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狼性团队:宋教仁谋杀之谜 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42:55
 历史 

六 解读密电函

 

 

 

 

 

 

 

 

应桂鑫的共进会会长转化为“巡察长”,严格讲并不是青洪帮转化为袁的特务组织,只是对应的个人收买,利用。在民国初,因为政局混乱,政府对推翻清朝的革命党人普遍采取这种滥发头衔,官位的现象,什么这个使,那个员的帽子满天飞,孙中山本人也被封了全国铁路督办,批了不少钱。共进会的另一个大佬张尧卿,他曾陪应去北京见袁世凯,也搞了个征蒙团的虚职,领了大量经费在上海挥霍一空。应的青洪帮组织并不受政府控制,主要通过洪述祖进行情报合作,但是象青洪帮这样的组织,它利用自己的帮会网络为各种政治势力服务,他们可以参加革命暴动,反对政府,也可以为政府服务,打击政治亦见者,但同时帮会也是个双刃剑,随时会为权利和金钱变换立场,历史上这种帮会翻云覆雨的两面性屡见不鲜。

 

 

 

 

 

杀害宋教仁由于青洪帮的介入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但案情破获得如此迅速又很反常,而且竟然同时将记录犯罪的大量电函同时缴获有些奇异。特别是连应写给洪的许多密信都留有底稿,洪给应的电函下面也有应桂馨亲笔注释说明,似有意留底。应是黑社会老大,又做过谍报工作的人,毁灭犯罪证据是个常识,在洪给应的信中,有的已经注明“阅后付丙”,即烧掉,都保留下来了。这种举动让我们对应有“双面间谍”的怀疑。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有机会读到这些秘密文件,宋教仁刺杀案的最重要证据就是洪述祖与应桂馨的一系列往电函,从这些已经公开的有限电函中,虽然缺少应发给洪的大量情报电函,但基本上可以窥探出杀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这些查获的电函,一直被视为袁世凯、赵秉钧是幕后指使人的最有力证据。但仔细审视这些证据,不难发现,光凭这些电报信函本身,尚不能作出如此严重的结论。

 

 

 

 

 

下面先将部分重要电函做些解读,每封函电下,括号内由本人加以注释解读。电函原文引自《民立报》1913,4,27临时增刊。

 

 

 

 

 

第一部分 洪,应关系建立

 

 

 

 

 

1912,9,17张绍曾致应函

 

 

夔丞仁兄大鉴:敬启者,前上函电,计登忏阁。每忆道范,时切神驰。京师自孙,黄惠然而来,与大总统握手言欢,社会之欢迎日有数起,是为南北感情融洽之证,不胜为民国前途庆。兹有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先生南下公干,因不知台端住址,特函介绍。洪君于民国之建设,多有规划,当道咸依赖之,倘来造访,或有就商事件,务请照拂一切,裨益大局,不胜感企之至。弟张绍曾鞠躬

 

 

 

 

 

(张绍曾,青年被选派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学习炮兵科。在日本和同期同学吴禄贞,二期同学蓝天蔚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三人学业优异,在留日学生中被称为“士官三杰”。 张绍曾在1907年与吴禄贞、蓝天蔚一同加入了同盟会,还当了辽东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后任北洋军20镇统领,并关注全国政治形势的军中政治力量状况,待机行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张绍曾为绥远将军兼垦务督办。他与应有旧交。文中点明洪“当道咸依赖之”,所言“就商事件”当指洪授命处理共进会事宜。洪请张开此介绍信,已经有收抚应之意。)

 

 

 

 

 

1912,10(日子不详)洪致应函

 

 

夔臣老弟足下:别后二十日到津,二十二日入都。张绍曾早已出京,吾弟手书只好交邮局挂号寄去矣。中央加委一层,总理甚赞成,矣后弟见大总统后再定。京中报馆前说四家,请开名目。吾弟可告前途,来通机关。究竟京中设共进会与否,希明白告我。吾弟手函,望补寄,因要叙勋,非如此不可也。嘉兴李女士事若何人?手颂大安。小兄述祖手启。

 

 

致前中央特派员内务部洪述祖复电:顷自浙回,函电均悉,详情另复。夔叩

 

 

 

 

 

(此函证明洪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在上海成功收买应,所商秘密合作,保留共进会,“中央加委一层”可能指应拟被授予江苏驻沪巡查长,应希望为“中央驻沪”名称。

 

 

其中“吾弟手函,望补寄,因要叙勋,非如此不可也。”联系应报送中央材料有自己的革命简历,洪提出代应请勋诱惑,而后来的“毁宋酬勋”事出有因。)

 

 

 

 

 

1912,10,29 洪致应函

 

 

夔臣老弟足下:二十三日到京,于二十四发电,用川密本,不知足下能查得明白否?连日为足下事,请大总统特下教令,又请黎副总统取消通缉之案。幸目的均已达到,兹将程督转来黎电,录请查阅,即此可见鄙人之苦心矣。至大总统听见鄙人陈述各节,甚为许可,日昨传谕,嘱鄙人函知足下,将各项成绩,可以办至若何,具一条陈前来。比如共进会成之处决无扰害治安一项。如裁兵可以省饷为一项。种种界限手段效验,由足下自具说帖,寄由兄处转陈,大总统可以据此任命,或委任。缘说歹话人多,有此则大总统易于措辞也。连前之表叙革命时一书。分作一淘寄来更好。手颂勋安。愚兄述祖手启。

 

 

再前信系公事信,此再加私函。

 

 

一 蟹到,谢谢。惜已死过半,不便送总统,仅检两大篓与总理而已。

 

 

一 程都督相待甚好,相期甚殷,吾弟必须格外做脸。

 

 

一 张绍曾早已出京,足下之信加封邮寄。伤未接伊回信。

 

 

一 最好吾弟来京一行,可用电来说其所以然,(此电止说此事,不夹别事及私事)由示转程,或者能稍发,亦未可知。大总统前说允发,而日来大借款不成,京中穷极,应须原谅,

 

 

以上请笔复为盼。两知。

 

 

 

 

 

(该函透露信息很多,1洪和应开始用密电联系,并且提出私下进行秘密联系,将帮会秘密社会交往一套引入公务关系。2洪尽力为应解除了通缉令,并介绍给了袁世凯,争取到任命和经费。3通过洪这番帮助恩惠应,收买青洪帮基本成功。)

 

 

 

 

 

1912,10,30洪致应函

 

 

前信发时,所有电文一纸,匆匆未曾封入,兹再补寄,望查阅。日来情形若?能北来一行否?至盼覆示。手致夔丞仁弟。名心顿首

 

 

南京程督来电,

 

 

北京内务部洪述祖君鉴:华密。前得敬电,当即达知黎公。兹接复电文曰,有电悉。应夔臣既愿效力自赎,亦能担保共进会无违背法律,扰害治安之事,且赶速设法解散武汉党徒,是其悔过自新,实为难得。尊处办法极是,瞥处以前通缉之案,自应取消。除通电外,特此奉复。元洪宥等语,特闻。程德全沁印。

 

 

 

 

 

(应桂馨和洪曾一起到南京见程,据陈其美说,应去南京前给他去过电话,怕自己安全没保障,陈给程打了电话了解情况,并替应说情。值得注意的是陈知道应,洪之间的联系情况)

 

 

 

 

 

1912,11,1洪致应函

 

 

夔臣老弟足下:前在京发一快信,谅已收到。吾弟来信如系公言,可由书记缮楷,以便上呈,除你我私信,方亲笔也。

 

 

兹专弁刘松送上此函,望再发纪念币数枚,交伊带回为要。足下何日北上,乞示。手颂倚安。小兄述祖再行。

 

 

 

 

 

(洪再三让应与自己的联系分公私两途,并让专人送信,可见两人拟有秘密活动勾通,从后来联系看,主要秘密是金钱问题和关于国民党方面情报)

 

 

 

 

 

1912,11,29洪致应函

 

 

夔臣仁弟足下,刘松回,得手书并金银纪念币等件,谢谢。续又接到所发来函并报告文件,当即先后亲呈总统。连日俄,蒙事忙,今日国务院会议始决定三万元之款,准发。至宝山一节,陆军参谋两部尚须研究,缘颇有人为宝山运动,不独朱瑞与吾弟反对也。总统极盼吾弟速来。近日庄都督(鄙人之表弟也)到,兄嘱其为吾弟榆扬。惟接此信后,望由津浦路克日

 

 

前来,一谒总统并领款即行回南,亦无不可。务祈注意为盼。(附上总理亲笔信一纸,阅后仍带还鄙人为要)兄亦待款孔亟,欲设法加一浙江巡查长,以便与朱瑞合而为一,吾弟以为然否?手此密布,即颂时绥。小兄述祖手启

 

 

 

 

 

(1为应的共进会争取款项,原说五万,现正式批下三万元。2徐宝山,著名盐枭,洪帮大佬,参加辛亥革命,出任扬州都督,军长。袁极欲收买徐,应参与。1913年5月徐被陈其美派人刺杀。3庄都督,庄蕴宽,曾任江苏临时都督。4催应进京见袁并取款。5洪也想乘机捞钱,提议设一浙江巡查长,从此看洪为应争取职位,拨款等可能是与应互相配合,从中渔利因素。两人一直有经济利益。)

 

 

 

 

 

1912,12,11洪致应电

 

 

文元坊应夔丞:确有委任,即自行来领。何日到京,先复电。荫

 

 

 

 

 

(“荫”即洪另一名洪荫芝简称,此电形式估计是正式公务电形式,后来刺杀电文有几份也采取这种署名和形式)

 

 

 

 

 

1913,1,9洪致应函

 

 

连日未晤,当念。总理处手折已否面递?行期约在何日?鄙人明早须赴津,一,二日耽搁耳。如何情形,示我为荷。夔丞老弟足下,名心叩。九号

 

 

顷闻总理谕属吾弟,开一南边办法手折,明日面交。又言次长处明早十钟往辞为要,此次渠甚力也。大总统处或星期二早往辞为妥。小兄名心启。一月五日

 

 

 

 

 

(应1912年12月底到京,来年1月22日离京,在京期间洪在背后活动,见袁及赵似乎都是礼节性拜见,洪没有参加。言次长即内务部次长言敦源。)

 

 

 

 

 

1913,1,28洪致应函

 

 

顷间《民强报》馆王博谦来云,弟允协一千五百元为该馆本岁之资,属为一言吹嘘,兄允为加函。又属向中央说项,亦允相机办理。特函。

 

 

夔弟足下:陈文泰回寄一函,又一专函,谅已达到。手折递后,深为欣悦云。足先老弟办事甚力。对于《民强》,允月协五百,先发四个月,顷已电博谦来取矣,免汇兑张扬也。(日期不详)

 

 

 

 

 

(应为针对国民党破坏国会事,提出“现以文字鼓吹”手段,故收买《民强报》,私下已达成协议,并支付一定款项。原有配合“毁宋”的阴谋,在宋被刺后,洪述祖拟去上海时,表示携款给该报社长王博谦,完成交易。)

 

 

 

 

 

 

 

 

第二部分 应桂馨与赵秉钧电函

 1913,1,14赵秉钧致应桂馨函:

 

 

密码送请检收,以后有电,直寄国务院可也。

 

 

外附密码一本,上注“国务院,应密,民国二年一月十四日”字样。

 

 

(此时应在北京,应被正式委任驻沪巡查长,发给密码供报告情报使用,赵的此函是正常公务行为。据国务院一秘书恩华说:一月间上海来“应密”急电,电务处查密本,没有“应密”,后到总理处取,此本封面原写“洪密”,“洪”字划去,改“应”字。事后人言,赵秘密事由内务部洪述祖等秘书办理。赵秉均解释“发给应桂馨密码电本,确有其事,各省特派人员向用密电报告,直电国务院。各密码电本,均由专人负责,应密电本,即分属洪述祖。”从洪给应电文“密码本交来”,“一手经理”可相互印证)

 

 

 

 

 

1913,1,26应致赵秉钧电:应密 径

 

 

洪正有事宁,苏,三十一号回淮运司,翌日来京。程督将被迫辞职,庄蕴宽誓勿自代,乞预慰程。国会盲争真相已得,洪回面详。

 

 

 

 

 

(庄蕴宽,曾任江苏临时都督。洪述祖自北京到上海,洪到南方传为解散国会团事,晤应桂馨共商各种手段。)

 

 

 

 

 

1913,1,27应致赵函

 

 

此信附加在同月三十日给朱家宝的信中,是否寄出无查。

 

 

致赵总理函:

 

 

应上言:所事已于宁申查有实在,顷得湘,鄂回电,其中尚别有举动,奇离怪诞,十色五光,妙在运用未能一气,措置尚易为力耳。详情另密陈。中山先生同马君武先游东瀛,足见高人深致。顷读《民立》所载,适洪老伯来沪,询以究竟,彼亦茫然,幸事实相离,但既有是因,不得不始终慎之。回忆府中每有人员泄露机要,可否要求极峰于见客时,如有机事商量,总宜屏却左右为妥,则捕风捉影尽可消弭矣。浙事介人唆其机关《民权》乱吠,并令国民党之小部分张扬反对,未免患得患失,出尔反尔。然祸机已伏,发动不远,南方为天下人注目者,不得不未雨绸缪。除已会同正绅驰电中央欢迎经田先生外,以此事影响于中央,请迅赐酌裁,大局实幸。

 

 

元月二十五日《民立》专电两则:

 

 

闻内务部秘书洪述祖见袁总统,不悦欢迎国会团,说袁出巨款交伊赴沪担任解散。闻已请假,不日南行。

 

 

闻统一党魁总统府顾问王赓,假招待国会议员为名,向袁总统取洋二万元。

 

 

民国二年元月二十七日由申发

 

 

 

 

 

(朱家宝,字经田,袁世凯的亲信官员,与应相识,应参加运动朱家宝取代浙江都督朱瑞一事。文中提及保密一事,指洪从北京来,秘密目的为外界所揭露)

 

 


1913,2,1应致赵电:应密,东,

 

 

宪法起草,以文字鼓吹,创议于江,浙,川,鄂国民党议员,现以文字鼓吹,金钱联合,已招得两省过半数主张两纲:一除总理外不投票,似已操有把握,一系解散国会,手续繁重,取效已难已力图。此外何海鸣、戴天仇等已另筹对待。”

 

 

 

 

 

(当时国民党委托王宠惠正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洪,应拟以文字鼓吹,金钱联合运动选赵为总理,应说“似已操有把握”当属吹牛。“解散国会”指解散国会团。何海鸣,革命党人,激进派。戴天仇,即戴季陶,国民党笔杆子,以记者身份常发文章。二人创办《民权报》)

1913,2,2应致赵电:应密,冬

 

 

国务院程经世君转赵鉴:孙、黄、黎、宋,运动极烈,黎外均获华侨资助,民党均主举宋任总理。已由日本购孙黄宋劣史,警厅供钞,宋犯骗案,刑事提票,用照辑印十万册,拟从横滨发行。孙得信后,要黄遣马信赴日,重金买毁。索三十万,阳许阴尼,已得三万。一面又电他方要挟,使其顾此失彼,群壑难填,一伏一起,虽百倍其价,事终无效。此事发生,间接又间变像万千,使其无计设法,无从捉摸,决可奏功,实裨大局。因夔于南京政府与孙共事甚切,知之最深,除空言邀誉外,直是无政策。然尚可以空名动人,黄,宋则无论矣。内外多事,倘选举扰攘,国随以亡,补救已迟。及今千钧一发,急宜图维。黎使田姓来沪筹款,迄未成。

 

 

 

 

 

(此东,冬两报,可见应帮会本性毕露,政府与之合作的巨大风险。其有意夸大其词,漫夸海口,并提供重磅材料,他采用造谣中伤等手段,很能吸引主子,使其动心。从以后事态发展看,应一直牵着政府鼻子走,骗钱骗物。政府利用应把帮会卑鄙下作手段介入政治斗争最后自食其果。

 

 

 

 

 

应所言“宋骗案”系指宋教仁出版《间岛问题》一书,引起版权诉讼一事。《民立报》1913年5月6日刊载救炎“宋案勘言)一文说:“当间岛交涉时,遁初(宋教仁)著《间岛问题》,署名“宋炼”,驻日钦使李家驹延见遁初,阅之甚欢,遂以报告袁氏(袁世凯时为外务部尚书)。袁电李,令遁初进京,许以不次之攫。宋故以川资不足为辞。留学生编译社遂以二百元购其稿,并未兼买版权。当时同志颇有疑遁初,有弍心于满清者。遁初不得已在报纸上登一告白:有‘革命首领宋教仁著间岛问题一书,为某君将去印行,因原书错误太多,故自行集资再印’之语。该社经理遂指为撞骗,向日本警厅提起诉讼,后因‘版权本未买绝’,当然不成罪案。”

 

 

 

 

 

上述电报,赵均没回。赵自己说没见过此电报,不太可信,20日后,洪自言,与应的事务令其一手经理,有可能应所从事过于肮脏,赵不便沾手。赵和应的电函基本与凶杀无关,但应给赵的情报电函已经开始涉及宋案)

 第三部分 洪述祖与应桂馨关于宋案的电函

 1913,2,1洪述祖致应函:

 

 

夔弟又鉴:顷文泰快车已开,又记起一事,吴兰英处有洋帽盒锁钥一把,又白皮箱锁匙一个,请向伊索回,由邮局寄来为盼。大题目总以做一篇激烈文章,乃有价值也。阅后付丙。手颂台安。

 

 

(“激烈文章”最难破解,从前后电文看,是指披露孙,黄,宋等人的丑闻,但仍让人联想有杀人企图,洪老奸巨滑,有杀人心而不言明,挑唆应去干。)

 

 


1913,2,2洪致应函:

 

 

紧要文章,已略露一句,说必有激烈举动,弟须于题前径密寄老赵,索一数目。吴兰英已有办法否?手此,即请台安。

 

 

 

 

 

(“激烈举动”指诬陷孙,黄,宋的行为。提示应讨价还价,谈妥报酬,两人均贪图经济利益。从后面函电看,应手中并没有可靠证据,也没有直接与赵谈价。)

1913,2,4洪致应函:

 

 

夔弟足下:冬电到赵处,即交兄手面呈总统,阅后色颇喜,说弟颇有本事,既有把握,即望进行云云。兄又略提款事,渠说将宋骗案情及照出之提票式寄来,以为征信用。

 

 

此飞函驰布,弟以后用川密与兄再用应密。缘程君下手,即多一人也。且智老手续不甚机密,此信到后,望来简电,‘函到’两字足矣,或加‘件照寄’三字,以杜邮局迟误之弊,手此,即送台安。

 

 

 

 

 

(“智老”赵秉钧字智庵。赵后来否认见过此信,存疑。赵言:“2月4日洪致应函所谓‘冬电到赵,即交兄手,面呈总统’,其‘面呈总统’一节,尤为虚构。各部员司谒见总统,向有该部长官带领。总统府门禁森严,来宾均先登记。本人既未领洪谒见,门簿也未见登记,其为不根之谈,显而易见。至于2月2日应经程经世转致的冬电,本总理实未曾见。”洪究竟报告袁否,从洪与袁的关系看,他有机会直接见到袁。据时任北京参议院议长张继转述北京警察总监王治馨的话“洪述祖于南行之先,见总统一次。”所以洪回京对袁有所交代,应属合理。但所有秘密目前仅限于毁害宋的名声而已。)

1913,2,8洪致应函:

 

 

夔弟足下:函电谅入览,日内宋辈有无觅处,中央对此似颇注意也。”承拟金印,式甚佳,请即会铸。原单附寄,云君二百早已收去,知念附闻。吴兰英已去否?手颂台安。

 

 

 

 

 

(“辈”字又似“案”字。宋的行踪,报刊均有报道,宋案当指宋骗案材料。洪首次催要宋案的证据材料。)

 1913,2,11洪致应函:

 

 

苏省各路观察使尚未定人,兄思于常镇或淮扬分一席,然需雪老之同意电保。弟临时能一提否?倘前途不以为然,则亦密示为要。宋件到手,即来索款。夔弟心印。名不具。

 

 

信封面写:南京下关第一楼马裕春先生收下,速交应夔丞先生台启。京洪函。快。

 

 

(洪再次催要宋骗案材料。)

 

 


1913,2,22洪致应函:

 

 

夔弟足下:前由马裕处转交一信,谅收入矣,兹将各事分列:

 

 

一 来函已面呈总统、总理阅过。

 

 

一 以后勿通电国务院,除巡辑长公事不计。因智老已将应密电本交来,恐程君不机密,纯全归兄一手经理。

 

 

一 近日国民党有人投诚,到中央说自愿取消欢迎国会团云云,大约亦是谋利。我辈另是一路,于所图略加松紧,然亦无妨。

 

 

一 请款总要在物件到后,国会成立之时,不宜太早太迟,为数不可过三十万。因不怕紧,只怕穷也。

 

 

   所须水泥已取程听夷一函,可持往公平交易,渠公司甚窘,要求现款云云。函附上。镇江关监督为好。

 

 

一 观察使一节,庄思缄已两次与雪老言之,而(空)阻力,请探其内容,急通之。

 

 

一 吴兰英迁后,即望代觅替人为盼。

 

 

一 沈佩真自称代表章,故略与言筹款一事。此刻请《民强报》速函王河屏,说款不允协已无效云云可也。我去说较有痕迹。知名不具。”

 

 

 

 

 

(程经世,时任国务院庶务秘书,此后应与洪两人间通电密谋,而应的电报和事务由洪一手经办。这里可能有赵避嫌的原因。庄思缄,即庄蕴宽。雪老,江苏都督程德全。从洪函看,应以宋骗案材料要款,所以才有“请款总要在物件到后,国会成立之时,”语。国会拟于四月召开,洪指此时把宋材料公开。)

 

 

 

 

 

1913,3,6洪致应函

 

 

夔弟足下:今日迭接下关所发二月二十五日各信,又接上海德顺里信,又驻署巡署信件二件。此刻内中财政万窘,而取之之法,手续不甚完好。如除邓一案,须将其反对各报先期邮寄,并如何决议办法,并可在《民强》登其死耗,方是正办。至印件言之在先,此刻既原件无有,连抄本亦无有,殊难启齿。足下明眼人,必须设一妥法(总以取印件为要),或有激烈之举,方可下手也(譬如邓系激烈似较好办)。《民强》款必肯竭力领取,惟望足下专一妥来取,不便交。(三等车车所费无几)随后属民强逐日寄我一份为盼。

 

 

 

 

 

(这封信件虽然没提宋案,但是最重要的一份证据,洪不愧做过几十年的师爷,幕僚,老奸巨滑,这封信就是篇杀人不见血的杰作。本人特将此信重要词意翻成白话,奇文共赏:

 

 

夔弟足下:现在政府的财政很窘迫,你从中弄钱的办法,各种手续没搞太好。比如我们要杀邓,(邓家彦,《中华民报》创办人,老同盟会员,激烈反袁,后曾被袁政府逮捕)要把他的反对文章先收集报告,再把商量如何干掉他的方法说明,最后把他死讯登在象《民强报》那样我们的报纸上,这才是标准的办事。你以前报告的有宋骗案的材料,不仅现在原件没有,连抄本也没有见到,让人出钱,怎么张嘴,也不好交代啊。你是个明白人,必须想个妥善的办法交差,当然拿来材料最好。或者趁宋有特别不轨的激烈举动,(像邓那样的激烈行为就好办)也可以借机下手杀了他。)

 

 

1913,3,10应致洪电:川密,蒸电

 

 

八厘公债,在上海指定银行,交足六六二折,买三百五十万,请转呈,当日复。

 

 

(可参阅应13日函。唐德刚有一解释如下:根据洪、应之间的密电,洪许应的经济报酬,出自‘公债票’。民初中国政府所发的公债票是当时国际股票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原因是军阀政府为急于取得债款,债票都以最大的折扣,尽快出售;等到公债到期时,由于有海关或路矿等企业作担保,还本时都按票面价值加利息计算,所以‘爱国的’购债人,利莫大焉。洪述祖为应夔丞安排所购三百余万元公债票的‘折扣’便是六六%,其利可知。)

 

 

 

 

 

1913,3,11洪致应电

 

 

 

 

 

文元坊应夔丞:川密。蒸电来意不明,请详情再转。荫具

 

 

(洪没见到应13日函,所以不明白)

 

 

1913,3,13洪致应电:川密

 

 

蒸电已交财政总长核办,偿止六厘,恐折扣大,通不过,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办理。荫。

 

 

 

 

 

(此电洪还没有接到应要杀宋电函,因此应债票事他也没尽力。他仍在提“毁宋”,此处毁宋仍应该指利用日本材料毁掉宋的名声。但也暗含杀宋可能。关于酬勋,洪在以前提过给应争取勋位,(见前1912,10洪致应函)可能知道应很希望得到。

 

 

赵秉钧对此有一解释也可供参考。赵秉钧在通电自辩:“各证物中,最足以使中央政府立于嫌疑者莫过于3月13日洪致应电‘毁宋酬勋位’一语。查《临时约法》,授与勋位系大总统特权,然向例必由各机关呈请,其勋绩不甚显著者,则开会评议,取决多数。即中央特授,亦须评决。如毁宋即可酬勋,试问应有何人呈请,何人评决?洪电诳应,岂难推定?由此可见,一切皆洪假政府名义诳诱应犯,决非受政府之嘱托。”)

 

 


1913,3,13应致洪函:

 

 

三月初九来函及十三号电均悉,别详陈于后。

 

 

一 前电述将中央第一次上年九月间所出之八厘公债票,外间展转出卖,每百万只卖六十五万,云以过付之日起利。夔处亲戚刘,胡,薛三家承买,愿出六六二即每百万出实洋六十六万二千元,在上海中央所指定银行克日过付,所要公债三百五十万元,盖该三家合以各家戚友,将外国银行存款一例提出,因思临时期内见政府财政之窘,籍此补助,夔处并不扣用,乞转呈财政长从速密复。夜长梦多,日久又恐变计。夔费半月功夫,得此一案,专为补助中央财政之计,乞转言。

 

 

一 裁呈《时报》三月十一日十三日,嘱令登登轮之记载,并《民立》实记钝初在宁之说词,读之即知其近来之势力及趋向所在矣。近彼在同孚路黄克强家,又为克强介绍,将私存公债六十万,由夔为之转抵义丰银行,计五十万元,(外有各种股票能值四十余万)为遁初之运动费,并不问其出入。夔处摊到十万,昨被拨去二万五,为苏浙两部暨运动徐皖军马之需。夔因势利用,阴操故纵,不得不勉为阳许。可直陈于内,以免受谗。

 

 

一 功赏一层,夔向不希望。但事关大计,无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宋,非特生出无穷是非,恐大局必为扰乱。惟中间手续,无米为炊,固非易易。幸信用尚存,余产拼挡,足可挪拨二十余万,以之全力从此,急急进行,复命有日。

 

 

 

 

 

(三月初九来函估计是洪三月六日写的信,于九日到。应在读了洪三月六日的函后,心领神会,他看来是真拿不出“毁宋”的证据。正好宋12日到沪,遂下决心杀宋。他首先就报酬问题敲定,强硬提出买公债,然后照洪的计策,提供宋用金钱运动军队的证据,然后提出杀宋理由,再此还编造出杀宋自己要垫付二十万来操作,为争取原政府承诺的“毁宋”三十万酬金。从此看,应是自己主动提出杀人,并居然自己垫钱,应雇佣杀手武士英所承诺仅1000元。基本可判定应是由于无法交“宋骗案”的差,在洪述祖的挑唆和金钱诱惑下,使用铤而走险的帮会杀人伎俩。同样也基本可以否定这是袁,赵密谋下令的暗杀行为。)

 

 

   1913,3,14应致洪电:

 

 

北京洪荫芝:川真电悉。要买中央八厘息债票三百五十万,每百净缴六十六万二,沪交款,先电复。 

 

 

 

 

 

(此交易应与杀宋有一定联系)

1913,3,14应致洪电:应密,寒电

 

 

梁山匪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乞转呈,候示。夔

 

 

 

 

 

(比较奇怪的电报,应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下,已经自行派出杀手,开始施行。用“梁山匪魁”宋江之“宋”取意宋教仁,“设法剿捕”取意暗杀。成心模糊其词。让人不容易破译电文内容。)

1913,3,17日,洪致应电:应密,铣电

 

 

寒电到,债票特别准,何日缴现领票。另电,润我若干,今日复。

 

 

(在应没有提杀宋前,洪已经将此事递财政部,并说可能通不过。现在特批,有两种可能,洪通过自己疏通达成交易,另外就是将此事上报特批,而批准者与杀宋就有嫌疑。洪并没忘自己从中渔利。)

 

 


1913,3,18洪致应电:川密

 

 

寒电应即照办。倘空言,益为忌者所笑。荫

 

 

 

 

 

(此电应该是批准杀宋的证据。但是否经过袁或赵批准,还是洪自作主张,两种可能性都有。关于袁,赵的嫌疑,我在后面文中专门探讨。本人顷向洪自作主张。一,前面提到洪已经有权一手经理宋案事宜。二,单从这份电报说,他也将信将疑,并说“倘空言,益为忌者所笑”,如他将此向上报告,也怕成笑柄。三,以前洪电文中凡经过向袁或赵报告的事,都有明示或暗示。这里说话很含糊。四,以袁和赵那样的老资格官僚,不会下批准杀一个政党领袖的命令。这种政治风险比杀宋要大得多。五,洪后逃到青岛,承认冒用中央名义之事。他曾发电云:“述祖宗旨,不过欲暴宋劣迹,毁宋名誉,使国民共弃之,以破其党派专制之鬼蜮而已。……不得不假托中央名义,以期达此目的。”并且在其1917年袁,赵都死后被捕,他被捕后因杀宋判死刑,没有听说他指证袁或赵命令他杀宋的说法。所以从洪的为人和经历看,洪没报告,也不提批准情况,以此种方式含糊默认“剿捕”行动,擅自决定可能性大。)

1913,3,19洪致应电:

 

 

文元坊应夔丞:事速行。川劝。

 

 

(“川劝”一词很有意味)

 

 


1913,3,20应致洪电:川密,号电。

 

 

四十分钟所发急令,已达到,请先呈报。夔

 

 

(即宋被害之日夜两点钟发)

 

 


1913,3,21应致洪电:川密,个电

 

 

号电谅悉,匪魁已灭,我军无一伤亡,堪慰,望转呈报。

 

 

 

 

 

(得知宋已死后发)

1913,3,23洪致应函

 

 

号个两电均悉,不再另复。鄙人于四月七号到沪,因挚内子到常扫墓,并至徐汇启明女校,挚小女入京出关下,所有一切,均矣面谈。王博谦之款,拟携票面交。手颂夔弟足下。观川居士启。

 

 

 

 

 

(此函系快信,于应犯被捕后,始由邮局递到。津邮局曾电沪追回,而其时此函已送交涉署。)

2005年5月,北美的学者芦笛先生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是谁刺杀了宋教仁》,他凭着敏锐的逻辑推理,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观点,否定了时任总统袁世凯和总理赵秉钧为杀宋主谋,言之有理。芦迪先生在文章中对有关电函提出自己的综合观点,特引述其下:

 

 


  第一、赵只给应发过一封信,是给他寄密码本的,并告诉他以后有电直接发给国务院。从未给应发过进行犯罪活动的指示。当然,也不能因此排除他通过洪指挥的嫌疑。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密码电本”在现代人看来,似乎是间谍的专利,其实那时是普遍作法,因为政府没有专线,所有电报都由商办的邮电局处理,为了保密,只能普遍使用密码本。不但政界普遍这么作,民间商务也如此办理。


 第二、如果洪所言是实,则赵和袁都卷入了对付国民党人阴谋活动中。至少应拟议抛出“孙黄宋劣史”以及宋的刑事档案之事,赵是知道的,而袁更感兴趣并予以批准。

  第三、杀宋是应主动于3月13日向洪建议的,此时他还没有收到洪于同日发给他的“毁宋酬勋位”的函件。此后他更多次催促,甚至一面声称“转呈候示”,一面迫不及待、自作主张地“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之”。

 第四、从通讯中并不能得出袁、赵参与并赞成杀宋密谋的结论,洪的函电从未提示这一点。因此,不能排除杀宋是洪自作主张,特别是他已经说过赵“纯令归兄一手经理”,让他全权处理与应的联系。

  第五、洪之“毁宋酬勋”一语,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就是袁批准杀宋的过硬证据,但其实经不起推敲。授勋乃国之殊荣盛典,当昭告天下,举行典礼,万众属目,非比寻常。应不过是个巡长,即使做得天衣无缝,请问总统以何理由授他勋位?岂不是自动引人嫌疑?酬应还有其他方法,赠以厚款就是最常见、最方便也最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袁何以用此大轰大嗡的笨招?


 

 

我已经在《“毁宋酬勋”考》中指出,其实那“毁宋”的“毁”字在文言中是“毁谤”之意,指的是毁了宋的名声,并非“杀宋”。杀宋的建议是应而不是洪反复提出的,洪在接到应的建议前许愿“毁宋酬勋”,其实是以此催要应某答应提供却迟迟不寄去的宋的刑事犯罪证据,好在袁面前交差。

   综上所述,以上函电本身,根本就不能作为袁赵合谋杀宋的证据,只能作为应、洪涉嫌杀宋的证据。(上述引自芦迪文章《谁谋杀了宋教仁》)

 

 

 

 

 

多年来,我们仅仅凭这些电函证据,就断定了袁世凯或赵秉钧是杀宋的后台,尤其是袁称帝后,几乎很少有人质疑过,芦迪先生的文章是近年比较大胆地从各种角度探讨了刺宋案,并提出刺宋非袁,赵的说法。确实,从一系列证据表面看,有些值得怀疑的线索,但是仔细考察电文,和根据洪述祖与应桂馨两人的个人历史背景,揭示的情况更象此二人为邀功请赏,假公济私干的罪恶行径。洪为取得袁,赵新主子的宠信,湍测主子心理,政治投机,假托中央,政府名义,进行肮脏的政治交易。而应这种毫无原则的帮会之徒,误以为找到最硬靠山,铤而走险,用暗杀等自己熟悉的行径报恩效力。

 

 

 

 

 

唐德刚先生也曾点明了这种看法:宋教仁那一系列对政府过激的批评,曾受到北京‘某要人’不具名的反驳。袁世凯当然也会颇为不悦,而形之于颜色(皱皱眉头),这一来当然就被‘善于观察人主颜色’的内侍们看到了,他们就要‘承旨’办案了。在有意或无意之间,袁姐丈可能也留有杀宋的‘话柄’,据此洪述祖就电嘱应夔丞‘写几篇激烈的文章’;如此则应氏不但可以得到多至三十万元的酬劳,并且还可能有‘勋位’可拿,勋章可佩呢。这样应就去寻找刺客了;最后就找到了一个失业军人武士英,干出一记窝囊的刺宋案来。”(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从电文中显示一个直接杀宋动机是在谈妥“毁宋”的材料和报酬后,应拿不出应诺东西,在洪的挑唆下,转而起杀人心机。“毁宋”到“杀宋”有个突然的转变,毁宋阶段含有政府高层的参与和密谋,而杀宋则是当洪述祖一手经理此事后,与应两人的勾当。由于这两件事瓜葛在一起,许多“毁宋”阶段的密谋,话语都被用来解读杀宋,造成真伪难分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几十年来各种出版物均以此系列电文指证袁,赵为宋案幕后指使人,混淆了事实真相,也很不负责任。单从来往电函这组证据看,且不说洪的孤证报告总统,总理内容都只是“毁宋”,即败毁宋的政治声誉。杀宋没有指令,没有计划,杀宋完全是应突然主动提出,主动实施,一场肮脏的政治秘密陷害,演变成血腥的暗杀,推波助澜并起决定作用的是应,洪两个小人的个人行为。

 

 

 

 

 

当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能得到解答,就是当应桂馨提出杀宋,洪是否报告了袁或赵,并得到批准。三方当事人都否认了此事,但是缺少可靠的证据。这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各种线索中进行推理和分析。最后的疑问是,应桂馨在3月13日后主动提出和准备杀宋,是否有另外政治势力的介入,毕竟应是和革命党人关系很深的人,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有没有影响他的行动。

 

 

 

 

 

七 袁世凯嫌疑

 

 

 

 

 

 

 

 

从来往电函看虽然袁和赵并没有下令谋杀,但他们对洪述祖“毁宋”即败毁宋的政治生命活动应该是知情的,并且也有怂恿的责任,而事情突然发展到谋杀宋,对于此案嫌疑者的袁世凯和赵秉骏,或许是无辜的,我们也有必要倾听一下双方的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离奇的案件。

 

 

 

 

 

首先我们看看北京政府特别是袁的反映。袁于21日得知宋被刺消息,表示非常意外,即给宋教仁发一电:
  “上海宋钝初先生鉴:阅路透电,惊闻执事为暴徒所伤,正深骇绝。顷接哿电,方得其详。民国建设,人才至难,执事学识冠时,为世推重,凡稍有知识者,无不加以爱护,岂意众目昭彰之地,竟有凶人,敢行暗杀,人心险恶,法纪何存?惟祈天相吉人,调治平复,幸勿作衰败之语,徒长悲观。除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赏格,限期缉获凶犯外,合先慰问。”

 

 

 

 

 

同时袁另给江苏程都督,民政长,驻沪交涉使,上海县知事及沪宁铁路总办发电:要求他们限期破案,按法重惩。

 

 

 
  22日午后4时,袁方午睡初起,秘书等奔告宋去世消息,袁还愕然说:“有这等事吗?快拿电报来。”秘书捧了束电报来,是陈贻范一电,黄克强一电,江孔殷一电。袁做出极惋惜的样子说:“这怎么好呢?国民党失去了宋纯初,少了一个明白事理的首脑,以后越难讲话了。”(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社 四十七、宋教仁被刺)
这时他还命秘书草拟电报,草拟优恤命令,处理宋身后事,他马上发去慰问电:
  “宋君竟尔溘逝,曷胜浩叹!目前紧要关键,惟有重悬赏格,迅缉真凶,彻底根究。宋君才识卓越,服务民国,功绩尤多,知与不知,皆为悲痛。所有身后事宜,望即会同钟文耀(即沪宁铁路总办)妥为料理。其治丧费用,应即作正当开销,以彰崇报。”袁世凯电文中“迅缉真凶,彻底根究”引起舆论不少反响,纷纷引用并呼吁找出幕后黑手。

 

 

 

 

 

几天后,传出北京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涉案,程督电呈袁总统,请他饬令严拿。但洪述祖已闻风逃跑,当天内务部派出警员五人一路从北京追至天津,然后尾追至济南,也没有抓获。同时袁总统也下通缉令:“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携带女眷一人,乘津浦车至济南,由济南至浦口。此人面有红斑黑须,务饬地方确官一体严拿!”后得知洪逃到德租借地青岛,德国驻青岛的胶州总督因为他是闻名全国的杀人凶犯同谋者,所以把他扣押起来,袁世凯派内务部次长言敦源和外务部官员亲到青岛交涉,要求引渡。经外交部多次与德使交涉,均拒不引渡。6月25日,德使照会外交部,竟言“中德并无引渡条约,势难办到。”后因爆发“二次革命”,此事便不了了之了。洪于五月三日曾在青岛发表通电,极力吹嘘他协助唐绍仪完成南京议和,建立共和的功劳,承认“冒用中央名义”,但他指责宋教仁:“借政党内容之名以遂其植党营私之计”。并且自己狡辩说:“毁宋仅欲毁其名,何得认为谋杀之证据。”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社 四十八、宋案水落石出)

 

 

 

 

 

 从各种情况看,政府当时确要抓洪归案,如果洪得到过袁或赵杀宋的命令,他不应该伧惶逃跑,而是会在大人物安排下秘密失踪,也不会发生惊险的追捕。另外一条前面提过,就是洪从1913年逃跑到1917年被抓,这之中,袁因为打败国民党的二次革命,权势达到顶点,按说如果洪是受命杀宋,应该得到一定报答。比如应桂馨,他因为自己是按中央命令批准杀宋,在二次革命后,就跑到北京向袁索取报答,而他弄错了这个中央实际是洪述祖,这就可以理解他惹得杀身之祸的真正原因了。而洪在被捕后近两年里,先被判无期徒刑,上诉后被判死刑。如果他能提供是受命行事,指证袁世凯或赵秉钧,在法庭上将是最好的辩护,当时袁,赵都已经故去,没有人会威胁他说出所谓真相。可是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他最后以主使杀人罪名于民国8年4月5日被处绞刑。这从另一面证明他在杀宋上的个人罪责。他在执行死刑前给自己写了份挽联:“服官政,祸及其身,自觉问心无愧作;当乱世,生不如死,本来何处着尘埃。”

 

 

 

 

 

袁世凯在清朝那种专制体制下当了几十年大臣,政治权术多于民主理念,习惯独裁体制,这是非常正常的,但不能由此得出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结论。早在辛亥革命胜利前,袁世凯就曾秘密资助革命党的起义,袁和汪精卫私人关系很好,后来和宋的关系也不错。袁世凯很早就有经略全国的雄心,并有意拉拢革命党人,后来看到革命党人(民国后改组为国民党)要求的三权分立影响自己独裁,因此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样解释是说得过去的。但说袁一开始就抑制国民党,并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刺杀了宋教仁,则是不符合事实的。唐德刚的《袁氏当国》认为,袁当时对宋的态度在“拉与打”之间徘徊,杀宋不会出于袁的本意。《北洋政府简史》也认为,当时袁被认为是稳定中国的不二人选,而杀宋所引起的纷争显然会大损袁的形象,老于权谋的袁不会也不必做这件事。

 

 

 

 

 

从宋教仁被刺杀前后看,袁世凯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宋教仁被刺,是应袁世凯几次催促北上,商谈国事的电报,临离开上海的当晚,在火车站被刺的。假如袁是杀宋幕后指使人,他安排暗杀宋,应该尽量制造借口,拖延宋在沪居留的时间,以便应有下手的机会才对,为何催促他尽快北上呢?这岂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后言之凿凿的确认袁世凯和赵秉钧为杀宋幕后指使人,结论多以杀人动机来推测而定。这无疑是走上歧途,革命党人和袁,赵是政敌,政敌之间当然有矛盾,激烈时甚至有致对手于死地的欲望,但是杀人要讲证据,如果单从动机来推定,根据当时的政治态势,那岂不是人人皆有杀人之动机。如果从动机分析,我们也能找到不少袁不会杀宋的理由。

 

 


1袁是个很有政治经验的人,又身任大总统之职,不会冒然采用暗杀手段去赌自己的政治声誉,他和在野革命党人不同,名声对他来说更为重要。在有别的办法收拾政敌之时,他用不着去使那种可能后患无穷的手段。他是将官出身,在谋事时预估失败的可能应该成了思维习惯。暗杀风险甚大,任何人都会想到“万一凶手被擒,说出是谁指使怎么办”的问题。老于权谋的袁不会也不必做这件事,他以大总统之身,犯不上去冒那个险。再者袁的政敌无数,靠暗杀能杀的完吗?袁的官场经历证明他不是政治弱智。

2国民党当时已经选举获胜,宋教仁死了,依然会有国民党的代表来做总理的,宋在国民党里和袁关系是最好者之一,如果换另一总理候选人,会更为难。此外反对党是个组织,除去一个人并不能改变政治格局,宋死后,国民党武力讨袁,结果更糟。这些道理,袁应该清楚。

 

 

 

 

 

3国民党内部很多人将宋教仁视为亲袁派,袁在第一届唐绍仪内阁辞职后曾有意让宋掌国务总理之印。宋曾经与孙中山在定都南京和北京上发生分歧,是宋支持定都北京。民国元年,宋和蔡元培北上迎接袁南下,由于北京兵变,宋出面做了许多工作,达成袁在北京就任总统并定都北京的结果。袁很看中宋,两人虽是政敌,但在革命党人中,袁与宋私交很好。当接到宋去世消息,袁所说 “这怎么好呢?国民党失去了宋纯初,少了一个明白事理的首脑,以后越难讲话了。”应该是袁真心想法。宋死后,袁在各种场合说了许多宋的好话。从宋临终前给袁的话来看,也是看不出他对袁的怀疑。值得注意的是宋并没给孙中山留下片言支语,老袁拿宋开刀,情理相当说不通。

 

 

 

 

 

4民国初期,暗杀比较风行,但是多数暗杀活动主要由于反清革命党人斗争需要延续下来的,相对来说,革命党人采用这种方式多,当宋教仁被人提醒防备暗杀时,他甚至笑谈:只有革命党人专职暗杀,别人谁能杀我们。袁世凯从政多年,他比较惯用手法是收买,后来历史上指证他暗杀的事件很多,但多为臆测,比如,宋死当年的五月,扬州徐宝山被暗杀,也被说成袁的指使,后被证明是陈其美干的。而陈其美的被刺,也广泛被认定袁所为,但凶手和指使的张宗昌都曾是陈的部下,也是帮会之人,内情很复杂。我们的历史有一个很不好的作风,就是当认定某个坏人后,将很多坏事都推在这个人头上,让其背黑锅。袁在杀宋这案上,就大有背黑锅的嫌疑。

 

 

 

 

 

5从袁的历史看,对付文人,他还是很客气尊重的,即使对反对他非常激烈的文人,他一般也是采取收买,威胁利诱等手段。比如章太炎,也是革命党中的大文人,章与袁决裂,大骂袁,袁把他软禁起来,但亲下手令给军法处陆建章,内有手示八条,怎么看管章太炎:(一)饮食起居,用款多少不计。(二)说经讲学文字,不禁传抄;关于时局文字,不得外传,设法销紧;(三)毁物骂人听之,物毁再购;(四)出入人等严禁挑拨之徒;(五)何人与彼最善,而不妨碍政府者,任其往来;(六)早晚必派人巡视,恐出意外;(七)求见者必持许可证;(八)保护全权完全交给你。”有此可见,对付书生,袁是有一套的人,像宋教仁那样满腹宪政比较文的政治人物,袁是有对付手段的,完全不用搞暗杀。如果说他指使暗杀,黄兴这种革命党中的军事领袖会更让他注意,也最应该希望除去,而杀宋时,黄就站在旁边,偏去杀宋。本身就是对袁世凯为指使人的一种否定。

 

 

 

 

 

6 袁世凯和宋教仁的私人关系是相当好,民国初年,宋为部长时,当宋每次见袁时,他都非常客气,尊重。另外在在宋是日本留学生时,袁就因为读宋的《间岛问题》对宋有高度评价,拟网罗门下,这曾引起宋在革命党人中的猜疑。人们常传说的袁送给宋西服之事,往往说成袁收买宋的例子,其实,这看上去更象一段动人的故事。当宋见袁时,袁见其所穿衣服非常破旧,问清宋的制服还是留日学生时代所购,袁非常感佩,特意让人以宋的身材做了一套西服送他,宋后来给袁写了很动感情的感谢信。而传言袁世凯送给他交通银行五十万支票一本,也是给他作为部长的工作费,每个部长都有,宋用了几百元,在离职南下时请赵秉钧返还政府。而据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张国淦回忆:每日因公进府(总统府),偶谈及宋等,亦多推许之词。(张国淦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宋在被刺后,他本人是没有怀疑过袁的,他给袁的电报,相托依依。可见宋本人的直觉,不认为袁会干这种勾当。宋的态度可作为案情参考之一。

 

 

 

 

 

7最后,宋的去北京,是在袁的邀请下赴京商谈国事,宋在上海还收到袁催促其进京的电报。即使我们怀疑袁的诚意,但从技术层面上讲,如果袁安排在上海谋杀宋,他当然会希望事主逗留在上海,为什么催其尽快离开呢?

 

 

 

 

 

袁世凯与宋案最可能接近事实的真像,可能还是当时警察总监王治馨披露的内情。3月30日,北京国民党本部在湖广会馆举行追悼宋教仁大会,据说赵托王治馨前往解释。王说:

 

 

 “赵、宋因政党内阁问题,颇有密切关系。自宋被刺后,获犯应桂馨,搜出证据,牵涉内务秘书洪述祖,应、洪又有密切关系。因此袁总统不免疑赵,而赵以洪时往袁府,亦疑袁授意。及前日赵与袁面议,彼此始坦然无疑。惟袁谓:宋被刺前,洪曾有一次说及总统行政诸多掣肘,皆由反对党政见不同,何不收拾一二人,以警其余。袁答谓,反对者既为政党,则非一二人,故如此办法,实属不合云。现宋果被刺死,难保非洪借此为迎合意旨之媒。”

 

 

 

 

 

 不过袁在见报登出王的话来后勃然大怒:“如此措词,太不检点,王治馨可恶!赵总理何以任其乱说,登报后也不声明更正。”(转引自网文芦迪 ‘谁谋杀了宋教仁’) 袁的大怒可以理解,因为虽然王好象是为他辩解,但把他和洪说到一起,与宋案牵扯进去。另外赵为避嫌将他给卖了,把自己和赵的背后谈话都暴光。但从另一面分析,正因为这包含了部分真相,在反对党背后商量如何有效对付之,乃是见不得人的事,才会使他大怒,并耿耿于怀,如果是胡说,他也不会这么气急败坏,并记下这仇。后来王以贪赃罪被枪决,所贪污的也不过是区区500元而已,很有报复意思。干这种事倒很符合袁宦途出身的背景和传统帝王心态,他这种借刀杀人与暗杀完全不同。比如杀张振武,都是找借口而行之,这才象袁的手段。暗杀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杀人,不像这位枭雄的行为。

另一位当时任参议院议长的国民党人张继也曾亲耳听过此话,他在晚年回忆说:“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偕程仲渔(克)访赵治安(秉钧)。王奇裁(治馨)亦在。王云:洪述祖于南行之先,见总统一次,说:国事艰难,不过是二,三反对人所致,如能设法剪除,岂不甚好?袁曰:一面捣乱尚不了,况两面捣乱乎?话止于此。宋遯初被难后,洪自南来,又见总统一次。总统问及遯初究系何人加害。洪曰:这还是我们的人,替总统出力者。袁有不豫色。洪见袁颜色不对,出总统府,即到内务部告假,赴天津养病。”(见《国父年谱》,第459页,引《张溥泉先生回忆录、日记》)

 

 

 

 

 

张是国民党元老,他晚年回忆有可能有误,首先洪在宋案发生后三月二十到二十五日逃跑,并没有南下,所以后面袁再次见洪的事存疑,但是文中还是指明,袁并不知杀宋的预谋,也没有下过密令。由此可见,袁虽然对有人捣乱深感头痛,却并不以洪建议的“剪除二三子”的献策为然,知道那会从“一面捣乱”恶化为“两面捣乱”,这种话很像袁当时的心态和语气。民国任过总理的颜惠庆,当时任外交部次长,他常去袁的办公地,他形容袁很忙,早上七点就召集人去办公室,邀请人一起边吃早餐一边办公,桌上堆满米粥,咸菜,大馒头,边吃边谈各种问题,颜还记得,一次谈到外交事物,袁说:国内都有这么多人不赞成我,还指望什么洋人。很难想象在开国伊始,袁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国务中,去安排一次暗杀反对党领袖,有意在国内掀起波澜大浪。

 跟随袁世凯多年的机要秘书张一麟有一段简短而结论性的评语,张说:“宋案之始,洪述祖自告奋勇谓能毁之。袁以为毁其名而已,洪即唆使武刺宋以索巨金,遂酿巨祸。袁亦无以自白。小人之不可与谋也,如是。”(转引自网文遥望天河 <民国人物小传——帝国骄雄袁世凯> 张为知者,此言可信。

 

 

 

 

 

与袁世凯和洪述祖都熟悉的名人严复,也曾在给友人信中写到:“沪上忽出暗杀宋教仁一案,辞退内务部秘书洪述祖,至今犹未弋获。洪之为人,复所素稔,固险诐士。恐从此国事日就葛藤,喋血钩连,殆无时已,而国命与之俱去。事已如此,虽有豪杰,又无魏武、秦王之势,以为所席之基,恐难挽回也”。(<严复集>第三册书信 ‘与熊纯如书’) 严真名士,灼见卓识。     

 赵秉钧嫌疑

 

  

 

宋教仁谋杀案由租界巡捕房破案,从破案开始,中方就致力将案子引渡到中国政府审理,在北京的内务部司法部,和江苏政府的努力下,四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将宋案所有文件,物证和人犯转交给江苏政府。 1913年4月25日江督程德全向北京政府通电了宋案证据,同时也向社会公开,当时北京司法部对公开证据表示了极大不满,因为从所公布的案情证据看,非常明显地让人得出总理赵秉钧是杀宋后面的指使人的判断。当时报纸舆论也纷纷发表评论,比如国民党的《民立报》四月二十六日标题为“杀人犯之主名欢迎赵秉钧”文章就说:宋案发生一月余矣。人人欲睹此案之真相,人人欲知杀人之正犯,及今而证据之大部分,已共白于天下矣。自应,武获案,而表面之证据中,得一洪述祖。自应,武引渡,而大部分之证据中,得一赵秉钧。呜呼赵秉钧,尔非万恶政府之国务首领耶?尔之名字,何赫然发现于宣布证据之通电耶?海运局之营仓,(应桂馨被关押处)检查厅之横舍,现已准备欢迎矣。

 

 

 

下面我们读一下当时公布的证据,如果单看这些公布的材料,确实留下赵是幕后杀人指示者的印象。

 

 

 

北京大总统,参议院,众议院,国务院:

 

 

 

  前农林总长宋教仁被刺身故一案,经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暨法租界会审公堂分别预审,暗杀明确。于本月十六、十七两日,先后将凶犯武士英即吴福铭、应桂馨即应夔丞解交前来。又于十八日,由公共祖界会审公堂呈送在应犯家内由英、法总巡等搜获之凶器五响手枪一支,内有枪弹两个外,枪弹壳两个,密电本三本,封固函电证据两包,皮箱一个。另由公共租界捕房总巡当堂移交在应犯家内搜获之函电证据五包。并据上海地方检查厅长陈英将法捕房在应犯家内搜获之函电簿籍证据等一大木箱,手皮包一个,送交汇检。当经分别接收,将凶犯严密看管后,又将前于三月二十九日在电报沪局查阅洪、应两犯最近往来电底调取校译。连日由德全、德闳会同地方检察厅长陈英等员在驻沪交涉使署内执行检查手续。德全、德闳均为地方长官,按照公堂法律,本有执行检查事务之职权。加以三月二十二日奉大总统令,自应将此案证据逐细检查,以期究穷主名,务得确情。所有关于本案紧要各证据,公同盖印,并拍印照片。除将一切证据妥慎保存外,兹特撮要报告。

 

 

 

又查洪述祖来沪,有张绍曾介绍一函。洪、应往来函件甚多,紧要各件撮之如下;二月一日洪述祖致应犯函,有“大题目总以做一篇激烈文章,方有价值”等语。二月二日洪致应犯函,有“要紧文章,已略露一句,说必有激烈举动。吾弟须于题前径密电老赵,索一数目”等语。二月四日洪致应犯函,有“冬电到赵处,即交兄手,面呈总统,阅后色颇喜。说弟颇有本事,既有把握,即望进行云云。兄又略提款事,渠说将宋骗案情及照出之提票式寄来,以为征信。望弟以后用川密与兄”等语。二月八日洪致应犯函,有“宋辈有无觅处,中央对此似颇注意”等语(辈字又似案字)。二月十一日洪致应犯函,有“宋件到手,即来索款”等语。二月廿二日洪致应犯函,有“来函已面呈总统总理阅过,以后勿通电国务院。因智老已将应密电本交来,恐程君不机密,纯令归兄一手经理。请款总要在物件到后,为数不可过三十万”等语。应犯致洪述祖川密蒸电,有“八厘公债,在上海指定银行交足,六六二折买三百五十万。请转呈,当日复”等语。三月十三日应犯致洪函,有“民立记遁初在宁之说词,读之即知其近来之势力,及趋向所在矣。事关大计,欲为釜底抽薪法。若不去宋,非特生出无穷是非,恐大局必为扰乱”等语。三月十三日洪述祖致应犯,“川密。蒸电已交财政长核办。债票只六厘,恐折扣大,通不过。毁宋酬勋位,相度机宜,妥筹办理”等语。三月十四日,应犯致洪述祖应密寒电,有“梁山匪魁,顷又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乞转呈,候示”等语。三月十七日洪述祖致应犯应密铣电,有“寒电到。债票特别,准何日缴现领票,另电润我若干,今日复”等语。三月十八日又致应犯“川密。寒电应即照办”等语。三月十九日又致应犯电,有“事速进行”一语。三月二十日半夜两点钟,即宋前总长被害之日,应犯致洪述祖川密号电,有“廿,四十分钟所发急令已达到,请先呈报”等语。三月廿一日又致洪川密箇电,有“号电谅悉。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望转呈”等语。三月廿三日洪述祖致应犯函,有“号箇两电均悉,不再另复。鄙人于四月七号到沪”等语。此函系快信,于应犯被捕后始由邮局递到,津局曾电沪局追回。当时,沪局已将此函送交涉使署,转送到德全处。(各函洪称应为弟,自称为兄。)

 

 

 

又查应犯家内证据中,有赵总理致洪述祖数函,当系洪述祖将原函寄交应犯者。内赵总理致洪函,有“应君领子不甚接头,仍请一手经理,与总统说定才行”等语。又查应犯自造。监督议院政府神圣裁判机关简明宣告文”,誊写本共四十二通,均系分寄各处报馆,已贴邮票,尚未发表,即国务院宥日据以通电各省之件。其余各件,容另文呈报。

 

 

 

  前奉电令穷究主名,综观以上各该证据,洪、应两犯往来函电词意均有所属,此中主名必须澈底讯究,以期水落石出。似此案情重大,自应先行撮要据实电陈。除武士英一犯业经在狱身故,由德全等派西医会同检查厅所派西医四人剖验,另行电陈。应桂馨一犯,送经电请组织特别法庭,一俟奉准,即行开审外,谨电闻。程德全、应德闪呈。有。印。 

 

(《民立报》,1913年4月26日。据翌日证正增补。)

 

 

 

这份电文将洪和应的秘密电函进行了摘编,很难看到事件的全貌,特别是将“毁宋”即毁坏宋的声誉和杀宋混淆起来,让人看到似乎从一开始就有暗杀的密谋,看不出事情后来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强烈造成赵的幕后指使人结论。于此同时4月26日黄兴为组织特别法庭也致电袁世凯:

 

 

 

  大总统钧鉴:宋案自程都督奉到国务院勘电,称奉大总统令仰该督在沪督饬各员,严密讯办,以维大局而定人心等因。仰见关怀巨案,一秉至公,无任感佩!程督旋即实力进行,拟在沪组织特别法庭,并呈请任命主任。据程督云:此种组织大总统本甚赞成,惟司法总长拘执法理,拒绝副署。昨复接司法部漾电,反对甚力。夫尊重法律,兴岂有异辞?惟宋案胡乃必外于普通法庭,别求公判,其中大有不得已之苦衷,不可不辨。盖吾国司法难言独立,北京之法院能否力脱政府之藩篱,主持公道,国中稍有常识者必且疑之。况此案词连政府,据昨日程督、应省长报告证据之电文,国务院总理赵秉钧且为暗杀主谋之犯。法院既在政府藩篱之下,此案果上诉至于该院,能否望其加罪,政府无所相挠。此更为一大疑问。司法总长职在司法,当仁不让,亦自可风。惟司法总长侧身国务院中,其总理至为案中要犯,于此折颜弄法,似可不必。兴本不欲言,今为人道计,为大局计,万不敢默尔而息。宋案务请大总统独持英断,毋为所挠以符勘电维大局而定人心之言。不胜迫切待命之至。黄兴。宥。 

 

(《民立报》,1913年4月27日。)

 

 

 

黄兴电文表示相信袁世凯,但是明白指出“国务院总理赵秉钧且为暗杀主谋之犯,”此说显然不妥,没有法庭调查,法庭认证,法庭判决,而且在事实仍在模糊状态下,这样的轻率下结论很不负责。另外,江苏都督、民政长提出成立特别法庭的请求,被司法总长许士英拒绝副署,理由是不符合司法程序。而黄就指责说:“司法总长侧身国务院中,其总理为案中要犯,于此抗颜弄法,似可不必。”多少有强词夺理的味道。
 

 

4月28日袁世凯为宋案复黄兴电。

 

 

 

黄克强先生鉴:有电悉。据程部督、应民政长电呈各种证据,三月十三日以前似专为解散会团及应、洪串谋挟制讹诈各事,词意甚明,与刺宋案无涉。惟十三日以后各函,应有“如不去宋”一语,始寓造意谋害之点。俟人证齐集,审判公开,自能水落石出。至赵君与应直接之函,惟一月十四日致密码电一本,声明有电直寄国务院,绝无可疑。如欲凭应、洪往来函电遽指为主谋暗杀之要犯,实非法理之平。近一年来,凡谋二、三次革命者,无不假托伟人,若遽凭为嫁祸之媒,则人人自危,何待今日。甲乙谋丁,甲诳乙以丙授意,丙实不知,遽断其罪,岂得为公。请约法家将各项证据详细研究。公本达人,当能洞察。许总长迭拒副署,若听其辞职,恐法官全体横起风潮。立宪国司法独立之原则,未便过于摧抑。已照程督来电,婉辞与商,必能主持公道。来电谓该总长当仁不让,其骨鲠颇足当之。吾辈为政治方面计,不惜委曲求全,许为法津保障计,职分当然,却无偏私之见。公为人道计,为大局计,必能使法理与事实,两得其平。国事艰难,人心险恶,转移风气,是所望于我公。袁世凯。勘。印。(《中华新报》,191351日 )

 

 

 

袁在回电中指出不能因应与洪的函电就认定赵秉钧是谋杀主犯,完全是有道理的,他承认应,洪陷害宋的名声一事,并指出只是在3月13日才有“去宋”谋杀宋这一关键之处。赵发给应的寄密码本的事,包含了公务成分,如果凭着这一条,不经侦察审讯,仅仅根据应、洪往来函电便将赵“遽指为主谋暗杀之要犯”,确实是“实非法理之凭”。

 

 

 

黄兴为此致电袁世凯,指赵为“暗杀主谋之要犯”,要求总统干涉,在上海组织特别法庭审理刺宋案。袁以立宪国司法独立,总统不便干预为由拒绝。黄兴却坚持“中国司法不独立,稍有常识者皆知,况宋案词连政府,国务总理赵秉钧且为暗杀主谋之犯,法院既在政府藩篱之下,此案果诉至该院,能否望其加罪,政府无所阻挠,此更为一大疑问。”真相如何姑且不论,这里的笔墨官司,光从来司法程序上来看,完全是袁占足了理,倒是以黄兴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公开违反法治原则,要求国家元首干预司法,甚至未经审判就咬死“总理为案中要犯”,连个“嫌疑人”都不用,倒是不在理上。

 

 

 

不久赵秉钧给上海地方检察厅一封公开信为自己辩护。赵函如下:

 

 

 

……宋案一端,语涉秉钧,为秉钧一人之关系,虽不容借词掩饰,逆拒忠言,亦岂能含冤不伸,致同默认,兹特详细解答如左:原电内称宋案词连政府,洪犯固宜速求引渡归案讯办,赵总理亦应出庭受质,方能表白等语。

 

 

 

查政府云者,乃国务总理及各国务员合同构成之有机体之谓也。此种有机体之政府,上负政治上之责任,此次宋案,纯然法律关系,而非政治关系,即云责任,何关政府,故谓词连秉钧则可,若谓词连政府则不可。不过秉钧以个人名义负责,决非以国务总理负责,揆之法理,皎然易明,浑称之曰政府,将与政治上连带责任有相混之处,未免失辞,此不可不辩者一也。

 

 

 

宋之被刺,正犯为武士英,嫌疑犯为应夔丞,与洪述祖容有如何干系,尚未判定,出庭受质与谁对勘,此不可不辩者二也。

 

 

 

程都督、应民政长宣布宋案证据,其涉及秉钧者,惟手书两件,然一为发给密码,一为请领津贴,均属因公,已于勘电声明,原函可查,岂肯谋刺。若必以此影射,锻炼成狱,则程都督等所送全案证据中,又有应致洪函,内称“近往同孚路黄克强家,又为克强介绍,将私存公债六十万,皆夔为之转抵义丰银行,计五十万元,昨被拨去二万,专任苏浙两处,暨运动徐皖军队之需,夔因势利用,欲擒故纵,不得不勉为许可,直陈于内以免受谗”等语。足见黄克强君亦与应关系密切,书信往来与银钱往来孰轻孰重,彼此俱立于嫌疑地位,而潜投巨赀煽惑徐皖军队,阴谋内乱,比之秉钧,岂不更多一重罪案,何以克强获免于诉追,而秉钧必须质讯,事同一律,办法两歧,此不可不辩者三也。

 

 

 

以上三端,言之有故,敢陈衷曲,用质高明,抑更有说者。自武汉举义,彷徨受任,出领民部,又统一政府成立,始厕内务之席,猎总理之位,首尾年余,奉职无状,而于维持秩序,赞助共和,虽不敢告劳,亦幸免于罪。不图野心枭桀,攘夺政权,借端发难,含血喷人,而盲从附和者,误信流言,愈滋疑窦,其实秉钧与应、洪手函,业经印刷流播,万目俱瞻,与杀害是一是二,自无须辩护也。总之秉钧如果系谋杀共犯,供证确凿,自应束身司宪,无所逃刑,将来洪述祖到案,不难详加研讯,此时何凭与此案毫不相涉之二纸手书,便欲赴沪逮质,自蹈危机,区区之愚,殊难索解,知我罪我,惟命是听。(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社 四十八、宋案水落石出)

 

 

 

赵秉钧的自辩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证据看,只有一份他发给应密码本的电文,是公务行为,应给他的电函是情报,虽然内容不堪,但他没有回复。在法理上洪述祖系内务部秘书,如果然其行政法上之犯罪,长官虽有怠于监督之责任,于刑法上之犯罪,则无代为受过之理。另外,此案如果牵涉到赵,则主要要由洪述祖供认指证,现在洪没有到案,赵和谁对质呢。第三,他指责如果凭影射猜测,那应与革命党人关系要比和他的关系密切得多,所获嫌疑更大,也是言之有据。他提出应与洪和他的电函已经刊印,事实比较清楚,并认为洪到案后,会弄清楚。

4月3日,赵还在北京《新纪元报》上发表谈话,说他在唐绍仪内阁期间和宋一为内务部长,一为农林总长,既是同僚,又是至友。宋住在西直门外的农事实验场,离城十里,有时天晚无法出城,宋总是住在他家,彼此无话不谈。宋离京南下时,欠了5000多元的债,都是他替宋还的,云云。这些话基本属实,当时在国务院任秘书长的张国淦回忆:“宋教仁去职后,住农事试验场。每于夜间进城,到国务院秘室,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私人对谈,至天明始返。据魏宸组言,宋以政客手腕,推崇赵无所不至,许以国会成立后举其为内阁总理,甚而选为总统,赵亦推许宋为大党领袖,应组织政党内阁。宋之更事,究不如赵,有时将党中秘密尽情倾吐,赵告以北洋底细,似亦无所隐讳”。(张国淦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

 

 

 

章士钊也曾言:“顷读陈旭麓《论宋教仁》一文,称宋以调和南北为己任,曾告蔡元培曰:‘勿攻袁太过,且时与袁党赵秉钧、梁士诒等相周旋。’因而忆及民元吾在北京,有人为言赵宋过从之密,谓赵不时拍宋之肩而言事,状极昵近”。(《章士钊全集》书赵智庵 文汇出版社) 宋和赵私人关系友好当属不假,但政治上互为政治对手,另当别论。从洪受命破坏国民党的国会团来看,赵应该是知情人,他在人家背后搞鬼的事也做了。如果洪述祖给应桂馨的函件可信,则赵是知道应准备散布“孙黄宋劣史”的计划的,而且并没有表示反对。因此,不能因为他和宋是好友,就完全排除他的作案嫌疑。但是从其他线索看,他并不像走到指使暗杀宋的那一步。

 

 

 

赵秉钧其人字智庵,是个孤儿,小时连名字也没有,所以取百家姓之第一姓为姓。自定生日为正月初一。稍成人,即参加了左宗棠的征西大军。以马术建长,累军功升为官佐,在戈壁滩曾被风雪掩埋三天,幸得不死,但身体受重伤,落下残疾,据云失去性功能。后随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受袁重用。赵随习军政,专攻侦探警察两门,机智殊众,遂膺要职。袁调任直隶总督,赵在天津筹建了中国最早现代警务系统,他招聘日本教官,训练学生,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之先河。后袁调军机大臣任,赵在京创设巡警部,升任右侍郎副部级官职。后清政府改革官制,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工部、礼部、太常寺、鸿胪寺等归并在内。由于职权所任,赵在辛亥革命期间,劝清庭退位起了很大作用。据朱启铃言:“智庵有大管家一,躯干甚伟,面微麻。干才未知视安岐何如,而交通内监,与隆裕后之嬖人小德张往返綦密。智庵假此途径,说服隆裕,就中所涉财贿,为数可观,智庵视之蔑如也。辛亥逊位诏之如期发布,都恃智庵此一机密路线,项城坐享其成而已。当时北洋基层干部,俱认共和之成,智庵功莫大焉。” (《章士钊全集》书赵智庵 文汇出版社)

  赵秉钧为官多年,常年负责警务,民政,中规中距,没有什么特别劣迹和恶名,他几乎没有杀宋的动机,如果仅以所谓宋要来做总理,我往哪搁这种荒唐理由,完全是幼稚的推论。民国初年,各种制度极其混乱,各种官职也是走马灯似轮换,仅半年多就换了三个总理。先是唐绍仪,干了几个月,就因为与袁世凯在一个官员任命上闹矛盾,请病假离京出走。后选出个原外长陆徵祥,是个洋化官僚,在就职报告上居然中国话也说不利索,把选部长讲成要拉个菜单子,引起哄然,上下不服,总请假呆在医院里。而赵秉钧出任总理,还是孙中山和黄兴1912年7月到北京见袁世凯,由黄兴提出的,当时有个人选是国民党的沈秉堃,黄与国民党员们商议,多数人不服沈,折衷出个赵秉钧。为此,黄还把赵拉入国民党。

 

 

 

在那时国事未定,国会未开,宪法未定的情形下,总理之职是很虚的,今天你做,明天可能他做,为此杀人,怎么能杀的过来。赵在宋案后,因为舆论反映很大,他马上就上了辞呈,袁本来是想请唐绍仪再出山,命令都拟好,结果一个谋士提醒他汉朝清君側诛晁错,吴王濞仍然造反的典故,最后改成军头段祺瑞代理总理。可见总理之职的瞬息万变。在那样不稳定的政局中,赵为自己职位去搞谋杀的可能性很低。再者,国会选举已经结束,国民党获胜,如果国会正常召开,杀了宋教仁,国民党可以再提其他候选人,跟赵的总理职位无关。以往拿这条指责赵谋杀宋?基本没有合理性。

 

 

 

值得庆幸的是有史料详细记录了 赵秉钧在宋案发生后的第一反应,根据当时在场的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回忆:1913年3月21上午,国务院正开国务会议(星期二,四,六国务院例开会议。总理,各部总长,秘书长出席,旁设一席,以秘书记录)。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突进会议室向赵总理报告:前门车站得上海来电,宋教仁昨晚在沪车站被人枪击,伤重恐难救云云。(宋之被刺,北京得信以车站电报为最早)。总理大惊失色,当即离席,环绕会议长桌数次,自言自语:“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那能算人。”各总长相顾钧未发言。少顷,府中电请总理,总理即仓皇去府。(张国淦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

这些现场记录可以提供以下判断,1宋被刺出自赵的意外,事先他并不知情。如果他事先与闻刺宋计划,则决不会有此强烈意外之感,以致严重失态。2由于他知道洪述祖的活动,才会有如果“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那能算人。”的话。3他可能在怀疑是否袁下了杀宋命令。上文提到王治馨出面解释的话,应该是赵在宋案后去总统府袁与赵谈话的部分内容。

 

 

 

正如我在前面电文分析中谈的,毁宋的密谋袁,赵都可能是知情的,袁赵都想洗去这段隐情,不免露出些马脚。但最后急转为杀宋,事实是应擅自所为,洪的认可,也极可能是洪私自所为。这种复杂变局,使得参与过前期密谋的袁和赵都互相产生怀疑。赵怀疑与袁有关,甚至怀疑是袁指使的,而他很可能成为替罪羊。事实上赵做了各方的替罪羊。

 

 

 

宋教仁案后,黄兴曾秘密发电给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宋案连日经英廨审讯,闻发现证据颇多,外间疑团实非无关。兴以钝初已死,不可复救,而民国要基未固,美国又将承认,甚不愿此事传播扩大,使外交横生障碍。日来正为钝初谋置身后事宜,亟思一面维持,而措词匪易,其苦更甚于死者,公有何法以解之?乞密示。”(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中国友谊出版社 四十八、宋案水落石出)梁不久到沪与国民党人沟通,四月三十日,他从沪返京,建议:此事只有先免赵职,改任唐绍仪另组内阁以平民党之气。至赵有无嫌疑,再待国民评判,庶可缓和。当时赵已经提出辞丞,并住进法国医院。袁在赵辞呈上批为准予请假暂时休息。这时,袁采纳了梁的一半建议,将赵免职,选定了陆军总长段祺瑞代总理。

赵秉钧在宋案中可能算最大冤鬼,他是旧式老官僚,但做事比较规矩,他是将现代警察制度引进中国的有力推行者,曾经因为不畏权贵,坚持执法,得罪摄政王,自身被抓。南北议和,民国初建他都出了不少力,他对革命党并没有特殊的恶感,自己也被劝说参加国民党。赵是个有旧道德操守的人,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理念。比如,当年光绪皇帝陵墓开修,名士梁鼎芬为守节,披麻衣沿山种树,在西陵入口小山坡上之龙王庙,枯守多年,一切费用,全是赵供给。赵死后,梁鼎芬将其住所龙王庙改建为赵公祠,祠于民国七八年间落成。赵与宋教仁的友谊也是真挚的,宋宁退回袁世凯五十万元支票,确请他代偿还五千元债务,说明宋对赵人格的信任和互相的友情。但是由于在政治上的对立面,互相难免争斗。国家后来发展成内战,在这之前双方你来我往的小动作很多,都有秘密活动,并不应该因为赵也有这种行为,就把他无限丑化,脱离历史背景妖魔化。

 

 

 

具体在宋案中,洪述祖显然是个通天人物,他可以越过赵直接挂上袁世凯,这使做为袁密友的赵,处境很微妙。从一系列电文可以看到,尽管应的情报里把搞宋的阴谋报告给他,关于宋案赵并没有回复过一个字。而赵授命洪一手处理此事,多少有不愿意沾手的意思。洪与袁的关系,使他也不好讲话,放任洪,造成了事件的失控。所以酿成凶案,掺杂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其中既包含袁世凯政府对应桂馨的利用,又混夹着洪述祖个人的擅作,同时还有应桂馨的迎合和误信。尽管政府因素错综复杂,有直接,有间接,有故意,有非故意,有虚假讹化的成分,有擅自而为的成分,在没有充足证据情况下,把罪责集中安在赵的头上,显然不符合事实,因此赵杀宋的肤浅论点应予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