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号数量2是是中签了吗:《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1:12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用一支烧杯将蜡烛罩住、将烛芯剪断、用二氧化碳熄灭……

(三)综合学生的方法,结合相关数据,归纳总结出灭火原理

1、隔绝空气(氧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得出燃烧条件。  

(四)[教师演示]红磷、白磷燃烧对比实验验证燃烧条件,

在一只盛有开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白磷未燃烧;两支硬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红磷、白磷,塞紧橡胶塞,利用水浴将其加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红磷没有燃烧而白磷剧烈燃烧。另取一支收集有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试管,罩住开水下的白磷,观察,白磷在开水中剧烈燃烧起来。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对比,巩固新知识,进一步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用flash课件直观的表示出两者的关系

通过“旧曲新唱”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常见的与燃烧灭火相关的成语,再次理解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釜底抽薪”——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表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化学的意思就是隔离了可燃物,就不再燃烧。

“杯水车薪”——用来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化学的意思就是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

此外还有“绝薪止火”、“抱薪救火”、“火上浇油”……

(五)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运用

[教师引导过度]燃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然而,一旦燃烧条件运用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使学生辨证的认识火。

如果空间有限,急剧燃烧还会有更大的危险。

[演示实验]教师利用学生组装的仪器演示‘模拟爆炸实验’。

利用杯口原有的过滤网盛装面粉,点燃蜡烛,罩上饮水杯,鼓入空气,面粉发生爆炸。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爆炸的原因

运用1、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由学生交流、列举我市一些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单位,提出防火防爆措施。

利用一张煤气燃烧爆炸的新闻图片创设问题情景

运用2、进行安全教育

运用3、灭火器工作原理

围绕爆炸后火灾的救助方法,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并由趣味小组的同学演示简易灭火器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

(六)课堂反馈。

生活实践中遇到下列情景,不要慌,想想看,你一定能解决。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境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境4: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5:煤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使人警觉,煤气公司通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某居民回家发现室内充满了煤气味,他立即去检查煤气开关,当他旋转灶具上的开关时,自动点火产生火花,引起一场爆炸。

1)请你分析爆炸的原因

2)如果是你,你会首先做什么?

3)如果天色已晚,能否开灯检查?为什么?

(七)课后调查

调查我校哪些地方应放哪些灭火器?

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采取图示和提纲相结合的形式,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