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的管理模式:静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2:47:30

 静的境界

                                     (生命如水 松风竹雨)

        

               

    静是一种境界,在喧闹的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果能寻找和达到一种静的境界,便是人的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升华。

    静是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不浮躁。如安静、宁静、平静、恬静、幽静、肃静、寂静、清静等。

    静是一种修炼。静若泰山,静若处子,静如湖水,静养生息、宁静致远、心静自然凉、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气定神闲,处事不惊,泰然处之。

    静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灵的净化。它会把一切糟粕和尘埃荡涤,它会把一切不该有的舍弃,它会淡泊一切名利和身外之物。“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会把智慧和人生体验和感悟收入囊中,并会给他人带去经验、榜样和启迪。

    静能生慧。它的含义是在平静安逸之中增长智慧、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道家也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延乎答问录》:“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路出?须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则心下愈明静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陶弘景说:“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 
    总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佛陀把智慧分为三种——“闻慧、思慧、修慧”,最关键的是修慧。通过修习内观可以获得智慧 戒、定、慧,是佛陀留给众生的教诲。也是引向顿悟的一条捷径。 
    只有加强学习和修炼,只有能够达到一定的定力和智慧,做到拒绝引诱,不受一切的干扰和影响,不被外界一切和别人所左右,不再过份专注於外物,心才会达到“静定”。

    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这便是静的境界。

    人的心灵达到一种静的境界,是一种灵魂修炼的结果,也是人生幸福和充实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