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励的方法:“看空”中国经济折射投机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6:51
看空”中国经济折射投机心理
  •   不过,如果理性分析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就会发现很多“空头”释放的信息,就同他们曾经释放的“多头”信号一样,都是基于一种投机心理。

      汇率“涨涨跌跌”说明更有弹性

      按照市场规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只能在中间价的上下0.5%范围内波动,进入12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间价保持上升“强势”,而市场走势似乎是在与央行“叫板”。

      美元是各国货币的标杆,一直疲弱不堪的美元近期连续上升,构成了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大背景。事实上,上一次人民币汇率连续“跌停”,也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走出了一轮强劲上扬行情的时候。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投资者对未来世界经济预期趋于悲观,纷纷抛售非美资产和货币,美元反而扮演着“避险货币”的角色,这导致其他货币对美元纷纷走软。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趋势非常明显,南非兰特贬值超过30%,印度卢比贬值达17%,巴西的雷亚尔自5月以来贬值超过14%,俄罗斯卢布也自从七八月起开始对美元贬值。

      相比而言,从去年6月中国央行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约7%,一直呈“单边升值”趋势。

      多数市场分析人士从资本流动层面对近期人民币跌势作出了分析。其一,由于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一直低于境内市场,使得套利机构有足够的理由进行跨境套利,以挣取“贱买贵卖”的差价;其二,“热钱”有可能出现外逃,10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比9月减少了893.4亿元,是8年来央行外汇占款首次负增长,这被理解为同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国际资本流出有关。

      不过,如果仅凭几个交易日的下跌就得出人民币贬值的结论,未免过于唐突。事实上,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答记者问时所言,人民币围绕中间价“跌停”,恰恰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受政府控制的”,而是按照市场的变化和市场需求浮动的,市场人士应该学会适应人民币“有可能再上升,也可能再贬值”的波浪式变动。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张茉楠称,“不必对人民币汇率跌停过度解读”。她认为,此次人民币急速下跌的原因十分复杂,仅仅把汇率跌停归结于外资出逃或是“做空”中国等原因,也许会陷入“自我恐吓”的误区。相反,汇率的“涨涨跌跌”充分说明人民币正在变得更有弹性,正在向反映本国经济的客观现实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所谓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不过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渐趋浓厚的“看空”中国经济舆论氛围的表现之一。

      今年夏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连续遭到做空机构的突袭,大批中国公司股价暴跌,直到最近,分众传媒有限公司与做空机构、美国“浑水”公司的“口水战”还没结束。

      随后,国际金融机构公开“唱衰”中国经济,尤其高调唱空中国的房地产和银行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首次发布报告,预警中国金融系统风险,高盛等投资银行大幅减持中国工商银行H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中国内地股市与港股似乎都陷入低迷下跌局面。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出现回落,国际市场再度出现了“硬着陆”的声音。一些著名跨国投资人和机构,已经把“中国经济会否崩溃”当做了争议话题,更加营造了市场的紧张气氛。

      有专家认为,海外投资者“看空”,甚至一定程度上“做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是“别有用意”,这很可能是为了给中国政府解决“保增长”与“调结构”这个两难问题增加难度。

      一位不具名的证券分析人士对记者称,制造混乱、以图投机,是本轮“看空”中国经济的“话语泡沫”的本质。“扰乱视听,制造恐慌,用‘看不见的心’,配合‘看不见的手’,唱衰做多、唱多做空,反复操作,拉大波幅,进而在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获取最大化利益”。他说,这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惯用的投机手法。

      “跑得快”不如“跑得稳”

      那么一年来中国经济到底表现如何?据权威统计部门分析,三季度之后中国经济“软着陆”的走势渐趋明朗,我国GDP年增速基本保持在9%上下,投资增幅25%左右,社会零售总额增幅17%左右,进出口增幅15%左右,“偏快”走向“趋稳”的形势基本确定。

      其实,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很早以前就表示,对中国经济而言,“跑得快”不如“跑得稳”,经济增速适当回落,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本身就是中国经济主动调整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多数分析人士的共识是,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大,因为中国经济城市化率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口结构也正处于消费旺盛阶段,加之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和后劲很强,总体来看,中国“内需”的潜力是巨大的。

      崇泉也公开表示,即便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影响中国进出口增长,但“实事求是地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高。德国是60%,日本是33%,中国20%左右。”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短期悲观、长期乐观”,“短期过剩、长期不足”。

      “拿城市化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人均四五千美元的时候只有1/3的真实城市人口,在剔除掉2.5亿农民工后,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只有4.5亿。而若把中国的城市化率提升到85%这样一个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相称的程度,中国就会新增8亿城市人口,几乎是目前的两倍。”

      他表示,“可以试想一下,在4.5亿城市人口的时候,用净出口比重衡量的中国产品净剩余,最高峰时也只有不到9%,如果城市人口是目前的3倍,中国不仅不会过剩,还会严重不足。”

      王建也不同意某些“唱空”论者的说法,把中国与美国做比较,认为中国房价大幅度下跌会导致中国经济“崩盘”。他认为这种比较并不合适。据统计,到2010年年末中国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只有7.4万亿元,只占年末全部贷款余额的15%,而美国仅次级房贷就已接近美国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0%,全部房地产贷款则超过全部贷款额的一半。

      另外,到去年年末个人按揭贷款是4.8万亿元,占房地产贷款总额的65%。而中国的房贷是最优质的银行资产,有数据显示,中国全部贷款的违约率在6%~7%,而房屋按揭贷款的违约率只有2.5%。即使违约率提升一倍,也只会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数百亿元。

      最重要的是,房地产在中国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远低于美国。2008年房地产在美国经济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是12.5%,在中国则只占5%。“这说明,中国的房地产业即使出了较大问题,也不会像美国那样,引起全局性的大震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成员余永定最近也撰文称,中国房价的下跌不可能演变成崩盘,因为“在投机性需求从市场中挤出后,住房真实需求依然强劲。只要房价下跌到可承受水平,买房者就会进入市场,此时房价就会见底。”

      他认为,房地产调控正是要改变中国这个“人均收入不到5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却将资源集中在钢筋水泥上”的错误,长期看“是利大于弊的”。

      显然,中国经济的短期回落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看能否经过这样的调整,同时实现内部结构的改变,进而能“换挡”前进。

      王建认为,中国经济的关键点是,“从体制上看,是分配差距拉大所导致的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从发展上看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严重不足,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过于巨大。”

      他说,中国经济应该集中精力来解决“从外需转向内需”,内需要解决“从投资需求转向消费需求”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紧迫的工作是,“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加快城市化”。

      “看空者”应该提防“踏空”

      中国经济的主动调整,也许给了国际投机家“借势操盘”的理由,不过这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显然不足为惧。中国经济实现开放并与世界接轨以来,“崩溃论”的打压和“泡沫论”的棒杀,从未影响中国经济按照既定的规律向上增长的大趋势。

      张茉楠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的急速下跌确实与跨境资本流出有关。一方面,原来沉淀于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在中国政府坚定的房地产调控,主动挤出房地产泡沫面前开始退潮。从长期来看,奢侈需求、投资需求等非基本住房需求必定受到限制,国家近期几度对巩固调控成果政策立场的表态,也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非理性上涨的决心不动摇,这将大大压缩跨境资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逐利的空间。

      而另一方面,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正在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中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变成全球的“价值洼地”。然而,中国推进工资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也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

      她认为,由资本套利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空间减少了,恰恰可能使得长期积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均衡,出现明显的改善。

      当然,这种经济的“理性分析”无法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利用“非理性”的投机心理和“刻意制造的恐慌”,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赌博。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回调,很大程度上是受这种广为散播的‘看空’论影响,而与实体经济的基本面表现没有太大关系了。”一位证券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财经评论人士何志成认为,有软肋就会被攻击,但这不足为惧。“做空”中国经济的包括两类人:一是从战略上做空中国,从中长期迟滞中国经济的发展,防止中国借力欧债、美债危机而迅速地崛起;二是战术上做空中国,比如一些金融巨鳄。某些国际投行利用中国国内对“保增长”的争论,暗地里怂恿核心客户,认为中国紧缩政策会导致经济减速,并同时在内地和海外市场布置做空中国的头寸。

      而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客观经济基础决定了宏观政策的“预调”和“微调”空间都很大,在需要的时候,立即激活中国经济内生的强大动力并不困难。

      其实,有关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空炮”早在今年年初就一阵阵响起。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预测,中国经济将会遭遇一场类似于1990年代东亚危机一样,由过度投资所导致的长时间停滞。据称,鲁比尼曾在2005年和2009年两度预警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

      不过,反对他的声音同样此起彼伏。除了著名的“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提出过不同意见,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方绍伟还公开撰文称,西方有些经济学家总是制造“中国经济年年崩溃的预测笑话”,那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中国经济增长的秘密,抓不到关键问题,而只是习惯于隔靴搔痒。

      他说:“做空中国经济不是问题,踏空中国经济才是问题。唱空中国经济的西方投机家之所以哀鸿遍野,很可能是在踏空中国经济之后苦于解套无策。被套者只能继续唱空,这里没有真理,只有利益,所以被套者只是在企图制造真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