自然也要变。因之我们现在练形意拳,如果参照《心意拳谱》就对不上号。如果参照雍正十一年起,其后又经过许多次修订的《心意六合拳谱》也会感到该谱所说与形意拳的现实动作和技法要求,也不相等。例如谱中“六合十大要序”(后来被人们改为所谓曹继武的“十法摘要”)真中有不少说法是与形意拳的技法要求起相反作用,如讲“三节”时,提出“盖梢节起,中节随、则根节要追,三节相应,不至有长短曲直之病,亦无参差俯仰之虞,所以三节贵乎明也”。所说三节“起、随、追”的作用是指其技法要领主动在梢节,而中、根两节只是随、追而已,这样则梢节一空,中、根则无能为力矣。形意所要求的“三节要催”,主动在根节,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这样才能使腰起到主宰的作用,丹田内劲才能得发,才能发挥“拳打三节不见形”的威力。从以上两种不同技法和劲路来看,其作用正是相反的。该文也讲:“四梢”,只是着眼于外形的发动。实际上人的血梢、骨梢、肉梢、筋梢没有内意的发动是起不到作用的;而形意却讲“惊起四梢”。只有发挥这个“惊”的作用,才能焕发内在的精神。这两者技法的涵意,又是大有差别的。再如该文讲“起落”,虽分别讲到手法、肘法、足法,但实质是表现在使用招法上,如双手“起如举鼎,落如分瓶也”;“肘护心肋,手撩阴起,而其起如虎之扑人,其落如鹰之抓物也”“盖足起、膝往怀,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是也。至于落即如以石钻物也”等等,与形意所讲的涵义相差极为悬殊。如形意讲“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是顾中有打,打中有顾,非得明师指教难明其窍,足见其涵义之深。又如“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这正是人们只听传言,难见实际的技法窍要。所谓“摩挲劲”,有人叫它“划劲”,实际是“翻浪劲”,这与该文所讲的“以石钻物”和如“鹰之抓物”,其技法内涵相差何远?诸如此类,毋庸一一枚举。这足以说明,现时技艺已高度发展了的并几经衍变了的形意拳,再去参照旧拳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会堕入迷雾不知所向。现在仍有人引证所谓“曹继武的十法”进行传习显然是不当的。只有传自河北,附有戴龙邦于乾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的这个手抄本《六合拳谱》,其内容除尚保留戴家的《六合拳谱》的部分内容外,又增加了许多技术理论,虽文字浅显而内涵深邃。可惜这个拳谱由于辗转传抄,诸文遗漏和错误很多。有的是在转抄中凭个人认识和需要,就擅加增减或修改,这也是造成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的所谓“拳经”或“拳谱”,或有关该拳法的一些文章著作,或借古人之名,或故弄玄虚,或把形意拳法说成仙道之术。因之我们应该多作比较,辩证认识,择宜而用,不能人云亦云,贻误自己,有害后人。
二、技法、风格、特点及尚氏所传殊论
(一)独特的技法
形意拳在技法上有三乘功夫、三步练法的不同进阶。要想求得深知,练有所得,就需要按这三步不同进程去追求。
1.特有的桩功——三体式和与之有关的技法理论。
形意拳的基本功,据尚云祥先生所传,在正式练拳之前要先站好桩,站的就是三体式(又名三才式,也叫鹰捉式)。按尚先生所要求的难度、精度要求较高,由腿颤、气浮,变得意气贯四梢,手、脚心发热,继而手关节和膝关节吱吱作响,不但他人用手可以摸到,响得声大时,还能听到手指、膝盖处的吱吱响声。这个桩功确有增强体力,押筋拔骨,充实丹田,气贯四梢的作用。
有人说尚先生教人,得先站三年桩,虽言过其实,但站桩是为筑基、定型,找劲增力。故站三年桩还远远不够,应经常不断地站才行。如长时间不站桩,不但腿弱、周身劲散,而且会使姿式变形,因云,为了长功力,坚下盘,舒筋理气就得经常站桩。
如不是专这治病养生的需要,仅为练好形意拳,以求达到体用兼修,就尚先生所传是不需要再练别的桩功。先生常说“怎么讲(按拳经所说的要旨)就怎么练,怎么练就怎么用”。换句话说“怎么用,平常也就该怎么练”。这样才是练为所用,久而功纯,用才有效。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都采用三体式所用的腿劲和步型,(套路中也有少数适应特殊需要的其他步型)。走起来一般就是“行如槐虫”的“槐虫步”。不管前脚怎么脚怎么蹬,定型动作还是离不开三体式这因为练为所用,熟能生巧,功纯自精,所以说三体式才是形意拳万法归一的桩功。故人们把它视为“入道之门”,称它为“母式”。
人们练桩功最初都觉得苦涩难熬,久之才会回味无穷,乃至桩实根固,内外充实;体质增强,六合劲整。故前辈常说:“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如果不这样做,什么“不动如山岳”,“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等技能,那只能是空谈。因为根不固欲发无力,又怎能放人制敌。
形意拳技法,从站桩开始到正式动作,不论是练外形,还是究内意,从静到动,从简到繁,从练到用,都有它内涵深邃的技法理论,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应该对它练熟悟通,形成自然,使之一动即有,不思自得才好。这些技法理论是根据古代哲学、道家养生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结合武术技法形成的,故其技法多用哲学用语概括之。
在练三体式之前,先作自然直立的预备式,目的是为了调息、静心、宁神,排除杂念。正因为它是“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故前人称之为“无极式”。静立是为了准备练动作,由“无为变有为”,虽然外形未动,而“精神确有所专注”,故有“无极转为有极”之说。接着就屈臂、屈腿,但左右阴阳不分,两臂贴身抬起,双手相依下按置于腹前,上下束而为一,为做动作作好准备,即所谓:“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源。”故前辈称之为“太极式”。从上述三体式前的三步曲,从“无思无意”到“神有专注”而至“动作即发”这三步曲正是由静到动的,是对内在精神意识的良好训练。经曰:“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真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这些论述在技击上都能起到使对方难知动静、虚实,起到震撼军心的作用。经曰“……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绝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物归根合成一气”。尚先生说:“形意拳主要练的就是神与气。”丹书云:“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练习时,只有定心宁神,才能意气流行,只有绝于杂念和物象,使神有专注.才会启发灵性。只有这样在锻炼上才能扶入精微,神气贯通;在使用上才能灵感过人。因之在学练中对这默默无为的过程切莫忽视。
当开始做动作,两手握拳由肚脐向左右拉开,这一动作包括以两前臂贴身向左右拧转撑开的束身之力。左右阴阳既分,故称为“两仪式”(即阴阳)。《内经辑要》说:“它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一性。”用在形意技法上,是泛指人体的相对部位和在动作上反映既相反、又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向背,仰伏,动静,虚实,刚柔,束展,伸缩,收放等等动作和作用,两者既相反、相成,又相称和相撑,因之在技法上概以“阴阳”代之论之。
所谓“三体”,又叫“三才”,原指天、地、人。而在形意拳经中称人体也是个小天地,故亦有三体之说,这就是形意拳“三体式”的名称由来。也叫“三才式”或“鹰捉式”。所谓“三体”即泛指上、中、下三盘,亦即头、上肢、下肢,亦包罗上下、内外、通体。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锻炼扶微功到.如能做到阴阳相合,内外一气,三体纯一,在练功找劲上则能“无可无不可”,故曰“三体重生万物张”。
拳经所讲的“四象”,更是属于纯技术的象形取意的一身之法,与所谓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无关。它指的是“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谓之“四象”。借以求得夹剪劲的鸡腿,三折之势的龙身,沉肩竖项的熊膀,宜顾宜打的虎抱头。这四种象形技法正是形意拳一身之法的概括指南。在锻炼中时时处处能做到要求,则练之增益,用之得力。拳经所讲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医用它来说明五脏和人体有关机制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生化和制约的关系。形意拳就是根据中医内经阴阳五行之说用以怯病,健身,变化器质,培养体力和技术的,因之练五行拳既是为了对身体增益,故要遵循相生之理来练;遇有病理变化,又要用相乘和反侮(即顺克和逆克)加以制约,故而运用这生克制化之理。但在五行拳技击的使用上,却不能生搬硬套地来运用这生克之理,因为技击使用是千变万化的,必须“随机应变”,“用无定法”,故也不存在必须用什么拳克制什么拳,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形意拳对“六合”这一技法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六合”是形意拳的技术之本,故形意拳的前身就曾叫“心意六合拳”和“六合拳”,说明“六合”是构成形意拳的技法核心。练形意拳的人磨砺以求的“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是为了向更高级的技法造诣进军的基础,而“六合”是最直接的为它建立技法前提的,就是“六合”。当然这个“六合”不是指哲学的“天地四方谓之六合”而是指人体的内外三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要求上下肢的各个根节、中节与梢节做到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才算做到外三合。所谓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只有做到心动意发,气力齐行,才算做到内三合的技法要求。但还必须与外三合的上下相合,三催劲整,动作如一这三者完成一体,才算做到内外六合,达到“周身完整一气”。所谓的“三催劲整”即是上肢肩催肘,肘催手;下肢的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肢的三催劲完整一气,动作如一,才算做到“三催劲整”。
拳经所讲的“七拳”就是“头、肩、肘、手、胯、膝、足”。也就是人体用以发挥进击作用的七处发劲的突出点,人们比作闪烁发光的“七星”,故也叫它“七星”。而是利用六合整劲散发威力的七处发劲点。
尚先生在讲到六合劲整、七拳发威时,又提到人体练功要练有“八面劲”,只有抓住这个技法要领,才能逐渐追求到“哪沾哪有”的技法高超境地。实质也正是掌握了“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一技法窍要。

收藏0 分享0 顶0 踩0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沙发 发表于 2008-4-3 15:38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二)

形意拳入门(二)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3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二、技术内容
从形意拳的衍变来看,河南所传的心意拳、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以及河北以郭云深、刘奇兰为代表的和山西以车毅斋、宋世荣为代表的所传内容虽都同出一源,但风格不同,各有所长。尚云祥所传的形意拳亦独具技法特色。
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l.筑基功夫桩功站三体式(又名三才式或鹰捉式);母拳练鹰捉。
2.五行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
3.套路拳单练套路有进退连环拳、八式拳、六合拳、十二洪锤、杂式锤。对练套路有:五行炮(即五行生克)、安身炮(即十二形对练)。
4.传统器械及特殊器械连环刀、剑、棍、枪;五行刀、剑、棍、枪;六合刀、剑、棍、枪;双器械有:双刀、双剑、双锤,双沉香拐;其他器械有:日月方便铲,闭血鈌(铁筷子)、文杖等。特殊器械有:麟角刀,凤翅鎲。
5.十二形拳 龙、虎、猴、马、鮀、鸡、鹞、燕、蛇、鸟台、鹰、熊。
三、筑基功夫一一桩功三体式
1.周身放松.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掌自然靠于腿外侧;头正自然拔起,下颏回收;眼平视;齿扣,舌顶上腭;前脚尖朝前,脚跟靠于后脚的里踝骨;后脚尖外展,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图l~1)。
要点: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姿势正确,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两前臂贴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图1~②)。
要点 抬前臂时既要贴身,又要使掌根的拇指侧贴于“心口”旁。这就是“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摩经”、“手摩内五行”的技法要领。不得耸肩、亮肘,更不要提气,用拙力。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停于小腹前;两腿同时屈膝下蹲(图1~③)。
要点 下按时,上体自然正直、头顶、项直、沉肩、坠肘;呼气时,两手下按,边下按边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气亦随之下沉入丹田。两肘抱于两胁,拇指横平靠于丹田。两腿下蹲要跪膝、压踝,前膝向前,后膝紧靠于前膝里侧成半蹲姿势。提肛,不得突臀,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拳,心朝上(图1~④〉.
要点 握拳时要先从小指依次卷握,成实心拳,自然,不用拙力。向上翻转两拳要有拧拉之意,使两拳停于脐之两侧,两肘,必须仍抱贴于两肋(图1~④、附1~④正面)

5.左拳及左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处(图1~5)。
要点 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坠肘,又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这就是拳经所指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虎抱头”,是“亦顾亦打蓄力待发”的技法窍要。
6.上动不停。左拳及左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钻出,拳心朝上,高不过眉;同时左脚进步,形成前三、七的夹剪步(图1~⑥、附1~⑥正面)。
要点 左拳贴身从频下、嘴前钻出,即“虎抱头”的具体运用,亦即拳经云“出洞入洞紧随身”,“洞”是指人嘴。钻出的拳要向外拧,有横劲却不见横形,眼看小指窝。出拳时要肩催肘,肘催手,顺腰拔背,上体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出脚时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尽管不是向远进步,也要一动步就要有“三催’,之意与劲,并要于脚齐到,也是为给动作打基础。前脚跟对后脚里踝骨,相距不小于两脚长,两脚抓地扣实。前膝微前挺,后膝里扣,拧腰顺膀,重心前三、后七。
7.上式站稳后,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图1~⑦)。
8.三体左式(母式)。附1~@正面)。
①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窝;使肘窝不变,将手前臂向下、向内翻转于掌和前臂,变为掌心朝下,掌高与“心”齐;
②同时后手前臂亦向里翻转,掌心朝下,掌根靠脐,拇指侧贴腹。这就是“三体式”的定式。(图1~⑧、附1~⑧正面)。
要点 掌在翻转时要沉肩、坠肘,掌要边沉坠、边向前神拔,但臂肘不能直,上体不能前俯,肩、肘、手在一条线上;鼻尖、手尖、脚尖要“三尖相对”;后臂后翻转时,边拧扣边略前抻,手贴胁侧;两掌五指自然分开,要做到手心圆(掌心有撑力),手背圆(力贯指尖),虎口圆(拇指与四指间既有撑力又有扣握之力)(图1~⑨、附1~⑨正面)。
掌指上翘,指端高出掌根3~4横指,约45度,前掌有顶扣之劲,后掌根拇指侧平靠于脐。头要上顶,下颏内收,项要伸直。目从食指端注视前方。扣齿、舌顶上腭。神要集中,呼吸自然,舒胸实腹,气沉丹田。拧腰、顺膀(即“龙折身”)形成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上体与地面垂直,两肩要平,不得前俯后仰,左斜右歪,要做到含胸拔背,上体自然。**自然里收,不可突臀。前腿三成劲,后腿七成劲,前膝微前挺,后膝尽量里扣,即形成“夹剪劲”。前脚尖朝前,后脚尖外展成45度左右夹角,前脚眼对后脚里踝骨,体重前三后七,但臀部与上体重心必须在后脚跟以内(即“足下存身”)。两脚脚趾抓地落平、扣实。上述要领必须记熟落实,形成自然。

9.上式站至后腿乏力,即应换式。两掌同时握拳,只是左拳边拉边拧收到脐旁,而右拳则由脐前拧转移至脐旁,拳心皆朝上;同时左脚以脚跟作轴向里扣脚尖,形成两脚尖相对,角度相同;重心仍在右脚(图1~⑩)。
要点 左拳回拉要以肘拉拳,贴身,边拉边向外拧转,拉至脐旁拧成拳,心朝上,右拳亦同时向外拧转拉到脐旁。左脚尖里扣与左拳回拉要做到上下相合,不得俯身、突臀。
10.上式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回身;收回右脚,脚跟靠于左脚里踝骨;右膝微前顶,左膝紧靠于右膝里侧(图1~11)。
要点 重心左移时不得突臀,也不可长身,要保持原有高度。
11.右拳及右前臂贴身上钻至“心口”上、颏下(图1~12)。
要点 要贴身起钻,并要沉肩、坠肘与5.同。
12.上动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上钻,从颏下、嘴前钻出,拳心向上,高不过眉同时右脚进步,成前三后七的夹剪步(图1~13)。
要点 与6.同。
13.将两拳变掌,掌心向上(图1~14〉。
14.三体右式。
①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窝,使肘窝不变向下、向内翻转手和前手前臂变为掌心朝下,高与心齐;
②同时后手前臂亦向里翻转,掌心朝下.掌根靠脐,拇指侧贴腹(图1~15)。
要点 与8.同。
15.三体右式欲换左式,其转换动作和要领如前述之⑨、⑩、11、12、13、14同,只左右相反。参看(图1~16~19),再左右转换悉按此。

16.收式
①两掌同时握拳(图1~20)。
要点 形意拳的起式必须是左手、左脚在前,而收式亦必须如是。
②前拳(左)向上翻转,抬至眉高,拳心朝上,同时后拳以肘作轴向下、向外、再向上翻转,亦抬至眉高。拳心朝上,两臂前后成弧形相对(图1~21)。
要点 两臂翻转时要沉肩、坠肘,轻松自然。
3两拳向里并拢,拳面相抵于胸前(图1~22)。
4完成上动后,待呼气时两拳、两肘继续下沉,两拳停于丹田(图1~23)。
要点 两拳面相抵于胸前时要贴身;呼气时两拳下落,并要轻松自然地气沉丹田。
5上体微左转,身朝正前方;后脚上步与前脚并拢(图1~24)。
6两拳自然张开变掌,随两腿的自然伸直起立;同时两臂也自然下落,随即成立正姿式(图1~25)。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藤椅 发表于 2008-4-3 15:39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三)

形意拳入门(三)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3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接上期)
2.三体式的技法和作用
三体式,有沉肩、坠肘、拔背、提肛、并膝、裹胯、三圆、三顶和三扣等技法要求。从中,使之既能掌握要领,又能自然而然地完成抻筋拔骨的技法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筋长力大、放而能远的具体操作。但都是在轻松、自然、和谐的锻炼中逐步求得的。
所提“三圆”,是对形意掌型的要求。
“ 手心圆”,由于掌心回收,使掌的横撑力大,有利于控制对方重心。
“手背圆”,使劲力易贯于指,三节劲整,便于三催气贯。手心、手背虽互为表里,但因用意不同,劲与作用也不一样。
“虎口圆”,是助长掌的外宣和里扣之劲,使所打出之掌到对方身上产生较强的控制力。因而有沉肩、拔背的要求,前胸后背自然会圆,而不必再作“胸背圆”的要求。
所提“三扣”,即指:
“齿扣”,是发动骨梢之威。切齿会使周身筋骨紧缩而力大,所谓“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是也。
“手扣”,是发动上肢筋梢之威,可使劲达于指,气贯梢节。既可增大起钻拔根之力,又可增大落翻发人之劲。
“脚扣”,是发动下肢筋悄之威。劲达下肢,气贯掌趾,增强下盘桩基之功。因已有沉肩、坠肘,就不需要再有“扣肩”之要求。
所提“三顶”,即指:
“头上顶”,有冲天之雄,发动血梢之戚,振发精神。由于项坚、头顶和气沉丹田;由于身躯的抻拔使“三关”易通,骨气能上达泥丸以养性。
“舌顶上腭”,用吼狮吞象之意,发动肉梢力实之威,因吞卷气降,沉入丹田,使肾气归根以养命,且因舌卷唾液增多,既润口腔.又咽津还丹,以顺气养身。
“手顶”,若有推山之功,助长筋梢之威,且腰力得展,“三催”劲整.气贯五指,增强起钻落翻之劲。
初学站桩,首先要掌握上述要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以拳经的理论来作指导。要求如下:
经云:“鹰捉四平。”
五行、十二形拳的起手多用的是“鹰捉”。桩功的三体式也就是“鹰捉式”。“鹰捉四平”也正是“三体式”所要求做到的“四平”。
“头顶要平”,即下额回收,形成头顶、项拔,既可发动血梢.又可振奋精神。
“两肩要平”,即上身不歪.两肩持平并相称(音趁)相撑.以便使腰劲得发。
“前手前臂要平”,特别指肘下坠而里裹.则肘窝朝上,使肩、肘、手在一条直线上,伸展抻长,使前臂“三催”劲顺,劲力到手。既增大起钻之劲.又增助长落翻之长。
“两足抓地要平”,即发动下肢筋梢之力,使桩实步稳.避免因后腿并膝、裹胯而影响后脚的平实。
经云:“足下存身。”
其“下”是“放入”的意思。三体式虽是单重前三后七,但要求把身体重心放在后脚根的里边。上体虽偏后,却不影响整体平衡。这样不仅前腿灵活.容易变化,虚中有实,使后腿既支撑力大,又得蓄力待发。
经云:“四象。”
即所谓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要求做到“四象”就是为了象各物之特殊技能,“得之于心而能尽物之性”,把它变为自己武技的特长.运用纯熟.利于实战。三体式虽为静态而正是象形取意,静中寓动,为培养这些特技而筑基。
“鸡腿”,就是要学鸡的“**之形、之稳”和“两腿相夹,磨胫而行”。形意拳有突出前趟、后蹬之特长。这样,练之有素.时久功深,用于技击自会倍增实效。
“龙身”,龙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势,长于宛转腾挪而使身力得以施展.更加娇健而逞威。我们就要学它这一特长。站三体式时.前膝向前微挺,后膝里扣。为使上、下肢的“三催”劲整,又能顺达.并直接助长腰劲得发,掌握和运用“龙折身”的身劲实为至关重要。当后膝里扣,上体反拧,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势,使腰拧而腿顺.胯力前催。这样才能使胯裹腰蓄,三催之劲得逞,腰劲得发.则丹田省(音醒).劲自然更会倍增威力
“熊膀”,就是学熊有“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三体式”则用“拔背”、“垂肩”以求项直头顶.振起精神,以发动血悄之威。同时因垂肩伸拔双臂。则力贯肘、手,使上肢“三催”劲整力大。
“虎抱头”,就是学“虎未扑食头早抱”、蓄力待发的技巧。学用此技法,突出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这既是“顾法”、又是“打法”的技艺要旨。虽然在练三体式的静态桩功中,看不到这一技法内涵.但是在站桩一出手屈前臂,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手过心口则从颏下向前出手,这一过程所运用的正是“虎抱头”这一技法。
经云:“五夹。”
“夹”,是形意拳打破武术多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前三后七劲的别具一格的“夹剪”劲步型的来源。从技法上讲,如果要想找到练出“夹剪”的劲.就必须拧腰,顺后胯,使两胯前后在一条线上,并使后膝里扣,膝尖朝前,才能构成完整的“夹剪”之劲。“夹剪劲”对形意桩功和下肢技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步较小,又是单重.比传统的弓步、马步行动顺遂,劲速而又有力,这就是它的优点。
经云:“六合。”
它是形意拳妙谛入道法门。做不到内、外“三合”,就技**,等于失去了要旨的前提。“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共为“六合”。而“外三合”虽见形于外,但不是上下相对,而是上肢与下肢的各个三节的意、气、力,以及动、静的相合。上、下虽是两条线在统一指挥与行动下,以腰身催根节,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上下合为一力。六合一气周身一体才能意气归根,从而使内劲萌萌而生。 “内三合”是不见形的静中寓动,是“意”在起作用。但必须在“外三合”的上下相随的基础上,练得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三合归一。这样,以求得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才会进而周身一气,则形意技法精华自可求得。站三体式桩功,外形是静,内意在动,这就是静中求动,是意气在起作用。
“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
“静则为性,动则为意”;“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这些都清楚地告诉我们除了平素磨砺的动作之动以外,还要追求“静中之动”,只有知道“真动”,才能知“意”。换句话说,只有“动中之静”才是“真?quot;,知道它才能知“性”。在形意的妙谛中,只有知“意”才能寂然不动,感而遂发,进而才能妙用则为神。只有知“性”才能虚极静笃,还先天之本性.才能在技击上“不思自得,触之自应”,从而攀登技术高峰。
练三体式桩功,正是从“静为本体”开始去追求“动的作用”的。这个开始是为了练好外形,去追求动作中的“动”打基础的。只是这样还很不够,还得进一步去追求“静中之动”,也就是“内意之功”,即对“意”的训练,对“神”和“气”的内养,对“内劲”的培育过程。
经云:“明了四梢多-精。”
人的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手指甲、脚趾甲为筋梢,牙齿为骨梢。四梢发动,使气质神态会猝然生变,自己会觉得精神雄劲,胆壮气豪,人见而生畏。“惊起四梢”实际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也”,主要是发挥内在的精神作用。站三体式应“静中有动”,追求上述“意”的作用。但人们在练这个似乎枯燥的桩功中,易生杂念,气浮不安,站而不能持久,主要是因为只站外形而无内意,静中无动。如果勉强站时较久,亦不免事倍而功半。反之,在站桩时“静中有动”,运用“意”与“神”的作用,惊起“四梢”与外在动作结合,自然倍增气势与神采,若用于实战自会增进摧敌之威。
为了站好桩功三体式.必须牢记上述这些基本要求并正确运用。这是前提。进而再结合“四平”、“四梢”、“四象”、“五夹”、“六合”、“动静”、“意”、“性”和“气神”等要求进行锻炼,且持之以恒.究之入微,肯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实践证明,每于锻炼之前,能做些有益于腰、腿、关节等准备活动是很有益的。不仅会提高腰、腿、身、手的灵活性,更增进站桩或练拳械的锻炼效果,这是轻、灵、柔、韧与沉、重、刚、实互补短长,相得益彰的锻炼。
三、筑基功夫之二——母拳鹰捉
(一)具体练法
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l)周身自然放松,身体直立,两臂下垂;下颏回收,头正,目平视,齿扣,舌顶上腭;两脚跟对齐成立正姿式(图2一①)。
(2)两前臂向胸前抬起,手心向下(图2一②)。
(3)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贴身,随呼气自然下按,两掌平停于丹田;同时两腿随之屈膝半蹲(图2一③)。
(4)两掌握拳.两拳与两前臂同时贴身,由里向上翻转,成拳心向上靠于脐之两侧(图2一④)。
(5)右拳及右前臂贴身沿中线钻至颏下(图2一5);动作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继续从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图2一⑥)。
要求
①排除杂念,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2 抬前臂要贴身,掌根、拇指侧贴于“心口”上。要在吸气时上抬,不得耸肩、亮肘,也不要提气。
③两前臂及掌根、拇指侧从抬起到下按,即经云:“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以及“摩经’,和“手摩内五行”的技法,在做时要头顶、项直、肩垂、肘坠,抬起和下按要结合呼吸。下按时要塌掌根,沉气入丹田,两肘抱于两肋,拇指横平靠于丹田;两腿下蹲要扣膝压踝,不得突臀,上体与地面垂直。
④先从小指握起,成实心拳,向上翻转要有拧拉之意,但两臂必须贴于两肋。
5 拳及前臂上钻时,必须沉肩是肘,这是“先打顾法后打”的技法窍要所在。有拳钻出未动步,故发劲较难。务要顺腰、拔背,要肩催肘、肘催手;上体要“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6)原地左鹰捉 左拳贴“心口”上钻至有臂肘窝上部(图2一⑦),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尖随之稍外展,两腿构成三体式的桩步;同时左拳沿右臂向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变成“三圆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右掌则由上向下、向里,前臂贴肋回拉,靠落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掌前方(图2一⑧、2一⑧正)。即构成原地左鹰提式,亦即三体左式。
要求
①原地鹰捉是藉重心稍变,原地发劲,这是形意的高度技巧之一。练习时,切忌一摆三体式姿式就往下练,这会失掉原地发劲以求技法进益的好机会。
②当左脚迈出,在脚尖外展,必须符合桩步的技法要求,姿式正确。
③两掌拧翻,要体现出起钻、落翻的技巧和整劲来。从(图2-①~2一8)的动作全过程,即形意每趟拳开始的预备式(少数例外)。经曰:“起手鹰捉。”即指此。以下各拳皆按此做,故从略,只写“预备式”。
2.进步右鹰捉
(l)撤半步回 收接上式。左手握成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臂边外旋使掌心向上,停于脐左侧;同时右掌亦变拳,外旋微拉停于脐右侧;当左拳拧转回拉时.左脚亦同时回收靠于右脚里踝骨前,脚尖、膝尖皆向前;右膝紧靠于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2一⑨〉。
要求 1 拳要握实心拳,不得用拙力。要借腰劲拧转拳和前臂回拉。②左脚回收与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一致,不得长身。
(2)提步左钻 左拳向里拧转.沿体中线上钻至额下(图2一⑩);动作不停,右腿屈膝后蹬,左脚贴地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眼进提起靠在左脚里侧,右脚踝骨压在左脚躁骨之上,即“右提步”;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颏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2一11)。
要求 ①左拳上钻时要做到:“肘不离胁,手不离心”,不得努气使拙力。②左拳前钻.左脚前踹要同时进行,做到上下相随;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发挥“龙折身”的技法作用。③右脚提步时里踝骨压在左脚里踝骨上,脚尖要翘起,脚掌尽量要平。凡有“提步”,不论左右都要按此要求,下略。④提步时重心要稳。这就是形意鸡脚的特点,既有强立之形,又有行逞之速。
( 3)上步右鹰捉 右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上(图2一12);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一大步趟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眼进半步成桩步;与此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右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左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投靠在脐之左侧,掌心向下;目视右掌前方(图2一13)。
要求 ①右掌翻落时既要做到“三催”又要做到沉肩、坠肘、发腰劲,还要鼻尖、手尖、脚尖“三尖”相对;左掌翻转回拉要与右掌的动作、劲力协调一致,两掌在拧转中要有撑拨之劲,起钻、落翻要走弧形如水之翻浪。②左脚后蹬,右脚前趟其踩落要与右掌的翻落同时完成,以做到“手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但身体不可有起伏;动作要从舒展、自然中求上下和谐,完整一气,以便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练好刚劲。

3.进步左鹰捉
(l)撤半步回收 右掌握拳向下、向里贴肋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亦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前,脚尖向前,同时,左掌亦握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2一14)。
要求 与2一①同,惟动作左右相反。
(2)提步右钻 右拳向里拧转沿身体中线贴身上钻至颏下(图2一15);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贴地向前踹进、踩落,左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右脚里侧,即“左提步”;与右脚趟进的同时,右拳由颏下、嘴前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左拳在原处配合右拳沉劲助力,紧靠于脐之左侧;目视右拳〈图2一16)。
要求
同2-(2),唯有动作左右相反。
(3)上步左鹰捉 左拳贴”心口”上钻至左臂肘窝上(图2-17);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出与右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则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同时右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转贴肋回拉,靠在脐之右侧,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前方(图2-18)。
要求 同2-(3),唯动作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至左鹰捉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左鹰捉回身式
(1)扣脚收拳 两掌同时握拳;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边外拧边回收靠于脐左侧,拳心向上;同时,右拳亦外拧回收靠于脐之右侧,两拳抱腰;目视左方(图2-19)。
要求 1、左拳屈臂回收要以肘拉手;收拳、扣脚要上下相随,动作一致。2、回头要借腰力外拧束身。 (2)转身收脚 上动不停,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处;目视前方(图2-20)。
要求 1、重心转移要保持身体正直,不要长身,更不要突臀。2、右脚回收后脚尖与膝尖朝前,左膝里扣于右膝窝里侧,两腿靠紧,重心在左脚。
5、进步左鹰捉
动作及要求:同3。(图2-2~24)。
以下仍可左右式交替练习;如练至起端,回身练完左式(图2-25)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须在练完左式时方可收式。
6、鹰捉收式
动作及要求与三体式收式16同(图2-26~31)。

(二)鹰捉的技法和作用
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技法静的定型,静的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三体式诸多技法的动的应用,也是体验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的动的筑基功夫。故称”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式”,而鹰捉则是”形意拳的母拳”,是开启形意拳奥秘这之门的钥匙。前人有句名言”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说明练好形意拳,必须是:步步不离开腿上的步下”鸡腿”的功夫,把把不离开”鹰捉”身上的技法,手上的劲路。
前人常说形式有意技法的精体是要通过鹰捉来体验、运用和提高的。那么这个精华的核心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起落钻翻”劲。我们所以要千锤百炼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它。虽然说五行、十二形等拳是多种多样,而且各有特点,但是哪趟拳也没有”鹰捉”这趟拳体验”起落钻翻”劲最明显、最深切。换句话说,也只有先通过学它、练它,才能逐渐找到、练到这种真劲。人们追求的”翻浪劲”实质就是“起落钻翻”劲的核心。
练鹰捉,在从自然、和谐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整劲来,还要从轻松开展中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使内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发缓若轻风,即发迅如奔雷”。我们就是要练出这利气势和劲路来。至此,才能说对形意技法有所领会。人们或知”沾身纵力”之言,却不知”沾身纵力”其技,实际客观存在就是’起落钻翻”的具体应用。也只有通过练习鹰捉、用鹰捉,才能逐渐懂得它,找到它,并把它运用到其它拳法中去。故人们知人们称它为形意母拳。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板凳 发表于 2008-4-3 15:40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四)

形意拳入门(四)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5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五行拳
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
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
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尚先生曾说“内要提。”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练法(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动 作及要领详见上一讲鹰捉节(图2一1~8),故图3-③~⑨从略,图解由3一⑩开始。
(2)进步右劈拳
①撇半步回收 由鹰捉开始,左手抓握变拳,坠肘贴肋回拉,边回拉左前臂,边外旋,使拳心向上停于脐之左侧;同时,右掌变拳外旋微回拉,停于脐之右侧;当拳旋转回拉时,左脚同时回收,紧靠于右脚里踝骨,脚尖、膝尖向前,右膝紧靠左膝里侧;目视前方(图3-11)。
要领 a.两手变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时拳及前臂要拧转并用腰劲,如撕物状。b.左脚回撒与两拳拧转回拉,动作和劲力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但不要长身。

(2)提步左钻 左拳向里拧转贴身上钻至胸、额下(图3一12);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向前跟进提靠于左脚里侧,即右提步;与左脚趟进的同时,左拳由额下向前上方、向外拧转钻出,高不过眉,拳心斜向外,小指处拳眼向上;右拳在原处沉劲以配合左拳紧靠于脐右侧;目视左拳(图3-13)。
要领 a.左拳贴身上钻时要贴紧,不可憋气。 b.左拳前钻与左脚前蹬要同时进行,身体拧转45度,保持上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坠肘要用腰劲钻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c.右脚提步要靠紧;重心要稳。
③上步右劈拳 右拳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上部(图3-14);动作不停,左脚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钻出,当两拳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拧转,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与心口齐;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贴胁回拉,靠在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3-15)。
要领 a.右拳劈落时要沉肩坠肘,发腰劲.做到“三尖”相对。要利用“三催”之劲并抻出“三星”(肩窝、肘窝、腕窝),力达前臂;右拳回拉与出右拳的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b.左脚后蹬,右脚前趟、踩落要与右脚齐到才为真”的技法要求;动作、劲力要从自然、和谐中逐步求得迅猛刚实,以求打好刚劲,在行进中身体不要有起伏。
(3)进步左劈拳
①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动:右拳向下、向外拧转贴胁腹回拉,边拉边向外拧转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同时,右脚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16)。
要领 同(2)一①,唯动作左右相反。
②提步右钻
动作与要领 同(2)之1,唯动作左右相反(图3-17、18)

上步左劈拳
动作与要领 同(2)一②唯动作左在相反(图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动作多少视场地大小、路线长短而定。现以练完左劈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劈擎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 重心不变,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3-21)。
②转身收脚 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骨,脚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22)。
要领 a.左拳回收要借腰劲,用肘拉手,边拉边拧并回捋。 b.重心转移时,要注意保持身体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不要长身,亦不要突臀。 c.右脚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贴于右膝窝里侧,两腿要靠紧,右脚尖朝前。
(5)进步左劈拳
动作及要领 与(3)同,唯方向相反(图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劈拳(图3-27)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须在练完左式后。
(6)劈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图3一27),下略。

2.钻拳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外窍于耳,在体为骨”。居五行拳之二。拳经所说的似电、似闪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即说“似闪,内通于。”就得有似闪之形,又得有助肾之功,才合经义。而尚先生所传的钻拳在出拳之前,先是发“捋劲”,往回、往里勾挂,接着往外、往前、往里发搂拨的“包裹劲”。这一连贯动作就是明显的“似闪”之形。正由于这一回刁和往前搂拨,使腰部发挥回环摆抖之劲,达到良好的锻炼和强壮肾腰的作用。因之此法无论是外形、内意,还是实际作用.都符合经义。另外,从技法来讲,这一似闪的连续动作,有刁挂、前臂发劲和里含搂拨三种实用发劲击法,合而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劲”,也体现出经云:“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钻拳多一个“似闪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变化;前手往回、往里刁挂时的手型叫“刁手”,(图4~①、4~①正)。前手往前搂拨时的掌型叫“搂掌’,(图4~②〉。
钻拳歌诀 “钻拳似电性属水.生崩克炮若闪雷;在体为骨耳通肾,搂臂抖腕腰劲催。”
练法
(1)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与要领 详见鹰捉(图4~③~⑨),从略。自图4~⑩开始。
(2)进步右钻拳 ①撤半步左刁挂 左前臂向外拧转,掌心向上,右手变拳向外拧转,拉靠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动作不停。腰微左转,左脚贴地回收,脚跟靠于右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左臂屈肘,掌变刁手,向右、向里刁挂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于胸前,但不得贴身,与身体有一拳之隔;目视左前臂之刁手(图4~11、4~11正)。
②提步左搂掌 左臂边向里拧转,边向左下挂,至体侧将刁手变掌,向前、向上变立掌向里搂拨,停于头前,虎口高与眼平;同时,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前掌,(图4~12、4~12正)。
要领 a.左掌向前、向里搂拨.要将虎口完全撑开,着意于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并要发抖腕、甩掌之劲,动作要一气呵成。 b.上步要与搂拨、甩掌动作上下一力;身体不可左右摇晃;上体要顺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劲辅之。

③上步右钻拳 右拳内外拧转贴身上钻至肘窝里侧(图4~13)。动作不停。左脚屈膝后蹬,右脚向前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右拳贴左臂向前上方钻出,高不过眉,当右拳前钻与左掌上下相遇时,左掌则抓握变拳,向下、向后贴肋回收至脐之左侧,掌心向上;目视前拳(图4~14)。
要领 a、右拳前钻、左掌变拳扣收与趟进步,要协调一致。 b、前拳、前脚与鼻尖要“三尖”相对。 c、腰为主宰,两手相撑,要同时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钻锉劲。
(3)进步右钻拳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①同,唯左右相反(图4~15、16)。②提步右搂掌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②同,唯左右相反(图4~17)。③上步左钻拳 动作与要领 与(2)之③同,唯左右相反(图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左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左钻拳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钻拳回身式
①扣脚收拳 重心不变。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与右拳对称;目视左方(图4~20)。
②撤步刁挂 上体右转,重心转移至左脚,右脚以脚掌为轴,脚跟里转贴地回收,靠于左脚里踝,脚尖向前;同时右拳变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于右胸前,前臂与身有一拳之隔;目视右臂之刁手(图4~21)。
要领 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拧掳。 b.右脚尖里扣和重心转移时,身体保持正直,不得长身,更不得突臀。 c.转身、收脚、刁挂等要上下协调。
(5)进步左钻拳
动作及要领与(3)之2、③同(图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练习,练到起端回身后,练完左钻拳即可收式(图4~25)。
(6)钻拳收式
动作及要领 与三体式之收式同,从略。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地毯 发表于 2008-4-3 15:41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五)

形意拳入门(五)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6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3.崩拳
经云:“崩拳之形似箭属木”,“内通于肝,外窍于目,在体为筋”居五行拳之三。其形似箭,说明它的劲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经云:“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说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门,不仅径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纵力”的击法,则不论是近击、重伤、还是远摔、轻放,用崩拳都能得心应手。因之在人们心中崩拳利害,便成为形意门的特长。尤其形意前辈郭云深和尚云祥皆“以“半步崩拳”扬名武坛,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脚垫进发劲、打人,故称“半步崩拳”仅从这进半步来看,该说是缺点。可是正因半步才显出它的特点。崩拳形式上是进步,事实上这半步却有一步之远,虽是只先垫前脚,却比后脚上步的冲力还大。这就是它具有“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等技法特长而显示其威力。只有掌握这些技法特长,崩拳的半步才成为它可贵的特点。如果不懂得“脚打”,不会“趟劲”,则崩拳的威力起码要丢掉一半。
崩拳虽是前脚进半步打一拳,左右交替循环不断,但绝不是靠“连珠炮”单以速度胜人。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火机一发物必落”。这些技法要求,正说明打出一拳,就得有一拳的效果。崩拳充分体现“明了三星多一精”;的精华,内涵拧、裹、抻,拔之内劲;又有“三催”的周身一体的整劲;特别还要理解和锻炼到“拳打三节不见形”之特长。意到功深,自会有出拳必果之效,就不会用连珠炮打人,犯手出空回的毛病。打崩拳要打出它特有的直劲来,即带有拧转而又抻拔的直劲,且腰如弓发,身力得逞,两拳相辅相撑,势若奔雷,故迅猛而又刚实;“脚打七分”,更倍增崩拳之威,前脚前趟,后脚后蹬如卷地劲风,既劲疾而又步远,因之形成它的强具特点和风格。
崩拳歌诀 崩拳似箭属木性,生炮克横半步功,在体为筋肝主目,迅猛刚实拳不空。
崩拳的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鹰捉(图5一1~8),从略。
(2)拗步右崩拳
①由鹰捉开始,身体不动;两前臂向外拧转抓握成拳;左拳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前臂要平,高与“心”齐;右拳拳心向上,拳和前臂紧靠于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9)。
②身微左拧,重心稍前移;右掌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左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拳心斜向外;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10)。
要领 a、要胯催膝,重心前移,身微左转,注意身体保持正直,不可歪斜。 b、右拳上钻至左臂肘窝时,既要肘不离胁,手不离心,特别是意在蓄力待发。
③动作不停。右脚后蹬,左脚屈膝前趟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脚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趟进的同时,右拳贴左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11、5一11正)。
要领 a、崩出之拳要用腰劲,要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拧转的螺旋劲,在拧转中向前直打,要打出爆发劲;要沉肩坠肘,右臂要抻出“三星”,做到“三尖相对”;左拳回收与右拳前打.要有拧撕之劲,以求左右互力,劲整刚实。 b、左脚趟进,要借右脚的蹬劲,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出脚迅疾要走出“卷地风”的威力来,落脚要有踩劲落实。 c、拧身出拳要充分发挥“龙折身”的动作用,打要远,气要催。右拳的打出与左脚的趟进,要上下相随。动作完整一致;头向上顶,沉肩坠肘,两腿夹紧,前膝于发劲前前弓蓄力,以求发劲迅疾刚实,完整一气。

(3)顺步左崩拳
①身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图5一12)
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②同,惟左右拳相反。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右膝紧抵左膝窝里侧,右脚尖不超过左足跟.与左脚成45度。在左脚向前趟进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离与“心”齐;右拳同时向后、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靠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13、5一13正)
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惟左右拳相反。
(4)拗步右崩拳
动作及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②、③同(图5一14、5-15)。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多少、路线长短视场地而定;不论打到左崩拳或右崩拳,皆可回身;但欲回身时,打最后一拳跟步与前脚跟距离应留得稍大些,以便于扣步回身。现以打完拗步右崩拳回身为例,则右脚跟步距离左脚眼约一脚长(图5一16)。
(5)崩拳回身(狸猫倒上树)
①重心不变,身体右转;左脚以脚跟为轴向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形;同时,左拳不动,右拳向外拧转随转体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方(图5一17)。
要领 a、右拳回拉与左脚里扣动作要上下和谐。 b、扣左脚时上体不要前俯后仰.更不可突臀或长身。
②上动不停。重心移左腿。随即向右拧腰,转体90度;借转身拧腰之劲,屈膝上提右腿,右膝外展,以右脚眼为力点,借外摆之劲向前猛力踹出,脚尖向外横斜;同时,右拳贴身上钻,由颏下向前方钻出,拳心向上;左拳不动;目视右擎前方(图5一l8)。
要领 a、右脚借向右拧腰转体之劲出脚.脚有横截、前踹之劲。 b、右脚前踹与右拳前钻,动作要舒展迅猛,同时完成。前踹高度过膝,脚斜横,脚跟发劲;右脚、右拳与鼻尖要三点一线。 c、踹脚、钻拳时,上体不要左斜右歪。右腿曲屈而伸.快而有力;左腿微弯,脚实而稳。 ③动作不停。身体右拧,右脚向前横踩,脚尖外展落地,左膝抵于右膝弯处;同时,左拳贴右臂上钻,至两拳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向前、向下翻落;右掌贴胁边回拉,边向里翻转,落于脐之右侧,掌心皆向下;目视左手前方(图5一19)。
要领 a、右脚踩落与左掌翻落和右拳回拉,动作要协调一致,发劲要严整而迅实。 b、右脚踩落后两腿夹紧,重心要稳:上体右拧,似斜非斜,舒左臂要借拧腰以发劲。 c、此崩拳回身式,原名“狸猫倒上树”。右脚向前睬落,如蹬进踩远,左脚可跟步;如欲原地发劲,也可借拧身发劲踩落,亦可不跟步。但右脚踩落,必须与左掌翻落,手脚齐到,做到完整一气。
(6)拗步右崩拳
①右脚向前垫半步;左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右脚里踝骨处,成左提步;同时,两掌一同握拳:左拳向外拧转变立拳,右拳向外拧转,拳心向上,接着贴身上钻至左臂肘内侧: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20)。
要领 a、垫步、提步和握拳动作要协调一致。 b、要动身即将出拳时,再上钻右拳.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裹住劲以利蓄力而发,发则劲疾迅猛。
②动作不停。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前趟进踩落,右脚随即跟进成崩拳步;与此同时,右拳贴左臂上向前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贴肋拧转回收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21)。
要领 与(2)拗步右崩拳之③同。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至起端回身后,做完第一个拗步右崩拳,如图5-22即可收式。但在收式前,必须先做退步左崩拳。

(7)退步左崩拳
①两拳不动,重心后移;右脚沿直线向身后撤一大步,脚尖仍外摆成左弓步(系过渡性步型);目视右拳前方(图5一23)。
要领 退步要求练得既活又远,才更具有实战效能。
②此动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随即贴地后撤至右脚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上体微右拧,左拳贴身上钻至右臂肘窝内侧,小指侧拳眼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5-24)。
要领 经云:“进也打,退也打。”此动正是为“退也打’,要领而蓄力待发,故左前臂要拧裹蓄力于胸前。
③动作不停。重心继续后移,左脚向后踩落地,左膝抵于右腿膝窝里侧,两腿靠实站稳;同时,左拳贴右前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发“三催劲”,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右拳在左拳行至其上时,向外拧转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即成退步崩拳姿式;目视左拳前方(图5一25)。
要领 a、退步崩拳各分解动作之间不应有停顿;向前崩出左拳要拔背、抻肩、催肘,以充实其力;右拳回拉,要裹肘、拧腰,以增其力,并与左脚向后踩落之劲,协调严整,同时完成。 b、左脚向后踩落,脚掌落地时要有踏地反蹬之劲,并借腰劲以催左拳,使之崩劲迅猛,以发挥“退也打”的实战威力。 c、退步打要两腿相夹,左脚反蹬,并要沉肩坠肘,拧腰拔背,头往上顶,气往下沉,使周身拧撑发劲,完整二气。不可左右摇晃和长身。
(8)收式
两拳与身体动作不变。左脚沿直线向前迈一步成桩步;目视左拳前方(图5-26)。以下的收式动作及要领与“三体式”同,从略。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地板 发表于 2008-4-3 15:41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六)

形意拳入门(六)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7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4.炮拳
经云:“炮拳之形似炮属火”、“内通于心,外达于舌,在体为血脉”,居五行拳之四。其行进路线呈锯齿形曲线前进。
尚先生所传形意的炮拳,虽步走曲线,但每步仍具有前蹬、后蹬之劲;头上一拳与一般练法有较明显的不同。其一是它的劲既非挡又非架,而是具有拧、滚、拨、化三劲;其二是它的贴头之拳,是借拧滚之劲既拨化来手,又借身力而发劲,故不畏来手身大力猛,因发身力故更助长其中拳出击的拧转发劲。两拳相称,倍增抖腰发劲的特长。
炮拳歌诀 炮拳似炮性属火,生横克劈拗步活,体为血脉心主舌,拧转火机物必落。
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鹰捉左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图6-①-⑦),略。
(2)提步双抱拳
①从三体式起(图6-⑧)。左掌不动,右掌向前与左掌平行探出,两掌拇指尖相连,手高与心齐;同时,左脚沿直线向前方趟进一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手前方(图6-⑨)。
要领 a.右掌之探出,要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之劲,与右脚提步同时完成,并做到上下相随,轻灵而稳健。 b.探掌时要沉肩、拔背;左脚趟进要远,提步要稳,不得俯身或长身。
②动作不停。右脚借提步蓄力,再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随即提起跟进靠于右脚踝骨里侧,成左提步;同时,两手抓握变拳,分别向外拧转,贴肋向后拉至脐之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目视左前方(图6-⑩)。
要领 a.右脚借提步之蓄力,再进一步时,要步活、进远而稳实。 b.成左提步时,两掌边变拳、边拧转回拉,有拧撕束腰之劲;提步要与双拳束腰同时完成,两腿要靠紧,身体不可前俯或摇晃。

(3)拗步右炮拳
①身体微右转,左拳向外拧转,贴身上钻至下颏前;同时右拳外拧上钻至左臂肘窝里侧束紧,两拳虎口向前:目视左前方(图6-11)。
要领 两拳上钻,要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但不得努气,拙力。
②上动不停。腰向左拧,右脚屈膝后蹬,左脚向左前方(约45度)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右膝抵于左膝弯里后侧,重心在后脚;同时,左拳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里拧转拉贴于头部左额角,腕关节与拳背处紧贴于额角前.拳心向外;右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左前方(图6-12)。
要领 a.两拳皆借拧裹以蓄力,反拧而发劲;左拳要借进身左拧之劲,滚拨靠于额角;右拳则借向里反拧.发螺旋劲打出。 b.左脚趟进与左拳钻滚、右拳打出动作要协调一致.以腰为主宰.发劲要从自然、和谐中求得刚猛迅疾。 c.步距略大于崩拳.约一脚左右.两腿要夹紧.靠实、身体不可前倾或左右歪斜,不要突臀;右拳与左脚尖、鼻尖要“三尖相对”。
(4)拗步左炮拳
①上体右转90度;同时.左拳向前方下落与右拳齐平.两拳亦右摆90度,两拳边摆、边内旋拧成扣拳.虎口相对.拳心向下,两拳相距一拳之隔:目视两拳(图6-13)。
要领 上体右转与两拳右摆,动作要完整,上下一致。
②上动不停。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前方(约90度)进一大步.右脚亦随之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时.上体左拧.双拳向外拧转贴胁回拉,置于脐之左、右侧,要束腰靠紧,成独主双抱拳;目视右前方(图6-14)。
要领 左脚上步、右脚提步和拧身束腰收拳,动作要上下完整一致。
③动作不停。步不动,上体微左转.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额前方,左拳亦外拧;同时随右拳贴身上钻,置于右臂肘窝里侧,两拳虎口向前.拳心均向外;目视右前方(图6-15)。
要领 两臂尽量拧转裹紧以蓄力。
④动作不停。右脚向右前方趟进踩落.左脚随即跟进大半步.左膝抵于右膝窝里后侧,两脚相距一脚左右,重心在左腿;同时,腰向右拧.右拳随转腰向前、向上钻至头前.继而向理拧转、拨拉至头部右额角.腕关节与拳背贴于额角.拳心向外;左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坠肘,抻出“三星”,拳高与心齐;目视右前方(图6-16)。
要领 与(3)之②间,惟左右方向相反。
(5)拗步右炮拳
动作及技术要领与(4)拗步左炮拳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图6-17、18、19、20)。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动作数量多少视场地而定,不论练至左炮或右炮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拗步右炮拳为例,转身往回练。

(6)炮拳回身式
①右拳内旋成扣拳;同时,左拳由头前下落与右拳平,两拳虎口相对,高与心齐,沉肩坠肘,目视两拳。动作不停。腰向右后转,双拳随转体,向右后方平摆,眼随手动,目视两拳(图6-21)。
要领 两拳向右后方平摆,要用腰力,重心要稳。
②上动不停,借上动转腰之力,以右脚为轴,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随转体贴地向右脚尖外侧扣步,同时两拳一起外拧,贴肋回拉,收于脐之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右前方。此时身体已由原位置向右转动120度左右(图6-22)。
要领 a、扣步转身以右脚为根,不能移动;左脚借拧腰之劲,扣步要活而稳。 b、要做到提肛、并膝、裹胯、不可俯身或突臀。
(7)拗步左炮拳
①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借转移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将脚尖转向前方;同时;右拳外拧贴身上钻至颏前方;左拳外拧,随右拳上钻,置于右臂肘弯里侧,两拳虎口皆向前,拳心向外,目视右前方(图6-23)。
要领 两前臂裹紧蓄力;转体移重心时不可突臀。
②上动不停。接着上步打左炮拳(图6-24)。
要领 动作及要领与(4)之④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到起端回身,但必须打完右炮拳方可收式,如从左炮拳回身,则真接接做拗步右炮拳,即可收式。
(8) 炮拳收式
①接拗步右炮拳(图6-25)。右拳不动,左拳从体前下落至右臂肘弯下,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前方,(图6-26)
要领 左拳屈臂自然下落,不得用力。
②动作不停。身体向右拧转,左脚向前迈半步,成桩步;同时,左拳贴右前臂里下侧,向前、向外拧转打出,虎口向上,拳高与心齐,右拳向外拧转;贴肋回收至脐之右侧;目视左拳前方(图6-27)。
要领 左拳要沉肩、坠肘,借顺腰之劲以出拳,与左脚迈进同到。
③以下收式动作与三体式同,从略。

5.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五行有“万物土中生”之说。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说横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从站桩三体式、鹰捉、五行拳开始,就都是以横钻之拳起动。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故钻横是一式。在击法实战上,也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实践验证这样起手还是效果较好的,故形意拳在实战上多以横拳作起手。
尚先生教练横拳时,特别强调“起横不见横”的技法要求。用中见横是招法,不见横是内劲,才是技法窍要,是“拳打三节不见形”技法之本。
横拳歌诀 横拳似弹性属土,生劈克钻形不露。体为肌肉脾主口,出于难招妙难书。
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左鹰捉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图7-①~⑦)略。自(图7-8)始。
(2)提步双抱拳
动作与要领与炮拳之(2)提步双抱拳同(图7-⑨、⑩)。
(3)拗步右横拳
①步不动。左拳由下向左前、向里拧转穿出,拳心向后上方,高与肩平;右拳不动,目视左拳(图7-11)。
要领 穿左拳时尽量反拧,但不要耸肩、晃身,要轻松自然。
②步不动。身微左转,左拳穿出后随即向外反拧转;同时,右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左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7-12)。
要领 a.左拳从肋下穿出不停拧转,先是向里拧转,当右拳贴肋上穿时,开始向外反拧转。 b.右拳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蓄力以进。
③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半步,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右膝抵于左膝后里侧;同时,右拳向左臂肘下贴臂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沉肩坠肘,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当右拳行至与左拳上下相交时,左拳外拧转成拳心向上,向后贴肋回拉至脐之左侧,目视右拳前方(图7-13)。
要领 a.本式中的①、②、③为连续动作,中间不要停顿,身体在动作中不要有起伏。b.左脚前趟与右拳打出,以及左拳回收,要上下相随,动作协调;出拳、出脚要发腰劲,拗中求顺;前拳、前脚、鼻尖要“三尖对”,动作要从自然中求得迅猛刚实;出右拳要在拧挫中含有横劲,但不露横形。c.右脚跟进要自然,两脚落实,两腿夹紧,沉肩坠肘,拧腰顺臂,但不可前俯后仰,左斜右歪;头上顶,周身完整一力。
(4)拗步左横拳
①身往右转,右拳臂随身动;左脚经右脚前向右前方斜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右拳(图7-14)。
要领 拧身斜进要并膝裹胯,两脚还要有前趟后蹬之劲;并要步稳身直。
②步不动。身体微右转,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7-15)。
要领 与(3)之②同,惟左右相反。

③上动不停。身体向右拧,右脚向右前斜进一大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左膝抵于右膝后里侧;同时,左拳由右肘下贴臂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沉肩坠肘,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胁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7-16)。
要领 与(3)之③同,惟左右相反。
(5)拗步右横拳
动作及要领与(4)拗步左横拳相同,惟左右相反(图7-17、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进行练习,不论练至左或右横拳,皆可回身。现以练完拗步右横拳为例,转身往回练。
(6)横拳回身式
①以右脚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转体向右脚尖外侧时扣步;右拳随身右转,目视右拳(图7-20)。
要领 a.左脚要借拧腰之力以扣步,右脚为根不能移动,扣步时要活而实。b.要提肛、并膝、裹胯,不可突臀、俯身。
②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借转体移重心,以踝关节为轴原地将脚尖转向右斜前方;同时,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里侧,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7-21)。
要领 转体移重心,不可突臀,左拳及前臂要拧贴以蓄力。

(7)拗步左横拳
动作不停,身往右转,右脚向右前方斜进一大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左膝抵于右膝后里侧,两腿夹紧靠实;同时左拳贴右臂下向前向外拧挣打出,掌心向上,沉肩坠肘,拳高与肩平;在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肋回拉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7-22)
要领 与(4)之③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到起端回身,但必须打完右横拳方可收式。如从左横拳回身可直接接做拗步右横拳(图7-23)。
(8)横拳收式
接拗步右横拳,左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右臂肘里侧,拳心向下(图7-24);
上动不停。身体右移,左脚向前迈进半步,成桩步;左拳贴右臂下向前、向外拧转成立拳打出,沉肩坠肘,拳高与心齐;当左拳行至与右拳上下相交时,右拳外拧贴胁回收至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7-25)。
以下收式动作与三体式同,从略。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7# 发表于 2008-4-3 15:42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七)

形意拳入门(七)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8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三)套路拳(包括对练套路)
通过站桩、练鹰捉和五行拳打好基础,就可以开始学练套路拳。尚先生所传的套路别具特色,计有:进退连环拳、六合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和杂式锤。学练时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它的特色,抓住它的神与威、气与力和动作、技法的独到之处。
(1)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动作和要求与前述各预备式同(图8-1)。
(2)上左步右崩拳(即拗步崩拳)
双手同时握拳,左拳虎口向上,右拳拳心向上,小臂紧靠右腹,随上体微左拧贴肋腹向上、向外拧转钻至左臂肘窝里上侧,虎口向前(图8一2),接着右脚后侧,膝抵于左膝窝里侧,重心在右脚,同时,右拳贴左小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向外拧转回拉至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8一3)。
要领 a.右拳向上、向外拧转要在轻松、自然中,做到钻、翻、拧、裹、坠的内涵要求。b.右拳欲发之劲,根在脚,劲发于腰。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而发,但必须在“打法须要先上身”的技法要求下,上体先微左拧,做到“身似弩弓,,以蓄力,再求“拳似药箭”以发劲;还要充分利用腰的作用,以求得“打要远、气要催”的威力。c.右拳打出时,里拧要打出螺旋的爆发劲来;与左拳向外拧转回拉相辅相撑的增力;右拳打出要做到“三催”,打出“三星”来。d.左脚虽进半步,也要尽量练出“脚打七分”的趟劲来,并要手脚齐到,打出整劲来。

(3)退步左崩拳(青龙出水)
两拳与左脚不动,右脚后撤成左弓步(图8一4),继而左脚提起后撤,当撤至贴于右脚里踝上时,脚尖要翘起成左提步;同时,左拳向上、向外拧转,钻至右肘窝里侧,虎口向前(图8一5);上动不停,左胸继续后撤,距右脚一脚处,踩实落脚,脚尖向前,重心在两腿间,稍偏后,左膝抵于右膝窝,两腿夹紧;右脚不动(与左脚夹角约45度);同时,左拳贴右小肩上侧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右拳边外拧、边回拉收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8一6)。
要领 a.右脚后撤步要放开,以求退而能远;并借后撤惯性提撤成左提步。其所以用磨胫提步,就是为了步出径直,蓄力以发,进而能实,迅疾有力。因而能充分发挥其前趟反蹬的特殊威力。b、左拳拧裹抱于右臂肘窝里和左脚的磨胫相贴,正是上下相随,蓄力待发。左拳前崩与左脚后踩都要借腰力以发。c、拗步出拳必须两腿弯屈,相靠夹紧,以求步稳桩实,周身完整一气,乃使出拳迅猛刚实。
(4)顺步右崩拳(黑虎出洞)
左拳不动。右拳贴身向上,向外拧转至左肘窝里上侧,虎口向前(图8-7);接着右脚拧脚尖朝前,向正前方趟进一步,随之左脚屈膝后蹬跟进一步,成崩拳步;同时,右拳贴左小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虎口向上,高与心齐;左拳向外拧转回拉收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8-8)。
要领 a、顺步崩拳,腰劲易散,故左膝必须紧靠于右膝窝里侧,两腿夹紧。 b、右脚前趟和左脚后蹬,要与右拳前崩做到上下相随,手脚齐到。C、连环拳练到此式,共打了三个崩拳。但其步法各自不同,有进,有退、有拗、有顺。这是本趟拳最显功力的三拳,也是命名“进退”及练进退发劲的核心所在。故练时既要活而顺,又要刚而实,打每一拳都要充分体现“拳似炮、龙折身”的威力和技法。
(5)退步白鹤亮翅
右臂向下,向里拧转回收,左臂向下,向里拧转下插,使两腕部交叉于腹前,右臂在外,两臂微屈,虎口向里(图8-9和背面);动作不停,借长身、抖腰之劲,使两臂向上至头上向身之左右展;同时后撤左脚成右弓步;目视右拳(图8-10);上动不停,两臂分左右向下弧形下落,抱于脐之两侧,小臂贴腹,拳心向上;同时右脚撤至左脚里踝前;目视右前方(图8-11和背面)。
要领 a、右臂下摆回收,其小臂向里拧转时要有封、挂之意;两臂交叉于腹前时,要有蓄力待向上抖发之劲。 b、两臂往上要着意于拳和腕有向上、向外抖发之劲。这是“亮翅”之劲的涵意所在;双臂从上展开向下呈鸭蛋圆形,上宽下窄,着力在上。但双臂在头上展开时,幅度不要过大,以免散劲。 c、两臂并于腹前,不要震脚、砸腕。因“亮翅”,不是“并翅”或“拍翅”。但必须做到收臂、沉腰、束身,以使秘上发抖劲后,身劲不散,且为下一动作蓄力待发作准备。

(6)上步左炮拳
右拳经胸向上、向前、向外拧转至嘴前,虎口向前;左拳也向上、向外拧转至右肘窝里侧,虎口向前,拳心向上(图8-12)。上动不停,右臂内旋小臂,借拧拨之劲使腕关节贴于头之右额上;同时腰向右拧,左拳向前、向内拧转,边拧转,边打出,高于心平,虎口向上,同时右脚向前趟步,左脚跟步,距右脚有一脚之隔,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拳前方(图8一13)。
要领 a.两拳向上、向外拧转,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裹以蓄力,但不得用拙力。b.右小臂向内、向上拧拨,必须沉肩、坠肘,不得用小臂上架;右腕贴右额,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因低而挡眼。 c.腰之右拧,要做到“似斜非斜”,以求抻腰拔背,使左拳劲顺打远。 d.右小臂拧转拨化与左拳拧转打出以及右脚前趟踩落,都要借拧腰而发劲。且三者,必须左右相撑,上下相随,手脚齐到,以达发劲完整。 e.左脚眼进后,左膝必须靠紧右膝窝,两腿夹紧,以求桩实根圆。
(7)退步左鹰捉
身体微左转,左脚撤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拳向外拧转下掩,拳心向上,力达右小臂里侧;目视右拳前方(图8一14)。
动作不停。右脚借左脚后撤惯性后撤,成右提步;同时,左拳贴肋,拳心向上、向外拧转钻于右肘窝里上侧(图8一15〉。
动作不停。借左脚后蹬之劲,撤右脚;左脚亦随之微撤,成左腿在前的三体式;同时,左拳贴右小臂上向前,边向里拧转边变掌下翻,成鹰捉式右拳贴身回拉,收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掌前方(图8-16)。
要领 a.撤左脚时,要撤得活、撤得远。成右弓步时.不要停,右脚借力后撤并要做到“磨胫”,随向后踩落。要落得快,落得实,带动左脚微撤,两脚要同时抓地落实。且右脚落地尚须有反蹬之力,以助左掌向前翻落发劲。 b.左拳上钻于右肘窝而欲退步出手时,切不可勾腰、耸肩,亦不可用拙力或憋气。 c.左手翻掌与两脚后撤踩地,要上下相随;同时借向右拧腰之力以发劲,要练出“退也打”的威力来。
(8)撤步掩手
左脚撒半步至右脚里踝骨前,脚尖向前;同时腰向右拧转,左手变tuo形掌(图8一17)向外拧转小臂,向里划弧回拉至胸前,掌心向上,虎口向前,目视左掌(图8一18)。
要领 a.回拉左手要做到边拧转边回拉,要借腰力,充分发挥拧、裹、坠的技法涵意,还要借翻腕之力,着力于手背的腕指间。 b.蛇形掌的翻掩与左脚的撤落,要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9)一马三箭(在脚为一马三践)
①上步tuo形撑掌
腰向左微拧,借抖腰和右脚后蹬之力,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左掌向前边拧边变成立掌撑出,掌心向前,高不过眉,力达于掌;目视前掌(图8-19)。
要领 a.左脚前趟要迅猛;右脚跟进要轻灵。b.左脚踩落与左掌的撑出要手脚齐到;要肩沉、肘坠,上体似斜非斜,以求力贯前臂。
②拗步右钻拳
右拳贴肋,向前、向外拧转钻至左肘窝里上侧(图8-20)。继而腰向左拧,借抖腰和右脚后蹬之力,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跟步落于左脚后侧;同时左,tuo形掌五指撑开;右拳贴左小臂上侧前钻,当两手上下相遇时,左掌边下捋、边握拳、边向外拧转回拉,收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右拳向正前方钻出,拳心向上,高不过眉;目视右拳前方(图8~21)。
要领 a.右拳钻靠左肘,要沉肩、坠肘,以蓄力待发。b.左脚前趟,右脚后跟仍要迅猛、轻灵,与前式撑掌动作连环一气。c.右拳钻发,左脚踩落和左拳收腰,必须上下相随,左右相称,手脚齐到,劲力完整。
③进步狸猫上树
借屈双膝、拥上体、右脚后蹬之力,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经左腿里侧,脚尖边外摆、边向前截踢,高不过胯;同时,左拳贴肋,拳心向上、向外拧转钻至右肘窝里上侧,虎口向前(图8~22)。
腰向右拧,重心前移,右脚向前截踩而落,脚尖外摆;左脚随即跟进半步,脚尖向前,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左膝抵于右膝窝,两腿夹紧,重心在左脚;同时左拳贴右小臂上侧,向前钻出;当两手上下相遇时,两拳同时变成三圆掌,左掌继续向前、向下、向里拧转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齐;右掌贴左臂向下、向里拧转翻落,收于脐之右侧,掌心亦向下,小臂紧贴于右腹;日视左掌前方(图8~23)。
要领 a.从撑掌、钻拳到狸猫上树,都是左脚在前,且要迅疾地大步向前趟进,并要接连做三个,故在脚称为“一马三践”。经云:“践拳似马奔,连环一气演”,因之这脚下的“三践”和手上的“三箭”,两拳一脚,必须练得迅疾连贯,势如奔马,一气呵成。这正是它命名“连环”的关键所在,故应练出它应有的气势来;但疾不能乱,步步要疾而稳,手手要快而实。b.左掌前翻、右掌回收与右脚的截踩,必须借左脚后蹬和腰向右拧转,以纵腰发劲,但要左右兼顾,手脚并重,手落脚落,上下完整一力。c.狸猫上树之右脚,去有截踢之劲,落有截踩之劲,两劲相连,意有不同:左腿微屈是重心所在,又是右腿发劲之根,必须站得平稳、沉实,但不得耸肩、提气。
(l0)进步右崩拳
左脚后蹬,右脚垫步向前,左脚跟步成左提步;同时两掌从小指抓起卷握成拳,左拳虎口向上,右拳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前方(图8~24〉。
右拳贴肋向前、向外拧转,靠于左肘窝里上侧(图8~25)。
右脚后蹬,腰向左拧,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跟至左脚后成崩拳步(稍大些),同时右拳沿左小臂上向前、向里拧转崩出,高与心齐,虎口向上;左拳贴右小臂、贴胁向外拧转拉回,收于脐之左侧,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前方(图8~26)。
要领 a.右脚垫步要先顺腰屈膝,以免长身而散劲。b.右拳贴左肘窝以蓄力,但不要耸肩,要借腰劲出拳。c.左脚借提步的“磨胫”是为了增大前踏之劲;左脚踩落与右拳崩出,要手脚齐到。为了便于扣步回身,故右脚跟进步要大些。

(11)回身狸猫倒上树
借向右拧腰之劲,左脚以脚眼为轴,脚尖里扣,与右脚成内八字;同时右拳用肘拉手,边向外拧转,边回拉收于脐之右侧,拳心向上;重心仍在右脚;目视左前方(图8~27)。
借身体右转回身之劲,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屈膝贴左腿里侧抬起,脚尖勾起,边外摆、边向前截踢,高不过胯.脚心向前;同时,右拳贴肋从额下向前、向上、向外拧转钻出,拳心向上,高不过肩;目视右拳前方(图8~28)。
左脚屈膝后蹬,重心前移,借上体右拧,以右脚跟向前、向下踩落,脚横斜落地,左脚随之跟半步,脚尖向前,两脚间约一脚之隔,左脚紧抵于右膝窝,重心在左脚;同时左拳贴胁向上、向外拧转贴左肘窝上侧顺心臂向前钻,当两拳上下相遇时,同时变掌,左掌向里拧转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与心平;右掌贴左臂向下、向里拧转,收落于脐之右侧;目视左掌前方(图8~29)。
要领 a.扣左脚、拉左拳要借腰力,做到上下一致。
b.截踢与前述“进步狸猫上树”的技法和劲路皆不同。前者是借直选之劲以截踢对方的膝、胯部位,并踩落以发之;本式则是借回身之际,用摆膝、摆脚、探脚跟之劲以截踢对方来脚,进而踩落以伤之。故左腿从抬起到踢出,膝有从里向外摆动和前挺之劲,脚有从抬起到勾脚外摆,有截踢踩落之劲。这是在练崩拳回头中就操之有素的唯一腿法,在练习中要进一步领会它的实用技法。
经云:“拳打遍身是法,脚踢浑身是空”正因为形意拳有“进步踩打”、“手脚齐到’,和“练功发劲,,等特长,所以它不主张用脚踢。因之在形意拳的套路中,除此截踢外,仅在“八式,,拳中尚有“龙虎相交”的的一个向前截踢、发劲脚法,只此二者。c.截踢与踩落,是两个劲,但用时则常是合二而一,以一气贯之;左掌前翻、右掌回收与右落,要手脚齐到.上下合一,要借拧腰而发劲。以上是进退连环拳前半趟,练完回身。后半趟练到头,狸猫倒上树回身,接练“上步右崩拳”,再练“退步左崩拳”(图8~30),方可收式。
(12)收式
两拳和右脚不动,只把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即收式之①成左劈拳式(图8~31),接收式。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8# 发表于 2008-4-3 15:43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八)

形意拳入门(八)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9期)
李宏演练、王惟震绘图
十二形拳(节选)
它是效仿各种动物的生活和搏斗的特长,象形取意地组成动作,用以锻炼身体,提高技击效能。
戴龙邦所传,原为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鹰、熊。后由李洛能会添了tuo(鱼它)形和tai(鸟台)形.使其形意技击之法更趋全面。因人们在十二形中对tuo形和tai形的误解最多,为除疑窦,兹将该两形的具体练法等详述如下:
一、tuo形:
经云“ tuo有浮水之精”近氏人著书因鼍与之同音。且会水,便误认为是它。鼍是扬子鳄,又叫猪婆龙,tuo老谱称“剪子股”,俗叫“卖油郎”,六只长腿的昆虫,灰褐色,长不过寸,雨后在水面上常见。在动物界称为“水上游客”。我们所要学就是它浮游水上,曲线游进,既轻灵又快速的特点,它的掌型是拇、食指分开,其它三指卷屈。这掌型正是学其轻灵的瓜儿,而不是学鼍的大巴掌。有人甚至特意把掌型改成八字掌,更是与传统不符。
(一)技法
tuo形动作简单,可说只是“左一拨,右一拨”。但它却弥补了形意拳没有侧旁发动的不足。也增加了动作轻灵的技巧。步法比一般的形意步还要轻快许多,这说明练它的长处。练tuo形的回身,不论是从左或从右后转回身,其撑拨动作和回身所上的一步,是练形意的难点,在技法上也是出人意外的一步。经云:“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要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中。”寸,步也。要想练好形意tuo形回身,关键在“近在眼前”这一步。学tuo的浮水之精,精就精在它的步法上。因它难练,故在练tuo形回头的技法上,就出现了一是打完左式不打右式,只向右撑掌一拨,不上步,反而向左扣步,回身上左步、撑左掌;一是打完右式回身上左脚(不到位),以撑左掌过渡,接练撑右掌(到位)发劲。”这是值得商榷的
(二)练法
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如前(图2~8略)。见(图9)。
2.tuo形左式
(1)两手拇指和食指撑开,其它三指卷屈成tuo形掌,(图1),借向右拧身之势,使左掌由前向下、向里、再向上、向外翻转至口前,上臂里裹,使掌心斜向左外侧;右臂边后拉,边外拧至右肋旁,掌心斜向里;同时,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回拉,靠于右脚里躁上,成左提步(图10)。
要领 ①力贯拇指和食指,撑开掌的外缘。②圈收左手及臂,是借向右拧转收身之劲,要缓而柔,是为了蓄力待发。③移重心和收左手、左脚要上下相随,和谐一致。
(2)当重心移至右腿.腰、身、手、脚完成右拧蓄力时,马上又向左反拧身,左脚轻捷地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右脚用迅猛爆发劲向右后方蹬劲,提起跟进,靠在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时,左臂边里拧,掌经脸前边拧摆,边翻转,向左侧前方撑拨而出,肘坠、臂撑、掌立、掌心斜向前,高不过肩;右掌边外拧转,边向下、向里、向身前拧插于脐,掌心斜向上;眼看左掌前方(图11)。
要领 ①完成右拧蓄力时,马上向左反拧,周身上下一力;使左拨之掌一晃即到,如风掣电闪,既轻灵又迅疾.②由左提步蓄力,到右提步骤发,是练tuo形所求的“周身一气,劲发一方”的特色。必须由轻松、谐中做到骤发专注。左脚跨进要与右脚蹬劲相辅相成,与两掌上下一力。3.撑拨之劲既求圆柔又要韧刚,才能于“三摇两旋”的运动中,起到制敌的作用。④tuo形之步既轻灵又迅疾,是要求活而不浮,而不僵;且每步之蹬都必须有扒蹬之巧,这是学练tuo形能有浮水、曲进,而又劲疾之窍要所在。

3.tuo形右式
练法与要领与左式同,只是左右相反(图12)。如此左、右反复交替练习,现以练至右式回身为例,转身往回练。
4.回身式
打出右式后,左掌随身体左后转,由腹前向上经脸前、边拧拨,边翻转,边随身向左前方撑拨而出,肘坠、臂撑、掌立、掌心斜向前,高不过眉;同时向后外摆左膝和左脚尖,随身体向左后方跨步轻落;右脚提起靠于左踝上,成右提步;右掌于左掌向左后方撑拨的同时,边向外拧转,边向下、向里、向身前拧插于脐,掌心斜向上;眼看左掌前方(图13)。
要领 要借右脚反蹬、摆左膝左脚跨步之力和两臂拨、收之力,以求上下合一,来完成180度直线转体。这就是武术中靠步法和身法技巧来完成的“指前打后”的高难技击动作。因为此法难练,故在习练中形成垫步缓冲的练法。如前述“tuo形的技法”中所介绍的两种练法较易掌握,如从先易后难入手,也可以按彼练。
5.收式
回身做tuo形左式,再接做右式,反复交替练习,练至起式处如做完右式,再做回身式练成左式(图14),即可做收式。
(1)双tuo形掌同时握拳;左拳外拧变拳,心向上,高与眉齐;同时,重心稍后移,右脚后撒一步,成桩步;目视左拳(图15)。
(2)右拳以肘做轴向外、再向上翻转,亦抬与肩高,拳,心向上;两臂成弧形,前后相对;眼看右拳(图16)。以下与三体式收式同,从略。

二、tai形
经曰:“tai有坚尾之能。”误有骀(劣马)、鸽之写法。故,说类似驼鸟,而驼鸟只善走并无竖尾之能,故不知是何物。tai,又名兔鹘,是一种尾短的小鹰,人们叫它“秃尾巴鹰”。猎户得之,幼磨其爪(因原爪过尖锐,以免捕捉时损伤野兔皮毛),喂养以捕野兔。野生的tai多站高枝,头常向下,尾向上倒立着(即竖尾),为俯窥狡兔,野鸟,以便疾下捕捉。因为一般不知,才出现多种猜测。在拳的击法上因人是用双臂在身前学其用尾,是借肋腹发劲,形成前挤上撑而发竖尾之劲,故它用的是“肋腹打”因为形意拳的技法达到记超境地时该哪沾哪打,而在它的14处打法中,惟有人的“肋腹”处不能发劲打人,故李洛能才予以增补之,使形意拳的技法更全面。
有人说练它“拳势顺,则气由尾阁上提,肝舒气固”,实为臆测。
(一〉技法
练tai形是在身前用两臂上分下合,两臂合成尾状往前、往上发竖尾之劲。既是在身前,又是借腰用肋腹发劲,为什么有人竟说它是“臀尾打或跨打”?这是因为肋腹既不是突出的关节,又不是有力的肌腱,人们不知道能用它发劲放人。从“tai有竖尾之能”,必然是用臀尾打或胯打。
武术技法上,出现疏漏或误解的事很多!象拳经“手脚法”中云:“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在形意拳周身所用的打法中,向有“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拳之说。因为是头一个,其它都是两个,共计是13处,再加上臀尾,共计14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4处打法。拳经手脚法中写明:“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炼灵根本,五行合一显其能”。这里既提出打法所用的部位,又提出技击的特点和窍要,特别又经实践验证用之有效,应该把它列为形意拳的主要技击法之一;可在人们常说的14处打法中却不包括它,尝闻形意前辈们常用的借肋腹发劲的“掩手”(就是怕用tai形握拳伤人,改用掌发劲的),可把对方打得离地摔出而不伤人。可见其功效是较显著的。故多把胁腹打,计入打法之内,则形意拳的打法就是“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
(二)练法
l.预备式(即原地左鹰捉) 见(图8)。其它同前,略。
2.左提步分拨束身
(l)左掌不动,右掌向前探出与左掌平行,两掌拇指尖相连;同时,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视手前方(图9)。
要领 右掌探出要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之劲同时完成,要上下相随。探掌时,要沉肩、拔背;左脚趟进要远,提步要稳;不要俯身或长身。
(2)右脚借提步蓄力,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后蹬跟进提起,靠于右脚里踝上,成左提步,同时,两手握拳分别用前臂向外翻转、拧拨,向上高不过头,向外宽能护肩,向下低不过脐,贴肋回拉,束手脐之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相距约一拳之隔,成束身双抱拳(图始10)。
要领 ①右脚借提步蓄力再进一步时,步要活,进要远,踏要实。②两掌变拳向上、向外、向下拧拨时要借趟进右脚和蹬左脚之力,以求上下完整一力,束身要紧。
3.tai形左式
上动不停。左脚借提步蓄力.拧腰向左前方约45度趟进一大步;同时,右脚后蹬跟进大半步,右膝抵于左膝里侧,靠紧,重心在右脚,在向左前方拧腰趟进的同时,两掌借腰力由肋腹发劲,催动两臂向左前方边向前、向上撑打而出,拳心向上,两拳间有一拳之隔,高于脐上;目视两拳前方(图11)。
要领 ①腿之后蹬与前趟,要和两臂向前、向上发劲,上下相合,周身一气。②两臂要借腰力,由肋腹发劲。这就是拳经所说“身似弩弓,拳如药箭”的技法体现。经云:“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肋腹发劲要沾着对方**。因为肋腹既非肢体关节,、又非肌腱有力之处,所以能发劲放人,就在于肋腹能会同腰力(或谓丹田劲),一旦接触对方,即可用肋腹前弹的“还弓”之劲把对方放出。③tai形的左式或右式,两臂前撑较长,初学时应这样练。经云“打要远,气要催”,只有在学练过程中,先求开展,而后才可再求紧凑,使劲力先能放得开,才能劲长力大,再求发劲短,而得迅猛集中。但在tai形这一技法中,必须做到“身似弩弓”,肋腹发劲才行。如果只求长,只用臂力则大谬矣。
4.右提步分拨束身
借向右拧腰转身之力,左脚向右前方趟进一大步,右脚后蹬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时,两拳分别用前臂向外翻转拧拨,向上高不过头,向外宽能护肩,向下低不过脐,贴胁回拉束于脐之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相距约一拳之隔;目视前方(12)。
要领 与(图10)同,惟方向左右相反。

5.tai形右式
右脚借提步蓄力,拧腰向右前方约45度趟进一大步,同时,左脚后蹬跟进大半步,左膝抵于右膝里侧,靠紧,重心在左脚;在向右前方拧腰趟进的同时,两拳借腰力由肋腹发劲,催动两臂向右前方,向前、向上撑打而出,拳心向上,两拳间有一拳之隔,高于脐上,目视两拳前方(图13).
要领 技法和道理悉与(图11)同,惟有左右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练习,现以练完右式为例,转身往回练。
6.tai形回身式
向左后拧腰转体,以左脚为轴,身体继续向左后转,右脚随转体贴地向左脚尖外侧扣步,随即落实,重心移右脚,左脚随之提起,靠于右脚里踝上,成左提步;同时,双拳先变俯拳,分别用前臂向外翻转、拧拨,向上高不过头,向外宽能护肩,向下低不过脐,贴肋回拉,束于脐之左右两侧,拳心向上,两拳对称,相距约一拳之隔,目视前方 (图14)。
要领 a、借向左后拧腰转体,摆双臂之力,向左脚尖外侧扣步右脚,以腰为轴,步随身转,动作要轻松、自然、和谐、稳准。b、在动作中要做到转身臂起,脚落臂收,上下相随,周身完整一气。c.向左后拧腰转体打出的左式和未回身前所打的右式,两者成90度夹角。
7. tai形左式
上动不停。左脚借提步蓄力,拧腰向左前方约45度趟进一大步,同时右脚后蹬随即跟进大半步,右膝抵于左膝里侧,靠紧,重心在右脚;同时,两拳借腰力,由肋腹发劲,催动两臂向左前方,向前,向上撑打而出,拳心向上,两拳约有一拳之隔,高于脐上;目视两拳前方(图15)。
要领 技法和要领与(3)(图11)同,惟有方向相反。略。
如此左右交替练至起端回身,回身式如前,必须练至左式方可收式。
8.tai形收式
练至左式(图16)
(1)身微右转,左拳边向里拧转,边向前打出,虎口朝前,高与心齐;右拳贴身回拉至脐旁,拳心仍向上;同时左脚借身右转之劲,向前迈进半步成左桩步,重心仍在右腿;眼看左拳前方(图17)。
要领 借向右转身的劲,向前拧打左拳,并前迈左脚,要手脚齐到。
(2)前拳向外翻转,抬至眉高,拳心向上,同时,后拳以肘作轴向下、向外、再向上翻转,抬至眉高,拳心向上,两臂前后成弧形相对(图18)。以下动作与前收式同,略。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9# 发表于 2008-4-3 15:43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九)

形意拳入门(九)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11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形意传统器械最大的特点,是拳械一体。它以拳为本,按照拳的套路、技法和劲路用之于各种器械之上。因之练形意拳再学练形意器械,较省力。在使用技法上,也别具一格。如“劈刀”,在一般多用直臂抡劈,用“起、随、追”的发劲方法。而尚先生所教形意劈刀和劈拳一样,用的是腰催肩、肩催肘、肘催腕刀的“三催劲”,这个劲比直臂抡劈难对付得多。它屈臂力大,带劈、带推、带锉,既发腰力,又手足齐到。
形意的棍和枪亦如此。一般棍法是“棍打悠势”、“棍打一大片”,借悠劲以加大力量的抡打,着力点多在棍的前端。而形意棍则以腰为轴,既是支点,又为力源,利用杠杆的作用以加大攻击力,不求大悠、大抡,只求近而易变,应机应势,快而刚实;借腰劲发震撼力,重创筋骨,不求招胜而求劲取。如“劈棍”就不是利用抡劈的劲,而是以腰为支点发劲,两臂势相反而力相撑,手脚齐到,身棍一体,则劲刚而实,距短动速;虽名曰劈,却含有推、砸、戳等劲,一棍多用,实用效果突出。
枪法亦与一般的“圈枪为母式”“拦、拿、扎”,等名称与练法不同。形意枪叫“崩、扣、扎”,讲究起落、钻翻,两把相辅,又前后相撑,其“崩、扣”就不同于“拦、拿”,既是顾,又是打;既是防守,又要在接触中发劲,也就是在防守中起打击的作用。有人说形意拳是由枪变化出来的,其渊源姑且不论,仅就拳械一体来说,确是互为增益、相得益彰的。
武术器械是手、臂的引长,用以增强打击效果的。因形意拳器械的动作、技击作用力和拳基本一样,故讲“三节”,求“六合”,要求“打人如走路”,“手脚齐到才为真”。就是把形意拳的技法、劲路特点运用到“手臂引长”的器械上去,故称之为“拳械一体”。
形意的传统器械套路是经过前几代既精于器械的使用,又深谙形意拳法奥秘的明家们从实践的体会中,总结提炼而创编的。故每一动作都内含有其特有劲路和实战技法。尚先生专攻形意,常说:“只有方法对,才能味道深,效果大,才会求之不尽,用之不竭。”先生所传器械,最为可贵的是,既体现拳械一体的特点,而且每趟套路都有其不同风格和技术特点,体现出老辈明家们技艺精湛而认真求实的精神。
形意连环刀动作说明
1.预备式
两脚成立正姿式;沉肩坠肘,头顶项直,舌顶上腭,气沉丹田,目视前方;左手以拇指和虎口扣住刀盘;食指和中指夹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握住刀盘,使刀背紧贴左前臂;刀尖朝上,刀刃朝前,垂靠于左胯侧;右掌五指并拢,自然垂于右胯侧(图1)。
2.格刀推掌
(1)双腿微屈,身微右转,右脚向前上步,成里扣步;同时左手抱刀向左上方、向前、向里翻转,在身体左前方划半圆弧,屈肘置于胸前,刀盘扣于腕下,高与心齐;右掌臂提起靠于腰右侧,掌心向上;目视左方(图2)。
要领 左手摆臂扣刀盘与上右步必须借腰力,上下一体,完整一气。
(2)借身体左拧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左前方迈出成桩步;同时,左手扣刀向下、向左拨格落于左腾旁,刀尖朝上,刀刃朝前;右手变立掌向左前方推出,掌心向左,沉肩坠肘,右前臂高与胸齐;目视前手(图3)。
要领 ①整个动作,以腰带手;格刀、推掌与左脚前迈落地动作要协调,劲力要完整一致。②格刀着力于刀柄、刀盘;推掌着力于立掌的小指侧。
3.三体式藏刀
(1)腰微右转,体正对前方;左手抱刀向前抬至与右臂平,右手接刀(图4);左手向里卷腕,在右腕里侧成立掌;同时左脚前迈成左弓步;目视刀柄前方(图5).
(2)右脚屈膝前提扣于左腿后膝窝处;同时,左手捋刀成立掌前推,右手持刀向下、向后拉至右胯后,刀尖朝前;目视左手前方(图6)。
(3)右脚向后撤一步,左脚随即屈膝提起成**式,同时,左掌由前向下、向里卷腕回收,贴身上穿至胸部;右手持刀向外、向后翻腕上举,使刀背贴于脑后、背部,刀尖朝下;自视前方(图7、图7正)。
(4)左脚向前落地成桩步,右手持刀由左裹肩,经胸前向前、向下、向后拉至身体右侧后方;同时,左掌由右臂里侧用手背捋刀背,拧成立掌向前推出成三体式藏刀式;目视前方(图8)。
要领 ①此式为形意刀法演练中的起式,它的各个分解式应连贯不停顿,一气呵成。裹脑捋刀要自然和谐,不得耸肩、低头。②重心的转移,提膝、落步与两手的配合动作要协调、完整、一致。

4.进步崩刀
(1)左脚向前进半步成左弓步(过渡性步型),同时,右手持刀向前直刺,刀刃朝下,刀尖高与肩平,左手握刀柄后半部;目视前方(图9)。
(2)左脚后蹬,右脚贴左脚里侧向前迈一大步,左脚随即提起跟进靠于右脚里侧成左提步,同时双手握刀搓把(左推右拉)向上挑腕立刀回拉,使刀背向回挂带落于右肩前,两肘抱肋,两手紧贴右腹;目视前方(图10、图10正)。
(3)左脚向前趟进落地,右脚随即迅速眼进,成崩拳步,同时,双手持刀搓把向前推、锉、崩出,刀刃向下.刀身平,高与胸齐;目视前方(图10)。
要领 ①图9向前刺递之刀是虚中有实;随即立刀回挂,步进刀回,要上下完整,并应随即趟进崩出;要借上身和后蹬之力,使崩出之刀迅疾刚猛,勇不可挡。②崩出之刀,要内含推、锉、刺之劲法。
5.退步反崩刀
(1)右脚向后方撒一步成左弓步(过渡性步型),同时,左手向下、向里回拉翻腕,手背贴于心口;同时右手持刀在身体右侧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挂一周,至胸前时,左手顺右臂捋刀背变立掌向前推出;同时右手握刀向下、向后拉回,收于右腕旁;目视左手前方(图12).
(2)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后撤提起靠于右脚里侧,成左提步;同时,右手向外翻腕,使刀向后、向上、向前回推至右肩后上方,刀刃朝上,刀尖朝前;左掌微下沉;目视前方(图13)。
(3)左脚沿直线向后落成退步崩拳步;同时,右手握刀向前推、锉、反刺,刀刃朝上,高与头平;左掌向下、向里回收至右前臂里侧;目视刀前方(图14)。
要领 ①退步要放开;刀借甩腕要活开,提步要活而稳。②左脚向后落,与右手握刀反崩,左掌回收,动作耍一致,劲力要完整。③反崩之刀要借左脚落反蹬和发腰劲,使力贯于刀刃。
6.斜进步劈刀
(1)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右前方盖步;右手刀由前下落,经身体左侧向后、向上、向前挂至左肩前上方;同时,左掌向里卷腕下穿至腹左前方;目视右前方(图15)。
(2)右脚迅速向右前方趟进一大步,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炮拳步;右手刀由上向前、向下劈出,刀身平,高与胸齐;同时左掌向后、向上摆成亮掌,停于头左侧方,指尖朝劈刀方向;目视刀前方(图16)。
要领 ①盖步,指左脚经右脚里侧,迈向右脚的右前方;盖步、右手挂刀和左掌下穿要协调一致。②右脚趟进踩落与右手劈刀,要身械一体,快速、完整。
7.反身三体式藏刀
(1)右脚尖里扣,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左转,左腿屈膝提起,成**式;同时,右手刀向外翻腕向后、向上裹脑,使刀背贴于后背,刀尖朝下;左手随转体后由前下落,继而向里接卷腕,贴身上穿至胸部,掌心向外;目视前方(图17)。
(2)动作不停,左脚前落成三体式,右手刀裹左肩,转胸前向下、向右拉刀停于右胯旁;左掌在刀行至胸前时,顺右臂里侧捋刀背向前方成立掌推出,掌心向右,高度齐胸;目视前方(图18)。
要领 ①反身提膝裹脑动作,要做得舒展、自然而又快速、灵活,不得低头或耸肩。②落脚、拉刀、推掌要完整有力。

8.进步刺刀
(1)左腿提膝抬起,右手刀向外翻腕向后、向上裹脑,裹左肩拉至胸前;同时左手向下、向里卷腕,继而贴右臂里侧捋刀背立掌推出,掌心向右,高与胸齐;右手刀自胸前向下、向右拉至右胯旁;同时,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提起靠于左脚里侧,成右提步;目视前方(图19)。
(2)右脚向前趟进成桩步;同时,右手刀用力向前刺出,高与肩平,刀背斜向右;左掌在右手刺刀时回按,附于右前臂里侧;目视刀前方(图20)。
要领 ①提步拉刀与推掌动作,要完整一致。②右刀前剌、左手回按与右脚落地要同时完成,动作要迅猛,力贯刀尖。
9.翻身提膝劈刀
右脚尖里扣,重心移至右腿,身体由左向后转,左脚迅速屈膝提起成**式;同时右手刀向外翻腕由后上举,刀尖朝下由右肩上向前、向下劈落,刀前部高约与胯平;左掌贴身由下向左、向上摆动停于头左上方;目视刀尖(图21)。
要领 ①向前劈刀和向上摆掌,运动方向相反,两臂相称,并要快、稳而有力。②要借提膝向左拧腰和向上摆掌之力,以加大劈刀力量和稳定重心。
10.进步炮刀
(1)左脚向前落步;右手刀向外翻腕上挂至头部左前上方;同时左掌下落附于右手里侧腕部;目视刀前方(图22)。
(2)右脚由左脚里侧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迅速跟进半步成炮拳步,同时,右手刀从身左侧经后、向下、向前炮出,左手配合右手附于右前臂里侧;刀刃朝上,刀尖略低;目视刀前方(图23)。
要领 ①上挂接进步炮刀要连贯迅猛,右脚落地与出刀要借腰力同时到位。②刀身与右腿上下相对在一垂线上,力贯刀身前半部,要有推、锉、撩的劲。

11.退步提膝裹脑刀
(1)左脚向后方撤一大步成右弓步(过渡性步法),右手刀以前臂和腕力使刀在身体左侧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挂一周,左手不动;目视刀前方(图20)。
(2)动作不停。右脚亦向后撤一步成左弓步(过渡性步法),同时,右手刀以前臂和腕力使刀在身体右侧向下、向后、向前挂一周,接着向后拉至右胯旁;左掌于右手向后拉刀时,贴右前臂捋刀向前成立掌推出;目视前方(图25)。
(3)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屈膝提起成**式;同时,右手刀向外翻腕裹脑从后向身体左侧向前、向右围身体裹一周后,拉至头右上方,刀尖朝前,刀刃朝上;左掌由前向下、向里卷腕,贴身上穿附于右前臂里侧;目视前方(图26)。
要领 ①左、右撤步挂刀与提膝裹刀,动作要贯、协调、迅速,一气呵成。②挂刀在身体两侧要成立圆,裹脑刀要开臂立刀绕背,不得耸肩、低头。

点评回复 引用

举报 返回顶部

尘缘太极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尘缘太极 当前离线
经验
145502 点 
在线时间
2954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8 
注册时间
2005-4-4 
威望
93975 点 
逍遥币
539672 ¥ 
金币
24  
点券
0 ¥ 
魅力
30308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145502 
帖子
31749 
精华
UID

管理员

10# 发表于 2008-4-3 15:44 |只看该作者

形意拳入门(十)

形意拳入门(十)
李文彬(摘自中华武术1991年第12期)
李宏演练、倪东坚绘图
[接上期]
十二、进步钻刀
上体右拧,使右手刀向右、向下、向里卷小臂,经腰部向前、向上钻出;高与眼平;刀刃朝上,刀尖稍低,着力点在刀刃前半部,左掌同时经体前向下、向前、向上弧形亮掌,停于头左上方,指尖向前,当右手刀卷臂向前、向上钻出时,重心前移,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半步成炮拳步;刀到步落;目视刀前方(图27)。
要领 ①提膝裹脑刀和上步钻刀,为连续动作,要身械连贯,纵腰发劲出刀。②右手刀钻出时,上身要尽量左拧,与左腿上下相对,刀尖、脚尖、鼻尖要三尖相对。
十三、蹬脚斩劈刀(狸猫上树)
1.蹬脚横斩刀
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前垫步,随即右腿屈膝猛力向前蹬出,脚尖外摆;同时,右手刀从右绕背裹脑,裹左肩从胸前向右横斩,至身右侧,刀刃朝右,刀尖朝前,高与肩平;左掌同时由前向下、向里卷臂贴身上穿至胸前,在右手刀向右横斩时,贴右小臂捋刀向左摆掌分出至身左侧,高与肩平,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28)。
要领 右脚前蹬要借左脚上步之势,并与分掌、横斩刀同时进行,周身一体,左右相称.
2.落步斜劈刀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外摆,左脚随即跟进半步,成退步崩拳步,同时,右手刀向外翻腕由右向身后裹脑至头上方,左掌同时由身体左侧上举,按于右手腕部,向有拧腰,双手合力将刀由左肩上向前劈落,刀尖高与肩平;目视刀前方(图29)。
要领 ①与前动横斩刀是一个连续动作,中间不得有停顿。②右脚下落与劈刀要借向右拧腰之劲,刀、脚齐到,动作要迅疾、刚实。

十四、进步崩刀
1.刀尖前探,左手握刀柄后端,右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跟进成左提步;同时,双手持刀向上、向回挑挂至右肩前,两手贴身,两肘贴肋;目视前方(图30)。
2.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跟进成崩拳步,同时,双手搓把合力将刀向前崩出;目视刀前方(图30)。
要领 ①双手持刀向上、向回挑挂与落右脚提步要上下相随,完整一力。②崩出之刀要借后蹬前趟之劲,以发腰力。③ 由进步钻刀、狸猫上树到进步崩刀练起来要一气呵成,犹如连环拳的一马三箭,以体现形意刀的迅猛、刚实的特点。
十五、撤步拧身反劈
1.腰向左转,左脚向左后方撤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掌下落,手心向上贴身向左侧摆至左肩上方;右手向里翻腕下沉使刀背朝下;目视右方(图32)。
2.动作不停。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左前方上步;右手刀由身前向下、向左上、向右抡挂反劈,高与胸平;同时,左掌配合右手屈臂卷腕,由右臂里侧贴身下穿,向左、向上摆至头左上方成亮掌;目视劈刀(图33)。
要领 撤步反劈,要借屈臂拧腰挂刀抡劈之劲,练出步落刀到的整劲。

十六、转身上步劈刀
1.上动不停。右脚尖里扣,左脚尖上步外摆,身体左转回身自右手刀随转体向左平扫,继而经身前翻腕上举缠头,绕左肩外侧行至右肩后方,刀尖朝下;同时,左掌屈臂卷腕在右臂里侧贴身下穿,向左摆起至肩平,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34)。
2.动作不停。右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跟进半步成桩步,同时,借上身左拧,右手刀经右肩上向前斜向劈出,刀尖高与肩平,左掌在右刀前劈的同时回收握于刀柄下端以助力;目视刀前方(图35).
要领 盖步反劈以后,借转身之力接连做进步劈刀,要活腰、摆臂,动作迅速,斜肩带背,劈刀要迅猛。
十七、退步拖刀
1.右脚向右后方撒步成左弓步;右手刀以小臂和腕力使刀在身体右侧下挂一周,继而向后拉至右膀旁,刀尖向前,左手在右手挂刀的同时,在体前下落,继而卷腕贴身上穿至胸部,贴右小臂里侧捋刀向前成立掌推出;目视前方(图36)。
2.动作不停。右脚尖外摆,借重心后移身向右转,左脚贴右脚里侧向右前方上步成左桩步(因此动是撤身拖刀扭头后看而走,是“走后留招”,为了“败中取胜”,故此左桩步在技法上亦称为“败步”);左掌在原处拧转变钩手,钩尖朝上;同时,持刀之右手屈臂从下向右后抢挂,翻腕上举下落,使刀背贴于左臂外上侧,刀刃斜向上;转头,目视后方(图37)。
要领 退步挂刀、转身败步拖刀,动作要协调灵活,步随身换,变换自然。
十八、转身截砍
1.上动不停。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摆正,身体右转,重心落于左腿成桩步,持刀之右手向外翻腕,随转身之势用刀背向后斜上截击,刀背向右;同时,左手变掌随转身下落按于左膝上,虎口朝里,目视刀身(图38)
2.动作不停。右手刀借截击之势,在头部前上方由右向后、向左云绕大半周,然后用力向下、向前斜砍,刀刃朝后,刀尖高与膝平,与右腿上下相对F目视刀尖(图39)
要领 退步拖刀与转身云截下砍为连续动作,中间不得停顿;转身上截下砍要用腰劲,动作要迅速、有力。
十九、倒步横拍掌
左脚前迈至右脚里侧,右脚随即倒回撤至左脚原来位置,成桩步;同时,右手刀借倒步右拧身,迅即回拉至身右侧后方;左掌亦借倒步拧身之势,由左向右横拍,掌高与心齐;目视手前方(图40)。
要领 倒步要快,与横拍齐到,要借腰力;左手、左脚前出和右刀回拉要左右协调。
二十、进步刺刀
1.左脚向前垫步,右脚跟进成右提步,同时左掌向下、向左、向上摆至头前成立掌,虎口向右;目视前方(图41)。
2.动作不停.右脚向前趟进踩落成桩步;右手刀借左脚蹬力进身,左拧腰向前刺出,刀背斜向右,刀高与肩平;左掌在刺刀的同时下落,按于右小臂里侧;目视刀前方(图42)。
要领 ①进步要轻快、协调;前刺与右脚踩落动作要完整一致。②刺刀要借抖腰发劲,要快猛。

二十一、回身蹬脚斩劈刀(狸猫倒上树刀)
1.右脚尖里扣,重心移至右腿,左转回身,左脚尖外摆,同时,右手刀从后上举裹脑,然后由左肩上向前劈落;左掌经体前向左、向上摆,按于右腕上部,以配合右手刀下劈,刀尖高与肩平;目视刀尖前方(图43)。
2.动作不停。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屈膝外摆,勾脚前蹬;同时,右手刀向右平斩与肩平,刀尖向前;左掌同时由前向左平摆,与肩平,掌心向左,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44)
3.动作不停。右脚随即向前踩落,脚尖外摆,重心在左脚;同时,右手刀翻腕后上举,裹脑绕至左肩上方,左掌上摆按于右腕上侧,配合右手借向右拧腰将刀向前劈出,刀身与右腿上下相对;目视刀尖〈图45)。
要领 ①回身狸猫倒上树的两个劈刀是连续动作,中间不要停顿。②蹬脚与扫刀,踩落与前劈动作要上下一致;要借拧腰劈刀,快而稳;两腿夹实,势拗而劲顺。
二十二、进步崩刀
1.右脚大步向前垫步,左脚跟进成左提步,同时刀尖下沉向前探出,随即双手持刀向上、向回挑挂,停于右肩前方,两手、两小臂贴右侧腹腰,目视前方(图46)
2.动作不停。左脚向前趟进一大步,右脚随即跟进成崩拳步;同时,双手持刀借腰力向前崩出,出刀要内含推、锉、刺劲,刀身平,高与胸齐,目视刀前(图47)
要领 同第四式。
形意拳、械传统套路,往复相同,前半趟和后半趟是一样的。连环刀的传统套路不加帽,练到十四式进步崩刀就接练回身狸猫倒上树,就等于前半趟完了,回身练进步崩刀即可做后半趟。加帽则加做十五到二十的动作。现在加帽回身练完进步崩刀,即可做摆扣步转身扫刀接半趟收式。如果想接练后半趟,向原来方向往回练,则接练“五、退步反崩”、“六、斜进步劈刀”等,与上述动作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练到头,回身狸猫倒上树,再接练“四、进步崩刀”(图48)

二十三、摆、扣步转身扫刀
1.重心略后移,右手持刀向外翻腕,以小臂和腕力使刀在身体右侧向下、向后、向前挂一立圆;当右手刀向下挂时,右脚随刀后撤一步;随即左掌向里卷腕由右臂里侧向上穿出,至头左上方成托掌,同时,向右转身,左脚尖回扣,重心在左腿,右手刀向里翻腕使刀背靠于左腋下;目视右方(图49)。
2.动作不停。身往右转,右脚向右前方外摆步,重心仍在左腿(图50);两手动作不变,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向右脚前做环行扣步,两脚成内八字;目视右方(图50)。
3.动作不停。身再往右转,右脚经左脚后侧,向左撤一大步,左脚尖随之里扣成右弓步,右脚尖朝身前与左脚平行,同时,借转身撤步之势,右手持刀右平扫,继而翻腕后上举,使刀裹脑绕背,绕左肩往前、往右侧平扫,刀刃朝后,高与平肩;左掌随转身从左侧下落,从右臂里侧向上穿向胸部,当右手刀向右平扫时随即向身体左侧摆掌分出,掌心向外,高与肩平;目视刀身(图52)。
要领 ①此式各个分解动作不应有停顿,不得有起伏,要旋转灵活,快速协调。②转身撤步,裹脑右扫穿臂分掌必须步到刀到,身械协调,发劲完整。
二十四、收式
1.右手刀向里翻腕向左抢刀,使刀由身前绕左肩缠头运行至右肩后,同时左掌上屈臂向下、向左侧穿出;目视右侧前方(图53〉。
2.动作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刀继续由右向左平扫,至身体左前方向里骤然翻腕,使刀背朝下,刀尖朝后;同时左掌在左前方上举接刀;刀背置于左小臂上,目视左方(图50)。
3.动作不停。重心移至右腿,左手抱刀落于身体左侧胯旁;右手由下向右上摆至与肩平,手心向上;眼看右手(图55).
4.左脚向右移与右脚并步,右掌由右侧上举抖腕亮掌,头随之左转,目视左方(图56)。
5.右脚后撤一步,左脚随之后撤与右脚成并步;同时,右掌向左、向下按于左臂里侧;目视左方(图57)。
左脚向前上步,右脚眼进成并步,右掌落于右腾旁;头转正,日视前方〈图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