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竞选 竞选优势:调节收入,怎样把好度(民生三问·三探收入差距·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3:42:29

调节收入,怎样把好度(民生三问·三探收入差距·探索)

对话人
本报编辑 丁 汀 苗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曲昌荣 罗艾桦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 苏海南 清华大学教授 白重恩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巡视员 高 勇 广东亿达洲公司董事长 李秉记

2011年12月09日04: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版式:宋嵩

探访现象、探究原因、探索出路,“三探收入差距”,今起告一段落。关于这组报道,无论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微博,还是门户网站,读者和网友都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的关注,说明问题的重要。

收入差距并不可怕。合理的差距,是效率的体现,也是发展的动力。值得警惕的是不合理的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公。缩小收入差距,需要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要实现看病、养老、住房、教育后顾无忧,恐怕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世界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做到。

效率与公平,对我们同样重要。有效率,才能发展,有公平,才能和谐。“度”的把握,何其不易。这一切,需要时间,也需要智慧。我们要有耐心,但决不能迟疑。

 在路上,我们始终与大家一起,关注收入分配改革的点滴进程。

 ——编 者

 【网友说话】

 让收入差距回到合理区间

漫游世界:收入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没有收入差距,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收入差距太大,尤其是靠非法和投机手段造成的贫富差别扩大,显然是社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鲁西老叟:收入的绝对数在上升,但是不同阶层之间收入的相对距离在扩大。

   gs002:欧债危机已经证明高福利社会是死路了。政府只应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别冻着,别饿着,病了能治疗……其他的自己奔去呗。

lyxxyz:只要是劳动收入,差距再大也应当保护,包括递延劳动报酬的养老金和退休金。解决收入差距,应该主要针对通过非劳动要素获得的收入。

同天共乐:我觉得公务员和企业人员退休待遇差别迥异的双轨制所制造的巨大收入差距,就是人为造成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摘编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微博议政】

缩小贫富差距 公平公正是前提

    @李洪建:分好蛋糕,是让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并不意味着均衡财富。所以,我说:要分好蛋糕,缩小贫富差距,就要在公平、公正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劳动报酬、劳动收入制度。劳动者靠创造财富赢取报酬,企业主靠赚得合理的剩余价值积累财富。劳动者和企业者之间的财富分配要尽善尽美。

@梦幻之狐:我认为,在同一个单位里,最高工资应不超过最低工资5倍。同行业间不同公司高低不超过1.5倍为宜。而不同行业间按理不能差的太大,最多3倍。

@平淡如水如云:首先承认收入差距的存在是现实的,这在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存在,是一种正常社会现象。其次这个差距不能太大,过大说明财富分配是有问题的;最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最普遍的就是对收入高的收高税,对低的进行补充,并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保障水平。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微博

 一 问

顶层设计,怎样才给力?

记者:缩小收入差距,涉及方方面面,情况很复杂,任务很艰巨,需要通盘考量和顶层设计。作为这方面的权威专家,苏会长有何见解?

苏海南:当前,调节收入应着眼于“提低、扩中、控高”。其中,“提低”和“控高”最为迫切,政府在其中都应有所作为。

首先是“提低”,即大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这一低收入者群体人数多、涉及面宽,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水平落差大,应着力改善。

去年以来,全国各省份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么做值得肯定,今后还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物价变动状况,继续上调最低工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未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0%以上,还有很大的上调空间。

在“提低”的同时,要调控过高收入,主要是某些垄断行业的偏高收入、部分企业高管以及社会上其他收入过高者的收入。“控高”不是强制“减收入”,而是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偏高收入,同时对垄断行业进行监督调控,对其负责人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和年薪兑现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改变当前一些国企负责人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编辑:“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再分配环节更加注重公平,这意味着什么?有专家指出,劳动者所得长期偏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让分配更公平?苏海南:“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法,意味着国家将采取措施,使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不仅有保障民生的功能,还可以使财富分配更公平,是“分好蛋糕”的重要内容。 财政转移支付是再分配环节的“重头戏”。当前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应继续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

增加收入的同时,一定要给中低收入者减负。要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改进完善并实施分类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参照价格指数和生活质量提高要求适时提高起征点,减少税级降低税率;并可以考虑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并根据家庭负担状况的费用扣除制度,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是个大课题,除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做文章,还需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需要切实改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对收入分配更合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问

政府干预,边界在哪里?

编辑:通过政府干预,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社会呼声很高。问题在于,调节过高收入力度太大,会不会伤害先富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太快,企业会不会难以承受?要保持三者平衡,边界在哪里?

李秉记:实现三者平衡,最好的边界就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当再提高,征税主体应该是富人,而不是中低收入者。这样更能体现先富裕起来的部分人的劳动价值。给国家给社会作出税收贡献,还富于民,这就是一种劳动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

对于征不到多少个人所得税的欠发达地区,则要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保障,这也是对中低收入者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在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工作,比在城市、发达地区工作,工作量更大,环境更差,付出更多,让这些人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就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肯定。

编辑: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效率和公平是怎样的关系?政府调节收入差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把好“度”?

白重恩:收入的公平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存在矛盾。一味因为收入差距大,就强调平均,会丧失效率。绝对的平均一定是绝对的贫困。

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初次分配中,使用行政的手段去干涉由于市场导致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效果可能并不一定明显。比如,一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方面可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另一方面也存在带来失业的潜在危险。我们曾经在规模以上企业中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工资收入每提高1%,就业增长会下降1%。这一政策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能够保住工作的人,收入有提高;但保不住工作,最终失业,收入反而会下降。因此,减少收入差距,还应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发展业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记者: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收入差距较大。怎样才能缩小这种差距?

高勇:缩小地区差距,需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同时切实改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经营环境。

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有不少人在外务工。他们不仅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还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胆识,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他们渴望在家乡创业,自己当“老板”。河南近年来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从资金、场地、技术、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创业。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扶持创业者12万人,带动就业和小企业吸纳就业39万人。

三 问

市场调节,如何防走偏?

记者:有人担心,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调节收入的手段和效果都是有限的。按照市场供求来调节收入,会不会“走偏”,导致收入分化扩大?

苏海南:初次分配阶段的确应以市场机制为主,但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合理提高最低工资并加强劳动监察等方式推动企业给职工涨工资。

也应当防止把职工和企业对立起来,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让企业真的迫于成本高企而对涨薪“埋不起单”。对于大量小型微利企业,应采取措施减轻其负担,提高劳资双方分配的财富比例,进而让企业有钱赚的同时,低收入职工工资较快上涨。

编辑: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记者:针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差别带来的收入差别,要让农民和农民工收入持续提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供更多受培训机会。

  以河南为例,他们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需要,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能力。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已完成近200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由过去的补贴培训向免费培训转变;由外出务工培训向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转变;由为城市和二、三产业培养人才向为农村和农业培养人才转变,不仅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也极大激发农民参加培训和创业的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者技能,他们的收入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