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 做培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李秀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1:53:0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在我校进行分层教学研究的前提下,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设计学案,强化效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一)       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 s 千米,行驶时间为

t 小时,写出s与t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问题三:函数图像的优点是什么?

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二)学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镶嵌》这一课题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本章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设计师生共用讲学稿,提出活动的书面要求,学生探索什么情况下,能够得到平面镶嵌的图形,这与多边形内角有何关系。这就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讨论研究,通过理性地计算、直觉地判断,归纳出初步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在这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数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

二、规范操作,把握细节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令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目的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小组的评价。

(4)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应该说,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的制定者、程序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的、民主和谐的气氛,尽可能的做到每节课教学要让学生有笑声,在教学中还要努力创造出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对学生坚持多热情鼓励,多耐心点拨,多积极诱导,使他们消除压抑,释放激情。

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2)       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

(3)       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进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表扬。

(4)       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       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此外,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通过分组,教师首先面批的是担任组长的部分同学的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再由小组长检查和批阅组员的练习和作业,这在时间上完全可以得到保证。这样分层负责,真正做到了人人面批,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情。小组合作学习中,作业做对了的学生给两位组员批改作业,学会了的学生讲给没有会的学生听。在批阅时,双方要针对解题的思路、过程、书写格式等展开交流讨论,使他们不得不“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演算”,从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大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去面对众多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并检查落实,有很大的困难。通过分组学习,分层检查,分层辅导,使之得以实现。教师直接面对的辅导对象是担任组长的十余名学生,(八个组共16名组长)再由小组长去检查和辅导两名组员。这样分层负责,分层要求,实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四、合理评价,增强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制度。实行激励小组集体合作和个人竞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尽快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为了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制定了小组竞赛评比表,通过星级评比制度与班级星级评比和学校星级评比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意识,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利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风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在合作中,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创造天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我一定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做下去。

参考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作者:关文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作者:何乃忠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探究式学习》作者:任长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合学教育:打造教学“动车组” 》张素兰 李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