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会议费管理办法:红墙见证录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43:01

红墙见证录二: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

您已经打过分了,请刷新看结果!差得离谱 不值得推荐很差 不值得推荐不值得推荐没什么特点 凑合看能看得下去比较不错挺有才的非常好值得推荐完美作品,吐血力荐7.86

综合评分 ( 7 人)

  本书是《红墙见证录》丛书的第二辑。时间跨度从1958年至文革期间,主要介绍这一时间段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包括在“反冒进” 运动中毛泽东和周恩来、陈云等人的不同意见,人民公社运动的风起云涌,大跃进与大饥荒,毛泽东与中印边界之战,庐山会议的始末,“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迷,国民党战犯的特赦,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对罗荣桓、陈毅、贺龙等元帅和大将的迫害。

  本书历史观点客观公正,史料信息真实翔实,忠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对国史研究者、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大众都是一套不可不读的重要读本。

阅读全部简介

关键词: 党史 历史杂谈
总点击:204130    总评论数:27        综合得分:2252      推荐票:0
作者: 尹家民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 36    状态:连载中

    作品相关

       从共和国诞生的礼炮隆隆,到“大跃进”的热浪滚滚;从庐山的风云激荡,到“文革”的历史失误;从林彪结党营私、红极天下,到折戟沉沙、面目全非;从江青一伙风光无限,到“四人帮”被人民审判;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袖人物及彭德怀、陈毅、贺龙、陈赓、刘亚楼、耿飙、黄镇等众多将领,在共和国这个大舞台上,演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 目录(1)
  • 目录(2)
  • 目录(3)
  • 前言

    第二章 毛泽东与中印边界之战

      四十多年前,在祖国西部边疆,曾一度狼烟四起、风声鹤唳。印度政府置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于不顾,悍然挑起一场大规模侵犯中国领土的战争。中国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短促而有限的自卫反击战,全胜收兵。自此以后,西部边疆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稳定。当年在中国最高指挥部,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了这场反击战。当战斗硝烟渐渐散去,西线恢复平静,毛泽东回首战事,不仅感慨道:“这一次我就参加了。总理、少奇同志、小平同志、军委的同志,我们都参加了,我们是在北京,没有上前线就是了。” 凡事总有一个过程。中印边界冲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 面对赫鲁晓夫的偏袒,毛泽东表情严肃(1)
  • 面对赫鲁晓夫的偏袒,毛泽东表情严肃(2)
  • 面对赫鲁晓夫的偏袒,毛泽东表情严肃(3)
  • 毛泽东几经权衡,终于定下“打”的决心(1)..
  • 毛泽东几经权衡,终于定下“打”的决心(2)..
  • 毛泽东几经权衡,终于定下“打”的决心(3)..
  • 毛泽东几经权衡,终于定下“打”的决心(4)..
  • 毛泽东相信前线指挥员(1)
  • 毛泽东相信前线指挥员(2)
  • 毛泽东的结论是:撼山易,撼解放军更难(1)..
  • 毛泽东的结论是:撼山易,撼解放军更难(2)..
  • 将军们面临非同战争的风暴(1)
  • 将军们面临非同战争的风暴(2)
  • 毛泽东伤感: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1)
  • 毛泽东伤感: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2)

    第三章 庐山:历史的插曲

      庐山,就其自然景色而言,山峰绚丽多姿,气候宜人,堪称避暑胜地。山上的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景点,常令人流连忘返。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给本来就千姿百态的峰壑不断地改变着容颜,为她涂上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庐山会议旧址然而,仅就其自然风光而言,庐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庐山闻名于世,其重要原因还在于“政治”。民国时期,许多重要政治谈判都在庐山进行,国民党的风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庐山的。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有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1)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2)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3)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4)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5)
  • 庐山会议前,平静中的不平静(6)
  • 毛泽东秘会贺子珍(1)
  • 毛泽东秘会贺子珍(2)
  • 毛泽东秘会贺子珍(3)
  • 毛泽东秘会贺子珍(4)
  •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1)
  •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2)
  •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3)
  •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4)
  • 毛泽东想解决“头脑发昏”的问题(5)
  • 形势所迫,许多人提高了调门(1)
  • 形势所迫,许多人提高了调门(2)
  • 形势所迫,许多人提高了调门(3)
  • 常委会上,彭德怀难以申辩(1)
  • 常委会上,彭德怀难以申辩(2)
  • 庐山的悲剧风光(1)
  • 庐山的悲剧风光(2)
  • 庐山的悲剧风光(3)
  • 庐山的悲剧风光(4)
  • 庐山的悲剧风光(5)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1)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2)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3)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4)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5)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6)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7)
  • 彭德怀给毛泽东最后的上书(8)

    第五章 “跃进”号巨轮沉没之谜

      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自己制造的1?5万吨的“跃进”号大型货轮,开始了中国开往日本的航程。当时中日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跃进”号是根据廖承志??高奇达之助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备忘录首航日本的。船上装载着万吨玉米和3000多吨矿产及杂货,鉴于当时台湾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海上活动,以及中美、中苏、中日,还有与南朝鲜统治集团的复杂关系,“跃进”号在生疏的海道上紧绷着自己的神经。  1957年8月,萧劲光(左)陪同周恩来(中)在青岛检阅海军舰艇部队。正是五一佳节,北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 震动世界的新闻(1)
  • 震动世界的新闻(2)
  • 船员们抱定一个词:“就是鱼雷!”(1)
  • 船员们抱定一个词:“就是鱼雷!”(2)
  • 船员们抱定一个词:“就是鱼雷!”(3)
  • 船员们抱定一个词:“就是鱼雷!”(4)
  • 改由陶勇当指挥(1)
  • 改由陶勇当指挥(2)
  • 改由陶勇当指挥(3)
  • 周恩来关照着每一个细节(1)
  • 周恩来关照着每一个细节(2)
  • 周恩来关照着每一个细节(3)
  • 周恩来关照着每一个细节(4)
  • 发现了沉船礁岩(1)
  • 发现了沉船礁岩(2)
  • 发现了沉船礁岩(3)
  • 发现了沉船礁岩(4)
  • 终于揭开“跃进”号沉没之谜(1)
  • 终于揭开“跃进”号沉没之谜(2)
  • 终于揭开“跃进”号沉没之谜(3)

    第六章 功德林阳光

      1965年7月20日正午,骄阳照在沉雄的机场上空,一片白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410号专机缓缓停在跑道上。当李宗仁走下机舱时,他看到了涌动的欢迎人群。周恩来身边站了一大批国家及各部门领导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及著名民主人士。李宗仁百感交集,两行热泪不由夺眶而出。最使李宗仁始料不及的是,上前来与他一一握手的竟有他的旧部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等,虽然在海外他也曾看到中共释放战犯的报道,他误以为这只是一种宣传,即使释放,这些旧时的罪人还不早就销声匿迹,或者去了香港台湾,最好的结局也不过贬为平民百姓,颐养天年。

  • “特赦”的酝酿过程(1)
  • “特赦”的酝酿过程(2)
  • “特赦”的酝酿过程(3)
  • 再生之狱(1)
  • 再生之狱(2)
  • 再生之狱(3)
  • 再生之狱(4)
  • 再生之狱(5)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1)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2)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3)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4)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5)
  • 会见:从国事到家事(6)
  •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1)
  •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2)
  •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3)
  •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