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网app:建立符合地勘单位时代特点的薪酬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49:03
建立符合地勘单位时代特点的薪酬体系]

李秀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矿局)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不断深入,地勘行业处于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其人才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地位依然存在,但地勘行业与其他的企业具有显著的不同:一是各省(区)地勘局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找矿任务的骨干,完成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对地质找矿的需要;二是大部分地勘单位进入工勘业、矿产开发和多种经营等产业领域,逐步向企业过渡。因此,地勘行业在企业化的过程中,所属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及建立符合地勘单位时代特点的薪酬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资分配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报告重申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清晰地界定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同职能,这是党和国家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地勘行业分配制度改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符合现代劳动经济学原理。在市场经济中,“工资所占份额大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供求状况,二是劳动的生产率状况。一般来说,如果供求是这样一种状况,以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工资率较高的位置,从而使工资水平较高,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所占的份额就会较大。同样,如果劳动的生产率很高,那么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也会较大”(现代劳动经济学原理185页)。一般地说,要素收入的高低,主要由各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取决于这些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相对均衡时的最后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分配理论的存在是必然的,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情况下,让实际贡献大的人员得到其应有的报酬;让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者得到应有的回报,有利于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实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需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二)按要素分配是现阶段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在工资差别上以体现劳动者在劳动强度、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别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体现个人之间与行政机构之间在行政权力结构中所处地位的差别上,这在地勘行业所属单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局级、处级、科级对号入座,因此各地勘单位争规格、争编制,对下反映在工资差别上就是在不同级别之间按级别享受收入及福利待遇和论资排辈熬年限。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处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勘行业在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分别按照所在省(区)人民政府的要求,正在深入进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以宁夏地矿局为例,属地化管理之后,其经济成分和所有制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单一的国有经济与中外合作、民营、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并存。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必将产生多种分配方式,形成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多种分配方式,产生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分配将不仅是劳动量的积累,也是一种劳动的投入,将充分表明劳动力价值的市场体现。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今后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个目标,效率关系着经济增长,公平关系着社会稳定,在传统体制下,忽视生产要素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但也在极大程度上丧失了效率。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成为创造个人收入高低的机制,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是从国情出发的正确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在微观领域效率优先,将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效率优先在地勘行业不仅仅是可能,将变成现实。

二、地勘单位分配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分配制度现状

地勘行业的分配制度是国家继1985年工资改革之后,按照与国家机关脱钩的原则,全国统一于1994年制定的,在全国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中,共分5类事业单位,地勘单位属第二类。其目的是建立地勘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所谓的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由工资总额的确定、基本工资制度、工资调整制度、工资形式等内容组成的管理体系。在改革初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勘队伍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分配制度运作现状如下:

1、地勘行业工资总额的确定

工资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即凡企业或事业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经费来源如何均应包括在工资总额内。地勘行业所属

单位按照国家的统一政策,对工资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之下,地勘单位的工资总额与其经营目标、经济效益的联系淡化,主要表现在“总量控制”规定了上下界限,属静态控制,其工资总额随国家国民收入的增加,国家统一安排增资和调标,其本身包含着平均主义。

2、基本工资制度

基本工资制度是确定职工工资标准的制度,是工资分配的基础,是整个分配管理制度的核心。在地勘行业工资管理体系中,以潜在形态劳动为主要评价标准,来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地勘行业所属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岗位津贴。

3、工资调整制度

工资调整制度是基本工资制度的补充,目的是将基本工资制度从静态的反映工资关系变为动态的及时改善职工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更趋合理。工资调整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考核升级、自动增加工资、提高工资标准、定级等。目前,地勘行业所属单位正常增加工资的途径有4个。一是在严格组织考核的基础上,每二年升级一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暂缓升级。二是通过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三是定期调整工资标准。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城镇居民生活费用的增长幅度,参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国家统一部署调整工资标准。四是提高津贴水平,随着工资标准的调整,相应提高津贴水平,保持工资构成之中的合理关系。

4、工资形式

所谓工资形式是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方式。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是反映劳动质量方面的差别而不反映职工的实际劳动消耗量,因此,它不能作为计付职工工资的唯一依据,只有运用工资形式与基本工资制度相结合,才能比较准确地计量劳动实际消耗量,以计付相应的工资。工资形式规定着劳动标准与工资标准的比例关系,是劳动与报酬之间的连接环节。对工资制度的分析,一般集中在工资支付方式和个人收入构成两个方面。在工资支付方式方面,主要有两种比较广泛使用的工资支付方式。一是计时工资,一是计件工资。地勘行业所属单位均采用计时工资制。在收入构成方面,地勘行业所属单位受国家控制工资总量,其工资构成基本不变,事实上,工资是地勘单位工作人员的唯一收入来源,这种局面使地勘单位在用人上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想进的人进不来,想出的人出不去,人员富余,岗位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地勘行业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4月,国务院决定“推进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对地质勘查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要求各地勘单位“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同时要求属地后“地质勘查队伍要面向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非地质勘查业生产门路,安置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提高经济效益。”这又是构成地勘单位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根本区别,但是地勘单位市场主体的地位不容质疑。

1、地勘行业工资分配制度不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改革的发展,地勘单位逐步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方向转变,一些地勘单位通过分流、重组已改变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如云南地矿局以下属地勘单位为基础,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离,主业和辅业分离,并在以上两分离的过程中对人员进行分流,根据新的体制建立股权多元的资源型股份公司;安徽地矿局以局为单元,整合产业结构,最终形成“一院三个集团”的格局,即地调院、工勘集团、矿业集团、测绘专业集团。面对现状和发展,传统的单一的工资分配管理体系注重劳动的潜在形态,不能全面反映每个员工的劳动价值,只重视按劳分配,忽视按要素分配,把劳动力从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忽视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在地勘行业中的作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劳动管理中,重点岗位的人员留不住,进不来,而富余人员出不去。因此,必须改革分配制度,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地勘单位分配制度。

2、地勘单位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国家全额拨款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的工资分配观念,阻碍地勘单位进一步走向市场,增强地勘单位对国家的依赖,工资收入差别相对较小,平均主义现象较为普遍。

(1)工资收入增长在局部出现刚性效应。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与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缺少内在联系。以宁夏地矿局为例,全局10个地勘单位其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但职工工资收入总体平均,且均高于自治区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其中某单位连年亏损,其职工工资水平年年增长并居全局较高水平。

(2)事业单位定期调整工资的政策,强化了地勘单位力保事业单位的行为,促使地勘单位对国家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一是在国家历次调资工作中,地勘单位均能得到一笔数量不小的资金,远比市场所得来得容易。二是增资有盼头,多干少干都一样,与经济效益无关。

(3)工资分配形式与市场经济脱节。第一,地勘单位工资中“活的部分”固定化,奖金分配人人有份,平均主义现象较为严重。第二,在整个分配体系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劳动市场上劳动的供求状况、人均资本数量、人均人力资本数量及个人特殊的生产技能脱节,使地勘单位一方面存在着技术人员短缺,另一方面又是人员富余。第三,单一的分配形式不利于地勘行业的发展及地勘单位内部激励。总量控制下的工资水平,总体平均,收入高低靠资历、熬年限。职工只要在其位就能得到与其工作努力无关的收入,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主动性不强。

 

三、地勘行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举措

 

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尚未进入社会统筹之前,暂行保留地勘行业的基本工资制度,借助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将基本工资作为档案进行封存,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下,积极探索地勘单位岗位工资制,形成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管理体系,加大工资结构调整力度,逐步走向市场化的企业自主分配的岗位工资、股权激励、年薪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薪酬管理模式,调动地勘行业各类人员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新局面。因此,地勘行业分配制度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地勘行业人才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构筑与高、中、初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相匹配的薪酬激励制度。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与技术人员着眼长期性问题,中层管理与技术人员着眼于短期内的问题,初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处理眼前的问题。按照“凝聚核心,调动多数,带动全局”的宗旨操作,在人力资源不同层面上,形成激励机制,将首先扭转有岗无人的局面,适应两类劳动力市场上确定的酬薪价位,在地勘行业内达到劳动市场上的人力资本均衡、效率与平等。“如果一个经济达到均衡状态,那么它也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所有市场上的工资率都相同的时候,整个经济就会从其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极大的产出”。(现代劳动经济学原理110页)其次,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特点,开展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酬薪项目,量力进行“感情投入”,增强员工群体观念,培养团队精神。第三,通过对每个岗位劳动本身的分析,确定岗位劳动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从岗位的内在要求和员工的劳动贡献上,体现职工收入高低。通过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岗位责任重、技术水平高、实际贡献大的人员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效解决工资分配激励不足的问题。

(二)体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按要素分配的力度。按要素分配,将充分体现地勘行业的特点,并将进一步促进地勘行业的发展和壮大。仅根据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复杂程度、劳动条件和地勘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定分配制度,只反映工资差别,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但存在与市场的割裂,与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不符,因此,还必须结合地勘行业特点选择按要素分配,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

1、按劳分配进一步深化。这是对传统分配理论进行突破和创新的体现,将职工收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劳动要素的投入回报,二是工作业绩所得。要素收入建立在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上,在单位内部,主要以岗位工资体现,有利于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竞争上岗机制的形成,构筑地勘单位内部激励机制。

2、资金参与分配。资金参与分配,将扭转地勘单位资金不足,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地勘行业的发展之中,为地勘行业提供资金保障。

3、技术参与分配。让技术参与分配符合地勘行业的自身特点,从动力机制、利益关系的驱动上让技术融入地勘行业的发展,体现人均人力资本数量及个人特殊的生产技能,对工作成果,引进期权激励或高额奖励,或者对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将极大的促进地勘单位探索矿权转让、合作风险勘探等问题。

4、管理参与分配。地勘行业的所属单位,将逐步成为市场经营主体,推行地勘单位经营者年薪制势在必行。管理参与分配,收入与责任、业绩和风险挂钩,将淡化“官”的意识,是建立经营者动力机制的根本,有利于经营者倡导、实行、推广创新活动,提高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改革分配制度要注意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地勘行业所属的富余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的存在既有结构性的原因,又有体制性的原因,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是地勘行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薪酬管理体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地勘行业的富余人员将长期存在,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按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不同职能充分考虑,借助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如最低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等转移支付。

地勘行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地勘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地勘单位的重视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地勘单位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家、政府在管理方式、调控目标和手段上应进行相应的转变,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由总量调控向水平调控转变,由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地勘单位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以发展促改革,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薪酬管理体系必将进一步促进地勘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