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项目经验:快速背诵不是很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6:23:07

快速背诵不是很难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过好背诵关。然而,同样是背诵,有的人能事半功倍,有的人却事倍功半。这主要是由于背诵时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灵活多变,后者呆板单调。如何让学生在背诵课文时既节省时间又记得牢固呢?那就得教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而且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背诵方法。 
   
  一、诵读法 
  所谓诵读法,是指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是背诵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第一,朗读可以避免默读时容易出现的跳行、停顿、重复等错误;第二,读出声来,可以震动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加快记忆速度;第三,可以排除外界的一些噪音干扰,有助于记忆准确。因此,在幽静的室内户外,在大脑得到休息之后的早晨,就可以放开喉咙,富有感情地朗读。当然,诵读时应避免敷衍了事的“望天书”。在背诵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采用接力背诵、小组背诵、同桌背诵、男女生对抗背诵等多种背诵形式,激发背诵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锐意竞争的意识。 
   
  二、化整为零法 
  篇幅较长的篇目,可按自然段来背。自然段较长的,可切分成几个小层次来逐层背诵,各个击破。因为人的记忆有暂时遗忘性,对那些较长而拗口的文字,如果机械地从头到尾一次又一次地熟读,容易使大脑疲劳,记忆力减弱,会导致熟了后面却又陌生了前面的现象出现。而把它分开来记忆,最后“串联”起来,一贯到底,就会省时省力。要注意“化整为零”背诵后,需再串联起来,变“零”为“整”。 
   
  三、归纳法 
  结合肢解法使用归纳法效果亦佳。所谓归纳,是指对句群或层次进行内容上的概括和总结。比如,一般文字可分五个长句,你就归纳出每一长句的中心材料,看着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回忆背诵。这样趁热打铁多记数次即见效果。如背诵朱自清的《春》,可先将文章具体段落内容归纳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再把整篇文章概括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按归纳出的结构题纲来背诵就容易多了。 
   
  四、结合句子、段落特点背诵 
  每一篇文章在语言或句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等几句话,其结构形式同为“××非不××也”,是一组双重否定排比句式,节奏鲜明。背诵时如能抓住这个特点,就会大大提高背诵速度;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又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这些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掌握了这些句式特点,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又如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可抓住该文运用骈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如《君子于役》共两节,第二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节只要更换几个字就可以了。 
  有的文章或段落,其行文非常有特点。如《过秦论》的最后几段,对比的特点尤为明显。有六国与秦的对比,有九国之师与秦国之师的对比,有陈涉与六国诸侯的对比,有秦“攻天下”与“守天下”、“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对比。再比如《师说》的第二段,文章运用三组对比,即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将师道不传的原因和弊端阐述得淋漓尽致。学生弄懂了这些段落中的对比这一行文特点,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有效得多。 
   
  五、关键词提示法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其做法是:其一,初读几遍后,将材料中的一些重点词如动词、形容词或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如果连续的短句较多,可以适当合并)摘录在纸上,作为提示的领词;其二,将那些不易回忆起来的词句摘录出来,而熟记的词句就用省略号或破折号等符号代替。然后根据提示背诵,重复多次即能奏效。如背诵《过秦论》中历数秦攻取天下后的守策的句子,可以抓住“废”、“焚”、“愚”、“隳”、“杀”、“收”、“聚”、“销”、“铸”、“弱”等词语;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又如背诵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第二段,可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关联词写在纸上以便在背诵“卡脖”时提醒自己。这样多反复几次,直到最后不看这些字也能背出。运用这种方法背诵,背得快,而且记得牢。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当然,此法的使用前提是对所背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处于“夹生”状态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有时也可以把背诵材料变成具体的形体图像表格,给视觉提供直观图像信息。初背时如有遗忘或疏漏,当视觉一接触到图像表格,就立刻反馈到大脑,使记忆如梦初醒。这样坚持训练,所要背诵的内容就会在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当然,这里说的图像,只要求作简单的符号勾画即可。 
   
  六、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一居十日,扁鹊复见一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一居五日……桓侯遂死。又如《登泰山记》中日出图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戊申晦五鼓——稍(渐渐)——须臾——日上——回视。或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对《核舟记》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对《活板》可按逻辑顺序背诵: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掌握了这些写作顺序,背诵起来就会条理清楚、记忆深刻。 
   
  七、根据课文线索背诵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八、联想记忆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又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按“街灯—明星—街灯—街市—牛郎织女—生活”的联想、想象的思路背诵,易于记牢,效果极佳。有些抒情意味浓厚的文段,可以联想作者的处境、心情来感悟背诵。如冰心的《纸船》,若领悟作者远离亲人的苦闷,体会对母亲和祖国的思念之情,就易于背诵。 
  有时也可借助音乐创造情景,激起联想,兴趣盎然地背诵课文。如背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可用丁冬透明的轻音乐来助背;背诵鲁彦的《听潮》,借大海的潮涨潮落的录音来记忆效果也很好。 
   
  九、演示记忆 
  有些文段的背诵可用演示法。即把要求背诵的段落形象地演示出来。如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背诵《曹刿论战》,可由三位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特别强调培养能力,体现在背诵上就是既能记忆又能理解,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要想写出诗文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如果仅能机械记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答非所问。因此说,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 
   
  十、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背诵的前提,要理解关键词语、句子、课文大意,理清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随作者的思路而活动,从而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程度。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弄清文意,按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三部分来理解记忆,易于背诵。又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其中第三段是要求背诵的。背诵之前,我给学生出了两道阅读分析题:“这段文字描写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描写景物的顺序是什么?”学生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描写景物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描写景物的顺序是从上至下;描写方位的词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这两个思考题的答案结合在一起就是这段要求背诵的内容。 
   
  十一、参照课文译文背诵 
  背诵古文时,有些句子或段落绕口难读,更难记忆,如《愚公移山》第三段中的几个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背诵时,错背、漏背、颠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可以采取参照译文的方法来加强记忆,这样既可以落实字词的意义,便于对文章的分析;也可避免错漏颠倒等现象。如李密的《陈情表》的第一段,可以这样做:读一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译:以,因为;险衅,坎坷、罪过,即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译,加深了对文句的理解,理解又有助于记忆、背诵。这种方法从背诵的速度上看比较慢,但“一举两得”;而且背下来后不易忘记。有了最开始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再加上熟读,这时再根据译文去还原原文,就比较容易了。 
   
  十二、抄写记忆 
  如果学生读累了,不妨让他们静下心抄写几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因此,有些很难记忆的文段,可以多抄几遍,熟悉之后再背诵。背诵时可采用先读再抄、抄完再读等多种方法,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 
   
  十三、对背法 
  对背,是指两人一组,约定甲背上句,乙背下句,也可在背诵前将背诵的课文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两人一问一答进行背诵,然后交换次序背。其好处是:第一,迫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讲速度讲效益;第二,可以互相提醒、督促。 
   
  十四、尝试法 
  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尝试背诵,背诵不能进行时看一下原文,直到背完为止。 
  以上方法,既可单一使用,又可综合使用,不过,需择善而用之。其实,背诵的方法不只这些,但是,无论用哪一种,都需要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进行:精神集中,用心专一;充满信心,排除困难;趁热打铁,周而复始。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在记忆的过程中要透彻理解内容。如果仅能机械地背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张冠李戴,句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