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控制室不放人:浅论彭德怀人格:为何他能成为双倍的民族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56:01

核心提示:即使是在庐山会议上已经批判他的时候,在批判会上仍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一般都是出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说彭德怀是民族英雄,具备这个特点吗?我们认为,彭德怀是双倍的民族英雄。

彭德怀元帅(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吉彦波(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原题:《论彭德怀人格的特性、成因和现实意义》

(一)

在共和国元勋中,彭德怀是一个有着卓立特行的人格的伟人。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由于他卓越的人格,才使他成为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杰出人物;也正是由于他极为鲜明突出的刚直不阿的人格,才在五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为共和国元勋中第一个蒙冤负屈、退出政治舞台的人。同时,也恰是由于他耿直刚正的人格,才使他担当起了建国后反“左”先锋的光荣而最终成为悲剧的角色!为了不让“左”的逆流沉渣泛起、个人崇拜死灰复燃,我们应该学习宣传彭总人格,发扬光大彭总人格,研究探讨彭总人格。

彭总的人格特征是什么?在感性上,大家极为熟悉,但是在理性上还没有人进行过抽象的归纳和总结。邓小平同志在彭总的悼词中指出:“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这是代表党和人民在评价彭德怀的一生功绩,虽然涉及到人格问题,但不能认为就是关于彭总人格的概括——总体不是局部,一生功勋不同于人物个性。杨尚昆同志在《读(彭德怀自述》一文中写道:“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雪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这一段话很大程度上是从人格评价角度出发的(当然也不完全是),但又侧重于文学的形象性。如果以此作为理论探讨,特别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彭总人格之特征,显然也不是非常适宜的。

本文主要想从伦理学的意义上、从道德品质的层面上探讨彭德怀的人格特征。之所以强调伦理学层面,主要是因为彭总是政治家,探讨政治家的人格特征,离不开伦理学的角度。而评价探讨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勇敢的农民的儿子”①的彭德怀的人格特征,更不能不主要从道德品质的层面上探讨问题:为公为私?为国为己?对人民负责还是对个人负责?当然,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心理学及政治学诸多领域。人格本来就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

笔者拟把彭总的人格特征用十六个字进行概括:果敢朴实、耿直刚正、雄才大略、精忠报国。

果是果断;敢是勇敢;朴是朴素俭朴;实是实在、实际、求实、诚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耿是正大,不搞阴谋诡计;直是正直、直爽、心直口快、直言不讳、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宁折不弯、敢为真理而斗争;刚是刚烈、刚正、刚强、刚健、刚毅、刚直,不说有害于人民事业的违心话,不做违背人民利益的违心事;正是正气、正派、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雄才大略,精忠报国,这不用解释。它是彭德怀人格的基础,落脚点。前八个字主要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后八个字主要是伦理学层面的。由于精忠报国才能具有雄才大略;如果是心存私念,他就不可能具有雄才大略,或者只能是巨恶元凶了。正由于他无私无畏,精忠报国,前述八个字的人格、个性,才成就了他的事业,有利于民族、国家;如果不是精忠报国,而是为一己之私不惜“害国害民”,那么前述八个字的个性特征就要用贬义词了。秦桧、汪精卫不能说无才,但能说是“雄才大略”吗?

(二)

纵观彭德怀一生,他的高尚人格无愧于“十六字”评价。

他勇敢果断。延安保卫战,敌我兵力为十比一,但彭德怀临危受命,毫无惧色。他认为,‘不是人少的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能不能代表这两万多人的勇敢”①。在他的指挥下,我军三战三捷,挫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使之进退维谷,蒋介石三个月解决西北问题的计划破产。在夺取陕北清涧县城时,前线部队攻击笔架山多次受阻,彭德怀亲临阵地,观察敌情,指挥作战,一举克敌。当余秋里怕出危险强行把他从堑壕观察点架下来时,敌人的子弹恰好打在彭总原来的位置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我们的装备简陋之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世界“宪兵”。在作战中,他曾仅带一个参谋两个警卫员,单车深入前沿指挥作战②,几乎身临敌后。他强调部队勇猛顽强的作风,奖惩严明。在入朝作战之初,三十八军因对敌估计过高,不敢大胆断敌退路,殆误战机,致敌逃逸。彭总严厉批评:“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③。”此后三十八军打出了威风,打出赫赫战功,彭德怀在嘉奖电中盛赞“三十八军万岁”①,“万岁军”的美名响彻了朝鲜半岛,神州大地。

在政治生活中,彭德怀同样勇敢果断。庐山会议,他在小组会上“言人所不敢言”,“从来不看人家的脸色讲话”②,勇敢上书直言,虽然被打成反党集团头子,但仍不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上万言书,为民请命。勇敢果决,是彭德怀个性——人格中最突出的一面。彭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勇敢是他最主要的品质之一。

他生活艰苦朴素。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决议指斥彭德怀“伪装朴素”。对此,彭德怀在他《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中写道:“本来不值一提”,“其实我也同其他同志一样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朴素。但在中国革命长期斗争中,我也没有故意浪费一文钱,这也是事实”,“即使在旧式军队中生活十二年也是如此”。从任连长起到平江暴动,近八年时间,他把积存的七万块大洋(其中个人薪饷6000元)全部作了暴动费用和红军军费。而对家庭,“每年平均寄回费用不到200元,始终维护下中农生活”。“从平江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我全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讨,全无任何顾及”③。

他作为三军统帅和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灶吃啥我吃啥”。陕北沙家店战役时,命令管理员把司令部仅有的4斗小米送给部队,自己却吃粗糠和黑豆④。山城堡战役活捉蒋军中将师长廖昂,彭德怀留其吃饭,端来一盆面条,廖大为惊讶,连称“生活简朴”。彭德怀却道:“中国老百姓吃不上这样的饭有的是。我彭德怀吃这样的饭已是享受了⑤。”

生活简朴,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是个普遍的品质。而在那个时代,党的决议却指斥彭德怀“伪装朴素”。这正说明,彭德怀的朴素即使在老一辈革命家中也是极为突出的。

他诚实求实,不尚空谈,对假大空深恶痛绝。这一点在革命战争时期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如果搞假大空,战争马上就会惩罚你。但建国后的和平时期想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了。彭德怀人格的可贵之处恰在于,他在我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仍然能够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假大空进行坚决的斗争。从庐山会议到“文化大革命”,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一原则。当然,“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这一品质并不能孤立存在。离开精忠报国,无私无畏,为国为民,便做不到这一点。“大跃进”的假大空,凡是头脑正常的人都可以看出问题,都知道这害国害民。但是,一旦有私心,便置“国”、“民”于不顾,只要不害己,有利于己就行了。庐山会议从反“左”开始,到反右结束,留给我们值得沉思的东西太多了……求实,我们党讲了几十年,可要真正象彭总那样切实做到,实在不容易啊!

他耿直刚正。抗日英雄续范亭将军在延安时就以诗相赠:“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①。”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彭德怀时说:“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②。”

在共和国元勋中,他是耿直刚正的代表。庐山会议证明着他的耿直,上书畅言印证着他的刚正,他的三条保证(不会自杀,不会当反革命,自食其力)也说明了他的耿直刚正。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委曲求个人安危之小全,不看别人脸色办事,敢于犯颜陈词;他看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不利的现象从不埋在心里,能顶风直上;他为了保护人民军队的团结,保护同志,不说违心话,不承认“军事俱乐部”;他1962年的八万言书,更表明了他的光明磊落。对此,已毋须多费笔墨。

他具有一代伟人所具有雄才大略。生于贫寒,起自布衣,投身从戎,历经百战,最终成为三军统帅。举义平江,奔赴井冈,转战湘鄂赣,五次反“围剿”,彭德怀在战火中脱颖而出;屹立太行,百团大战,赢得华北抗日节节胜利;临危受命、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又率志愿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朝军。使之订立“城下之盟”。在共和国元帅中,论打仗之多,战功之著,无出其右。建国后他又致力于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我军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更让我们钦佩的是他的政治敏感性。彭德怀同志是党的领导人中在建国后第一个明确而坚决地反“左”的,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如果说在庐山会议上他给毛泽东写信反浮夸风,反“左”的倾向,还主要是一种勇敢的政治品质,那么,1960年他写的关于《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则主要是理性的思索:“这个决议是脱离当时国内实际情况的,它违背了我党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避开实际情况,采取算旧帐,进行人身攻击的办法,在政治上、思想上提高到离开现实的高度原则,加以推测而得出来的。”他忧虑:“会后又在全国普遍开展反右倾运动,这就使得在当时本来已经存在着的‘左”的东西更加严重,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将付出很大代价才能改正这个错误”。“从1959年下半年起,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远远地走在了生产力发展的前面,这是错误的”。“这不是群众运动,而是运动群众”。“左比右好,左是方向问题,右是立场问题”。“宁左勿右,再来一个宁‘左’勿右,将要出现一个十分严重的局面”。①

现在重读这些警世之言,让人痛心疾首,让人惊骇钦敬。痛心疾首的是:历史竟如彭总之言,让中国人民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惊骇钦敬的是:彭总在那种情况下,竟有如此先见之明。

他精忠报国。一提“精忠报国”,人们便想起了岳母刺字,想起了民族英雄岳飞。的确,彭德怀和岳飞一样,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即使是在庐山会议上已经批判他的时候,在批判会上仍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①。民族英雄一般都是出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说彭德怀是民族英雄,具备这个特点吗?我们认为,彭德怀是双倍的民族英雄。一方面,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时期,他为民族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在建国后极左思潮泛起,假大空、浮夸风泛滥之时,他挺身而出,愿以自己的殒灭而使国家免遭灾难,在党的高级领导人中,他是第一位。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更为难能可贵,更是我们时代迄今仍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民族英雄。

彭德怀的精忠报国又不同于岳飞的“愚忠”。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民族而不效忠于某一个人。为了党和人民、国家的利益,“杀头都不要紧”,②精忠报国,正是这一最典型的品质,使得他果敢朴实,雄才大略,耿直刚正的个性特征有了一个立足点,变得光辉夺目。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及历史对个人的作用时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①。”马克思甚至认为“每一个历史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②。彭德怀的崇高人格正是由社会、由历史、由前代、由实践的综合交错因素而“创造”出来的。

第一,先天气质是彭德怀人格形成的基础。

在心理学上,人格被认为是性格、个性的同义语;性格则是人类的、民族的、阶级的共性和个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在个人身上的综合表现。而个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则主要表现为气质,它是个人独有的心理特点的主体。气质具有可塑性,但它更多地是一种先天的东西;“可塑”这个词本身就说明它是固有的,在固有的基础上进行“塑”。而这个固有的基础显然对人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的层面看,彭德怀的气质属于粘液质为主,兼有胆汁质的特点。他沉稳安定,庄重坚韧,同时又爽直大胆,精力充沛。这种良好的气质特点,为他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个性基础。

第二,家庭环境对彭德怀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彭德怀称自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显然,彭德怀是以农民的儿子为自豪的。同时,这也说明,他的农民家庭对他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彭德怀的家庭极为困苦,父亲甚至在晚年靠装殓死人挣口饭吃③,祖母和彭德怀弟兄们在大年初一还要讨饭过年。这对于彭德怀形成热爱人民,关心农民疾苦,乐于为民请命的品质有极大影响,同时也是彭德怀养成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彭德怀的父亲彭民言,秉性耿直,重义气。年轻时与同村人外出卖茶叶,伙伴病死途中,无钱归葬。他日夜兼程,背尸还乡,在乡里传为美谈①。父亲的这种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不论是从先天影响还是从后天熏陶上看,都对彭德怀耿直刚正、爽直明朗、重责任守大义的个性之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近代湖南变革图存的革命传统和社会风气,对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影响。

在童年,家乡的易华祠、易华“打富济贫”的事迹熏陶着他。极端贫困的生活,残酷的阶级压迫,使彭德怀在12岁的小小年纪,就带头“闹粜”,以致被迫出走。

近代湖南因地处鄂、粤、川、赣之间,成为新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战场,英雄辈出。走出家乡小村庄的彭德怀,很快便融入到救国图存的时代大洪流之中去,这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第四,长期军旅生活的磨炼,战场出生入死的经历,对于彭德怀勇敢坚定、雄才大略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彭德怀不满18岁即为生活所迫,投军求生。在旧军队,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一步步成长起来,并担任了相当职务。所幸的是凭着“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的本色,凭着他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他没有沾染旧军队的坏习惯,而是培养出了他勇敢机智、坚定沉着的意志品质和作战才能。平江起义后,他奔赴井冈山,转战湘鄂赣,五次反围剿,行万里长征路……伟大的革命实践使他的才干迅速增长,成为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一代名将。

第五,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德怀形成民本思想,立志精忠报国,具有深刻的影响。

彭德怀青少年时期没有受过专门的、良好的学历教育,但是,仅有的两年私塾教育却使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两年的私塾学习中,他读了《三字经》、《百家姓》、《中庸》、《论语》、《孟子》。在以后的军旅生活中,他又陆续读了《资治通鉴》等大量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彭德怀的民本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加上自己少年时期的痛苦经历而形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童年时代就接触过这些思想,以后作为军事统帅,研读历史著作特别是军事著作,加之自己少年时代穷生活的磨砺,官逼民反历史故事的潜移默化,使彭德怀有着牢固的民本思想,并由此形成了他为民请命、精忠报国的人格特点。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以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彭德怀被指责为“海瑞”。从为民请命这一点上来说,彭德怀和海瑞有共同点;从“精忠报国”这一层看,彭德怀有着岳飞的赫赫战功却又高于岳飞,因为他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并不忠于某个人,他反对神化个人,反对个人崇拜,不迷信、不效忠于某个人。这正是彭德怀人格中的闪光点。他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勇于为国立功,为民请命,却并无半点中国旧式农民的封建思想;他敢于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敢于和不符合人民利益的现象斗争,心中没有半点私。彭德怀的高风亮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党反腐的斗争中,更显得可贵、难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反“左”防“左”,认为我们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左”。彭德怀的命运就代表着新中国的一段兴衰得失史,向我们演示着反“左”的重要性。研究、学习、宣传彭德怀的人格、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64页。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01页。

②同上,第414页。

③同上,第421页。

①同上,第432页。

②《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589页。

③《彭德怀传》,第663页。

④《彭德怀传》,第324页。

⑤《彭德怀传》,第337页。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②《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68页。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64页。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31页。

②《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6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5页。

②《马恩选集》第1卷,第450页。

③《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①《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