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草外网邮箱:包拯判案打倒了多少“官二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01:29
包拯判案打倒了多少“官二代”? 2011.12.5阅读(2038) 

“官二代”这个词最近炒得很火,其中的不少纨绔子弟兴风作浪,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焦点事件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相比起现代社会,中国古代的“官二代”们无疑更加嚣张。在那个官员一手遮天的时代,“官二代们”就是百无禁忌、专横跋扈的代名词,其劣迹斑斑,不可悉数。于是,国家的律法如何对付这些有“隐形特权”社会“编外人士”,一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因为古代人治社会的特性,寄托于制度解决无疑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官场一片“和光同尘”中,总有一些异类,比如本文所说的包拯,“包青天”就是这些异类中的典型代表,一生惩恶扬善,打倒的“官二代”数不胜数,现今选取其中两件最具代表性的案件,与诸君共赏。

妙计擒拿庞衙内

北宋仁宗年间,蒲州有位秀才郭成。幼习诗书,苦读经史。一心想取功名,却屡试不第。父母十分着急。郭家有一件祖传宝物,是座高半尺、上下两层、八面开窗、雕金镂银的生金阁。此阁微风一吹,便会发出悠扬动听的乐音,确是件稀世珍宝。其父取出宝物,交与郭成,让其前往京城汴梁,寻找熟人。求为引荐,献与皇上,换取一官半职。

蒲州离京城千里。郭成从未出过远门,其妻李幼奴陪伴前往,一路照顾起居。将近京郊,天降大雪。郭成夫妻寻一酒店歇息。不曾想在此遇见了京城里有名的“恶少”庞衙内。

这庞衙内是镇守边关的庞老藩镇的大公子。这天,他带了几个随从游玩到此店饮酒避雪。郭成求官心切。听说庞衙内是藩镇、国公之子,喝的酒都是皇上赐的御酒,便动了心。不听妻子劝说,贸然近前求庞衙内代为引荐入宫,面君献宝。

庞衙内听说郭成身带稀世之宝,又见郭妻年轻貌美,顿起诓骗之心。庞衙内谎称他常被皇上召见,可带郭成进宫献宝,邀郭成夫妻一同进城,先到他府第等候面君。

郭成信以为真,欣然答应。庞衙内把郭成夫妻哄骗上马,进了京城,引进私邸,命将大门关闭。庞衙内此时露出真相,对郭成谎称道:你想当官,我给吏部说一声便可以让他们给你官做。生金阁不用献皇上,献给我就行了。郭成将信将疑,不肯撒手。庞衙内命随从从郭成手里夺去装生金阁的匣子,放进库房里。

庞衙内得陇望蜀,又对郭成道:你想当官,还得把你娘子送与我做夫人。郭成夫妻断然拒绝。庞衙内便命随从将郭成捆了,拖至后院,锁在马棚里。又命丫环婆子挟持着李幼奴沐浴更衣,逼她成婚。

李幼奴宁死不从,又骂又哭。庞衙内只好请乳母出面劝说。乳母听了李幼奴哭诉自己和丈夫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责骂庞衙内不遵法度、不守人伦。庞衙内恼羞成怒,竟天良丧尽,命丫环婆子们将乳母和李幼奴捆绑,一并拖到后院井台上,命随从将乳母头朝下丢进井里活活淹死。

李幼奴欲投井自尽,被丫环婆子拽回。庞衙内凶残恶极,又命随从将郭成拖来。当着李幼奴的面,用铡刀铡下郭成的头颅,将尸体仍进井里。

李幼奴见状昏死过去。被弃于马棚内。后被马夫救醒,半夜助她逃命。李幼奴逃出庞府后,躲在北门城隍庙里。次日,正遇包公奉旨去西延边赏军已毕,返回京城,路过城隍庙前。李幼奴披麻戴孝,拦轿喊冤。包公命将李幼奴带回开封府衙询问。

包公听了李幼奴哭诉冤情后,决心为民除害,惩凶昭冤。但觉此案颇为棘手:庞衙内的父亲是镇守边关的藩镇。坐镇西北,绥靖西夏,战功显赫,被封国公。当今皇上对他十分倚重。欲去国公府拘拿衙内,搜查罪证,须得有皇上圣谕。然证据不到手,皇上不会轻易准允。此案须先取证据后抓人。如何巧取证据,智擒衙内,包公想出一条妙计。

包公以此番去西延边赏军,受到庞老藩镇盛情款待,庞老藩镇嘱包公善待衙内,并托付了一些家事为由,命衙役张千执名帖,去庞府请庞衙内到开封府饮酒一叙。庞衙内见包公如此看重与老父的交情,也想与包公亲近亲近,以求得包公的庇护,便欣然前来赴宴。包公礼遇有加,频频劝酒。庞衙内放怀畅饮。

包公见庞衙内喝到七八分醉时,便编了个稀奇故事讲给庞衙内听:老夫此番西去路上,遇见一件稀世之宝,乃是一座象牙雕成的玲珑宝塔。凡心诚之人对此塔拜上三拜,塔顶便放出光毫,有真佛影现。昨夜归来,与老妻说起宝塔之事。她不相信,说世上绝无这等神奇之物,认为老夫诓她。

庞衙内正酒酣兴起,口无遮拦,低声言道:包大人,小官近日也得了一件稀世之宝,比那宝塔还要神奇呢!包公问是何等宝物?庞衙内答道:乃是一座能奏出仙乐的生金阁。包公笑道:你是听了老夫方才说宝塔的稀奇,便编了个生金阁来诓老夫的吧?

庞衙内不知是计急辩道:小官怎敢哄骗包大人。即命随从回府取宝。随从取来匣子交给衙内。衙内取出生金阁用扇子扇了几下,果然仙乐悠扬。包公叹道:此生金阁果是稀世珍宝。可否拿到内宅让老妻一观,以证老夫没有诓她。

庞衙内怕不答应会引起包公不高兴,只好派两个随从捧着匣子随张千去内宅。张千领着两个随从进入一个小院,里面站着几名差役,将匣子取下。

随后,包公道:今夜设宴,筵前无歌,去唤个唱曲的来。张千去不多时,领进一名少妇。手举诉状,大喊“冤枉”。包公即问:你状告何人?有何冤枉?那少妇抬起头来,用手一指庞衙内,大声言道:“就是他诓骗我夫妻,强夺我家宝物生金阁,强逼我与他成婚,残杀我丈夫郭成。”

庞衙内一见是李幼奴,惊得目瞪口呆。包公问庞衙内可有此事?庞衙内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包公即命张千出示生金阁。庞衙内见生金阁已落包公之手,到这时方知中了包公的计,只得从实招认。

包公录了供词,命将庞衙内绑了关进死囚牢内。包公即派王朝、马汉入庞府后院从井里捞起乳母和郭成尸体,并拘传丫环婆子随从人等到堂讯问。此案人赃俱获,铁证如山。

包公奏请皇上御批,以庞衙内倚权仗势,恶贯满盈,诓骗,夺宝,逼婚,杀人,身犯数罪,罪大恶极,判处斩立决。包公即日升堂,提出庞衙内,宣读圣谕,验明正身,命绑赴刑场,斩首示众。

收拾当朝两国舅那是“小意思”

包公任开封府尹时,一日退朝回府,途中遇一民妇。该民妇身穿孝衣,手举状纸,拦轿喊冤。包公问她:你状告何人?有何冤情?民妇回禀:状告郑州曹国舅,强抢民妇,杀夫害子;东京大国舅,袒护凶手,打伤民妇。包公收了状纸,命将民妇带回府衙细问端由。

据那位妇人说她姓张,是潮州潮水县人氏。丈夫袁文正,是位举人。听得东京开科取仕,欲进京赶考。因妻少子幼,放心不下。遂携妻带子同往京城,路上晓行夜宿。一日途经郑州城,忽听得一声喝道。只见数十牌军拥着一位皇亲迎面而来,乃是曹国舅。

袁文正夫妇和儿子躲避不及。曹国舅在马上看见张氏美貌非凡,顿起霸占之心,即以冲撞马头之罪,将袁文正一家人抓进府中。回府后,曹国舅逼张氏成婚,欲行奸污,张氏拒不答应,并要见丈夫及儿子。曹国舅密令亲信将袁文正父子用绳索勒死,将尸弃于后花园枯井中。又令使女告知张氏,其丈夫和儿子已死,教她断绝夫妻母子团聚之念,劝她与国舅成婚。张

氏又哭又骂,誓死不从,曹国舅只好将张氏暂押于密室,并派院公张义德看守。

张义德素怀慈善之心,听了张氏不幸遭遇的哭诉,萌生搭救之念。张氏得知张义德乃潮州同乡,当即跪下,拜为义父。乘夜深人静,张义德带着张氏密开后门,逃出曹府,抄小路直奔东京,欲去开封府告状伸冤。

到东京后,投宿于王婆客店。王婆听了张氏诉说冤情,亦为之泪下。王婆告知张氏:包公每日早朝,待他回府时,你可拦轿喊冤。张氏请人写了状子,即去街口等候。见一队人马簇拥一顶官轿来到跟前,立即上前拦住喊冤。不料这位官员并非包公,而是大国舅。

大国舅见状告其弟,吃了一惊,即以冲撞马头之罪,令牌军将张氏打得昏死过去。王婆和张义德闻讯赶来,见张氏尚未气绝,连忙抬回家中救治。后王婆亲领张氏守候在包公上下朝必经之路,见包公官轿快到近前,即让张氏赶紧上前拦轿喊冤。

包公听了张氏细说冤情后,即派人传王婆、张义德到堂询问,证实张氏所说是真。遂密令张龙、赵虎二人星夜驰往郑州,潜入曹府后花园,从枯井中取出两具尸体,运回开封府,令张氏辨认。张氏认出是其夫袁文正和儿子尸首,悲痛欲绝。包公义愤填膺,决心惩凶除恶,为民伸冤。

包公思忖怎样捉拿两国舅到开封府问罪。辗转不眠,思得一计,遂决定先捉大国舅。

次日,包公称病不朝,皇上欲亲往探视。大国舅因做下违法之事,心中忐忑不安,欲往开封府探个虚实,便启奏道:待微臣先往,陛下再去不迟。皇上允奏。大国舅即往开封府,入后堂坐定,探问包公所得何病。包公答道:“近因一案,十分棘手。害得老夫寝食不安,积劳成疾。”大国舅笑道:“是何难案?竟然难住包大人。”

包公正色道:“有一民妇状告郑州曹国舅夺人妻后又杀害其人其子。后其妻逃出曹府,到东京遇一大官人,拦轿喊冤,又被打昏死过去,不知这位大官人姓甚名谁?”大国舅哑然无语。

包公命传张氏到后堂问话。张氏指着大国舅道:“就是这位大官人将我打昏死过去。”大国舅否认。包公又命传王婆、张义德等见证人到堂作证,大国舅只好承认。包公即令关闭府衙,将大国舅及随行人员留滞府中,以防走漏消息。

包公思忖捉二国舅之计,见从随行人员身上搜出大国舅图章,包公顿时计上心来。遂密令书吏模仿大国舅字体制得家书一封,称老母郡太夫人病重,请二弟速来东京,并用大国舅图章印讫。差人星夜赶往郑州,送与曹府。

曹国舅见是其兄来信,信以为真,即动身前往东京汴梁城。包公令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持御赐上方宝剑,在曹国舅进京必经路口等候,将曹国舅及亲信捉拿至开封府大堂,包公即令将两国舅监于牢中,随从人等放其回府。

曹母郡太夫人闻报,急忙进宫见曹娘娘说知。曹娘娘私出宫门到开封府,面见包公说情。包公道:“国舅违法犯罪,当依律处治。娘娘私自出宫,明日微臣面君奏知。”曹娘娘悻悻回宫。郡太夫人只好奏于仁宗。仁宗遣众大臣去开封府劝说包公饶恕国舅。

包公预知,命贴出告示:如有入府为国舅说情者,与国舅同罪,众大臣不敢入府说情。皇上知包公决不容情,包公令将曹国舅押赴法场,立即斩决,将大国舅枷于狱中。

郡太夫人哭奏皇上降赦书救大国舅,皇上允奏,包公回奏皇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赦大国舅,不赦天下,于法不公。”王丞相奏道:包公言之有理。陛下须颁诏大赦天下,方可救大国舅出狱。”皇上准奏,即颁诏大赦天下。

清廉政治文化之先锋

正因为包拯这钟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的司法精神,使他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历史丰碑。

他虽然官至高位,日常服饰饮食与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为了防止被人利用,与亲戚故友断绝来往。他曾言:“我的子孙如有当官贪赃枉法的,生不可放归本家,死不可葬于家族墓场,违背我意愿的,不是我的子孙。”

他的故事后来经小说和戏剧的传播在民间广为流传,“包公”便成了清官的代名词。可是反过来想想,清官备受百姓推崇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可悲的社会,因为这反衬出贪官之多,像包拯这样的清廉的高官更显得弥足珍贵。包青天的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深入人心,也正反映出人们对清官的向往,对贪官的憎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