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业绩描述:家庭小妙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03:58:43

家庭小妙方

丁香柿蒂承气汤治疗顽固性呃逆

黄东云  黄居森  

【作者单位】: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 丁香 承气汤 柿蒂 治疗 生大黄 大便秘结 下咽 沉香 自拟
笔者自拟丁香柿蒂承气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经临床多年应用验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药物组成:丁香6g、柿蒂10g、川朴10g、枳实10g、大黄6~9g(如大便秘结用生大黄、后下,无明显大便秘结可用大黄同煎或制大黄)、沉香6g、法夏10g、甘草4g,上方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法:煎取药液

一、头痛

    一、头痛
    清眩丸
    【配方】川芎、白芷、石膏、薄荷、荆芥穗。
    【剂型与规格】大蜜丸、每丸重6克。
    【功效】散风清热,止痛。
    【主治】感冒头痛、风热头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感冒头痛、鼻炎、牙痛等。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芎菊上清丸
    【配方】羌活、川芎、白芷、菊花、连翘、蔓荆子(微炒)、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黄芩、黄连、栀子、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主治】肝肺胃内热积火、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头痛、鼻塞、牙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头晕、目眩、恶风、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牙痛龈肿等症。西医诊断的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窦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药。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2次。忌辛辣油腻食物。体虚者慎用。小儿酌减。
    【头痛单验方】
    1.绿茶9克,川芎9克,水煎服。频饮代茶,不拘次数。
    2.葱白6寸,生姜30克切片。水煎服,用于头顶或太阳穴痛。
    3.白菜头2个,大葱胡3个,生姜3片,红糖12克,水煎服。
    4.五味子10克,研末冲服。治疗失血性头痛。
    5.苍耳子10克,水煎温服。忌食辛辣之物,治疗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6.白芷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6克,茶水冲服。治疗眉棱骨痛为主的头痛。
    7.生萝卜汁5毫升加冰片1克。棉球蘸之,左边头痛塞右鼻孔,右边头痛塞左鼻孔。每日1或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8.臬芦叶100克,洗净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频饮,可治疗外感头痛伴心烦口渴。
    9.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常服。治疗肝阳上元头痛、失眠、眩晕伴口苦、舌红。

二、牙痛

作者: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二、牙痛
    黄连上清丸
    【配方】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栀子、大黄、川芎、荆芥穗、防风、桔梗、连翘、菊花、薄荷、白芷、旋覆花、蔓荆子、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6克。水丸,每20粒重1克。
    【功效】泻火解毒,散风清热。
    【主治】内热火盛,风热犯上。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头晕耳鸣、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牙龈肿痛、暴发火眼、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口服。成人每次服6克,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二花茶
    【配方】银花30克,菊花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2味药加水煎5分钟或用沸水冲饮。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牙痛。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热型牙痛患者。一般表现为:牙齿剧痛、牙龈红肿、牙龈渗血、流脓臭秽、牙肿至腮。代茶频饮,每日服1剂,病愈为止。
    【牙痛单验方】
    1.杏仁去皮,稍加盐,水煎漱口。治疗龋齿牙痛。
    2.白酒200毫升加花椒20克浸后,用花椒酒漱口,治龋齿牙痛。

三、咽喉痛

    三、咽喉痛
    穿心莲片
    【配方】穿心莲。
    【剂型与规格】糖衣片剂。每片含穿心莲干浸膏0.2克。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内热壅盛,咽喉肿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口服。每次服2或3片,每日3或4次。忌辛辣食物。
    养阴清肺膏
    【配方】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剂型与规格】膏剂。大瓶装60克,小瓶装30克。
    【功效】养阴润肺,清肺利咽。
    【主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阴虚肺燥、肺肾两虚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症。西医诊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或3次。忌辛辣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清咽丸(清音丸)
    【配方】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肉、甘草、乌梅、青黛、硼砂、冰片。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清热利咽。
    【主治】风热邪毒,壅塞肺胃咽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喉痛、喉痹等症。西医诊断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本丸治疗。内服。每次服1或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忌食辛辣食物。
    清咽茶
    【配方】板蓝根20克,金银花15克,苦桔梗15克,麦冬15克,菊花10克,茶叶3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将桔梗、甘草研为粗末,放入麦冬、板蓝根同煎。煎成浓汁后,再加入茶叶、银花及菊花花瓣、阴干,共研粗末,纳入纱布袋中,袋口结扎,便于泡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润肺。
    【主治】肺卫热盛,感冒初起咽痛。
    【应用】本方可有效预防感冒,咽痛,有预防春秋两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咽痛、口干也可服用。播音员、教师常饮,有防治咽炎的功效。以上1份可分6次服用,儿童可酌减,每日1次。
    蒲公英粥
    【配方】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蒲公英洗净,水煎取汁弃渣,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沸后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
    【应用】本方为传统清热解毒药,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蒲公英有抗感染、抑制病毒、细菌的作用。临床上可作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每日1剂,可连服5~7天。
    萝卜橄榄汤
    【配方】萝卜100克,橄榄50克。
    【制作方法】将两味药加500毫升水同煎取汁。
    【功效】利咽解毒。
    【主治】咽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外感风热型咽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恶寒发热、咽痛口干。代茶频饮,每日服1剂,连用5日。
    【咽喉痛单验方】
    1.野菊花10克,水泡服代茶频饮,不拘时间。
    2.胖大海,水泡服代茶频饮。
    3.金银花10克,牛蒡子6克,桔梗6克,射干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丝瓜络,水煎服。每日1个丝瓜络。
    5.荸荠汁500克顿服。治热伤肺胃,咽干喉痛。是夏季理想的清凉生津保健方。

四、胃脘痛

    四、胃脘痛
    气滞胃痛冲剂
    【配方】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等。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10克。
    【功效】舒肝和胃。
    【主治】肝郁气滞,肝脾失调胃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胁痛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见上述临床表现者,可用本方。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化服或遵医嘱。忌恼怒。孕妇慎用。
    加味左金丸
    【配方】醋炙香附、白芍、醋炙延胡索、醋炙青皮、陈皮、枳壳、当归、柴胡、郁金、黄芩、姜炙黄连、甘草炙吴茱萸、木香、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100粒重9克。
    【功效】疏肝和胃。
    【主治】肝火犯胃的胃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因肝火犯胃所致的胃痛、胁痛、呕吐、痞满、腹痛等病。西医诊断的急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等有上述证候者,可用本方治疗。口服。成人每次服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忌气恼和辛辣食物。
    元胡止痛片
    【配方】延胡索、白芷。
    【剂型与规格】片剂。每片重0.3克。
    【功效】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行经腹痛,胃痛,胁痛,头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应用范围甚广,如胃脘痛、胁痛、头痛、胸痹、痛经等引起的胀痛、刺痛、窜痛、跳痛等症;以及西医诊断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药治疗。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柴胡舒肝丸
    【配方】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芍药、炙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50粒重3克。
    【功效】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血瘀。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胁痛、乳癖、痛经等病。西医的慢性肝炎、胆病、慢性胃炎、溃疡病、肋间神经痛、胃神经官能症、乳腺小叶增生等症,有上述表现者,均可服用。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孕妇慎用。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或夜难安寐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胃脘痛单验方】
    1.甘草200克,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5~2克,温开水送服。连服3周,治疗溃疡病胃痛。
    2.土豆洗净,去皮切细捣烂,取汁1杯,每日清晨空腹内服。
    3.猪肚1个,生姜20克,胡椒10粒,炖烂,分3天吃完。治疗溃疡病,连服7次,可以治愈。
    4.高粱米粥,去米,取汤温服。

五、腹痛

    五、腹痛
    附子理中丸
    【配方】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凡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痛、腹痛、呕吐、泄泻、霍乱等疾患均能收到良好疗效。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忌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小建中汤
    【配方】桂枝5克,白芍12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6枚,饴糖30克。
    【制作方法】上药加水约800毫升共煎,沸后改文火煎至500毫升,去渣留汁。再煎第二煎,去渣留汁,混匀两次煮好药液,分两次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中缓急。
    【主治】脏腑虚寒,腹痛隐隐。
    【应用】本方适用于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劳累、受寒、饥饿后加重。伴有大便溏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常见于西医诊断溃疡病患者。
    六曲茶(神曲茶)
    【配方】炒六曲、藿香、槟榔、炒山楂、白芷、法半夏、蔻壳、香附、砂仁、桔梗、麦芽、陈皮、炒苍术、姜制厚朴、紫苏、茯苓、甘草等。
    【剂型与规格】茶曲剂,每块7.5克。
    【功效】健胃消食,散寒祛湿。
    【主治】停食着凉,脾胃不和腹痛。
    【应用】本方是非处方药。有健胃消食之功。可以治疗食积腹痛,脘腹胀满,嗳腐呕恶,大便腥臭,咳吐白痰、头痛、恶寒,舌苔厚腻等暑湿感冒或停食着凉症。成人每日2次,每次服1~2块。开水泡茶饮,或加生姜2片,水煎服。小儿酌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正气天香散
    【配方】干姜5克,紫苏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
    【制作方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腹痛。
    【应用】本方适用于腹痛发病急剧,得温痛减,遇寒更甚,口不欲饮,畏寒,手足逆冷。此药应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腹痛单验方】
    1.大青盐炒热,装布袋,置于神阙穴(肚脐)处30~40分钟。用于腹痛喜温喜按者。
    2.生姜末20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治受凉腹痛。
    3.乌梅5个,1次吃。每日2或3次,适用于蛔虫腹痛。
    4.胡椒40粒,研末,温水送服。
    5.葱头250克,切碎炒熟,热敷神阙穴,治疗腹痛隐隐不止。
    6.红糖30克,鲜姜30克,切细末,同煎,热服取微汗。治腹痛属寒者。

六、腰痛

    六、腰痛
    甘姜苓术汤
    【配方】干姜15克,甘草10克,茯苓25克,白术10克。
    【制作方法】上4味药加水800毫升武火煎10分钟,改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汁,加水500毫升再煎25分钟后,滤出药汁,与第一次药汁合并,混匀后分早、晚两次温服。
    【功效】祛寒行湿,温经通络。
    【主治】寒湿腰痛。
    【应用】本方适用于腰部冷痛沉重,渐渐加重,遇阴雨天气疼痛加重,静卧休息疼痛难以缓解者。
    活络效灵丹
    【配方】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制作方法】上4味,加水分两次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瘀血腰痛及外伤引起腰痛。
    【应用】本方用于治疗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有时甚至痛不能转侧。部分病人有外伤史。方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乳香、没药可行气止痛。治疗瘀血性腰痛可连续服7剂。并可适当随症加减。
    猪肾陈皮馄饨
    【配方】猪肾1个,陈皮10克,酱油、食盐各5克,姜、葱各3克,胡椒粉少量,白面100克。
    【制作方法】将猪腰洗净,剥去脂膜,切碎,放入陈皮末、姜、葱末,调入食盐、酱油,做成馅。白面加水和面,做成馄饨皮12个,包入馅,煮熟即成。
    【功效】益肾补虚。
    【主治】下元虚损腰痛。
    【应用】本膳有补虚壮气、止消渴下痢的作用。凡下元虚损、腰痛、尿频量多、均可以选用。
    薯蓣粥
    【配方】生怀山药500克(10份量)。
    【制作方法】将山药轧碎过箩,每次取20~30克山药粉,放入锅里,用凉开水调匀,置火上,边加热边用筷子搅拌,二三沸即熟。
    【功效】补气益精,固肾和中。
    【主治】脾肾两虚腰痛。
    【应用】山药益肺补脾,固肾益精。凡因脾肾气虚而致虚劳、消渴、劳热咳嗽、二便不利等羸弱虚损症,皆可食用。
    地黄花粥
    【配方】粟米100克,地黄花20克。
    【制作方法】①将地黄花阴干,捣碎为末,每用干品约3克;②将粟米以水浸泡一宿,次日捞出,加水煮粥,将熟时将花末加入,搅匀,再煮令沸即成。
    【功效】补肾润燥。
    【主治】肾虚腰痛。
    【应用】本品有滋肾、清热、除烦、止渴的作用。可治疗消渴及肾虚腰痛,作为早餐较为适宜。
    食栗补肾方
    【配方】生栗子250克(10份量),猪肾1个,粳米250克,陈皮6克,花椒10粒,食盐2克。
    【制作方法】①猪肾洗净剖开,剥去脂膜,片去腰臊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陈皮洗净待用;②粳米淘洗干净,同猪肾、陈皮、花椒一起下锅,加水约2500毫升,置火上煎煮成粥。煮熟拣出陈皮,加入食盐调味;③鲜板栗放阴凉通风处阴干,待用。
    【功效】补肾健脾。
    【主治】肾虚腰痛。
    【应用】本膳能补肾气,健脾胃,强筋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软、小便频数以及年老体弱者。每次取生栗子10余枚,剥壳食肉,然后再吃一碗猪肾粥。经常食用,有较好疗效。
    杜仲腰花
    【配方】杜仲12克,猪腰250克,绍酒25克,葱50克,味精1克,酱油20克,醋12克,干团粉20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食盐5克,花椒1克,植物油20克。
    【制作方法】①杜仲加清水熬成浓汁约50克,去药渣,加入淀粉及各种调料,兑成芡汁分为两份待用;②将腰子从中剖开,去肾盏、脂膜,切成腰花,放入盘中,调入1份芡汁。姜、蒜切片,葱切成葱花;③炒锅烧热后,放入油至八成热,放入花椒、腰花、姜、葱、蒜片,快速翻炒。将熟时,倒入1份芡汁,翻炒均匀,起锅即成。
    【功效】补肾健骨。
    【主治】肾虚腰痛。
    【应用】补肾强骨、降血压为本膳的药用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尿频、夜尿增多以及肾炎、高血压等。
    羊脊骨羹
    【配方】羊脊骨1具,肉苁蓉30克,草果3个,荜茇6克,姜、葱、食盐各5克。
    【制作方法】将羊骨剁成小块,肉苁蓉洗净切片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煎煮。煮沸后,放入草果和荜茇,改文火炖。熬至肉烂汤浓,撇去浮油,加入姜、葱、食盐,稍煮即成。
    【功效】温阳益肾,强腰健骨。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腿软。
    【应用】本品有补肾强腰、益精助阳的作用。适用于下元久虚、腰肾受损、腰腿酸痛、不能久立等。此羹性温,只适用于虚寒证,阴虚有火者忌食。
    【腰痛单验方】
    1.核桃仁60克,以黄酒100毫升加红糖20克浸泡调匀,内服。治疗阳虚腰痛。
    2.威灵仙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寒性腰痛。
    3.八角茴香炒香研末,饭前黄酒送服6克,每日2次,治疗腰痛刺胀。
    4.可在痛处敷伤湿祛痛膏,治疗寒湿腰痛。
    5.杜仲10克炒,煎水,每日1剂,分2次服,治肾虚腰痛。
    6.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各种腰痛。
    7.多克自热炎痛贴,取一贴,摇匀,撕去自热贴两边的纸,露出胶膜,将黑色一面,置于治疗部位,将粘胶紧贴皮肤,用于各种腰痛。

七、发热

    七、发热
    补中益气丸
    【配方】炙黄芪、党参、蜜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陈皮。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水丸剂,每30克约500粒。
    【功效】补中益气、摄血。
    【主治】脾虚气弱,中气虚陷。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内伤发热、久泄、脱肛、尿血、癃闭等多种疾病。西医诊断的子宫脱垂、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辨证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中气虚亏诸证,均可运用本药。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9克),每日2~3次,空腹服。肾虚者不宜用。病后津气两伤者,不宜单用本方。
    知柏地黄丸
    【配方】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剂型与规格】水蜜丸。每瓶60克或360粒。
    【功效】滋阴清火。
    【主治】阴虚内热。
    【应用】本方治疗内伤发热,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心烦,失眠多梦,便干尿少,舌红而少津无苔,脉细数。每日2次,每次30粒或6克。
    蚌肉苦瓜汤
    【配方】苦瓜250克,蚌肉100克,盐10克。
    【制作方法】将活蚌清水养2天,去净泥味后,取其肉与苦瓜加水共煮汤,加入盐煮至熟。
    【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本品能清热解毒,滋阴止渴。适用于阴虚热盛患者。可作为佐餐食品,或作为汤菜。
    石膏粳米汤
    【配方】生石膏60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上两味以水煎煮,煮至米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肺胃热盛,气阴已伤。
    【应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本品之治疗功效。主治温热病、壮热、口干烦渴、脉洪大者。肺胃燥热口渴多饮、善饥、多尿者也可选用。每日服1~2剂,趁热饮之为宜。
    瓜皮花粉饮
    【配方】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制作方法】将上3味以水煎汤,去渣留汁为饮。
    【功效】清热解暑,消渴利水。
    【主治】肺胃内热,暑热伤人。
    【应用】本方有清热解渴,去暑散热的作用。可治疗发热、口渴、多饮、尿浊量多。夏季饮用,也可祛暑利尿,止渴保健。
    石膏乌梅茶
    【配方】石膏150克,乌梅20枚,白蜜3克。
    【制作方法】将石膏捣碎,纱布包裹,与乌梅同以水煎煮,过滤取汁,去渣,调入白蜜。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肺胃燥热,烁伤津液。
    【应用】本方用于热邪伤津,肺胃燥热、口渴多饮、汗多、身热不退等,均可频频饮用。
    五汁饮
    【配方】鲜苇根汁、荸荠汁、麦门冬汁、梨汁、藕汁各30克。
    【制作方法】将鲜苇根、麦门冬洗净,压汁去渣。荸荠、梨、藕洗净,分别去皮,榨汁,并将各汁和匀凉饮。不喜凉者,可隔水炖温服。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润燥。
    【主治】热病伤阴,烁伤津液。
    【应用】本方有凉润清热的作用,适用于燥热灼伤肺胃、烦渴不止、咽干多饮症等。热病后期用之,有生津救液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斛露
    【配方】鲜石斛100克。
    【制作方法】将鲜石斛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上瓶塞,接好冷凝管。对烧瓶加热,煮沸后收取的蒸馏液即是石斛露。
    【功效】清热养胃,生津益阴。
    【主治】肺胃燥热,伤津烁液。
    【应用】本方有生津养胃、清热益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肺胃燥热、消渴多饮、口干咽痛、消谷善食等。以此代茶,频频饮用,很有效果。
    【发热单验方】
    1.天花粉125克,加工成粗末。每日15~2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治身热、口渴、烦满等症;久服效果明显。
    2.田螺数百只浸泡过夜。除去泥沙污水,取澄清的泡田螺水,上灶煮沸即可饮用。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治烦渴多饮。口舌干燥等;久服有效。
    3.鲜桑椹50克,洗净榨汁。治热盛口渴;每日3次。
    4.雪花梨一丁,去皮切薄片,放入碗中,加凉开水浸泡半日,再榨汁。治热病烦渴,口干烦躁,每日可顿服数次。
    5.鲜藕汁1000克切片,捣烂如泥,纱布取汁。有清热止渴,凉血止血作用。用于口燥咽干,热病烦渴,痰中带血等症。每日2~3次,每次顿服,连服5~7天。
    6.生芦根1000克压榨取汁,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作用。适用于外感病燥热伤津患者。每日5~6次,每次10~15毫升。
    7.陈仓米50克煮粥,加入鲜地黄汁150克,搅拌均匀即成;有补肾益阴作用。治疗阴虚发热乏力、口渴、消泻、尿频、腰膝酸软等症,可以经常服用。

八、感冒

    八、感冒
    风寒感冒冲剂
    【配方】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桂枝、桔梗、杏仁、陈皮、生姜等。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8克。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主治】外感表实,风寒束肺。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可以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恶寒、肢体酸痛、无汗、咳嗽、鼻塞声重,流涕、痰多清稀色白,喘咳气急,苔薄白而滑等症。西医诊断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见以上症状者均可应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含糖,糖尿病病人忌服。服药期间应多饮白开水,清淡饮食,忌生冷油腻,勿令汗出过多。
    一般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7~12岁服1/2成人量。
    风热感冒冲剂
    【配方】金银花、板蓝根、连翘、桑叶、菊花、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杏仁、芦根等。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10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主治】风热犯肺,病邪在表。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为辛凉清热解毒之平剂,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临床上对外感风热表证,风温、乳蛾等,症见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口渴均可应用。西医诊断为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以及流行性腮腺炎见以上症状者可使用。成人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小儿酌减,开水冲服。服药期间应多饮热开水,避风寒,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油腻。
    参苏片(参苏感冒片)
    【配方】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麦冬、桑白皮。
    【剂型与规格】片剂,每片重0.5克。
    【功效】扶正解表,疏风散寒。
    【主治】元气内虚,外感风寒。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是治体虚感冒之药。方药配伍温而不燥,作用温和,有扶正祛邪之功。可用于体虚感冒、发热恶寒、气短乏力、咳嗽痰白、胸闷倦怠、舌淡苔白等症。西医诊断慢性气管炎、大病之后反复感冒者可以选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4~5片,温开水送服。儿童酌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风热感冒及素体强壮、内热炽盛者不宜使用。
    感冒清热颗粒
    【配方】荆芥、薄荷、防风、柴胡、紫苏、葛根、桔梗、杏仁、白芷、地丁、芦根。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12克。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等症。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含糖和无糖型两种,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颗粒剂。一般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身体虚弱,虚汗,自汗者不宜选用;脾虚便溏者应慎用,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午时茶冲剂
    【配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六神曲(炒)、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重10克。
    【功效】解表和胃。
    【主治】感受风寒,内伤食积。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恶寒发热、内有食积,或伴有呕吐泻泄等症。口服。每次10克,每日1或2次,开水冲服。无饮食积滞或风热感冒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
    板蓝根冲剂
    【配方】板蓝根。
    【剂型与规格】颗粒状冲剂。每袋5克或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毒性感冒。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肝炎、小儿麻疹等症。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4次。对本药过敏者应停服。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
    银柴颗粒
    【配方】银花藤、柴胡。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15克。
    【功效】清热解毒,和解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肺卫不宣。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属和解退热之剂。用于外感风热,里热壅盛,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头痛、身痛,咳嗽痰黄,舌边尖红等。西医诊断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见以上症状者均可使用。成人每次1袋,每日3或4次,温开水冲服。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服辛辣刺激食品。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忌服。
    羚翘解毒丸
    【配方】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疏风清热,辛凉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咽痛咳嗽。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皮肤痈肿、麻疹初起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风寒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或3次,每次1丸。
    柴黄粥
    【配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柴胡、黄芩煎水取汁,去渣。将大米加入药汁中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解肌。
    【主治】外感引起的发热周身酸痛。
    【应用】本方柴胡有和解退热之功。与黄芩合用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可每日1剂,连服5~7天,对外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效果较好。
    【感冒单验方】
    1.葱白一段,豆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风寒感冒。
    2.白萝卜3片,白菜头1个,香菜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治疗伤风感冒。
    3.连须葱白一段,生姜5片,橘皮6克,红糖30克,水煎热服,每日1剂,治风寒感冒。
    4.薄荷3克,鲜芦根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5.野菊花、菊花、麦冬各5克,代茶饮,治风热感冒。
    6.绿茶5克,白糖15克代茶饮。
    7.薏红米30克,白扁豆30克,粳米100克煮粥;有祛湿解表作用,可以治疗暑湿感冒。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
    8.苏叶3克,生姜3片,红糖15克,放下杯中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成。主治风寒感冒,鼻塞无汗。趁热顿服,每日服2剂,连服2~3日。
    【预防流感单验方】
    1.食醋蒸熏法:每10平米房间用醋50~100毫升,以1或2倍水稀释后加热,每次蒸熏2小时。每日或隔日熏1次,可消毒空气,预防传染。
    2.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
    3.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日滴鼻3~5次,每次1滴。
    4.白萝卜500克洗净切碎,以粉碎机绞汁。每日1剂,可以预防春季温热性传染病。

九、咳嗽

    九、咳嗽
    三拗汤
    【配方】麻黄9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剂,麻黄后下。
    【功效】宣肺散寒,止咳解表。
    【主治】风寒咳嗽。
    【应用】本方适应于咳嗽声重有力,痰白清稀,咽痒、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无汗的风寒咳嗽。服法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二陈汤
    【配方】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药。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痰湿咳嗽。
    【应用】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苔白腻者,每日1剂。分2次服。市场上也有成药销售。
    二母宁嗽丸
    【配方】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酒炒)、栀子(姜煨)、桑白皮(蜜炙)、瓜蒌子(蜜炙)、陈皮、五味子(酒蒸)、茯苓、枳实(麸炒)、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肺燥阴伤咳喘。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燥热咳喘引起的咳嗽、痰黄稠、量少、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满气促、咽干口燥、声哑喉痛等症。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次。忌辛辣食物。外感风寒咳嗽、或痰涎壅盛者禁服。
    解肌宁嗽丸
    【配方】苏叶、葛根、杏仁、前胡、桔梗、浙贝、陈皮、半夏、茯苓、木香、枳壳、元参、花粉、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祛风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头痛身热,咳嗽痰盛,风寒感冒咳嗽。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初起,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嗽痰稀、鼻流清涕。西医诊断的气管炎、支气管炎见上述表现者,可服此药。口服。1岁以下小儿每次半丸,每日2次;1~3岁,每次1丸,每日2次;5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3次。忌生冷油腻食物。
    百合固金丸
    【配方】百合、熟地黄、麦门冬、川贝母、元参、生地黄、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咽喉干痛等症。西医诊断的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矽肺、自发性气胸等见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饭前温开水送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或3次。忌油腻、腥冷辛辣、烟酒。
    川贝清肺糖浆(露)
    【配方】川贝、枇杷叶、麦冬、生地黄、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蔗糖。
    【剂型与规格】糖浆剂,瓶装。
    【功效】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主治】燥热伤肺,咳嗽咳痰。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是清热养阴止咳之剂。可用于外感和内伤咳嗽,症见咳嗽痰少,痰稠不易咳出,伴咽干、咽痛、口鼻干燥,痰中带血等。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见以上症状的,也可选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儿童酌减。本品含蔗糖,糖尿病病人忌用。虚寒性咳嗽,大便溏泄者、胃寒作呕者及婴儿慎用。
    橘红粥
    【配方】橘红12克,杏仁6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将橘红、杏仁加水适量煎熬。滤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功效】理气化痰,祛湿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应用】顿服,每日2剂,常用有效。
    腐皮白果粥
    【配方】白果15克,豆腐皮45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白果去皮、心,豆腐皮切碎,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补脾益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应用】顿服,每日1剂,常服。
    雪羹汤
    【配方】海蜇30克,鲜荸荠15克,葱、姜、蒜各适量。
    【制作方法】海蜇以温水泡发,洗净,切碎。荸荠去皮洗净,共同放入锅中,加水以小火煎。放入佐料,煮约1小时即成。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本汤滋阴清热,可治疗消渴多饮、口燥咽干以及阴虚内热型的支气管炎等。顿服或分次饮用均可。
    百合枇杷藕羹
    【配方】鲜百合30克,枇杷30克,鲜藕30克,淀粉3克,桂花2克。
    【制作方法】将前3味洗净,枇杷去核,藕切成片,加水合煮,将熟时调入淀粉,煮沸成羹。食用时调入桂花。
    【功效】清热润肺,凉血生津。
    【主治】肺胃燥热,阴虚内热。
    【应用】本品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适用于肺胃燥热、口渴多饮、干咳带血、口舌干燥等。作为早餐或不拘时食之。
    【咳嗽单验方】
    1.虑耳草15克,苏叶6克,莱菔子6克煎服,治疗慢性咳嗽痰多者。
    2.熟瓜蒌30克,花椒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热咳。
    3.杏仁、莱菔子各10克,水煎代茶。每日1剂,频饮,治咳嗽痰多。
    4.橘皮20克,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气滞咳嗽痰多。
    5.生姜50克,白蜜20毫升。水煎服。每日1剂,治日久体虚咳嗽日久。
    6.款冬花30克,水煎服。服前药汤中加10毫升白蜜,温服。治疗久咳不愈。
    7.白前或百部水煎,服时加白蜜10克。治疗久嗽不愈。
    8.薏苡仁90克,水煎取汤1000毫升,每日不拘时间,频饮代茶。治疗肺炎咳嗽痰多。
    9.砂仁、生姜连皮捣烂,黄酒泡7日。每服20毫升,治疗上气咳逆。
    10.天花粉30克,粳米100克煮粥去渣;有清热生津作用。治疗肺热咳嗽,口舌干燥。
    11.荸荠去皮煮熟切细,放入豆浆中煮熟;有滋阴清热润肺作用,治疗肺燥咳嗽。作为食疗保健方,早餐顿服,可经常服用。
    12.番石榴生果200克去核打糊状,加水稀释为24%的果汁;加入罗汉果煎液85克即可。本方有降糖润肺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肺燥阴虚咳嗽等症。

十、哮喘

    十、哮喘
    三子养亲汤
    【配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药。
    【功效】祛痰降气,宣肺平喘。
    【主治】痰浊阻肺哮喘。
    【应用】本方适用于喘咳痰多而黏,咳出不爽,胸中窒闷,恶心,纳差,口黏无味,苔白腻,脉滑者。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麻杏石甘汤
    【配方】麻黄3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热犯肺哮喘。
    【应用】治疗喘促气急,伴咳嗽,痰稠色黄,难以咳出,甚至胸痛,烦闷口渴,身热汗出,恶风,脉浮数。每日1剂。
    苏子降气丸
    【配方】苏子、半夏、厚朴、前胡、橘皮、沉香、当归、生姜、大枣、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13粒重1克。
    【功效】降气化痰。
    【主治】痰涎壅盛于肺的哮喘。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咳喘气促、胸膈满闷、咽喉不利、头目眩晕、腰痛足软、身体倦怠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本方。口服。每次服3~6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生冷、肥腻饮食。避风寒。
    哮喘敷贴饼
    【配方】白芥子30克,延胡索30克,细辛15克,甘遂15克,新鲜姜汁50克,丁香3克。
    【制作方法】前4药研为细粉,用姜汁调制做成药饼6只,药饼中放丁香末。
    【功效】温肺降逆,化痰止喘。
    【主治】哮喘缓解期。
    【应用】将药饼敷于百劳、肺俞、膏肓穴上,冬春每隔5天1次,夏季每隔10天1次,每次敷2小时,共3次。敷后局部多见潮红充血现象,少数患者甚至起疱,水疱可用龙胆紫药水涂于患处处理。
    萝卜籽杏仁汤
    【配方】萝卜籽20克,杏仁20克。
    【制作方法】先将萝卜籽炒熟,同时去掉杏仁的皮、尖,用水1碗半煎至半碗。
    【功效】理气降逆,清肺化痰。
    【主治】支气管哮喘。
    【应用】本方适用于肺虚型患者,痰多气促者尤为适宜。每日服1剂,分2次服,连用5日。
    【哮喘单验方】
    1.地龙100克,烘干研成细粉。每次1~3克,每日3次。饭前吞服,连用3天。有治疗哮喘、清热、镇痛、平喘之功。
    2.玉竹3~5克,雪梨1个切片,水煎加白糖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可以久服作为药膳保健方,适用于各种哮喘。
    3.胡桃肉,生用3~5克,每日3次。本方可以久服,有补肾敛肺作用,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者。

十一、呃逆(打嗝)

    十一、呃逆(打嗝)
    丁香散
    【配方】丁香1~3克,柿蒂10克,良姜6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散寒止呃。
    【主治】胃中寒冷呃逆。
    【应用】本方用于呃逆声缓,胃脘得热则舒,得寒则痛且呃逆更甚者。每日1剂,分2煎服用。
    益胃汤
    【配方】沙参12克,麦冬10克,生地黄10克,玉竹克10克,冰糖2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生津养胃平呃。
    【主治】阴虚内热呃逆。
    【应用】本方治疗呃逆声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舌红而干有裂纹,脉细数者。方有甘寒生津之功,热病后期也可应用。每日1剂。剂量依病情体质酌情,每剂分2煎服用。
    芦根竹茹汤
    【配方】鲜芦根100克,竹茹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芦根、竹茹加适量水煎煮,加入蜂蜜。
    【功效】清热降逆。
    【主治】呃逆。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中燥热型呃逆患者。一般表现为:虚燥者,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实燥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3日。
    刀豆生姜红糖水
    【配方】带壳老刀豆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用老刀豆、生姜煎水去渣,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温中降逆。
    【主治】呃逆。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中寒冷型呃逆患者。一般表现为:实寒者,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重,食欲减少,口不渴,舌苔白润。虚寒者,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饮服,每日服2剂,连用5日。
    砂仁粥
    【配方】粳米100克,砂仁5克。
    【制作方法】先将砂仁研为细末,再将淘洗净的粳米煮粥,熟后加入砂仁细末,再煮一二沸即成。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
    【主治】呃逆。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中寒冷属于虚寒者呃逆患者。温热服食,早晚各1剂,连用3日。
    【呃逆单验方】
    1.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水煎温服。适用于胃寒呃逆症,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
    2.柿蒂3~5个,刀豆子15~18克水煎服,适用于各种呃逆。每日1剂,分2次服。
    3.鲜芦根、鲜麦冬、梨、荸荠、藕各等份,切碎榨汁。治疗胃热呃逆,凉饮,不拘次数,连服一周。

十二、呕吐

    十二、呕吐
    理中汤
    【配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5克,炙甘草3克。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剂。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呕吐。
    【应用】本方用于脾虚呕吐,时发时止,纳食少,饭后腹胀,肢倦乏力,畏寒喜暖,手足不温,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香砂养胃丸
    【配方】白术、香附、陈皮、藿香、茯苓、豆寇、厚朴、枳实、半夏曲、木香、砂仁、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有每100粒重10克,50粒重3克,20粒重1克,100粒重6克等多种规格。冲剂,每袋5克。
    【功效】健脾祛湿,温中和胃。
    【主治】气虚湿阻兼气滞呕吐。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痞满、胃痛、泄泻、呕吐、纳呆等病引起的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嗳气呕秽、胸中痞闷、脘腹胀满、肠鸣便溏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见以上临床表现者,皆可用本方治疗。口服。水丸,成人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冲剂,成人每服1袋,每日2次,空腹时服用。小儿剂量酌减。忌生冷食物。勿气恼。
    苓桂术甘汤
    【配方】茯苓15克,桂枝5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湿内阻型呕吐。
    【应用】适用于呕吐多清水涎沫,胸闷,胃中漉漉有声,纳少心悸,舌苔白腻。每日1剂,分2次服。
    半夏厚朴汤
    【配方】半夏10克,厚朴5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剂。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肝气犯胃型呕吐吞酸。
    【应用】本方适用于呕吐吞酸,嗳气泛恶,胸胁胀满,遇情志不遂发作,舌边红,苔薄腻,脉弦。一般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加味保和丸
    【配方】白术、茯苓、六神曲、枳壳、炒山楂、醋炙香附、姜炙厚朴、陈皮、制半夏、炒麦芽、枳实。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100粒重6克。
    【功效】健胃消食。
    【主治】食积停滞。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胸膈痞满、嗳腐厌食、呕吐酸水、饮食不消、腹痛泄泻等症。西医诊断的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见以上症状者,可用本方。口服。成人每次服6~12克,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1/3。忌油腻腥等难以消化之物。
    竹茹饮
    【配方】竹茹30克,乌梅6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将乌梅打碎,与竹茹、甘草同以水煎汤取汁为饮。
    【功效】清胃止呕、生津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胃热呕逆。
    【应用】本饮可以用于胃热呕逆、暑热烦渴等症。
    石斛茶
    【配方】鲜石斛30克。
    【制作方法】将鲜石斛切片,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和胃生津。
    【主治】肺胃燥热,烁伤阴津。
    【应用】本茶可滋阴养胃,清热生津。适用于恶心呕吐、消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以及暑热口渴等。每日代茶频饮,不拘次数。
    生芦根粥
    【配方】生芦根3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生芦根洗净,以水煎煮约30分钟,去药渣,留汁。以药汁煮米为粥。
    【功效】清热除烦止呕。
    【主治】肺胃热盛,心烦呕吐。
    【应用】本膳有清热、除烦、止呕渴作用。凡肺胃热盛、呕吐、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消渴、心烦燥热,均可选用。晨起宜空腹食用。
    【呕吐单验方】
    1.甘蔗汁500毫升,白萝卜汁100毫升,混在一起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胃热型呕吐。
    2.竹茹9克,鲜芦根9克,黄芩9克,水煎频服。适用于胃热呕吐。
    3.红糖50克,姜汁50克,加水煎浓汁温服。适用于胃寒呕吐。
    4.饭锅巴30克,切成小块加姜末30克,水煎服。适用于伤食呕吐。

十三、腹泻

    十三、腹泻
    痛泻要方
    【配方】白术10克,炒白芍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补虚,养血柔肝。
    【主治】肝气犯脾腹泻。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闷,腹痛腹泻,嗳气少食,舌淡红脉弦之证。本方有扶脾抑肝,升清止泻的作用,对于平素胸胁胀闷,每因恼怒或情绪紧张就发生腹泻腹痛者,最为有效。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
    四神丸
    【配方】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6克,五味子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治】肾阳虚五更泻。
    【应用】本方适用于肾阳虚弱,黎明时分腹痛肠鸣,泻后即安的五更泻。患者常伴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证。每日服用2次。
    六合定中丸
    【配方】藿香、紫苏、香薷、茯苓、白扁豆、陈皮、厚朴、木瓜、枳壳、木香、檀香、麦芽、稻芽、山楂、六曲、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祛暑除湿,和胃消食。
    【主治】外感暑湿,脾胃失调。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夏令外感暑湿、内伤生冷引起的暑月畏冷、头痛身热、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四肢酸懒等症。西医诊断的急性胃肠炎有上述症状者,可服本药。口服。成人每服1丸,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忌生冷油腻食物,孕妇忌服。
    车前扁豆粥
    【配方】车前草15克,淡竹叶9克,干荷叶9克,白扁豆30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将车前草、淡竹叶、干荷叶水煎,滤汁去渣;另用白扁豆与粳米加适量水煮粥。粥熟加入药汁,再稍煮成稀粥。
    【功效】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主治】急性胃肠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湿热型急性胃肠炎患者。每日服1剂,分2次服,连用3日。
    五香槟榔
    【配方】槟榔200克,陈皮20克,丁香10克,豆蔻10克,砂仁10克,食盐100克。
    【制作方法】将诸药放入锅内,加食盐,加水适量。先用急火烧沸,然后用小火煎煮,使药液调干,停火待冷;将槟榔取出,用刀剁成黄豆大小碎块即成。
    【功效】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腹泻。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脾型慢性腹泻患者。一般表现为:腹痛作胀,泻下溏薄,每因恼怒而发作,多伴有吐酸,胸胁满闷,嗳气食少,舌边红,苔薄腻。饭后口含槟榔少许,然后吃下。常吃有效。
    防风陈皮饮
    【配方】防风8克,陈皮6克,白芍6克,绿茶适量。
    【制作方法】将防风、陈皮、白芍加水煮沸5分钟,加入绿茶即可。
    【功效】理气和血,祛湿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脾型慢性腹泻患者。频频饮服,每日2剂,连用1周。
    山药白鸽汤
    【配方】白鸽1只(约500克),怀山药50克,玉竹50克,盐6克。
    【制作方法】将白鸽宰杀去毛及内脏,切成小块,与山药、玉竹一起用清水煎煮,至熟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滋阴。
    【主治】肝肾不足,体虚久病。
    【应用】本方可治疗各种虚证,老年体虚、气短乏力等。作为佐餐辅食,吃肉喝汤。
    竹笋米粥
    【配方】鲜竹笋1个,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鲜竹笋去皮,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与笋片一起加水煮成粥。
    【功效】清热润肺,和中祛湿。
    【主治】肺胃热盛,脾虚湿盛。
    【应用】本膳有清肺祛热、利湿止渴之功。可用于久泻、久痢、脱肛等。可作为配餐,早晚各1次,数量因人而异。
    姜汁牛肉饭
    【配方】牛肉50克,姜5克,酱油5克,花生油5克,大米10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牛肉洗净,剁成肉糜,放入碗中,拌入花生油和酱油;鲜姜压汁,调入牛肉糜中。大米洗净上屉蒸,蒸至水分将干时,把姜汁牛肉糜倒在米饭表面,继续蒸1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气,温胃健中。
    【主治】脾胃虚寒。
    【应用】本品具有补中益气、祛寒健胃、强筋壮骨之功效,用于脾虚胃弱、素体阳虚、畏寒泄泻者较为适宜,下元虚损者可选用。
    莲肉糕
    【配方】莲肉、怀山药、粳米各120克,茯苓6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莲肉、怀山药、粳米分别炒熟,和茯苓共研为细末,加白糖适量拌匀,加水做糕,上屉蒸熟。
    【功效】补益脾胃。
    【主治】脾胃虚弱,慢性腹泻。
    【应用】本品有补脾肾,益中气的作用,病后体虚及脾肾虚损症可补益强身。
    【腹泻单验方】
    1.石榴皮9克,水煎加红糖30克、温服。治疗阳虚腹泻。
    2.鬼针草30克,水煎汤,温泡洗双脚。每日1次,连续3天。可治疗消化不良型腹泻。
    3.益智仁、肉豆蔻60克,水煎。治腹胀忽泄,日夜不止。每日1剂。
    4.红枣250克,连皮老姜120克。生姜切片与红枣同煮,至熟去姜,食枣喝汤。本方应空腹服,每剂分为4次,1日服尽。治疗脾虚腹泻。
    5.莲子肉60克,煎服。吃药喝汤,五更空腹服,治腹泻。服药期忌生冷油腻。
    6.干姜或乌梅20克,水煎服。治水泻不止,每日1剂。
    7.糯米100克,山药10克煮粥。每日1剂。
    8.大蒜2头,煨熟,去皮食用,每日2次,治腹泻。
    9.白梅花5克加入粳米粥中,煮开即可。治疗慢性腹泻,有舒肝养胃作用。空腹温服,每日1剂。
    10.燕麦片50克与鲜山药100克煮为粥,适用于脾肾两虚腹泻患者,每日1剂。
    11.白扁豆、山药,莲子各15克,与粳米50克煮粥;治疗腹泻,消瘦,消化不良等症。每日早、晚各服1次。

十四、黄疸

    十四、黄疸
    犀角散
    【配方】水牛角15克(代),黄连10克,升麻6克,山栀子10克,茵陈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湿热夹毒急性黄疸。
    【应用】本方治疗热毒炽盛,发病迅速的黄疸。症见面目全身呈深黄色、高热、口渴、小便深黄、腹胀胁痛,烦躁不安,或可出现衄血、呕血、便血及嗜睡等症状。每日1剂,水煎2次。
    栀子金花汤
    【配方】栀子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大黄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炽盛黄疸。
    【应用】本方治疗急性黄疸性疾病。症见面目全身俱黄,高热口渴,小便深黄,肝区疼痛等。每日1剂,分2次煎。
    茵陈五苓散
    【配方】茵陈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桂枝5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主治】湿热内蕴黄疸。
    【应用】方中以清热利湿,通利气机为主,治疗身目俱黄,头重身困,口淡不渴,腹脘痞满,厌油不欲饮食,腹胀便溏者。每日1剂,分2次服。
    茵陈术附汤
    【配方】茵陈蒿15克,白术10克,制附子5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肉桂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健脾化湿。
    【主治】寒湿内阻黄疸。
    【应用】本方有温化寒湿健脾利水之功,主治黄疸面色晦暗,神疲怕冷,食少腹胀便溏等阴黄证。每日1剂,分2次煎。可连服10天。
    黄芪建中汤
    【配方】黄芪15克,白芍12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生姜5片,大枣5枚,饴糖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主治】脾虚血亏黄疸。
    【应用】本方治疗面目肌肤黄而不泽,肢软乏力食少纳差,心悸气短,便溏,舌淡苔薄,脉濡细者。每日1剂,分2次服。
    【黄疸单验方】
    1.秦艽150克,以牛乳25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渣,入芒硝30克内服。治黄疸皮肤面目皆黄的热毒炽盛阳黄证。
    2.小麦苗捣烂取汁,每日饮5~7次,每次30毫升。可治疗热毒炽盛,发热恶寒,面目皆黄的黄疸证。
    3.田螺7枚,水养去土性,捣烂以热酒浸螺肉,煮熟内服。治疗酒精中毒所致黄疸。
    4.青瓜蒌焙干研为细末,每次取3克,以水700毫升,煎至500毫升。治疗小儿黄疸面目皆黄,脾胃有热者。应于睡前服用。五更时可泻污秽黄便,即效。

十五、水肿

    十五、水肿
    五苓散
    【配方】桂枝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化水,健脾利湿。
    【主治】水湿内蕴全身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全身水肿,身体倦重,胸闷食少,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沉缓等。其病程一般较长者。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五皮饮
    【配方】桑白皮12克,陈皮10克,生姜皮10克,大腹皮12克,茯苓皮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利水理气化湿。
    【主治】水湿内蕴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表证已解,身体固重,全身水肿,纳差泛恶,尿少便溏者。每日1剂,分2次服。
    三仁圆
    【配方】郁李仁、杏仁、薏苡仁各等份。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宣肺利水。
    【主治】水肿喘息。
    【应用】本方可治疗水肿气促喘息,大小便不通。每次服40丸约6克,米汤送服。每日2~3次。
    麻黄甘草汤
    【配方】麻黄120克,炙甘草60克。
    【制作方法】先煎麻黄20分钟,再入甘草同煎至800毫升。
    【功效】祛风解表利水。
    【主治】风寒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风寒令肌肤水肿。每日1剂,分2次煎。
    郁李仁粥
    【配方】郁李仁60克,薏苡仁40克。
    【制作方法】上药以水煮粥。
    【功效】利水化湿。
    【主治】老年人水肿。
    【应用】本方可治疗年老体弱者水肿。症见面目肿胀,腹胀,喘息不利,手足厥冷,身重体乏,周身酸痛。每日空腹食下,每剂分2次服。
    茯苓糕
    【配方】粳米70克,糯米30克,莲子肉(去心)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芡实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莲子肉、芡实分别以温水泡发。山药、茯苓研末拌匀。再将各种原料混匀,加水上屉蒸熟即成。
    【功效】滋阴益胃,健脾补肾。
    【主治】脾肾两虚,二便不利。
    【应用】本膳有健脾益胃、补肾滋阴之功效。经常食用,平人可补中气,健脾胃。久病体弱消渴、二便不利、脾虚便溏、水肿等病人,食之有配合治疗作用,可作为正餐主食。
    蘑菇冬瓜汤
    【配方】蘑菇50克,冬瓜100克,食盐3克。
    【制作方法】冬瓜去皮去瓤,切成薄片,蘑菇洗净切丝,加水同煮,将熟时加盐即成。
    【功效】清热利水,补肾消脂。
    【主治】内热阴虚,肾水不利。
    【应用】本品能清热降糖,补虚利水。适合于夏季小便不利,水肿。作为汤菜食用。
    蕹菜玉米须汤
    【配方】空心菜梗100克,玉米须50克。
    【制作方法】将空心菜洗净去叶,切成寸段。玉米须洗净,以水同煎煮汤。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利水。
    【主治】中焦热盛,烁伤阴液。
    【应用】本汤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作用。用于热盛口渴多饮、善饥等。常服有效。
    【水肿单验方】
    1.冬瓜洗净去皮、籽,每次半个,水煎吃瓜喝汤。治水肿初起。
    2.鲤鱼1条,去鳞宰杀。加红小豆60克,水煎煮汤。吃肉喝汤。治小便不利,下肢水肿。
    3.葱半斤,午时煎汤于避风处沐浴全身。浴后覆被取汗,可治水肿。
    4.绿豆200克,水煎汤洗浴。可治疗黄疸水肿。
    5.黑豆或黄豆100克,以水煮熟,以汤送豆内服。治水肿,小便不利。
    6.白茅根60克,红小豆90克,水煎汤。去茅根,饮汤食豆。治水肿,腹水、皮肤晦暗,小便不利。

十五、水肿

    十五、水肿
    五苓散
    【配方】桂枝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化水,健脾利湿。
    【主治】水湿内蕴全身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全身水肿,身体倦重,胸闷食少,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沉缓等。其病程一般较长者。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五皮饮
    【配方】桑白皮12克,陈皮10克,生姜皮10克,大腹皮12克,茯苓皮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利水理气化湿。
    【主治】水湿内蕴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表证已解,身体固重,全身水肿,纳差泛恶,尿少便溏者。每日1剂,分2次服。
    三仁圆
    【配方】郁李仁、杏仁、薏苡仁各等份。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宣肺利水。
    【主治】水肿喘息。
    【应用】本方可治疗水肿气促喘息,大小便不通。每次服40丸约6克,米汤送服。每日2~3次。
    麻黄甘草汤
    【配方】麻黄120克,炙甘草60克。
    【制作方法】先煎麻黄20分钟,再入甘草同煎至800毫升。
    【功效】祛风解表利水。
    【主治】风寒水肿。
    【应用】本方治疗风寒令肌肤水肿。每日1剂,分2次煎。
    郁李仁粥
    【配方】郁李仁60克,薏苡仁40克。
    【制作方法】上药以水煮粥。
    【功效】利水化湿。
    【主治】老年人水肿。
    【应用】本方可治疗年老体弱者水肿。症见面目肿胀,腹胀,喘息不利,手足厥冷,身重体乏,周身酸痛。每日空腹食下,每剂分2次服。
    茯苓糕
    【配方】粳米70克,糯米30克,莲子肉(去心)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芡实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莲子肉、芡实分别以温水泡发。山药、茯苓研末拌匀。再将各种原料混匀,加水上屉蒸熟即成。
    【功效】滋阴益胃,健脾补肾。
    【主治】脾肾两虚,二便不利。
    【应用】本膳有健脾益胃、补肾滋阴之功效。经常食用,平人可补中气,健脾胃。久病体弱消渴、二便不利、脾虚便溏、水肿等病人,食之有配合治疗作用,可作为正餐主食。
    蘑菇冬瓜汤
    【配方】蘑菇50克,冬瓜100克,食盐3克。
    【制作方法】冬瓜去皮去瓤,切成薄片,蘑菇洗净切丝,加水同煮,将熟时加盐即成。
    【功效】清热利水,补肾消脂。
    【主治】内热阴虚,肾水不利。
    【应用】本品能清热降糖,补虚利水。适合于夏季小便不利,水肿。作为汤菜食用。
    蕹菜玉米须汤
    【配方】空心菜梗100克,玉米须50克。
    【制作方法】将空心菜洗净去叶,切成寸段。玉米须洗净,以水同煎煮汤。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利水。
    【主治】中焦热盛,烁伤阴液。
    【应用】本汤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作用。用于热盛口渴多饮、善饥等。常服有效。
    【水肿单验方】
    1.冬瓜洗净去皮、籽,每次半个,水煎吃瓜喝汤。治水肿初起。
    2.鲤鱼1条,去鳞宰杀。加红小豆60克,水煎煮汤。吃肉喝汤。治小便不利,下肢水肿。
    3.葱半斤,午时煎汤于避风处沐浴全身。浴后覆被取汗,可治水肿。
    4.绿豆200克,水煎汤洗浴。可治疗黄疸水肿。
    5.黑豆或黄豆100克,以水煮熟,以汤送豆内服。治水肿,小便不利。
    6.白茅根60克,红小豆90克,水煎汤。去茅根,饮汤食豆。治水肿,腹水、皮肤晦暗,小便不利。

十六、便秘

    十六、便秘
    麻仁润肠丸
    【配方】火麻仁、大黄、陈皮、木香、杏仁、白芍。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6克。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便秘。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体虚便秘、老人肠燥便秘、产妇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便秘等症。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忌辛辣食物,孕妇慎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济川煎
    【配方】当归10克,牛膝10克,肉苁蓉12克,泽泻10克,升麻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通便。
    【主治】阳虚便秘。
    【应用】本方适用于患者素体阳虚,症见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脊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者。每日1剂,分2次煎服。
    黄芪汤
    【配方】黄芪12克,陈皮10克,火麻仁15克,白蜜2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润下。
    【主治】气虚便秘。
    【应用】适用于体虚便难,每有便意,临厕努挣,汗出气短,面色白,神疲肢倦,舌淡脉虚者。每日1剂,分2次服。
    六磨汤
    【配方】沉香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乌药10克,枳实10克,大黄5克。
    【制作方法】上药水煎服。
    【功效】顺气导滞。
    【主治】气郁便秘。
    【应用】本方重在调理肝脾,通便导滞。适用于情志不遂,大便秘结,嗳气腹满,腹胀纳少,苔薄腻,脉弦者。每日1剂,分2次服。
    肉苁蓉茶
    【配方】肉苁蓉5克,草决明5克,胖大海1个,枸杞子3克。
    【制作方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补肾滋阴润肠。
    【主治】老年人便秘。
    【应用】本方适用于体胖老年患者,证见便难,腹胀,伴头目眩晕,眼花耳聋腰痛等症。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可连服10日,休息3日,再服。
    海带鲤鱼汤
    【配方】海带10克,鲤鱼1尾,青芋20克,萝卜30克,乌梅2枚,冷米饭适量。
    【制作方法】用海带、鲤鱼煮汤;在汤中放入青芋、萝卜、乌梅。放火上煮开,倒入冷米饭拌匀即可。
    【功效】补气和中润肠。
    【主治】便秘。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秘型便秘患者。一般表现为: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饮食减少,舌苔薄腻。顿食,每晚服1剂,连用1周。
    狗肉炖红薯
    【配方】狗肉250克,红薯250克,料酒1匙,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将红薯去皮切块备用。将狗肉洗净切成小块,入锅中加入料酒1匙、清水适量及精盐,上火煮沸,撇去浮沫,炖约1小时后入红薯,至烂为度即可。
    【功效】温补下元,和中润肠。
    【主治】便秘。
    【应用】本方适用于冷秘型便秘患者。一般表现为: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佐餐食用。每日服1剂,连用5日。
    松仁粥
    【配方】松仁15克,粳米30克。
    【制作方法】用粳米煮粥,将松仁和水作糊入粥内烧沸。
    【功效】和中润肠。
    【主治】便秘。
    【应用】本方适用于虚秘偏于气虚患者。一般表现为: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空腹食粥。每日服1剂,连用5日。
    麻仁栗子糕
    【配方】芝麻仁10克,火麻仁10克,栗子粉50克,玉米粉50克,红糖3克,鲜酵母2克。
    【制作方法】将二仁放入玉米面中混匀,再放入栗子粉、红糖。加水入鲜酵母,揉成面团,待放置约20分钟。上屉蒸约30分钟,即成。
    【功效】补肾润燥。
    【主治】肾虚津亏,大便燥结。
    【应用】本膳有补肾、润燥、宽肠之功效。凡因肾气不足、下元虚损而致大肠功能减弱、秘结失畅,以及年老体弱、津亏肠燥者均适宜。二仁甘平而润养五脏,玉米调中开胃,栗子粉专补肾气,故老年人食用可以润燥补肾。糖尿病患者食用还有耐饥补益之效,适用于肾阴亏损的下消症。
    脊肉粥
    【配方】猪脊肉100克,粳米100克,茴香5克,食盐5克,川椒粉3克,香油10克。
    【制作方法】①先将猪脊肉洗净,切成薄片。将锅烧热,倒入香油,油至八成热,入肉片稍炒几下即可。②粳米淘洗干净,加水煮粥。水开后,放入肉片同煮。将熟,加入茴香、食盐、川椒等,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伤津。
    【应用】本膳能滋阴、润燥,可治疗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等。早晚空腹食效果更佳。
    【便秘单验方】
    1.茶叶3克,加蜜3毫升,调匀开水冲泡饮用。本方可以止渴润肺,益肾通便。可治疗便秘及脾胃不和等症。
    2.白芝麻500克,洗净晒干,研成芝麻粉,生用。每日喝白米粥时放一大匙芝麻粉于粥中。治疗肠道津亏脾虚无力引起的便秘口臭。此方可以长期服用。
    3.半硫丸:半夏、硫黄。每次服1丸,适用于阳虚便秘。
    4.大黄6克,每日加蜜10克,代茶频饮。适用于肠胃燥热性便秘。
    5.肉苁蓉3克加大米50克煮粥,加少许香葱末和盐,空腹每日1次。治老年人大便涩迟,脉虚体弱者。
    6.芦荟20克,开水冲泡代茶。味苦可治脾胃内热,大便秘结。
    7.菠菜250克沸水中烫2分钟,捞出,拌入15克芝麻油。适用于肠燥便秘者,每日2剂,连食5日有效。
    8.香蕉2根加冰糖30克煮汤饮用。治肠燥便秘,每日2剂,连用3~5日。9.黑芝麻25克与粳米50克煮粥,治阴虚便秘,每日早餐1剂。
    10.番薯50克与小米30克煮粥,治阴虚乏力,形体消瘦者便秘,每日早晚可经常食用。
    11.鸡蛋1个,菠菜260克做汤,有宽中通便作用,可用于各种便秘。12.何首乌25克,红枣5枚与大米50克煮粥;治肝肾阴虚便秘。

十七、失眠

    十七、失眠
    养血安神丸
    【配方】旱莲草、熟地黄、生地黄、鸡血藤、仙鹤草、合欢皮、夜交藤。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50粒重3克。
    【功效】养血安神。
    【主治】阴血不足。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因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不寐等病。西医诊断的神经官能症、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本药治疗。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脾气虚而大便溏软者忌服。
    安神定志丸
    【配方】茯苓、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治】心胆气虚型失眠。
    【应用】本方适用于心胆气虚型失眠多梦,易醒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者。每日1剂,分2次水煎,早、晚各服1次。
    琥珀多寐丸
    【配方】琥珀面12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远志12克,水牛角15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心脾、清热安神。
    【主治】血虚肝热失眠。
    【应用】本方治疗病后阴血不足,虚火上扰,失眠心悸等症。羚羊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每日1剂,早晚各1煎,琥珀面冲服。
    交泰丸
    【配方】黄连10克,肉桂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主治】肾虚火旺失眠。
    【应用】本方肉桂温元补肾,引火归元。黄连清心火,适用于心肾不交,虚火上扰的失眠,口疮等症。每日1剂,分2次服。
    酸枣仁汤
    【配方】酸枣仁9克,炙甘草3克,知母3克,茯神6克,川芎2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安神。
    【主治】虚劳不眠。
    【应用】本方治疗血虚烦劳而失眠者。每日1剂,分2次服。
    茯神饮
    【配方】茯神12克,人参9克,橘皮6克,炙甘草3克,生姜6克,酸枣仁3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安神。
    【主治】心气不足失眠。
    【应用】本方治疗心气虚,夜卧不安,自汗心悸,失眠多梦症。每剂分3次服,每日1剂。服药期间禁食海产品及海带类食物。
    四仁冰糖饮
    【配方】莲子20粒,桂圆10粒,桃仁10粒,酸枣仁10克,冰糖10~15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4味药洗净后与冰糖共入锅中。加水15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液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
    【应用】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神经衰弱患者。一般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少津,手足心热,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睡眠出汗,舌红苔黄。代茶常服。
    山药桂圆粥
    【配方】鲜生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5个,五味子3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将生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以水煎煮为粥。
    【功效】补益心肾、止渴固涩。
    【主治】心肾阴虚。
    【应用】本品有补心益肾的作用。凡因心肾阴虚而引起的消渴、小便频数、心悸失眠、腰部酸痛等,皆可辅食此粥。此粥虽偏补阴,但阴虚而火亢者则不宜。
    鲜莲银耳汤
    【配方】鲜莲子100克,干银耳10克,鸡汤半沙锅约(1000毫升),味精1克。
    【制作方法】将莲子剥去外皮和莲心,与银耳一同以清水浸泡约2小时。将泡发的银耳、莲子放入沙锅,加水煮熟焖透,加入鸡汤及调料,文火熬15分钟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养心补脾。
    【主治】心脾两虚,心神不宁。
    【应用】本汤适用于体虚肺弱、失眠多梦、久咳盗汗、口干咽燥等。凡一切虚弱之证、老少男女均可选用,作为早晚点心,空腹服食1碗。
    【失眠单验方】
    1.糯米100克,莲子芯30克,洗净熬粥。每晚睡前服用热粥1碗,连续服用10日。对失眠盗汗有效。
    2.灯心草或酸枣仁30克,水煎服。治疗老年心血亏虚,心烦夜不安卧的失眠。
    3.半夏15克,粳米50克煮粥。治久病不眠者。每剂煮取粥500毫升,分3次服完。可连服3日。

十八、汗证

    十八、汗证
    桂枝汤
    【配方】桂枝6克,芍药12克,生姜3片,炙甘草6克,大枣5枚。
    【制作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调和营卫。
    【主治】营卫不和自汗。
    【应用】适用于虚人外感,汗出恶风,时热时寒,脉缓,苔薄白者。有些经常失眠,情绪易波动者也有自汗的现象。每日1剂,分2煎服。
    玉屏风散
    【配方】黄芪12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固表。
    【主治】肺虚自汗。
    【应用】本方以补气固表为主。适用于汗出畏寒,动则益甚,素体虚弱,不耐风寒,极易感冒,面色晄白,脉细弱,苔薄白。虚弱者可以服用一段时间。每日1剂,分2煎服用。
    当归六黄汤
    【配方】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6克,黄芪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应用】本方滋阴养血降火,适用于阴虚盗汗,虚烦少眠,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淡菜粳米饭
    【配方】淡菜100克,鲜姜10克,料酒5克,豆鼓5克,花生油5克,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淡菜洗净浸软,放入碗中。用料酒、花生油、豆豉及鲜姜汁浸腌淡菜。米饭淘净上屉蒸,蒸至水将干时,将淡菜从调料中捞出,摆在米饭表面。小火焖至熟烂,拌匀食之。
    【功效】温中补虚,益精敛汗。
    【主治】脾肾不足,阴虚盗汗。
    【应用】本膳有益五脏、补精血、止虚汗的作用。对小儿夜汗、盗汗、妇人久痢带下等虚损之症均有疗效。
    肉麸汤圆
    【配方】小麦麸50克,瘦猪肉末150克,糯米水磨粉150克,葱2.5克,食盐2.5克。
    【制作方法】小麦麸炒黄,与猪肉末混匀,加入
    葱末、食盐,拌匀做成肉馅。糯米粉调水,拌成
    软面。分成20份,将肉馅包成汤圆。食前煮熟即
    可。
    【功效】补虚敛汗。
    【主治】体虚盗汗。
    【应用】小麦麸中含较多的维生素B1,对患有周围神经炎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较为适宜。本膳还有止汗之功,对虚汗、自汗、盗汗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天门冬粥
    【配方】天门冬3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将天门冬捣烂,加水煎煮取浓汁,去药渣。入淘净的粳米煮作粥。
    【功效】益肾润燥。
    【主治】阴虚燥热,相火上炎。
    【应用】本品适用于老年或少年肾阴不足,相火上炎而引起的口干多汗、虚热咳嗽以及消渴胃肺燥热,消谷善饥等。晨起做早餐食之。
    参麦团鱼
    【配方】人参5克,浮小麦20克,茯苓10克,活元鱼1只(约500克),瘦火腿100克,鸡蛋1个,葱节20克,生姜10克,食盐6克,鸡汤500毫升,绍酒15克,味精0.5克,香油5克。
    【制作方法】①将活元鱼剁去头颈,沥净血水,放在盆内加开水烫约3分钟后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边的黑膜,再剥去4脚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用刀砍开腹壳,取出内脏,洗净待用;②将锅置火上,放入元鱼和清水,煮沸后,改文火烧约半小时,捞出,放入温水中,剥去黄油,剔去背壳和腹甲以及四肢粗骨,洗净切成约3厘米见方的块,摆入碗中;③将火腿切成片,盖在元鱼上,另将所用调料的一半,兑入适量的清汤注入碗中;④将浮小麦、茯苓用纱布包好,放入碗中,人参打成细粉撒在表面,湿棉纸封碗口,上笼蒸至熟透,约2~3小时;⑤元鱼蒸熟后,拣去葱、姜,沥出原汤,将原汤倒在炒勺中,加入剩下的一半调料,烧开后,撇去浮沫,再打1只鸡蛋在汤内,略煮开后,浇在元鱼上即成。
    【功效】补气滋阴。
    【主治】气阴两虚。
    【应用】本膳有滋阴、益气、补虚的作用。对于阴虚体弱、神疲气短、骨蒸盗汗等虚弱病人有辅助疗效,可分顿食用。
    【汗证单验方】
    1.泥鳅鱼3~4条,温水洗去黏液,去内脏。油煎至焦黄,加水煮至熟,加葱、姜、盐各5克。吃鱼喝汤,每日1剂,连服5天。
    2.甘蔗叶适量,煎水洗浴全身。每日1~2次,连洗2~3日。
    3.五倍子粉50克,分成4份。每日用醋调成糊状,每日1份,敷于肚脐处,连敷4日。
    4.鸡肉200克,红枣、鲜姜、沙参、玉竹、枸杞子、香菇各10克炖熟。每周1剂。

十九、咯血

    十九、咯血
    失血方
    【配方】熟地黄60克,生地黄30克,荆芥3克,三七根9克,当归30克,黄芪3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瘀止血。
    【主治】各种血证。
    【应用】本方有祛瘀生新,益气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出血症,证属气血不足者。每日1剂,分2次服。
    桑杏汤
    【配方】桑叶10克,杏仁10克,沙参12克,浙贝母10克,豆豉10克,山栀10克,梨皮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主治】肺热咯血。
    【应用】本方治疗秋燥伤肺,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咽痛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每日1剂,分2次服。
    泻白散
    【配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生甘草6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肝泻肺,和络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咯血。
    【应用】本方治疗阵咳,痰中带血,咳时胸胁牵痛,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每日1剂,分2次服。
    茜根散
    【配方】茜草根10克,生地黄10克,阿胶10克,侧柏叶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阴虚咯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阴虚肺热时时咯血,伴面热心烦、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咯血单验方】
    1.鲜大小蓟60克,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2.仙鹤草10克,每日1剂,水煎代茶频饮。
    3.玉米须60克,冰糖60克,加水200毫升,炖服。

二十、衄血(鼻出血)

    二十、衄血(鼻出血)
    鲜藕粥
    【配方】粳米50克,鲜藕50克。
    【制作方法】将粳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加入洗净之鲜藕片,煮至烂熟。
    【功效】清热凉血,润燥生津。
    【主治】上焦热盛,衄血。
    【应用】本膳可生津止渴,清热凉血。凡肺胃热盛、耗伤津液而引起的口干舌燥、烦渴欲饮、鼻干衄血、咳痰带血均可辅食此粥。
    蚕茧茶
    【配方】蚕茧50克。
    【制作方法】将蚕茧剪开,去蛾蛹,加水煎汤代茶。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内热伤津衄血。
    【应用】本方有凉血止渴的功效。主治热盛口渴多饮、衄血者。每日1剂,不拘时间,代茶频饮。
    瓜蒌根饮
    【配方】天花粉、麦门冬、芦根、白茅根各30克,生姜6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5味同入沙锅,加水煎汤取汁,去渣,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水,生津润燥。
    【主治】燥热伤津衄血、尿血。
    【应用】本品清热生津,润燥止渴,适用于胃热口渴、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多饮、衄血、尿血等。每日1剂,连服5日。
    桑菊茅根饮
    【配方】桑叶9克,菊花6克,白茅根15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上述各味加水煎后取汁。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鼻出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肺热型鼻出血患者。一般表现为:鼻常出血,咳嗽咽干。每日服1剂,连用5日。
    【衄血单验方】
    1.韭菜根洗净、切细捣烂取汁。每次50毫升,加50毫升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
    2.炒栀子30克,水煎服。
    3.雪花梨,藕榨汁,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内服。

二十一、齿衄(齿龈出血)

    二十一、齿衄(齿龈出血)
    玉女煎
    【配方】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鼻出血、齿衄。
    【应用】本方治疗胃火炽盛,鼻出血、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每日1剂,分2次服。
    【齿衄单验方】
    1.西红柿,不拘数量,尽量食用。
    2.雪花梨2个,榨汁。每日2次,连服3天。
    3.心里美萝卜,切细丝,不拘多少,每日2次服用。
    4.淡盐水漱口,每日5次,分别为早起、睡前及3餐之后各1次。
    5.竹叶煎浓汤,加盐含漱。治齿间出血每日2~3次,每次5~10份。
    6.草决明水煎浓汤,含漱。治牙根出血。
    7.乌梅,去核取肉水煎,捣成丸,含于口中或置于齿龈出血处。每日2~3次,不拘时间。
    8.枸杞子30克,煎汤,漱口,并徐徐咽下。治满口牙 出血。

二十一、齿衄(齿龈出血)

    二十一、齿衄(齿龈出血)
    玉女煎
    【配方】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鼻出血、齿衄。
    【应用】本方治疗胃火炽盛,鼻出血、齿衄,血色鲜红,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每日1剂,分2次服。
    【齿衄单验方】
    1.西红柿,不拘数量,尽量食用。
    2.雪花梨2个,榨汁。每日2次,连服3天。
    3.心里美萝卜,切细丝,不拘多少,每日2次服用。
    4.淡盐水漱口,每日5次,分别为早起、睡前及3餐之后各1次。
    5.竹叶煎浓汤,加盐含漱。治齿间出血每日2~3次,每次5~10份。
    6.草决明水煎浓汤,含漱。治牙根出血。
    7.乌梅,去核取肉水煎,捣成丸,含于口中或置于齿龈出血处。每日2~3次,不拘时间。
    8.枸杞子30克,煎汤,漱口,并徐徐咽下。治满口牙 出血。

二十二、吐血

    二十二、吐血
    泻心汤
    【配方】大黄、黄连、黄芩。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治】吐血。
    【应用】本方治疗胃中积热,症见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鲜红或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荷叶藕节煎
    【配方】鲜荷叶100克,藕节200克,蜂蜜50克。
    【制作方法】鲜荷叶剪去边缘、叶蒂。和藕节共切碎,用木棍捶烂。加蜂蜜和水煎1小时。
    【功效】清热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热及肝火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热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脘腹闷胀,甚则疼痛,大便色黑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肝火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心烦易怒,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紫红。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用5日。
    【吐血单验方】
    1.鲜藕汁,每次服用30克。
    2.鲜荷叶2张,水煎服。
    3.伏龙肝(灶心土)250克,加水1000毫升,淘汁加蜂蜜服。

二十二、吐血

    二十二、吐血
    泻心汤
    【配方】大黄、黄连、黄芩。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治】吐血。
    【应用】本方治疗胃中积热,症见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鲜红或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伴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荷叶藕节煎
    【配方】鲜荷叶100克,藕节200克,蜂蜜50克。
    【制作方法】鲜荷叶剪去边缘、叶蒂。和藕节共切碎,用木棍捶烂。加蜂蜜和水煎1小时。
    【功效】清热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热及肝火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热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脘腹闷胀,甚则疼痛,大便色黑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肝火型患者一般表现为:吐血鲜红或紫黯,心烦易怒,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紫红。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用5日。
    【吐血单验方】
    1.鲜藕汁,每次服用30克。
    2.鲜荷叶2张,水煎服。
    3.伏龙肝(灶心土)250克,加水1000毫升,淘汁加蜂蜜服。

二十三、便血

    二十三、便血
    地榆散
    【配方】地榆、茜根、黄芩、黄连、山栀、茯苓。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祛湿,和营止血。
    【主治】便血。
    【应用】本方治疗湿热内蕴,或因饮酒嗜辛,或邪热内伤,而致便血鲜红,先血后便,大便不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每日1剂,分2次服。
    【便血单验方】
    1.丝瓜络,烧存性,黄酒温服3克。
    2.乌梅30枚,煅焦研末。开水冲服,分3次内服。
    3.红萝卜叶,晒干研为细末。每日3次,每服6克。
    4.槐树花80克,炒熟研为细末。每日2次,每次服9克,连服5天。

二十四、尿血

    二十四、尿血
    赤小豆当归散
    【配方】赤小豆30~50克,当归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瘀止血。
    【主治】尿血,便血。
    【应用】本方有利湿解毒作用。治尿血、便血。每日1剂,分2次服。
    荸荠豆浆
    【配方】豆浆250克,荸荠5个。
    【制作方法】荸荠洗净去皮,在开水中煮烫1分钟,去皮捣碎,用纱布绞汁。放入豆浆中掺匀,加热煮沸即可。
    【功效】清热滋阴。
    【主治】阴虚内燥。
    【应用】本品清热润燥补虚。适用于体虚有热,口渴善饥,血尿、血淋,尿中带血患者。作为早餐,常人也可经常在秋冬季食用。
    【尿血单验方】
    1.鲜车前草30克,水煎服。
    2.鲜萹蓄30克,水煎服。
    3.白茅根120克,水煎服。

二十五、淋证

    二十五、淋证
    五淋汤
    【配方】赤茯苓9克,白芍、栀子各6克,当归、甘草各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瘀利水。
    【主治】五淋。
    【应用】本方可以治疗小便淋漓不出,或尿出如豆汁,或有砂石,血尿,腰痛等。每日1剂,分2次服。
    五淋方
    【配方】琥珀0.3克,泽泻0.3克,石燕子15克,海金沙15克,葵菜子0.3克,桑白皮15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以桑白皮煎水备用。
    【功效】补肾通淋。
    【主治】泌尿系结石。
    【应用】本方治疗淋病。症见小便涩痛,腰痛,伴尿中带血,砂石。每日1剂,空腹服药每日3次。用桑白皮水送药末,每次9克。淋证消退后,可以补剂调养。
    竹叶粥
    【配方】鲜竹叶30克(干者15克),生石膏45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竹叶洗净,同石膏加水煎汁,去渣。放入粳米,煮成稀粥,放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泌尿系感染。
    【应用】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型泌尿系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意不尽,腹胀,恶心或呕吐,饮食减少,口渴不欲饮水或午后低热,尿混色黄,舌红苔黄腻。顿食,每日服2剂,连用5日。
    荸荠茅根汤
    【配方】荸荠120克,茅根60克。
    【制作方法】将荸荠去皮,茅根洗净,加水500毫升煮沸,再烧20分钟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
    【主治】泌尿系感染。
    【应用】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而有血尿泌尿系感染患者。服汤吃荸荠。每日服1剂,连用2周。
    薏苡仁绿豆汤
    【配方】薏苡仁30克,绿豆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薏苡仁、绿豆洗净,加水同煮。用慢火煮烂,加白糖有甜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
    【主治】泌尿系感染。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偏于脾虚泌尿系感染患者。一般表现为:劳累后小便频数,无明显的尿痛。偏于脾虚者,可见眼睑水肿,下肢肿胀,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体胖大。顿食,每日服2剂,连服1周。
    海金砂茶
    【配方】海金砂15克,绿茶2克。
    【制作方法】将上两味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泌尿系结石。
    【应用】本方适用于下焦湿热型泌尿系结石患者。每日晨起,空腹先饮1杯。以后随时饮用,连用2个月。
    【淋证单验方】
    1.车前子、车前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淋证。
    2.鲜萹蓄100克捣烂成汁,空腹服。每日1次,治疗小便淋漓不止,尿急尿涩痛等。
    3.鸡内金15克,焙干研末,温水1次服。治肾结石腰痛、尿急。
    4.葵花根1个洗净切碎,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治小便淋痛,腰痛等。
    5.玉米根1个,叶1片,洗净切碎。煎水,不拘时频饮。每日1剂,治泌尿系结石。
    6.瞿麦研为细末,黄酒送服。每日2次,每次9克。治疗泌尿系结石。一般第3日可见砂石随尿排出。
    7.川牛膝或怀牛膝3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治男子血淋。
    8.鲜绿豆芽500克绞汁,加适量白砂糖搅匀,治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症。频饮代茶,不拘量次。
    9.萝卜、荠菜各100克与淡菜10克共煮汤至熟,用于脾肾两虚淋症。每日1剂,佐餐顿服。
    10.金钱草30克,苡米红90克同煮粥,治下焦湿热型泌尿系结石。每次服2碗,每日2次,连服2周。

二十六、痹证

    二十六、痹证
    白虎加桂枝汤
    【配方】知母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粳米10克,桂枝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主治】风湿热痹。
    【应用】本方治疗风湿热痹。适用于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游走疼痛,不可屈伸,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症状,舌苔黄,脉滑数。病情重者,可随症加减。
    苍术散
    【配方】盐苍术15克,酒黄柏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痹证。
    【应用】本方可以治疗各种湿痹、热痹。症见足膝腰背四肢酸痛等证。每日1剂,饭前空腹内服。每日2次。
    史国公药酒
    【配方】羌活、独活、防风、木瓜、蚕砂、红曲、续断、牛膝、寄生、白术、当归、川芎、红花、玉竹、甘草、鹿角胶、鳖甲胶、白酒。
    【剂型与规格】酒剂,250毫升,500毫升瓶装。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治疗痹证。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手足麻木、骨节疼痛,或中风邪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见上述症状者。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2~3次。孕妇忌服。切勿兑入其他酒类或与果菜同饮。高血压及热证患者禁服。
    木瓜酒
    【配方】木瓜、栀子、羌活、当归、秦艽、红花、玉竹、独活、陈皮、川芎、五加皮、川牛膝、千年健、桑寄生。
    【剂型与规格】药酒剂。250毫升,500毫升瓶装。
    【功效】祛风活血。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挛、屈伸不利。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有上述表现者,均可用之。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湿热痹患者慎用。
    地黄甜鸡
    【配方】生地黄250克,龙眼肉30克,红枣5枚,母鸡1只,饴糖250克,米汤适量。
    【制作方法】将红枣去核,与米汤共放
    入坛子里。母鸡去毛及内脏,沸水烫过。
    将切碎的地黄、龙眼肉及饴糖放入鸡腹,
    放入坛内。封坛,蒸熟。
    【功效】滋阴补血。
    【主治】关节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阴血虚型关节炎患者。
    一般表现为:关节酸痛,下肢尤甚,反复发作。甚至关节强直,畸形,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潮热,心悸失眠,唇舌淡白。每次服200克,每日1次,常食。
    【痹证单验方】
    1.苍术、黑豆各80克。煮汤、去术食豆喝汤,每日1剂。治疗湿痹,四肢腰膝疼痛。
    2.苍耳子90克,水煎服。治一切风寒痹证四肢酸痛者。每日1剂,分2次服。
    3.豨莶草15~30克。治各种风湿相搏,四肢足膝麻痹及疼痛等证。每日水煎服1剂。
    4.老姜、香油、川椒3味捣烂混匀,涂擦关节疼痛处。效果明显。
    5.黄柏60克,水煎。治热痹手足热痛难忍者,每日2~3次局部洗浴。
    6.花椒60克,炒焦研末,每日服3克,每日3次,米汤送服。用于风寒湿性关节炎。
    7.木瓜100克,红枣、银耳各10克炖熟,加冰糖,每日服1次。

二十七、痫证

    二十七、痫证
    癫痫方
    【配方】犀角末15克,赤石脂90克,僵蚕30克,薄荷叶30克,朴硝60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清热化痰泻火。
    【主治】癫痫发作。
    【应用】本方可用于癫痫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喉中痰鸣,不省人事。每服30丸,热水送下。
    三籽散
    【配方】苏子30克,白芥子30克,韭菜籽30克。
    【制作方法】上药微焙,共研为细末。水煎至如稀粥状。
    【功效】降气化痰。
    【主治】癫痫。
    【应用】本方治疗久病不愈,反复发作的癫痫病,服药时应趁热服下,候腹中声响,便解,积痰去宿滞下者效。每日1剂,连服5~7剂。每日分2次服。
    山药青黛粉
    【配方】山药2克,青黛0.3克,硼砂1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晒干,与青黛、硼砂共研成末。
    【功效】泄肝理脾。
    【主治】癫痫。
    【应用】本方适用于痰火内盛型癫痫患者。一般表现为: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每服3克,日服3次,连用数日。
    【痫证单验方】
    1.菖蒲煮猪心。每周1剂。空腹吃肉喝汤,治癫痫。
    2.橄榄咬破一头,蘸白矾末同食。每日不拘时食之。治癫痫,久服有效。
    3.郁金30克,明矾90克共研为细末,薄米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开水送服。治疗喉中痰鸣的癫痫。
    4.黄瓜藤60克,水煎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服数日。治风痰阻闭癫痫病人。

二十八、大叶性肺炎

    二十八、大叶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
    【配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主治】痰热壅肺大叶性肺炎。
    【应用】本方治疗大叶性肺炎3~5天时,患者出现高热、口渴、咳嗽、胸痛、咳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小便黄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每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加减化裁此方。
    千金苇茎汤
    【配方】芦根3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5克,冬瓜子15克。
    【制作方法】同一般汤剂。
    【功效】清热泻浊,散结消痈。
    【主治】咳吐脓血痰之肺痈证。
    【应用】本方适用于高热咳嗽,咳吐脓血痰,胸闷,伴有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洪数等。此病现代医学称大叶性肺炎。
    桔梗丸
    【配方】桔梗15克,贝母15克,巴豆3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混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清热排脓。
    【主治】肺痈。
    【应用】适用于肺痈患者胸痛、闷满,咽干不渴,咳浊痰腥臭,吐脓如粥状者。服用时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身体较壮,全身状况好,每次服5丸;身体虚弱,神疲乏力者,每服3丸;均以米汤送下。
    金鳞汤
    【配方】金鲤鱼1条约200克,贝母6克,童小便150毫升。
    【制作方法】宰杀鲤鱼去内脏,将贝母纳鱼肚中,用童尿浸鱼。加水炖煮至熟。
    【功效】清热祛痰,排脓解毒。
    【主治】肺痈。
    【应用】本方治疗肺痈胸痛隐隐,咯吐脓血者。每日服1剂,分3次服完。服药期间禁食黄鱼、甲鱼、鸭蛋。
    【大叶性肺炎单验方】
    1.鲜丝瓜、丝瓜藤压汁,饮服。适用于肺痈溃脓期。
    2.鲜薏苡根适量,捣汁,加红枣炖热服。适用于肺痈溃脓期。
    3.薏苡仁15克与猪胰1具同煮。至猪胰熟后,切成薄片食肉喝汤。本方有滋阴清热排脓作用。可以作为肺痈患者辅助食疗方,每日2次。
    4.黄芪10克水煎服。治疗肺痈后期,脓血已排,体虚者。可以此方补肺排脓,托毒外出。每日1剂,分2~3次服。

二十九、矽肺

    二十九、矽肺
    燥病初起方
    【配方】麦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天花粉3克,陈皮6克,元参15克,百部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
    【主治】矽肺。
    【应用】本方治疗矽肺肺失清肃,咳嗽痰少,胸闷气短,舌淡红少津,脉细者。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7~10剂。
    止咳方
    【配方】紫菀3克,百部3克,松子仁9克,冬花6克,杏仁6克,陈皮3克。
    【制作方法】加冰糖15克为引子,水煎服。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
    【主治】矽肺干咳。
    【应用】本方止咳有特效,对于肺燥咳嗽无痰,喉痒胸闷均有效。每日1剂,分2次服。
    咳嗽方
    【配方】桔梗2克,川贝3克,菊花7朵,鸭梨连皮15克。
    【制作方法】上药开水冲泡,代茶。
    【功效】清热理肺润燥。
    【主治】矽肺。
    【应用】本方为代茶剂,有养肺润燥作用。治疗矽肺,可每日1剂,随意饮用。长期服用,有改善肺部症状和止咳作用。
    蛤蚧散
    【配方】蛤蚧数只,蜂蜜250克,鲜萝卜适量。
    【制作方法】将蛤蚧焙干,研成细末。鲜萝卜洗净,切片煎汤。
    【功效】补肾益肺,理气滋阴。
    【主治】矽肺。
    【应用】本方适用于肺肾两虚型患者。每次取蛤蚧末6克,加入蜂蜜30克,用萝卜汤冲服。
    【矽肺单验方】
    1.北沙参每日煎水15克,代茶频饮。治咳嗽痰少、矽肺及秋燥咳嗽。
    2.松子仁30克,胡桃仁60克,共研为细末,以蜂蜜100毫升共上锅蒸熟。每日早晚各10毫升,温开水送服。治肺燥、矽肺咳嗽。
    3.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每日水煎服。治肺失清肃,矽肺咳嗽。

三十、冠心病

    三十、冠心病
    丹参饮
    【配方】丹参15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心肺瘀阻冠心病。
    【应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心胸刺痛,两胁胀痛,短气,心烦不安,舌有紫斑,脉弦或涩。本方活血止痛,又有养血之功。主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有去瘀生新的功效。本方每日1剂,可分2次服。
    瓜蒌薤白桂枝汤
    【配方】枳实、薤白、桂枝、厚朴各10克,瓜蒌15~3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宣痹。
    【主治】阴寒凝滞心绞痛。
    【应用】本方治疗心绞痛胸阳痹阻,阴寒内盛,心痛彻背。方以温通之法,振奋胸阳。每日1剂,分2次服。
    桃红四物汤
    【配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萸、桃仁、红花。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
    【应用】本方治疗气滞血瘀症状明显的患者。症见胸胁刺痛,经常发作,两胁胀痛,烦躁不安,舌质有瘀点,瘀斑。本方去瘀生新,活血止痛。每日1剂,分2次服用。
    苏合香丸
    【配方】白术、青木香、乌犀角、苏合香油、香附、丁香、诃子、朱砂、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荜茇、熏陆香、冰片。
    【剂型与规格】丸剂。
    【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应用】本方用于治疗冠心病寒凝气滞而致胸闷胸痛,往往因为受寒而诱发。重者心痛彻背,舌苔腻,脉弦滑。发作时服用1丸。孕妇忌用。
    速效救心丸
    【配方】蟾酥、麝香、冰片、川芎、郁金、丹参。
    【剂型与规格】丸剂,2×20粒。
    【功效】温通心阳、活血行气。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应用】本方为成药,有开窍醒神、温阳活血的作用。但多用有伤气伤阴之弊,故不作为预防用药。因产地厂家不同,剂型剂量不同,服法和用量请按医嘱及说明书。含服,每日3次,每次4~6粒,急性发作时服10~15粒。
    木耳薏米佛手汤
    【配方】黑木耳6克,瘦猪肉50克,佛手9克,薏米20克。
    【制作方法】4味共煮成汤。
    【功效】利湿温中。
    【主治】冠心病。
    【应用】本方适用于痰浊痹阻型患者。每日服1剂,常服。
    红花炙羊心
    【配方】羊心1个,红花6克。
    【制作方法】先将羊心切成小块,穿在烤签上;将红花加水1杯浸泡,放盐少许,徐徐将红花水涂在羊心块上,边涂边烤,将羊心烤熟。
    【功效】理气活血补心。
    【主治】冠心病。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患者。吃羊心,每次服1剂,隔日1次,连用数剂。
    【冠心病单验方】
    1.安息香研为细末,温水送服。治心绞痛有效。
    2.荔枝核7个烧成炭研成末。以黄酒调服。治心绞痛。
    3.当归研为细末,每次黄酒送服9克,经常服用。预防冠心病发作。
    4.薤白5月份采摘,用醋煮软,顿食。每次可煮50~100克。治冠心病多年不愈。
    5.鲜蒜瓣泡在干红葡萄酒中约3周,每天午饭或晚饭前吃几瓣泡蒜、喝半两干红葡萄酒,防治冠心病有奇效。

三十一、慢性心功能不全

    三十一、慢性心功能不全
    生脉散
    【配方】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升脉。
    【主治】心功能不全。
    【应用】本方治疗心悸、气喘、活动后加甚,疲乏、头晕伴盗汗、心烦失眠等症。脉象结代或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养心茶
    【配方】人参3克,酸枣仁15克,陈皮3克,茯神3克。
    【制作方法】4味共煎汤。
    【功效】补益心气,安神。
    【主治】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型患者。代茶常饮。
    荔枝粥
    【配方】干荔枝肉25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捣烂,莲子去皮去心,与荔枝肉共加适量水煎煮。煮至软烂时放入大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肾健脾,益心。
    【主治】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适用于心气虚型患者。正餐空腹趁热服食。每日服1剂,常食。
    柏子仁炖猪心
    【配方】柏子仁15克,猪心1具。
    【制作方法】将猪心洗净剖开,将柏子仁放入猪心内,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将沙锅放入大铝锅内,隔水炖熟。
    【功效】滋阴补心。
    【主治】慢性心功能不全。
    【应用】本方适用于心血虚型患者。吃肉喝汤,每日服1剂,常食。

三十二、慢性肺心病

    三十二、慢性肺心病
    黄芪炖母鸡
    【配方】生黄芪120克,母鸡1只。
    【制作方法】母鸡杀后去毛除内脏,将黄芪放入鸡腹中缝合。入锅,加水及佐料,炖熟。
    【功效】补气和中。
    【主治】肺心病。
    【应用】本方适用于心脏气虚型患者。吃肉喝汤,每日服1剂,常食。
    韭菜炒核桃
    【配方】核桃仁50克,韭菜250克。
    【制作方法】将核桃仁放香油锅内炸黄,再加韭菜及盐,翻炒至熟。
    【功效】温阳益肾。
    【主治】肺心病。
    【应用】肾阳虚衰型患者适用本方。佐餐食用,每日服1剂,常吃。

三十三、风湿性心脏病

    三十三、风湿性心脏病
    桃仁粥
    【配方】桃仁10克,粳米30克。
    【制作方法】将桃仁捣烂,加水研汁去渣。入粳米,兑水同煮为粥。
    【功效】活血和中。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应用】本方适用于心血瘀阻型患者。食粥,每日服1剂,经常服用。

三十四、高血压病

    三十四、高血压病
    脑立清丸
    【配方】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猪胆膏、冰片、薄荷脑、半夏、酒曲、牛膝。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克10粒。
    【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心神被扰。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以及中风,偏瘫、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等症。孕妇、体弱虚寒者、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者忌服。口服,每日2次,每次10粒。
    二仙汤
    【配方】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补阴助阳。
    【主治】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应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证见头痛、眩晕、心悸、耳鸣、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者。每日1剂,分2煎。
    松花淡菜粥
    【配方】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适量。
    【制作方法】3味共加水煮粥。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高血压。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温热服食。早晚各1剂,常服。
    冰糖炖海参
    【配方】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海参炖烂,然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高血压。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每日早饭前空腹服1次,常食。
    玉菊茶
    【配方】玉米须5克,白菊花5克,绿茶5克。
    【制作方法】上3味泡茶,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水,降脂化浊。
    【主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症。
    【应用】本方安全有效,适用于中老年有“三高”症状,而身体偏胖者。
    山楂荷叶茶
    【配方】山楂15克,荷叶2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两味共制成粗末,煎水代茶。
    【功效】清热消暑,降脂和胃。
    【主治】暑热内蕴,胃失和降。
    【应用】本方有较明显的降压、降血脂、消肿作用。对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以经常饮用,并有消暑止渴作用。
    苦菊饮
    【配方】鲜芹菜250克,鲜苦瓜60克,菊花10克。
    【制作方法】上3味加水煎约20分钟。
    【功效】清热降压,疏风散热。
    【主治】肝阳上亢,虚火内扰。
    【应用】本方有清热降压消脂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及肝阳上亢,虚火上炎型患者。每日可服1剂,代茶频饮。
    海蜇马蹄汤
    【配方】海蜇头60克,生荸荠60克。
    【制作方法】先将海蜇头漂洗去咸味,生荸荠洗净去皮。两物同入锅中,加清水煎煮至熟。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本膳清热泻火,益阴生津。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心烦口渴多饮及耳聋耳鸣等。服用时可将蜇头和荸荠取出蘸酱油食,汤可不拘时饮之。
    二菜汤
    【配方】淡菜10克,荠菜30克。
    【制作方法】将淡菜泡洗干净,荠菜切碎。先以水煎煮淡菜约30分钟,再放入荠菜,水沸即成。
    【功效】清热滋阴,平肝潜阳。
    【主治】阴虚阳亢,虚劳体弱。
    【应用】本品可滋阴清热,平肝潜阳。主治阴虚阳亢、精血不足之虚劳消瘦、眩晕、盗汗、失血等。高血压患者选用此方最为适宜。每日1~2次,作为佐餐汤菜。久用,多有良效。
    【高血压单验方】
    1.菊花5克,决明子5克,水煎代茶。
    2.枸杞子5克,菊花5克代茶饮,每日不拘时间。
    3.明天麻3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高血压头晕头痛。
    4.生地6克,菊花3个代茶饮,每日1剂。
    5.菠菜、芹菜各250克(半斤),沸水烫3分钟,捞出,拌芝麻油10克即可。治疗肝阳上元型高血压,佐餐,每日1剂,可以经常食用。
    6.山楂、槐花、葛根各12克水煎汤,治血压高伴高血脂者,每日代茶频饮。
    7.菊花,槐花各6克,决明子12克,龙井茶3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可用于高血压伴眼底出血的辅助治疗。

三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配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赤芍10克,红花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
    【应用】适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者。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是治疗脑血管后遗症的经典方。
    牵正散
    【配方】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除痰通络。
    【主治】口眼歪斜。
    【应用】适用于脑血管后遗症,以口眼歪斜为主的患者。每日1剂,分2次服。
    消栓通络片
    【配方】三七、黄芪、冰片、川芎、丹参、泽泻、槐米、桔梗、郁金、木香、山楂。
    【剂型与规格】片剂,瓶装。
    【功效】活血化瘀,消栓通络。
    【主治】气血瘀阻,经络不通。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具有活血通脉,化痰宣窍的作用。可以治疗: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手足发凉,舌体发硬,精神呆滞等症。西医诊断脑血管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风)均可应用。一般口服每日3次,每次6~8片。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食品。孕妇及纯虚者不宜服用。
    八宝饭
    【配方】薏苡仁、白扁豆、莲子肉(去心)各50克,红枣20枚,糖青梅25克,核桃肉、龙眼肉各50克,糯米500克,猪油1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苡仁、白扁豆、莲子肉、红枣分别以温水泡发,煮熟备用;核桃肉炒熟;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备用。取大碗,内涂猪油,碗底摆好糖青梅、龙眼肉、枣、核桃仁、莲子、白扁豆、苡仁,最后放熟糯米饭,上屉蒸20分钟。出锅后扣在圆盘中,浇上白糖汁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主治】气阴两虚,脑血管后遗症。
    【应用】本品色香味俱佳,并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等作用。平人食之,可增加营养;体弱、食少、神衰、便溏等患者食用更为相宜。脑血管后遗症患者肢体偏废,口眼歪斜者选用,有增加食欲,健脾胃的作用。每餐量不应超过50克。
    牛骨髓冲剂
    【配方】牛骨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
    【制作方法】上两味混匀,入锅中炒匀炒香。研末,放入容器内。
    【功效】强筋健骨。
    【主治】下肢无力。
    【应用】本方可作为脑血管后遗症患者肢体偏废,下肢痿软无力症的辅助治疗。中老年人服用还有强筋骨、补钙填髓的作用。每日可服用2次,每次10克。
    核桃仁炒韭菜
    【配方】胡桃仁60克,韭菜250克,麻油15克,食盐15克。
    【制作方法】先将胡桃仁用沸水焯约2分钟,捞出后撕去表皮,冲洗干净,沥干水气。韭菜洗干净,切成寸段。炒勺置于火上烧热后,倒入麻油,待油六成热时,下入胡桃仁炒至色黄,再下韭菜一同翻炒,撒入食盐,炒勺装盘即成。
    【功效】阴阳双补,肺肾两调。
    【主治】肝肾不足,下肢无力。
    【应用】本膳可滋补肺肾,温阳益阴。用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下肢痿软无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有一定疗效。
    何首乌煮鸡蛋
    【配方】何首乌100克,鸡蛋2个(约80克)。
    【制作方法】将鸡蛋和何首乌洗净,加水同煮,蛋煮熟后剥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功效】补肝益肾。
    【主治】肝肾阴血不足。
    【应用】本品有滋阴壮阳、补益肝肾之功,并可以抗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最适于“虚不受补”患者选用。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可以经常服用。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单验方】
    1.白芍、薏米各30克,甘草5克,水煎30分钟,每日早餐服1次。本方有柔筋止痛作用,适用于脑血管后遗症患者。
    2.枸杞子、麦冬各15克,代茶常饮。适用于肝肾阳虚,肌肉萎缩半身不遂患者,有益阴补肾、通络脉作用。
    3.干红葡萄酒每日25毫升,常饮有益心脑血管。
    4.菊花50克泡米酒1000毫升,10天后即可饮用。常饮有益。每日约20~30毫升。
    5.山楂、菊花、枸杞、芍药花各3克,代茶常饮。

三十六、贫血

    三十六、贫血
    八珍丸
    【配方】人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萸,炙甘草。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补气益血。
    【主治】气血两虚。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病后失调、久病失治、失血过多及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虚劳、月经不调、胁痛等症以及面色苍白或萎黄、周身无力、语声低微、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等。口服。一般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3次。亦可每次服2丸,每日服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过劳、寒凉、慎房事。体实有热者忌用。
    四物汤
    【配方】当归12克,芍药15克,川芎10克,熟地黄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阴血。
    【主治】贫血。
    【应用】本方以补益阴血为主。可用于治疗多种贫血症,与其他方配伍,可以增加补益作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人参养荣丸
    【配方】人参、肉桂、五味子、白芍、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陈皮、甘草、远志肉。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心神不安。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脾肺气虚、营血不足造成的惊悸怔忡、虚劳、骨痨等症。如:形瘦神疲、食少无味、惊悸健忘、虚热自汗、小便赤涩、皮肤干燥等。西医诊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结核病恢复期、产后及病后虚弱、慢性骨髓炎、骨结核手术后、疮疡破溃不收口等,可用此丸治之。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因心火亢盛、灼伤阴液所致的心悸失眠等忌用。
    当归补血汤
    【配方】黄芪30克,当归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贫血。
    【应用】本方治疗劳倦内伤,虚热,妇女月经量多或产后失血而致的气虚血少,神倦乏力。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乌豆大枣龙眼汤
    【配方】乌豆50克,大枣50克,龙眼肉15克。
    【制作方法】将3味加水3碗煎至2碗。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贫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型贫血患者。一般表现为:头目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食用。常食。
    枸杞肉丝
    【配方】枸杞子20克,瘦猪肉100克,熟青笋20克,食盐3克,味精少许,绍酒3克,麻油15克,淀粉2克,酱油2克。
    【制作方法】猪肉洗净切丝,青笋切成细丝,枸杞洗净备用。炒勺烧热后,倒入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烹入绍酒,加入调料和枸杞子,翻炒均匀即可起锅。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
    【应用】滋阴补血、益肝助肾为本品之功效。可以作为虚弱、贫血、神经衰弱等患者的膳食。
    牛肉胶冻(霞天膏)
    【配方】牛肉1000克,黄酒250克。
    【制作方法】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煎煮,每小时取肉汁1次,取出肉汁留用;牛肉再加水煎煮,共取肉汁4次。将取出的牛肉汁合并以小火煎熬至稠黏,加入黄酒,熬至稠黏,倒入碗中,放冷成冻备用。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脾胃虚弱。
    【应用】本膳有补气益血、健脾安中之功效。适合贫血、虚弱消瘦、少食、神疲乏力者。
    枸杞黄鳝
    【配方】枸杞子30克,黄鳝2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黄鳝去内脏切段,入锅中加入清水及调料,半熟时加枸杞共炖至熟。
    【功效】阴阳双补。
    【主治】气血两虚。
    【应用】可用于气血两虚型贫血患者作为佐餐菜肴,每日可服用1或2次,分数次食用。
    复元汤
    【配方】怀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羊瘦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葱、姜、盐等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脊骨剁成节,用清水洗净。羊瘦肉洗净切块。怀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生姜、葱白切碎。将以上各物和粳米同时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急火烧沸,打去浮沫,改用慢火炖至肉烂,加入食盐等调味品即成。
    【功效】补气温阳。
    【主治】低血压、贫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阳两虚型低血压和
    贫血患者。一般表现为:头晕乏力,气短,
    精神疲惫,怕冷,常有汗出,心悸胸闷,四肢不温,舌质淡胖。吃肉喝汤,每日服
    2次。常用。
    【贫血单验方】
    1.党参10~15克,鸡血藤15~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缺铁性贫血。
    2.红枣30克,花生衣10克,核桃树枝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3.黄芪30克,当归1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贫血。
    4.阿胶5克,烊化每日1剂分2次,温水冲服。治疗各种贫血。
    5.红枣5~10枚煮粥,经常食用,有补血作用。
    6.三黄鸡1只煮汤,用鸡汤煮米粥,可以滋补气血,治疗贫血。
    7.荔枝干、红枣各15克泡水,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2周。
    8.龙眼肉、红枣、红糖各15克,粳米30克煮粥。治疗低血压,贫血,顿服。每日1剂,常服有效。
    9.莲子、红枣、百合各10克煮约1小时,加冰糖。常服有益。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
    【配方】水牛角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芍药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斑色红紫,量多成片,伴衄血,尿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发热,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方中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每日1剂,分2次服。本证属较重病情,应在医院诊治。
    大补阴丸
    【配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10克,龟板10克,猪脊髓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紫斑色红紫,下肢较多,时发时止,头晕目眩,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多,舌红少津,脉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归脾汤
    【配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各12克,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引血归经。
    【主治】脾虚气弱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斑色淡红,清稀不显,时发时愈,稍劳加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纳少,月经量多。舌质淡,脉濡缓。本方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龟地止咳汤
    【配方】生地12克,龟板9克,阿胶6克(另炖冲),旱莲草9克,女贞子6克,牡丹皮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热伤血络。
    【应用】本方治疗热伤血络,损及阴分的出血症。紫癜、衄血、咯血、血尿、便血均可应用。每日1剂,分2次服。
    黑豆芪鱼汤
    【配方】黑豆60克,塘虱鱼(胡子鲶)2条,黄芪18克。
    【制作方法】将塘虱鱼挖去两侧颈花和肠杂,同黑豆、黄芪共瓦锅慢火炖熟。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不摄血型紫癜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出血,周身有斑。兼有鼻出血,齿出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慌,动则气短心跳,震颤多汗,舌质淡。每剂分3次吃完。隔日服1剂,连用5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验方】
    1.将猪皮500克去毛洗净,加入布包好的白茅根60克水炖至稠,再加入适量冰糖拌匀即可。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壅)盛者,每剂分4次服,每日1次,连用5剂为一个疗程。
    2.鲜荞麦叶100克,藕节4个煎汤,清热凉血,可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1剂,连服1周。
    3.黄花鱼鳔200克,布包旱莲草60克,水煮,慢火炖至鱼鳔炖化。为防止烧焦,时时搅拌。治疗热毒(壅)盛型紫癜。每日服2次,每剂分4次服,服时加热,连服5剂。
    4.红枣、百合、莲藕各10克炖约1小时为羹,加冰糖即可。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十七、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
    【配方】水牛角15克,生地黄15克,丹皮10克,芍药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斑色红紫,量多成片,伴衄血,尿血,血色鲜红。面赤心烦,发热,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方中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每日1剂,分2次服。本证属较重病情,应在医院诊治。
    大补阴丸
    【配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10克,龟板10克,猪脊髓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紫斑色红紫,下肢较多,时发时止,头晕目眩,耳鸣低热颧红,心烦盗汗,齿龈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多,舌红少津,脉细数。每日1剂,分2次服。
    归脾汤
    【配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各12克,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引血归经。
    【主治】脾虚气弱紫癜。
    【应用】本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见斑色淡红,清稀不显,时发时愈,稍劳加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纳少,月经量多。舌质淡,脉濡缓。本方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龟地止咳汤
    【配方】生地12克,龟板9克,阿胶6克(另炖冲),旱莲草9克,女贞子6克,牡丹皮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热伤血络。
    【应用】本方治疗热伤血络,损及阴分的出血症。紫癜、衄血、咯血、血尿、便血均可应用。每日1剂,分2次服。
    黑豆芪鱼汤
    【配方】黑豆60克,塘虱鱼(胡子鲶)2条,黄芪18克。
    【制作方法】将塘虱鱼挖去两侧颈花和肠杂,同黑豆、黄芪共瓦锅慢火炖熟。
    【功效】补气养血。
    【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不摄血型紫癜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出血,周身有斑。兼有鼻出血,齿出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慌,动则气短心跳,震颤多汗,舌质淡。每剂分3次吃完。隔日服1剂,连用5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单验方】
    1.将猪皮500克去毛洗净,加入布包好的白茅根60克水炖至稠,再加入适量冰糖拌匀即可。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毒(壅)盛者,每剂分4次服,每日1次,连用5剂为一个疗程。
    2.鲜荞麦叶100克,藕节4个煎汤,清热凉血,可以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1剂,连服1周。
    3.黄花鱼鳔200克,布包旱莲草60克,水煮,慢火炖至鱼鳔炖化。为防止烧焦,时时搅拌。治疗热毒(壅)盛型紫癜。每日服2次,每剂分4次服,服时加热,连服5剂。
    4.红枣、百合、莲藕各10克炖约1小时为羹,加冰糖即可。

三十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三十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香砂平胃颗粒
    【配方】炒苍术、姜炙厚朴、醋炙香附、砂仁、陈皮、甘草。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重10克。
    【功效】健脾燥湿,行气和胃。
    【主治】湿阻脾胃,气机失调。
    【应用】本方是非处方药。有健脾胃,调气机之功。治疗饮食不节,胃脘胀痛,呕哕恶心,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大便不爽,口淡无味,舌苔白厚腻,脉濡等。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见上述症状者均可选用。成人每日2~3次,每次1包,空腹开水冲服。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及煎炸食品。孕妇、老弱阴虚者及脾胃虚弱者不宜服。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忌服。
    黄土汤
    【配方】灶心黄土15克,甘草10克,生地萸10克,白术12克,炮附子6克,阿胶6克,黄芩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温脾摄血。
    【主治】脾胃虚寒溃疡病。
    【应用】本方治疗溃疡病上腹部隐痛,痛而喜按,喜温畏寒,遇凉痛甚。面色萎黄,肢末欠温,呕吐清水,便溏乏力者。个别患者伴有呕吐、便血。每日1剂,分2次服。
    化肝煎
    【配方】青皮10克,陈皮10克,芍药12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泽泻12克,贝母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泄热和胃。
    【主治】胃热郁火型溃疡病。
    【应用】本方治疗肝火犯胃型溃疡病。证见胃脘疼痛有烧灼感,进食疼痛不减或反而加重,喜冷饮,口干苦,吞酸,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每日1剂,分2次服。
    止血粉
    【配方】炒蒲黄20克,乌贼骨20克,马勃5克,三七粉10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为细末。
    【功效】止血化瘀。
    【主治】溃疡病出血。
    【应用】本方适用于溃疡病出现呕血、便血、血量较多时。每次5克,每日服2~3次。若出血症状缓解可改服其他方药。
    姜橘椒鱼羹
    【配方】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除去纱袋,加食盐即成。
    【功效】温中理气。
    【主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寒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吃鱼喝汤,每日服1剂,分2次用完。常食用。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单验方】
    1.白砂糖15克,生姜2片水煎热服。治溃疡病胃中冷痛。
    2.胡椒、绿豆各10克水煎汤热服。治疗脾胃虚寒型溃疡病。热服应取微微汗出,稍加休息,效果更好。
    3.桃仁、韭菜各20克。将韭菜捣烂,与桃仁同细细嚼服。治疗瘀血内蕴,溃疡病发作。本方有活血化瘀扶正之功。常服病可渐愈。
    4.新鲜荠菜250克与粳米同煮为菜粥。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有清热和胃止血作用。每日1剂,顿服,可以常用。
    5.牛奶煮沸,加入蜂蜜50克,白及面6克,治阴虚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滋阴和胃作用。每日服2剂,顿服,连服2周。
    6.佛手6克,茉莉花3克,水泡代茶饮。治疗气滞型溃疡病,有理气和胃作用。

三十九、慢性胃炎

    三十九、慢性胃炎
    香砂枳术丸
    【配方】白术、枳实、木香、砂仁、荷叶。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50粒重3克。
    【功效】健脾开胃,行气消胀。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因气滞、湿阻所致胃脘痛、泄泻等病。西医的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肠炎、肠神经官能症有上述表现者,均适用。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生冷油腻食物。舌红无苔、口干咽燥等阴虚者忌服。
    启脾丸
    【配方】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泽泻。
    【剂型与规格】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气虚,慢性胃炎。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脾胃气虚、积滞内停、升降失常、虚实相兼引起的胸脘痞闷胀痛、不思饮食、呕恶气逆、嗳腐吞酸、便溏酸臭、泄泻肠鸣、四肢倦怠、面黄肌瘦等症。西医诊断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以及结核、贫血等见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人参健脾丸
    【配方】人参(去芦)、白术(麸炒)、草豆蔻、枳壳(去心麸炒)、甘草、山药、木香、薏苡仁(麸炒)、山楂(炒)、谷芽(炒)、白扁豆(去皮)、芡实(麸炒)、莲子肉、青皮(醋制)、陈皮、六神 (麸炒)、当归。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6克。水丸,每100粒重20克。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运化失常。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泻、疳积等病。西医诊断的厌食症、慢性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胃肠术后综合征等,见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成人每服蜜丸2丸,或水丸6~9克。每日2次,以淡姜汤或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1/2量。3~6岁服1/3量。忌油腻生冷食物。
    石斛玉竹大枣粥
    【配方】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枣5枚,粳米60克。
    【制作方法】将石斛、玉竹煎汤后去渣,放入大枣、粳米煮成粥。
    【功效】清热滋阴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胃阴亏虚型慢性胃炎患者。每日服1剂。顿服,连服1周。
    白胡椒煨猪肚
    【配方】白胡椒15克,猪肚1具,生姜、葱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肚洗净,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略加清水,将猪肚两头用线扎紧,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生姜、葱、用慢火煨炖熟烂,加食盐、味精即成。
    【功效】温阳和中。
    【主治】慢性胃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
    者。顿食,每3日服1剂。
    【慢性胃炎单验方】
    1.淡吴茱萸15克,水煎顿服。治疗胃炎嗳气嘈杂,消化不良,效果明显。
    2.橘皮10克,生姜2片,水煎服。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3.山楂片5克,白蜜10克,代茶频饮,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食肉积滞等。
    4.鲫鱼1条,洗净,加入纱布包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放入鱼腹。清水煎煮约30分钟,放少许盐调味即可。可以作为佐餐,经常食用。
    5.橘皮、佛手各6克,玫瑰花3克代茶冲泡。治疗肝胃气滞性胃炎,有疏肝理气和胃作用,可以常服。

四十、肾小球肾炎

    四十、肾小球肾炎
    桂附地黄丸
    【配方】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药、牡丹皮、山茱萸、茯苓、泽泻。
    【剂型与规格】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虚弱,命火不足肾炎。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肾阳不足而致的腰膝酸软、四肢逆冷、少腹冷痛、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等。西医诊断的慢性肾炎、糖尿病、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等病,只要有肾阳虚弱的症状皆可使用本方。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忌服。
    温脾汤
    【配方】附子(先煎)10克,人参(另煎)10克,大黄(后下)5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扶正降浊。
    【主治】脾肾虚弱水肿和尿毒症。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肾虚弱,水湿内盛的水肿病。证见面色晦暗水肿,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少恶心,心悸气短,尿少或清长,便溏或便秘,舌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每日1剂,分2次服。
    四磨饮
    【配方】人参3~5克,槟榔10克,沉香10克,乌药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行水。
    【主治】脾肾阳虚肾炎。
    【应用】本方理气为主,治疗慢性肾炎,周身水肿、尿少、腹胀可适当加利水中药,增强本方作用。每日1剂,分2次服。
    冬瓜赤豆黑鱼汤
    【配方】黑鱼1尾,赤小豆30克,冬瓜1500克,大葱5根。
    【制作方法】将黑鱼去鳞和内脏,洗净,加水5碗,与其他3味一起煮熬,熬至3碗。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
    【主治】急性肾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风寒犯肺型急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颜面水肿,甚者全身皆肿,腰以上肿甚,伴有恶寒发热,头晕,咽喉肿痛,咳嗽,胸闷,肢节沉重,小便不利,尿色黄赤,舌苔厚腻。吃鱼喝汤,盖被捂汗。每日服1剂,分2次服,连服1周。
    红枣益脾糕
    【配方】白术10克,干姜1克,红枣30克,鸡内金1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
    【制作方法】将白术、干姜、红枣、鸡内金入锅煮熬,去渣留汁。将汁倒入面粉,加入白糖、发面粉揉成面团,发酵后加碱蒸糕。
    【功效】补益气血,消肿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型慢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水肿消退,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疲劳乏力,腰膝酸软,食欲减少,失眠多梦,苔薄白。每次50~100克,每日服1次。常食。
    虫草炖鸡肉
    【配方】冬虫夏草5枚,鸡肉500克。
    【制作方法】将2味同入锅,加水
    适量,急火烧沸,慢火炖熟。
    【功效】滋补脾肾。
    【主治】慢性肾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吃肉喝汤,每次服1小碗,每日2次,常食。
    黄芪烧羊肉
    【配方】羊肉25克,黄芪25克,盐、姜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黄芪加水熬取浓汁。然后红烧羊肉,加水时用黄芪汁。
    【功效】温补脾肾,消肿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水肿明显,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小便量少,肚腹胀大,腰以下水肿,按之没指,凹陷不起,面色苍白,腰背发冷,四肢不温,口淡多涎,腰膝酸软,大便溏泻,舌淡胖嫩。佐餐,常食。
    蛤蜊炖山药
    【配方】蛤蜊肉100克,山药100克,黄酒3克,食盐3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切块,蛤蜊洗好同入锅中煎煮。煮开加黄酒和盐,小火炖熟即可。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气不足,虚火上炎。
    【应用】本品补肾滋阴润燥,可以治疗慢性肾病。用作佐餐汤菜。
    黄芪猴头汤
    【配方】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15克,葱白20克,食盐5克,胡椒面3克,绍酒10克,小白菜心100克,清汤750克,花生油15克。
    【制作方法】①猴头菌冲洗后用温水发开,约30分钟后,捞出修去木质部分,切成薄片。鸡肉洗净,切成寸长的条;黄芪切薄片;姜、葱切碎,小白菜洗净待用。②锅烧热下入花生油,投入黄芪、姜、葱、鸡块煸炒,再加入食盐、绍酒和少量清汤,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炖约1小时,下入猴头菌及清汤,再煨约半小时,撒入胡椒粉调匀。捞出鸡块和猴头,装入盘中,用汤焯一下小白菜心,略煮片刻,连汤浇在盘上即成。
    【功效】补益气血。
    【主治】体虚久病。
    【应用】本膳可补益气血,益脑强身。可以作为体弱、久病以及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肾炎、神经衰弱患者的膳食。
    【肾小球肾炎单验方】
    1.薤白60克,田鸡5~8只。上药用文火煨熟透,不放调料,连汤带药尽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日。
    2.糯米糍粑蒸熟备用。临睡前加热,温酒送下;若不饮酒者,温水送服。休息1小时后睡下。治慢性肾炎,肾虚夜尿频者。
    3.川萆薢500克研为细末,黄酒与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约10克。盐酒送服。治疗慢性肾炎。
    4.将西瓜洗净,挖三角形洞,放入去皮大蒜100克,再以挖下的瓜盖好,上锅蒸熟。治疗热毒伤阴型急性肾炎。趁热饮汁,每日1剂,3次吃完,连用5日。
    5.玉米须50克与蚌肉200克洗净,放入锅中文火煮至烂熟,加适量盐调味。治疗湿热内蕴高血压、肾炎,肝炎等,有清热利水作用。隔日服1剂为宜。

四十一、糖尿病

    四十一、糖尿病
    六味地黄丸
    【配方】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袋250克,或每瓶120克。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肝肾阴亏,虚火上炎。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肝肾阴亏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西医诊断的高血压、肺结核、慢性肾炎、肾结核、糖尿病等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成人每次服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酌减。可长期服用,但遇急性病症时宜停服。忌辛辣食物。
    沙参麦冬汤
    【配方】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桑叶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0克,白扁豆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滋阴。
    【主治】肺胃燥热型糖尿病。
    【应用】本方适用于肺胃内热型糖尿病。证见渴欲多饮,多食、口干舌红。热病后期也可使用。每日1剂,分2次服。
    三消黄芪甘草汤
    【配方】黄芪180克,炙甘草3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虚。
    【主治】消渴病气虚者。
    【应用】治疗糖尿病日久脾肾气虚。可以每周服1~2次。或遵医嘱。
    消渴方
    【配方】川黄连150克,麦冬、天花粉各8克,生地黄鲜汁50克,牛乳适量。
    【制作方法】上3药研为细末,以生地黄汁和牛乳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清热滋阴。
    【主治】糖尿病肺胃热盛型。
    【应用】本方治疗糖尿病上焦热盛,口渴欲饮,消谷善饥,舌红苔黄者。每服30丸约6克,日服3次,米汤送服。
    天花粉粥
    【配方】天花粉30克,大麦槎子60克。
    【制作方法】温水浸泡天花粉2小时,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大麦槎子,再加水适量,煮至大麦开花,粥稠即可服食。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肾虚津燥。
    【应用】本方清热生津止渴,有降糖的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
    玉米须龟
    【配方】乌龟1只(约500克),玉米须100克,盐5克。
    【制作方法】将乌龟宰杀,斩去头、爪,去内脏,与玉米须同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煎煮至熟。除去玉米须、龟甲,食龟肉饮汤。
    【功效】滋阴补元。
    【主治】阴阳两虚。
    【应用】本膳补虚滋阴,大补元气。主治糖尿病口渴、多尿、神疲乏力等。
    猪胰淡菜汤
    【配方】猪胰1只,淡菜100克,食盐5克。
    【制作方法】先将淡菜用清水浸泡20分钟,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约10分钟后,再将洗净切好的猪胰下入。文火煨熟后,加盐即成。
    【功效】补益脾肺,以脏养脏。
    【主治】脾虚消渴。
    【应用】本品益肺补脾,补精润燥,取中医脏器疗法,以脏养脏之义,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单独服饮或佐饭均宜,并有消瘿瘤之功效。
    猪胰海参汤
    【配方】海参3只,鸡蛋1个(约40克),猪胰1只,地肤子、向日葵杆芯各10克,食盐5克。
    【制作方法】将海参泡发,去内脏,洗净切成块。猪胰洗净切片。鸡蛋打入盘中,打匀放入食盐,调入海参和猪胰,上屉蒸熟。出锅后倒入沙锅中,放入清水,煎煮。煮沸后,将用纱布包好的地肤子和向日葵杆芯放入锅中一同煎煮约40分钟即可。
    【功效】补益润燥。
    【主治】气阴两虚消渴。
    【应用】本品补益润燥,可以治疗糖尿病消渴引饮。消瘦乏力等。作为辅食或加餐均可。汤可不拘数量,随时饮用。
    猪胰止渴汤
    【配方】猪胰1只,黄芪18克,山药粉30克,天花粉、葛根各12克。
    【制作方法】上5味同以水煎汤,煮至烂熟。
    【功效】益气补阴。
    【主治】气阴两虚。
    【应用】本方有益气补阴、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消渴病的口渴饮多、尿多、气短乏力等。可以经常服用,吃肉喝汤,日久见效。
    猪排玉米须汤
    【配方】猪排骨100克,玉米须5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洗净的排骨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煮沸后按常法煮汤并加入调料。
    【功效】清热利水。
    【主治】湿热消渴。
    【应用】本方具有滋阴清热利湿的作用,可降低血糖,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猪胰药粉
    【配方】猪胰、山药、黄芪(三者比例为1∶3∶2)。
    【制作方法】上3味焙干研粉。
    【功效】补气益肾。
    【主治】气虚消渴。
    【应用】适用于糖尿病病人。每次10克,
    温开水送服。
    【糖尿病单验方】
    1.番石榴或罗汉果,每日1个,可长期食用。
    2.苦瓜每日半斤。做成菜肴,可长期吃。
    3.南瓜每日100~200克,不拘作为粥、饼或饭菜,经常食用,有降糖效果。
    4.丝瓜每日300~500克,有降糖作用。
    5.鲜石斛10克,水煎代茶。可以益胃生津,滋阴除热。治胃热消谷善饥。
    6.西洋参每日1~2克,口含或代茶饮。可治疗气阴两伤的糖尿病。
    7.冬虫夏草有滋肺补肾的作用,用于糖尿病肺肾不足的消渴多饮证。
    8.猪胰1只,与玉米须50克,水煎汤。治阴虚消渴,糖尿病,有生津止渴,降糖作用。每剂可服2~3次。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9.胡萝卜2~3根,切片与粳米50克煮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糖尿病患者及预防糖尿病。早餐,晚餐较为适宜,可以经常食用。
    10.苦瓜,番石榴洗净,切片晒干。每日各取5~15克泡茶;治疗肺胃燥热型糖尿病。可以经常服用,每日1~2剂,频饮。

四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四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四海舒郁丸
    【配方】海蛤粉10克,海带10克,海藻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陈皮10克,青木香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气滞痰凝甲状腺功能亢进。
    【应用】本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适用于颈部肿大,软而不痛,胸闷胁痛,善太息,苔薄腻,脉弦滑者。颈部有硬节者可加活血化瘀药。每日1剂,分2次服。
    山药扁豆粥
    【配方】山药30克,扁豆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药切片。另将大米、扁豆入锅加水、急火烧沸,改慢火熬至八成熟。加入山药片、白糖,继续熬熟即可。
    【功效】健脾理气。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一般表现为:汗出,气短,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心悸失眠,精神疲倦,少动懒言,舌淡,苔薄白。作主食,每日1剂,常食。【甲状腺功能亢进单验方】
    1.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洗净,煎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清泻肝火作用。每日1剂。
    2.白萝卜1000克切片晒蔫,浸入开水溶化的100克麦芽糖中,泡7~10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理气化痰作用。佐餐,每次服50~100克,每日2次。

四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四十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四海舒郁丸
    【配方】海蛤粉10克,海带10克,海藻10克,海螵蛸10克,昆布10克,陈皮10克,青木香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气滞痰凝甲状腺功能亢进。
    【应用】本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适用于颈部肿大,软而不痛,胸闷胁痛,善太息,苔薄腻,脉弦滑者。颈部有硬节者可加活血化瘀药。每日1剂,分2次服。
    山药扁豆粥
    【配方】山药30克,扁豆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山药切片。另将大米、扁豆入锅加水、急火烧沸,改慢火熬至八成熟。加入山药片、白糖,继续熬熟即可。
    【功效】健脾理气。
    【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
    【应用】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一般表现为:汗出,气短,食欲不振,大便不实,心悸失眠,精神疲倦,少动懒言,舌淡,苔薄白。作主食,每日1剂,常食。【甲状腺功能亢进单验方】
    1.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洗净,煎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清泻肝火作用。每日1剂。
    2.白萝卜1000克切片晒蔫,浸入开水溶化的100克麦芽糖中,泡7~10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理气化痰作用。佐餐,每次服50~100克,每日2次。

四十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四十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香橼米醋浸海带
    【配方】海带120克,米醋1000克,香橼皮9克。
    【制作方法】将香橼、海带在米醋中浸泡7日。
    【功效】舒肝理气。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一般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情不畅,胁痛腹胀,常于月经前乳房、小腹胀痛,舌苔薄。每日吃海带6~9克,连食2周。
    紫菜萝卜汤
    【配方】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皮2克,盐、醋适量。
    【制作方法】将萝卜洗净切丝,紫菜、陈皮剪碎,共放锅内加水煎煮半小时,加食盐、醋及味精即成。
    【功效】舒肝理气。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饮汤,每日服1剂。常服。
    芋艿丸
    【配方】生芋艿(芋头)1000克,海蛰100克,荸荠100克。
    【制作方法】芋头晒干研粉,海蜇、荸荠煮水去渣后加入芋头粉,和成丸,如绿豆大。
    【功效】理气活血散结。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痰血瘀积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一般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日久,赤脉显露,呼吸不畅,声音嘶哑,舌质暗红。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常服。
    【单纯性甲状腺肿单验方】
    1.海带不拘多少,每日100克。作为副食,拌炒均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2.海藻500克以清酒120毫升浸。每日饮酒2次,每次12毫升。酒尽再以酒浸,饮之如前。如此3次,可饮15天为1剂。
    3.黄药子150克以白酒600毫升,浸药并封瓶口。以火煨1周,待酒冷。每日饮100毫升,3~5日后,自觉颈部症状见轻可停饮。
    4.紫菜15克,淡菜60克,放入沙锅加水煨熟。治疗痰气郁结型单纯甲状腺肿,有软坚散结作用,佐餐吃菜饮汤,可常服。

四十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四十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香橼米醋浸海带
    【配方】海带120克,米醋1000克,香橼皮9克。
    【制作方法】将香橼、海带在米醋中浸泡7日。
    【功效】舒肝理气。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一般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心情不畅,胁痛腹胀,常于月经前乳房、小腹胀痛,舌苔薄。每日吃海带6~9克,连食2周。
    紫菜萝卜汤
    【配方】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皮2克,盐、醋适量。
    【制作方法】将萝卜洗净切丝,紫菜、陈皮剪碎,共放锅内加水煎煮半小时,加食盐、醋及味精即成。
    【功效】舒肝理气。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饮汤,每日服1剂。常服。
    芋艿丸
    【配方】生芋艿(芋头)1000克,海蛰100克,荸荠100克。
    【制作方法】芋头晒干研粉,海蜇、荸荠煮水去渣后加入芋头粉,和成丸,如绿豆大。
    【功效】理气活血散结。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应用】本方适用于痰血瘀积型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一般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日久,赤脉显露,呼吸不畅,声音嘶哑,舌质暗红。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常服。
    【单纯性甲状腺肿单验方】
    1.海带不拘多少,每日100克。作为副食,拌炒均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2.海藻500克以清酒120毫升浸。每日饮酒2次,每次12毫升。酒尽再以酒浸,饮之如前。如此3次,可饮15天为1剂。
    3.黄药子150克以白酒600毫升,浸药并封瓶口。以火煨1周,待酒冷。每日饮100毫升,3~5日后,自觉颈部症状见轻可停饮。
    4.紫菜15克,淡菜60克,放入沙锅加水煨熟。治疗痰气郁结型单纯甲状腺肿,有软坚散结作用,佐餐吃菜饮汤,可常服。

四十四、结核病

    四十四、结核病
    葶苈大枣泻肺汤
    【配方】葶苈子12克,大枣5枚。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泻肺逐饮。
    【主治】结核性胸膜炎。
    【应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伴肋间胀满,疼痛气息短促等。可遵医嘱随证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柴胡梅连散
    【配方】胡黄连9克,柴胡9克,前胡9克,乌梅9克。
    【制作方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童便60毫升,猪胆1个,猪脊髓1条,韭根白1.5克,同煎去滓。
    【功效】清热养阴,和解少阳。
    【主治】结核病骨蒸劳热。
    【应用】本方可治疗结核病骨蒸劳热,颧红、盗汗等劳伤虚损症。每日1剂,温服。
    清骨散
    【配方】银柴胡12克,胡黄连10克,秦艽10克,鳖甲10克,地骨皮10克,青蒿12克,知母10克,甘草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化痰祛饮。
    【主治】结核性胸膜炎。
    【应用】治疗结核病出现胸膜炎症状。可见身热午后加重,日久不退,咳嗽气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每日服1剂,每剂煎2次。
    柴胡陷胸汤
    【配方】黄连10克,半夏10克,瓜蒌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生姜3片。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化痰热,和解少阳。
    【主治】肺结核痰热蕴结。
    【应用】本方治疗肺结核证见恶寒发热、干咳少痰,胸胁疼痛,口苦纳呆,舌苔薄黄,脉弦数者。每日1剂,分2煎服。
    大蒜鸭蛋汤
    【配方】大蒜90克,鸭蛋2枚。
    【制作方法】大蒜去皮,与鸭蛋同加水煎煮。待鸭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
    【功效】解郁散结。
    【主治】颈淋巴结核。
    【应用】本方适用于初期肝郁痰结型颈淋巴结核患者。一般表现为:结核如指头大,1枚或多枚,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舌淡苔白。饮汤吃蛋。每日服1剂,分2次食,连用2周。
    地骨皮粥
    【配方】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5克,面粉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3味药以水煎30分钟,取汁,去药渣。将药汤和面粉共煮为稀粥。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主治】阴虚热盛,肺燥消渴。
    【应用】本膳可清肺,生津止渴。治疗结核病、消渴、多饮、身体消瘦。可以作为加餐,渴即食之。
    地骨皮爆两样
    【配方】地骨皮12克,陈皮、神曲各10克,嫩羊肉250克,羊肝250克,湿团粉50克,植物油30克,葱10克,豆豉10克,精盐5克,黄酒25克。
    【制作方法】①先用沙锅加水750毫升煎煮地骨皮、陈皮和神曲。约40分钟,去渣留药汤备用。②嫩羊肉洗净切丝。羊肝去筋膜,洗净,切丝。皆以湿团粉拌匀。炒勺烧热后加入油,加热后放入羊肉和羊肝爆炒至熟。再加入葱丝、豆豉等调料及药汤,旺火烹炖,收汁即成。
    【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主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应用】本膳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结核病、消瘦等病人、可分顿食用。
    芡实煮老鸭
    【配方】芡实200克,鸭子1只(约1000克),食盐5克,黄酒5克。
    【制作方法】将鸭子宰杀好,煺毛,去内脏洗净。将芡实填于鸭腹内,在沙锅中加清水煮,煮沸后加入黄酒,改文火煮2小时。至肉烂,加盐即可食用。
    【功效】补肾滋阴,固肾涩精。
    【主治】脾肾不足,下元虚损。
    【应用】本品有滋阴养胃、固肾涩精的作用。主治结核病、骨蒸劳热、脾虚水肿、肾虚遗精、尿频、尿多等。可分顿服食。
    沙参玉竹煲老鸭
    【配方】南沙参60克,玉竹50克,老雄鸭1只,葱、姜、盐适量。
    【制作方法】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入锅中,与沙参、玉竹、调料同加水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即可。
    【功效】滋阴生津,补虚和中。
    【主治】阴虚津燥,体虚久病。
    【应用】本方能滋阴生津,适用结核病、老年糖尿病患者。饮汤分次食肉。
    豆浆鸡蛋羹
    【配方】豆浆250克,鸡蛋1个,香油1克。
    【制作方法】先将豆浆煮沸,趁热冲调鸡蛋。调匀,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阴虚内热,素体虚弱。
    【应用】清热生津,补虚润燥为本品之特
    点。适用于阴虚口渴、潮热、骨蒸、盗汗
    者。结核病、素体虚弱者可选作早餐食用。
    【结核病单验方】
    1.白及、百部、牡蛎、炮山甲各等份研粉。
    每次3~5克,每日3次。适用于病情稳定者。
    2.雪梨1个。去皮将梨切成薄片。浸水中,饮水食梨。可治疗肺结核阴虚火旺证。
    3.青蒿、甘草,水煎服。治疗结核病午后低热。每日1剂。
    4.鲜李子500克去皮核,榨汁。可以治疗结核病,消渴多饮,骨蒸低热,有生津退热作用。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四十五、病毒性肝炎

    四十五、病毒性肝炎
    茵陈蒿汤
    【配方】茵陈30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重的黄疸性肝炎。
    【应用】本方治疗黄疸性肝炎,伴有面目周身俱黄,烦热脘闷,纳呆呕吐、口苦口干,胁痛腹胀,倦怠无力或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滑数等一派湿热之象。服法每日可1剂,每剂分为2煎内服。
    柴胡疏肝散
    【配方】柴胡12克,枳壳10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
    【主治】肝气郁滞型慢性肝炎。
    【应用】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肋胁胀痛,脘腹胀满,恶心嗳气,纳差,脉弦者,可用此方治疗。每日1剂,可连服7~10剂。效果好的可以制成蜜丸,长期服用。
    一贯煎
    【配方】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2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柔肝。
    【主治】肝阴虚损慢性肝炎。
    【应用】治疗慢性肝炎。肝区隐隐作痛,低热,腰酸,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热,苔少或无苔,舌红,边尖红,脉弦细数。每日1剂,日服2次。
    木香顺气丸
    【配方】木香、厚朴、砂仁、枳壳、香附、苍术、槟榔、青皮、甘草、生姜、陈皮。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40粒重约3克。
    【功效】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气机郁滞,升降失常。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食积、腹痛、气郁引起的胸膈痞闷、胁腹胀满、呕吐恶心、停食纳呆、嗳气吐酸、大便秘结等症。西医诊断的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丸。口服。成人每次服6~9克,每日服2~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气郁化火而兼阴液亏损者应慎用。孕妇慎服。忌生冷油腻饮食。
    丹参炖田鸡
    【配方】丹参15克,田鸡250克。
    【制作方法】将田鸡去皮洗净,加水与丹参同炖,熟后加调味品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肝炎。
    【应用】本方适用于肝血瘀滞型肝炎患者。一般表现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甚至腹大如鼓,腹中有块,身体消瘦,面色黄黑,小便不利,大便黑,舌紫黯或有瘀斑。饮汤食田鸡。每日服1剂,连用15日。
    【病毒性肝炎单验方】
    1.茵陈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可以预防甲型肝炎。
    2.蒲公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预防甲型肝炎。
    3.紫花地丁150克,柳树枝150克加水3000毫升,煮开。不拘次数。每日1剂,连服3日,预防甲型肝炎。
    4.蔓菁子或丝瓜60克,水煎服。治疗黄疸。
    5.莱菔子100克,炒研为末。每服6克,姜汤送服。治肝炎。
    6.鲜茵陈500克,切寸段水煎汤或煮粥。每日2餐可做菜佐餐。每日食之,5日可治黄疸。
    7.橘皮、佛手各6克,代茶冲泡。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肝炎患者。伴腹胀,嗳气的肝炎患者。可以作为早餐或晚餐食用。

四十六、细菌性痢疾

    四十六、细菌性痢疾
    白头翁汤
    【配方】白头翁12克,秦皮10克,黄连10克,黄柏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疫毒痢。
    【应用】本方可治疗发病急骤的疫毒痢疾。证见高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等证。每日1剂,分2次服。严重时可以加水牛角30~60克,另服紫雪丹1~2克。
    香连丸
    【配方】黄连10克,木香10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调气。
    【主治】湿热痢疾。
    【应用】可治疗夏秋季节湿热痢疾。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每日1剂,可连服7日。
    连理汤
    【配方】党参12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黄连10克,茯苓1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理中,清热化湿。
    【主治】时发时止休息痢。
    【应用】本方治疗痢疾日久不愈,时发时止。发作时里急后重,便带脓血,腹痛,饮食减少,倦怠怕冷等。每日1剂,连服7日。痢疾休止,时可服香砂六君子汤合香连丸。
    葛根芩连片
    【配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剂型与规格】片剂。每片重0.6克。
    【功效】清热止泻。
    【主治】解表清里。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泄泻、痢疾等病。西医诊断的急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本药治疗。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虚寒下痢者忌服。
    【细菌性痢疾单验方】
    1.鸦胆子仁。成人每天3次,每次服15粒,可以用胶囊装。饭后服用,连服7~10天。治疗痢疾时作时止。
    2.黄连100克,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早上空腹顿服。治疗便中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者。
    3.金银花100克,炒枯存性。治疗便中带脓血,以白蜜水调服;治疗寒性痢,便中带脓,以砂糖水调服。每日1剂,可服3剂。
    4.大蒜5头,去皮捣烂,贴双足心。治疗细菌性痢疾。
    5.马齿苋1000克,捣烂取汁。煎沸,入蜂蜜,空腹温服。治疗痢疾便下脓血,兼治产后赤白痢疾。
    6.松花蛋蘸白糖,适用于湿热型痢疾,有清热解毒作用。饿时空腹食用,每次3枚,顿服。
    7.葛根粉20克,绿豆50克煮汤,熟后,白糖适量调成糊状,适用急性胃肠炎,痢疾,有清热利湿解毒作用。每次服1剂,日3次,连服3天。
    8.绿茶6克,干姜末3克,开水冲泡,有温中利湿作用。适用于急性肠胃炎,可以代茶频饮。

一、小儿感冒

    一、小儿感冒
    解表通用方
    【配方】淡豆豉6克,炙半夏、茯苓、陈皮各3克,甘草0.6克,葱白(连须)3寸,生姜3片。
    【制作方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诸症。
    【应用】本方可以治儿童外感风寒、发热、咳嗽,流涕等症。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惺惺散
    【配方】桔梗、细辛、瓜蒌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各30克。
    【制作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效】疏风散寒。
    【主治】体虚感寒。
    【应用】本方适用于小儿体虚感寒。每日服2次,每次6克。以500毫升水煎薄荷3克,煎至100毫升浓汤,送服。。
    小儿感冒颗粒(冲剂)
    【配方】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剂型与规格】颗粒或块状冲剂。每袋装12克,每块重6克。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感冒、流感、发热。
    【应用】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婴幼儿的常见感冒发热或流感病症。口服。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每日2次。
    【小儿感冒单验方】
    1.紫苏10克,蒲公英10克,生姜3片,水煎。每日1剂,分3~4次服。治伤风。
    2.羌活6克,板蓝根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治风热伴头痛感冒。
    3.葱姜红糖汤:葱白带须5个,生姜3片,加红糖30克,水煎。去渣取汁热服取汗。适用于风寒感冒。每日1剂,分3~4次服。
    【预防感冒方】
    1.生贯仲3~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日。
    2.桉树叶12~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
    3.食醋熏蒸房间:白醋100~150毫升加水500毫升,置容器内。加热熏蒸室内,至液体挥发为气体为止。每日1次,连续3天。有预防季节性感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