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分析报告ppt:郎咸平:二元经济论及6+1产业链2009-02-09 13:23■“二元经济”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0:32:17
郎咸平:二元经济论及6+1产业链2009-02-09 13:23

■“二元经济”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国内的经济专家和学者乃至决策层都普遍认为,流动性过剩导致了股市楼市的泡沫,也导致了通货膨胀,解决办法就是收回流动性—— —提高利率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郎咸平表示,处于“冷部门”的制造业,他们感到的不是过热是经济的萧条。
     郎咸平说,因为现实情况是中国正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之下。所谓的二元经济,就是同时存在着“过冷”和“过热”的经济部门。
     他认为,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资金产生一种逆流转现象—— —从过冷的部门转到与GDP相关的过热的投资部门,所以,过热部门越来越热,所有和过热部门有关的原材料等部门价格大幅上涨。
     过冷的部门并未因此而价格下跌。以猪肉价格上涨来分析,饲料价格上涨和猪瘟让养猪的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营商环境恶化,那么他们的钱就直接流向过热的股市和楼市,中国的养猪农户从过去的供应者变成了猪肉的消费者,“后继无猪”让猪肉价格猛涨。
     过去的几周内,越南不可思议地进入了一场金融危机,股市暴跌、本币急速贬值、严重的财政赤字……这一危机警觉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克服通胀也已成为国内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郎咸平表示,在“二元经济”环境下,国家“一刀切”的宏观紧缩政策,使得银行不断将大量的资金从民营制造企业撤回,导致了这些过冷部门“步履维艰”,因此,这些部门原准备用于生产的钱继续流向过热部门,使得过热部门更热。
     作为地方政府,在宏观背景下建议不要“一刀切”,对于过热的部门,应该通过行政手段为其降温,而对于过冷部门,又应该大力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扩大消费品的生产,保证供给平衡。


■国际炒家操纵金融杠杆

     最新的CPI数据显示,国内通胀率仍徘徊在7%到8%之间,而除了国内“二元经济”的推动,国际进口通货膨胀亦不容忽视,郎咸平说,推动这场国际性通胀的“幕后黑手”便是国际炒家。
     在一般原则下,商品供小于求,才会出现价格上涨。郎咸平说,目前石油价格上涨超过135美元每桶,但原油储备量远远大于消费量,而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也有同样的现状,出现了违反供需原则的通胀,这一切都是国际炒家运作的结果。
     郎咸平说,在当前股市楼市都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国际炒家手中的钱瞄准了国际大宗商品,他们利用手中巨额资金,抢在各国政府之前买断了例如粮食、原材料等各种商品的期货。
     他认为,一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不充分,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这些国家饥荒,大量企业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倒闭,此时,政府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不得不出高价买入国际市场的这些商品,国际炒家此时便掌握了这些商品的定价权。


■“6+1”产业链竞争时代到来

     郎咸平认为,真正的产业价值链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内的“大物流”再加上纯粹的制造,简单的称之为“6+1”。
     而目前国内制造业在绝对程度上只是“纯粹制造”的角色,这些制造业的特征便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工”,大物流部门控制在欧美人的手里。以在东莞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美国沃尔玛零售价9.9元的芭比娃娃,中国出厂价格1元美金,经过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零售,它卖到10元,也就是整个产业链中,有90%的利润都被美国人赚走,这种产业链定位错误酿成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现象。
     郎咸平说,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把“6+1”里面最差的“1”放在中国,而“1”是不需要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从“1”走到“6”,不仅大学生就业能解决,而企业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他认为,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广东政府和中山政府都提出了“双转移”和“产业整合”等产业升级的政策,但产业升级不能停留在“1”上,在产业链竞争时代,如果试图依赖所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一定行不通的。
     他对广东的纺织业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在“6+1”这个过程中,从第一个环节走到最后一个环节,需要180天。而在欧洲,走完这个过程只需要12—15天。所以,中国的制造业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不是从控制劳动力成本开始,而是要从高效整合“6+1”产业链开始,这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他说,产业升级的本质就是围绕“6+1”产业价值链为基础,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尤其是各地方政府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个第三产业的内容更应该以“6+1”的大整合为主要思路。

二元经济理论:

  中国目前存在着两元化经济,投资过热部分,以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的工程为代表,比如房地产投资;占中国经济的30%;过冷部分是民营企业部分,占70%。

  目前占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并没有出现过热现象,相反存在着艰难的生存危机:美金贬值,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融资困难等;这些都导致很多工厂关门,转行,或者同时把资金转向过热行业,比如房地产,高铁,基础建设等,从而导致过冷部分愈冷,过热部分更热;这种现象会随着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剧,愈发严峻;台北房价出现上涨就是个很好的说明,广州东莞的很多台商关掉工厂,跑到台北投资房地产去了;

  上海的房价还会上涨,因为国内的很多工厂会陆续关门,他们的资金也会转到房地产,上海就是个理想的选择,所以说中国的房价出现拐点是鬼话。

  我们引以为豪的国产品牌,海尔,现在也是投资了150亿搞起了房地产,从实业转向投机;郎教授的看法就是张瑞敏开始通过这种高利润的投机来维持自己难过的制造业。

  所以,如果政府不能对中国制造业作出足够的扶持,一刀切的紧缩银根,随着原材料的上涨和美金的贬值,中国的制造业将处于被欧美产业资本控制的危险境地;越来越多的合资,收购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举升机行业来说,ROTARY收购汉麦克森,BOSCH在南方收购解码器的工厂,还有合资企业的增多,比如宏达和意大利的合资都是很好的例证。汉麦克森在美国的销售影响了ROTARY的市场,所以要收购;合资企业是暂时的第一步,下一步必将是吞并,以股份换技术无疑是不聪明的做法;

  6+1理论

  6+1理论是关于产业链的定位的形象说法:

  处于整个产业利润高端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1就是处于利润最低端的生产制造;

  我们之前一直自豪的说,中国人最勤劳,最聪明,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有成本优势;但是仔细想下来就会发现,勤劳是因为无效率;聪明的民族是不会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额最低端的了;同样制造业大国不成立,因为我们只是给被人代工,从而赚可怜的血汗钱;

成本优势,因为制造成本并没有占到整个产品价值的相当大部分,即使欧美的制造成本高,但这部分可以在其他的6中轻松找到。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产业链的升级,虽然非常困难,但这是唯一出路;

  欧美企业把消耗原材料大,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部分放到中国,自己却可以轻松获利,对国家的环境,能源等没有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不是造成美金贬值的理由。

  美金贬值是美国的国家战略。

  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以美金计算,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国,所以借这个机会对中国的产业进行侵略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美国政府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让很多靠出口为主的企业因为不堪损失而被迫合资,或者卖掉。我们的政府如果没有快速的反映,可能中国的经济的控制权就会落到他们的手上。很危言耸听,但是正在被应验。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抓住行业的本质,以高品质为前提,向处于产业链高端的6进发。

  高品质,快速的市场反应,高效的整合。


类别:经济学百科|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浏览(790)| 评论 (0)  上一篇:郎咸平:中国经济有可能是内伤    下一篇:节后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