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店优惠活动怎么写: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19:42
第三讲 近体诗及其格律(下)
  

  

  (2)粘对规则和拗救:

  律句的四种句式如何组合成一首诗才有乐感呢?那就是一联中上句与下句的平仄不能重复,而应相对,才会抑扬和谐。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粘对规则中的“对”。一首绝句有四句(两联),律诗有八句(四联),前联与后联的平仄,也应当基本相反。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样,一首诗的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都有起伏变化,抑扬和谐。这里必须指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前联下句开头二字的平仄与后联上句开头的两字的平仄都相同,把前后联粘连起来了,这就是粘对规划中的“粘”。

  凡违反上述规则的叫“失对”或“失粘”。

  前面说过,格律诗句的平仄要“平仄两两相间”,才算是律句。但也不是不能变通的。因为,平仄的节拍点在偶数字上,所以二、四、六是节拍点的重心,不能改变,而奇数字的一、三、五不在节拍点上,可以变通。要注意(1)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中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2)不能“三仄尾”(即五言三、四、五字,七言五、六、七字不能全是仄声);(3)不能“三平尾”(即五言三、四、五字,七言五、六、七字全是平声)。

  在一首诗中,出现不是律句的句子叫拗句,特别是出现象“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句子,就非救不可。救的方法:

  a本句相救:也就是孤平拗救。五言律句中“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用了仄声,成了“仄平仄仄平”就是犯了孤平(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补救的办法是在第三字上把仄声换成平声就救过来了。

  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如用了仄声,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当然也是犯了孤平。补救的办法则是将第五字仄声换成平声。

  [例一]五言:北风天正寒

  [例二]七言:小鸟带波飞夕阳

  b对句相救:是指在一联之中,如果上句五言的第三字、第四字;上句七言第五字、第六字用了拗字,可以在下句相应的位置上用平声字相救。

  [例一]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上句第三字拗,下句第三字救)

  [例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句第四字拗,下句第三字救)

  [例三]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上句三、四二字拗,下句第三字救)

  [例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上句五、六二字拗,下句第五字救)

  c兼救:指的是下句本句自救又对上句兼救。

  [例一]五言: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此欢。

  (上句的第三字拗,下句第一字拗,下名第三字救本句兼救上句)。

  [例二]七言: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上句第五字拗,下句第三字拗,第五字救本句兼救上句)。

  d拗救的原则:

  只能用平救仄,不能用仄救平。

  只能用本句或对句救,不能用粘句救。

  c本句救:五言是三字救一字,七言是五字救三字不能颠倒。

  有些特殊句子不必救,如∣∣――∣-∣;――∣∣∣-∣;――∣-∣;另外∣∣∣-∣不算犯孤平,不必救。孤平是指本句有押韵的句子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而言。

  三、对仗:

  对仗属于格律诗的视觉美(形式美)也属于听觉美(音乐美),是表现诗人才气的一个重要部位。格律诗的对仗在语法修辞上包括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修辞方面的,即词性相同或相近的才能对仗。如上下联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数词对数词,连词对连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字对叠字等。名词还可分为几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器物类、时令类、饮食类、衣饰类、人事类等等。二是语法方面的,即上下联语法结构相同的才能对仗。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同时还要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述表结构对述表结构,并列词组对并列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等等。

  上述要求,再加上下联平仄相对、节奏相当、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等要求,构成对仗,缺一不可。

  律诗中的对仗位置,在颔颈两联。绝句不要求对仗(对亦可),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全部要对仗。

  下面举两组对仗分析上下联之间平仄、词性、结构、节奏的相对性。

  

  

  

  

  

上 联

下 联

诗句

爱 诗 看 古 集

忆 酒 典 寒 衣

平仄

  — — — ∣ ∣

  ∣ ∣ ∣ — —

词性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结构

  (动宾词组主语)(谓语)(宾语)

  (动宾词组主语)(谓语)(宾语)

节奏

二、一、二节奏

二、一、二节奏

上 联

下 联

诗句

春 从 杜 宇 声 中 去

人 向 青 山 缺 处 行

平仄

  — — ∣ ∣ — — ∣

  ∣∣ — — ∣ ∣ —

词性

(名词)(介词词组)(动词)

(名词)(介词词组)(动词)

结构

(主语)(状语)(谓语)

(主语)(状语)(谓语)

结构

二、二、二、一节奏

二、二、二、一节奏


  以上只是传统诗格律的最基本内容。但从初学者看来,这些条条框框己够多的了,而这些“框框”是格律诗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为使诗的字句更精炼,形式更美观,音调更铿锵,韵味更隽永而总结出来并为人们所接受的。没有这些“框框”就不是格律诗,就要失去格律诗的耀人光彩。所以,学格律诗要知难而进,首先继承好前人的遗产,才能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实际上,对于传统诗格律,只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熟练以后,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