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员工规章制度:古玩造假:黄花梨的心和会变色的玉石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8:28:37
古玩造假:黄花梨的心和会变色的玉石转载自 大饼铛子    转载于2010年08月08日 09:38 阅读(2)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价值不菲的汉代古玉怎么变成了一锅绿水?半颗谷钉如何判断出宋代玉璧的真假?真沁假沁,A货B货,国人爱玉,购买时又该怎么分辨真伪?

李师傅是国内知名的文物修复专家,最近接了个活儿,修复一尊辽代骑俑的断臂。按惯例,他把骑俑和断掉的残臂放进一种特殊的液体中浸泡一宿,等到表面的污迹脱落后,就可以进行修复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当李师傅去拿出骑俑的时候,却发现骑手不翼而飞了……

一、离奇消失的人偶

别误会了,这可不是什么影视大片中的镜头,这是一个发生在古玩行中真实的故事。一夜之间骆驼背上的骑手突然不见了,这着实把老李给急坏了。第二天赶紧买机票,带上一桶黄泥汤和一只没了骑手的骆驼,找到了物件的主人 。

说到这儿,很多人就要问了,好端端的一个瓷器,怎么泡了一宿,就把骑俑给泡没了呢?是融化了,还是被人偷了?您甭瞎猜了,都不是,您还是先听我慢慢道来吧。

搞陶瓷收藏的人都知道,这个老窑里面,除了明清瓷器之外,还有唐三彩、陶马、陶骆驼等一些陶器,但是这些东西通常都是墓葬的时候用的。这些东西在西方国家,被当作一种雕塑,一种艺术来看待,可在早期的国内收藏领域里面,是不太被人们关注的,毕竟是墓葬出土的东西嘛,多少有些别扭。举个例子,比方说民国年间,或者再早一些的时候,古玩店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卖唐三彩的,卖的都是名人字画、官窑瓷器等。也就这几十年,随着市场价格的升值,人们才开始对这些东西关注起来。

那么陶马也好,陶俑也好,陶骆驼也好,对它的造型是非常讲究。而这个骆驼,在汉唐以来,尤其是唐代的墓葬里面是经常见到。骆驼的造型也分很多种,如啸天驼,就是把头仰起来,摆出仰天长啸的造型,还有胡人骑驼、犀牛望月等。总之造型越复杂,越逼真,价格越昂贵。因为这种造型,增加了雕塑的难度,所以市面上也很少见,一旦出现了,价位就要比一般的陶器贵上许多。

啸天驼

那么回到咱们前面讲到的故事,其实这是在古玩收藏行里面,比较低级,也不难见到的一种造假手段。手段也不复杂,就是卖主得到了一匹非常干净的,很朴素的陶瓷骆驼,为了把这个骆驼的价格给提上去,卖主就想到了请人在骆驼的上面,用泥捏了一个人。您别小看这小骑俑,就多了这么一个小骑俑,价钱一下就能翻好几倍呢。

那么这个小骑俑是怎么做的呢?就是用胶和黏土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做旧。为了证明这个东西的真实性,作伪者还特意做了一点破绽,让这个人的手臂断了一截,因为有缺损,所以看上去更像是老东西。然后再把零件都包好了,卖给买家。

这件事高明就高明在,骆驼是真的,只有骑俑是假的,可这假骑俑又做成了残器,这就容易让人在心理上放松警惕。买家买了之后,非常高兴,他一眼就看出那大个骆驼是老东西,至于上面那个小人,根本就没想过会是假的。买完之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要修复,所以赶紧托人找关系,最后在上海找到了李师傅,这才有了开篇的那一幕。据说李师傅见到这位买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大爷,我可是什么都没动啊,我泡了一宿之后,上面那人就没了,光剩那匹骆驼还在。那人化了,用水一泡就化掉了,您那东西是假的,不信您看,我连水都给您带来了!”

当时这位买家很是郁闷,拿这桶水跟自己的朋友说,“您看看这是什么事儿啊,你瞧我这一桶水,脑袋都快化了。”朋友只好开解他说,“挺好,不冤。要说错,您错就错在不该这么着急就马上拿去修复。要是晚一段时间,把这个东西在你们家放个一年半载的,您到时候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胡人骑骆驼,价格不菲,那还不天天偷着乐啊。您想想愉悦的心情,还真不是拿钱能买到的,可谁让您第二天就修去了呢?您这梦就做了一个晚上,短了点。”您看,这位还跟他逗咳嗽呢。

不过说实话,这种技术在古玩行里还真不少见,圈里人管这叫“移花接木”,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做假古董、假瓷器的非常多。不知您发现没有,现如今瓷片儿市场上,完整的碗底、瓶子底都比较紧俏,为什么啊?很简单,很多造假的人,就是把这瓷器底儿买回去,然后在上面再接一个假的身子,这在瓷器里叫“后接底”。现在市场上好多所谓老窑的瓷器,用的都是这招。底儿是真的,上面是假的。很多假行家、半瓶醋,看瓷器总会习惯的先翻过来看看底,一看款儿对,一敲声也对,得,凭这两样他就敢断定是真的,殊不知,那东西就底儿是真的。所以在这里奉劝搞收藏的朋友们,一定再多看两眼。

骑着骆驼的小人虽然不翼而飞,可毕竟还有一个骆驼留了下来,可有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价值千金的古玉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一锅浓汤,这又是怎么回事?

二、化成绿水的古玉

这也是发生在古玩圈里的一件真事,为了不再勾起当事人的痛苦回忆,咱们姑且称他为A先生吧。A先生号称是一个懂玉的人,经手的玉石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几年前的一天,他又去逛地摊,因为到了黄昏时分,大部分摊主都要收摊了,A先生突然发现在一个地摊上有一个很大的玉盘,看上去成色质地都还不错,尤其是盘中间的钮,古色古香,一看就知道是汉代的东西,于是他赶紧上去和老板搭话。那摊主一副急着要回家的表情,东西开价上万,不想和A先生过多纠缠。A先生也看准了摊主急着要走的心态,一轮讨价还价,终于在临收摊之前,用几千块钱买了下来。

说到这儿您一定猜到了,地摊上买的还那么便宜,一定是假的。在这咱得声明一点,地摊上可不一定都是假的,真货也不一定都要很贵,地摊博弈考的就是一个眼力,买卖双方的眼力,要都是货真价实,那就去商店和拍卖行了,还要地摊干嘛。再说了,早几年不还有专家在地摊追着人家要买红山玉吗,还非说是真的,所以说这地摊的水也深着呢。当然这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咱们接着说A先生,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自然是高兴坏了, A先生把它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怎么看怎么喜欢,玉体剔透,摸上去凉丝丝的,好东西啊。既然是好东西,那就不能独享,于是又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观赏。大伙看完无不说他捡了一个大漏,东西好,雕工也非常的漂亮,非常精美逼真,很传神。但这东西好是好,可有一点就是太脏了,地摊上买的东西嘛,肯定不会像商店橱窗里摆的那么干净。那这脏怎么弄啊,刷一刷?又怕刷坏了。后来一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咱们过去对玉有一种说法,就是“煮玉”,玉是可以拿来煮的。既然能煮,那不妨煮一煮。

于是A先生就烧了一锅开水,就把这个玉,跟一张发面饼一样,放在锅里了,盖上盖,哼着小曲沏了杯茶,看电视去了。大概过了四十来分钟,不到一个小时,A先生觉得应该差不多,可以出锅了。一打开锅盖,可把他吓坏了,绿绿的一锅汤啊。拿筷子一捞,这锅汤都拉黏了,再一搅和,锅里根本就没有玉。

这下他可真急了,用汤勺捞了半天,终于在锅底捞出一个钮来。敢情整块玉就这钮是真的,剩下那块玉全化了,怪不得越看这钮越像真的呢。面对眼前的状况,A先生是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就抱着这锅汤水就找高人咨询去了。

刚开始大伙也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再一琢磨,明白了,这块玉原来是用胶做的。这种胶,圈里俗称叫“日本胶”,为什么它的雕工那么逼真啊,那都是用真货翻模压合上去的,不是手工做的,能不真吗?

三、泄漏玄机的谷钉

要说这玉里玄机可大着呢,您看现在满大街都是卖玉的,可您真能分出好坏来吗?还别说一般的消费者了,就是常年跟玉器打交道的老玉工,也有险些走眼的时候。

白先生的岳父是天津劝业场里的老玉工了,跟玉石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很多时候玉石在他眼前晃一下,他就知道真假,可就这样还险些在小河沟里翻了船。话说有一次,白先生凑巧从朋友的手中得到了一块玉制品,据说是宋代仿汉代的谷钉纹璧,中间是空的一个玉璧,非常漂亮,有大烧饼那么大,比烙饼稍微小点。中间镂空,碧面上布满了谷钉,还淡淡的带着一点朱砂,朋友说这是出土的时候带的。

多少有一点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墓底下垫上了一层朱砂的话,这种墓地的规制绝对小不了,墓里面陪葬的东西也会是非常好的东西。那么这块乳钉上带一点点朱砂的痕迹,正好证明这是大墓出土的陪葬品,朋友再三解释,自己不是盗墓的,这东西是通过其他渠道买过来的。

因为彼此是朋友,也不准备多要白先生的,几万块钱而已。那时候几万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白先生虽然从事古玩收藏多年,到底不是专门玩玉的,心底还是没把握,于是提出找人给看一下,朋友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话虽这么说,到底要找谁看呢?自己身边懂玉的人本就不多,就算有,自己也没那么大的范儿,能让人家随叫随到。正犯愁呢,夫人开口了,“瞧你那点出息,活人还让尿给憋死了!”“夫人啊,尿憋不死我,憋急了咱大不了站在马路上来一泡,最多是罚点钱。可这玉真是憋急我了,咱找谁给看看啊。”“你傻啊,找咱爸啊,老爷子跟玉打了一辈子交道,看你那点东西还不跟玩似的。”“老爷子八十了,还能行吗?”“比你眼力强!”

夫人的一席话提醒了白先生,俩人隔天就来到了岳父家中。那天正赶上老爷子发退休金,正在家数钱呢。白先生说明了来意,老爷子毕竟上了年纪也不敢打包票。把盒打开,拿起玉璧,把窗户打开,对着阳光,摸了看,看了摸,一边看,一边说,“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不错,多少钱啊?”

“老爷子,那边开价几万,您看值吗?”

“当然了,货是你买,越便宜越好,能砍便宜点越好,我觉得东西不错,这东西可真不错,当今已经不多见了。”老爷子一边说就用手摩擦着,抚摸着。

“老爷子,上边还有朱砂沁呢,有朱砂的痕迹,您再看看。”

“那就不用看了,岁数大了,眼神不济了,主要就看看这做工。感觉还是不错啊,东西不错,不错不错,挺好挺好。”老头一边摸,就一边把东西放到了盒里,盖上盖儿了。白先生一看得了,这笔买卖算是成了,可还没等他高兴呢,老头突然间又说话了,“等一等,打开,重新摸”。

又摸了一会,老头把他女儿叫了过去,“你眼睛好,来看看,我手摸的这地方,这颗钉,是不是半拉的?半颗?”女儿赶紧仔细看了一眼,的确是半颗。老爷随手把东西放回盒中,“拿回去,假的!”

“爸爸啊,亲爹,您别这样啊,您得说说为什么是假的啊?”白先生急得汗都下来了。

“没这么做的,做工的人,他绝不会弄出半颗钉来,你要我给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也说不出来,但是我告诉你假的,就是假的,什么话都不要说了。”从老爷子家出来,夫妇两人开着车,把东西给朋友送了回去。

到了那里,人家问为什么不要,白先生只能说东西不对,这上面有半颗谷钉,尤其是在边缘上,做了半颗谷钉,因为这东西不是汉代的,是宋仿汉代,工艺绝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瑕疵,所以是假的。听了白先生的解释,朋友收起了东西什么都没再说。

半颗谷钉怎么就让老玉匠判断出玉器的真假?老玉与新玉究竟差在何处?识别古玉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凭借半颗谷钉就能判定玉器的真假呢?

这是因为古人在制玉上是非常严谨的,他不会马马虎虎的随意加工,像这种谷钉的排列是很规矩的,按照正规的作法,空间应该是算好的,玉璧直径是多少,可以做多少颗,这些在做之前都要做到心里有数,绝不可能出现半颗的现象。这很明显是后人在制作过程中算计不足,造成的失误。

为什么古玉值钱?比方说,咱们发现的红山玉,那种桶状的古玉,五千年前的人,它是怎么把这玉芯给取出来的,这种工艺让人几乎不可思议。那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凭借人工把它挪出来。当然这东西放在现在就非常简单,机器下去,十五分钟,这个玉芯就取出来了,可五千年前是没有这种工具的啊,所以古玉值钱就值钱在这了。

四、仿不了的老玉器

说了这么半天的玉了,那么到底要如何去鉴别玉呢?在这里教您一招。很多人都说自己手里的镯子是老东西,年头久远,代代相传,这时候您怎么判断真伪呢?好办,拿起镯子用手一摸,根本不用看成色,也不用看新老,就是用手一摸,把镯子的内壁整个一捋,甭管料怎么样,起码可以断定新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过去人的工艺是靠手工做法,这个镯子用手一捋,您能摸出里面会有一些坑坑洼洼,不是特别平滑的感觉,包括一些玉璧的边缘,都有这种特征。如果这个东西用手一摸,特别光滑,那铁定是现代工艺制作的,机器加工的。

五、老玉未必值钱

说完了老玉简单的鉴别方法,咱还得补充一句,可不是所有的老玉都值钱,这里面也有不值钱的。

这古玩要想卖出钱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年头够老,玉器也不例外。玉做旧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就是“新料新工”,就是料是新的,工也是新的,但是通过特殊手段人为做旧。比如说首都博物馆里有一个国宝——玉琮,这种玉乍看上去有点像石膏,俗称“鸡骨白”。玉本来是讲究晶莹剔透,圆润的,但是这个东西因为它常年埋在地下,已经被钙化了,就像把鸡炖完了之后,捞出来的骨头一样,发白钙化,所以古人给它起了一个很贴切的形容词,称为“鸡骨白”。那么新料做旧就是利用钙化来做文章,劣质的玉石,采出来,雕成一个形状,然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硫酸,直接往玉石上泼硫酸,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来做出所谓玉器上的鸡骨白,以掩饰玉器的年份,这是一种做旧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老玉新工。举个例子,有一个人,拿了一套古董玉器,在海关被查封了,查封之后当时就没收了,接着就要这个起诉他。这人一着急就说了实话,说自己这套玉器是假的,不是古董。海关不信啊,找专家看,专家一看拍着胸脯说不可能是假的,都是真的。这哥们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最后只好把作伪者找过来了,把制作工艺讲了一遍,这才洗脱了嫌疑。那么这套玉器是怎么做的,居然把专家都蒙混了呢?

道理非常简单,咱们都知道汉代有金缕玉衣,那东西是穿在死人身上陪葬的,很多汉墓被盗之后,考古人员经常可以看到,金缕玉衣中的金丝,就是所谓的金缕,都被盗干净了,玉片被散落在棺木里面。通常来说金缕玉衣上的玉片是没人要的,因为那个玉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白玉,它是青玉,而且从玉的本身来讲,并不是很高档的,是作为死人的一种装束来使用的。

顺便说一句,金缕玉衣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用金丝把玉片穿起来,做成一种人形的装束,通过它能折射出人们对皇权的畏惧,换句话说这种珍贵是在人文层面上的。说到用来做材料的那种玉片,其实并不是很值钱。所以有很多的盗墓者,包括玉器行的人就看到了“商机”,兜售这种玉片。您别看青玉本身并不值钱,尤其是从死人身上拿下来的东西,还不好卖,但是这种玉片有一个特点,它比较厚,在上面雕上龙纹,雕上凤纹,然后大大小小的穿在一起,用金或者合金给它包一个边放在一个盒子里面,就成了一套王爷用的腰带,或者是“带扣”,而且还是出土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价值就比一堆出土的碎玉片要高多了。

六、血沁也能做假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还是真东西,只不过是做旧了,还有一种方法可是完全是假玉,甭管是青海料也好,俄罗斯白也好,先雕成一个玩意儿,雕成一个物件,再给它往身上打沁,就是使元素在这个玉石表面,形成一种附着物。

名词解释

古人认为玉器能防腐,故多以玉陪葬。人们认为玉器在地下附着了亡故之人的血液会形成红斑,叫做血沁,并把它当做是辨别玉器真伪的重要特征。实际上血沁是玉器沾染的各种矿物质结晶。

说这话您别不爱听,其实很多人根本都没见过真正的好玉,也不懂什么叫玉色,但是多数人一定都听说过这个字,“沁”。不信有时间您到古玩市场上走走,老板第一句多半都是“大爷您看,我这上边带着血沁呢”。

什么是血沁啊,多数人认为血沁就是,玉器在墓中埋得时间太长,尸体因为被水浸泡或者腐烂后,流出的脏东西与玉器接触,慢慢形成的一种附着物,更夸张的说法,认为那就是人血沁入玉石中了。

那么真正的血沁什么样呢?当年曾经发现过一个清代的王爷墓,在里面有一具完整的尸体,人已经成骨架了,但是在这个王爷的手上,在他的大拇指有一个白玉的扳指,人们在那上面看到了真正的血沁,不过是在扳指的内壁上,有一丝淡淡的一层红色而已。据说这是真正靠血沁入形成的血沁,但是这种东西极其罕见,而且一旦出土,时间不长就会慢慢消失。

曾有人拿着一个脸盆大小,浑身布满了血沁的玉雕貔貅,跟朋友炫耀,“看看,哥们这回可发大财了,这是汉墓出土的,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带满血沁的!”您说这不是瞎胡闹嘛,那得多少血才能把它沁出来啊,估计用一头猪泡着兴许能成。

给玉做沁的方法很早就有,在解放前做沁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先把玉烧热了,然后把狗肚子剖开再塞进去,或者是把羊腿割开一个口,把这玉烧热了放进去,最简单是放进鸡的身体里面去,然后把伤口缝好了,再把动物的尸体埋到土里放置一年,再出土时,玉上自然就形成了一块块的血沁,所以圈里人称这种玉为“狗玉”、“羊玉”、“鸡玉”。

那么现在人作假就不这么残忍了,也简单多了。最简单的方法,用铁锈,首先把玉放到铁砂中,然后灌满醋,浸泡一段时间,利用酸把铁腐蚀下来,再融入玉石中,同样可以出现类似于血沁这样的现象。等这种假血沁形成后,再除掉玉石残留的气味。

“黄金有价玉无价”,国人对玉的追捧已达白热状态。可您知道古玉今玉在做工上到底有何区别?和田玉究竟疯狂到何种程度?是什么驱使人们另辟蹊径作假欺世呢?

七、一块玉坠中的玄机

前段时间B先生出了一趟差,到内蒙古转了一圈,回来就和朋友讲,“真长见识啊”。要说这B先生在古玩圈里也算是有点名气了,对于玉石这一块虽说不是行家,可多少也见过一些,再加上夫人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一般的东西还真蒙不了他,是什么事情会让他有这样的感慨呢?

话说B先生离开内蒙古的头一天,一个当地的朋友为他送行,酒桌上拿出了一个玉雕的天鹅挂坠,非常漂亮,是一只天鹅回头啄自己羽毛的造型。B先生一眼看去,这是典型的辽代北方民族器物的造型,用手一摸玉体冰凉,好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和田料。搞收藏的人就是这样,见到好东西,哪怕不是自己的,但只要能亲手摸摸,有机会仔细把玩一下也是快乐的。就这么一个小东西,着实让B先生乐了许久,甭管怎么说来一趟见到好东西了,这就算没白来。

第二天回京,在车站,B先生与送行的另一个朋友聊起了头天见到的天鹅挂坠,谈起了自己的看法。朋友听了微微一乐,“B先生,您的眼力不错,那东西确实是按照辽金时期的样子做的,但有一点,那根本不是玉,就是一块石头,而且是现代人仿制的。”说着这朋友从他的脖子上,也拿出两个小挂件来。一个是小元宝,朋友介绍这小元宝是玉做的,上面只有几刀刻痕,朋友告诉B先生,“古人在做玉的时候,玉是根本不需要像现代人那样去用手把玩儿的,什么越玩儿越亮,根本不需要。因为一个玉工在雕刻玉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长时间的把玩审视这块玉,在这个过程中玉的温润已经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后人再去把玩。而且看玉一定要看雕工,老玉的雕工,每一条线都是一通到底的,绝不会出现断线,因为玉工是一下一下雕刻的。您没有仔细看,您说的那个玉的天鹅,上面羽毛的线都是断的,这个在我们做假玉的行当里叫气口,这是机器在做的过程之中,工匠一喘气,结果玉在砂轮上一抖,形成这样的‘气口’。一般人没有经验是看不出来。在古老玉器用的陀子工,或者手工的做法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听了朋友的一席话,B先生长叹一声,“隔行如隔山啊,看来自己对于玉还真是门外汉。”

所以说,看老东西有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做工,现代工艺过于依靠机器了,因此在一些手工制作上工艺大不如前。说到这儿顺便再讲点别的,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辽代的金银器,由于辽代的金银器比较少见,因此说价格也比较贵。实际上这类金银器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它里面有很多银。辽代金银器的做法,中间有一个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叫錾花,俗称“珍珠粒”,就是花之间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那么怎么辨别这东西的真假呢?道理非常简单,古人在凿这金器的时候,就是有气口的,他要喘气,而且是盲簪,古人老干这个,他熟了,闭着眼睛也能“棒棒棒”的敲,所以您在放大镜下看,或者在仔细观察金银器的时候,它的珍珠粒的小圈,经常会出现半拉,或者是重叠的,这种情况是有的。那么这就证明,它真实的可能性很大,等到现在的一些仿制品您看吧,排列的非常整齐,要么就是机器加工的,要么就是人看一眼,敲打一下,再看一眼,再敲一下做的,它根本不存在气口。所以有时候太规整的东西也未必就是真的,这您可得把握好了,不能一概而论。

八、要命的和田玉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玩儿玉,不信走到大街上您随便问一个人,他都能说出点跟玉有关的事来,保不齐这个还揣着一块呢。说到玉,那就不能不提和田玉,这东西现在都快被奉为国宝了,价格比黄金都贵,古玩市场里到处都是卖和田籽料的。但您知道吗,其实真正的和田玉,在新疆和田地区,八十公里的玉龙喀什河的河床上,存量已经极为稀少了,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至少不会遍地都是。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主要是90年代到2000年这段时间,采玉的河床,曾经繁忙到几千台挖掘机昼夜在挖,河床里面挖的是千疮百孔。有人曾经做过统计,投向玉龙喀什河赌玉的人,按百分比算,70%赔钱血本无归,20%平平,7%∽8%微利,1%~2%暴发,应该说确实有发财的,老天有眼挖出一块宝玉来,人家凭什么不发财啊!但是多数人还是两手空空。

当时的状况还是蛮悲壮的,很多人是抱着赌博的心理去的,贷款借钱,大把大把的往里投资。有人算过一笔账,在玉龙喀什河,租一台机器,一台挖掘机一天的费用是将近五千元,五千元一天,挖一个月就二十万元了,这还不包括人工费用,而且这种挖掘通常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您想想这一个月下来得多少钱,经常有人挖了几个月,什么都挖不到,最后血本无归。当地人经常在清晨发动机器的时候,看到有人用铁丝把自己吊死在挖掘机的机械臂上,因为他们回不了家了,他们借来的钱全投光了。

您想想,挖都挖不着,市场哪会有的卖呢?所以说真正和田白玉,真正的和田仔料,真的是很少。

有一个老玉工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大家常说玉是有灵性的,这个灵性不是神话,也不是迷信。一块岩石从山上往下滚,您看吧,滚到半路上,这岩石就四分五裂解体了,这东西肯定不是玉。那么,玉是从昆仑山山顶被冰川崩裂之后往河床上滚,在滚的过程之中,它是知道舍取的,它一路滚,一路把自己身上的杂质往外抛弃,等到了河床之后,再随着河床千亿万年的冰川的变化,河水的变化,不停的滚动。一块原本是几吨重的玉石,到人们捡到时,可能就剩下拳头那么大了。这就好比咱们人失脚从楼梯摔下来,他肯定要抱着头往下滚,不会张开翅膀往下跳,那是高台跳水,要不然那就叫跳楼。为什么要抱头,因为要护住最核心的东西,玉也是这样,它也有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要保留住最精华的东西。为什么说玉要仔料最值钱?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形成的一块最纯洁的东西,白玉无瑕,它稀少。您想想那能是咱们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一个,大街上一掏一大把的东西吗?

九、会变色的玉石

说完了和田玉,咱再说点别的。买过玉的人都知道,玉里面有“三才”的说法,这也是玉石贵重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三才”里面也是大有玄机啊。

王先生有一个亲戚在香港,早年的时候,喜欢到北京来淘货,这人兴趣广泛也什么都要,只要和古玩沾边就行。当时有人就给了王先生一块章料,托他卖给他的亲戚,开价一万。为什么那么贵呢?因为这块章料就是传说中的“三才”,就是玉石上有三种不同的颜色,也有管这叫“刘、关、张”的,这东西很少见的。

王先生一听觉得不错,于是赶紧给亲戚把章料送了过去。亲戚一听这块玉里有“三才”,很是心动,但一万块钱的价格属实贵了点。为了验明正身,他还特意跑到琉璃厂的一家小店里找人看了看。最后买家卖家一谈,最终以六千元的价格成交。顺便提一下,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而所谓的章料就是做图章用的石头,这么一比较,您能衡量出这价格的贵贱了吧。

一个月之后,这位香港朋友又来到了北京,很大方的把这块章料送给了王先生,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王先生很是纳闷,于是找行家又鉴定了一次这块章料,这才发现原来所谓的“三才”是呛色呛进去的。

什么是呛色呢?跟炒菜差不多,油锅底热了,来一把葱花往上一撒,这是呛锅。呛玉也是这样,不过它用的不是锅,是激光。先用酸把玉里面的杂质去掉,然后在玉外面包上一层色纸,用激光把颜色打进去。这种东西当时看非常漂亮,也检验不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的就会褪色。刚才咱们说的“三才”,就是利用的这种技术。

十、似玉非玉的石头

现在玉器市场上的东西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还别说血沁、“三才”这些高级的东西了,就算一块普通的玉石放到您的手里,您就敢保证它是真的吗?先别急着回答,咱们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老陈前段时间掏老宅子时发现了两样宝贝,一个是唐代玉带上的带扣,您也可以理解成类似皮带头一样的东西。另一个就更了不得了,是一个黄玉的鼻烟壶,上面还配了一个翡翠的帽。这两样东西让老陈兴奋不已,别看自己平时不怎么玩玉,可这一出手就是好东西。放下唐代的带扣暂且不说,就是这个黄玉的鼻烟壶,那就是多少玩玉的人一生的梦想啊。

说到这有人该问了,到底什么是黄玉啊?光听说有汉白玉、和田玉,没听说有黄玉啊。这您就不知道了,在玉里面有一个非常名贵的品种,叫黄玉,黄玉的价值,比白玉的价值还要高,它非常的稀少。

名词解释

黄玉,和田玉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呈金黄色,质地致密细润,具有典型的油脂光泽,光芒内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由于自然界中优质的黄玉出产十分稀少,令其身价在玉石交易市场中长期走高。

黄玉,顾名思义就是黄颜色的玉。因为黄玉本身没有大料,所以一般只能在鼻烟壶,或者小的手把件上才能看到黄玉。黄玉的颜色如果纯正话,和炒熟的栗子很相似。老陈的这个鼻烟壶,颜色看上去虽说不像炒熟的栗子那么黄,可至少也算个生栗子,估计应该在黄玉的范畴之内。而且这个东西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把玩者手是干的话,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很难拿得住它。这个鼻烟壶很是滑润,所以每次老陈把玩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

过一段时间,一个专门玩玉的朋友从西安来拜访老陈。两个人聊了一会,老陈一高兴就把两件得意的藏品拿出来让朋友看。朋友先看了一眼唐代的带扣,摇了摇头,“东西是老东西,可惜不是唐代的,是后世仿的,而且用的也不是玉,是珉或者瑀一类的替代品。”一听这话,老陈有点坐不住了,“这带扣的确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不过我这有黄玉的器件,玩这么多年的玉,您见过黄玉吗?”

“您有黄玉?那太难得了,快说说哪儿弄的?”

“掏老宅子掏的啊!”

“那您可真是捡了天大的漏了。按照您的说法,您从来没玩儿过玉啊,一下就得到一个六公分,这么大的一个黄玉的鼻烟壶,还是一钻到底儿的,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多钱买的啊?”

说到这老陈留了个心眼,自己在这一通神吹,别待会人家看完实物,再是个假的,那自己这人可丢大了,于是只报了当时买的价格的一半。朋友说了,“没别的,既然您提到了,那总得拿出来让咱看一看,开开眼吧。”

老陈把这鼻烟壶送到了朋友的手中,不过脸上可紧张的要命,像是一个等待听成绩的考生。“还不错,按您说的价,这东西值了。”朋友的一句话,让老陈悬着的心终于回到了肚里,可还没等他高兴过来,朋友下面的话又让他坐不住了。“这东西看做工,也是个老东西,但是年代很浅,大概是同治到光绪年间的东西,是个一百多年的老烟壶,而且用料与黄玉毫无关系。就材质而言,要非说它是玉呢,也行。但严格说起来它不是玉,更不是黄玉,这是一种淡黄色的莹石。莹石的硬度很软,大概只有三点几,但是呢,它恰恰因为软,所以看上去有玉的莹润感,很像玉石。其实真正的玉是不能立刀的,就是刀不能在上面刻。您这块石头,这块所谓的玉,要是不信,随便拿一个剪子也好,拿一个铅笔刀也好,您划一下看看,肯定有印。”

“不可能,肯定划不动,这能划动吗?”老陈虽然嘴上不承认,可心里已经动摇了,不为别的,他了解自己这朋友的水平。于是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刀划了下去。一刀下去,老陈的心就凉了,一个白道清晰可见,果然是假的。

“没关系,就算是萤石也值您说的那个价钱,毕竟年头在这呢。”看出了老陈的不安,朋友赶紧补充道。

“当然值了,抛开萤石的鼻烟壶不说,就说这鼻烟壶的帽,至少还是块翡翠呢,这总错不了吧。”老陈也在极力的为自己寻求着安慰。

“算了吧,幸亏您还有这么一块莹石,要是单买这么一块翠的话,您都赔到姥姥家去了。实话跟您说吧,您这块翠用玉石的石粉、胶和颜料拌在一起,用热压的形式压出来的,根本不值钱。”

得,这下老陈的心算是彻底的凉了。

玉石收藏热遍神州,市场上各种玉石制品鱼龙混杂,如何识别玉器的品质?民间流传的鉴别玉石的方法管用吗?

十一、如何辨别玉石的好坏

都说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这买玉的人多了,各种民间的鉴别方法也逐渐多了起来。最常用就是利用玉的硬度来鉴别真伪,比如真正好的玉,在玻璃上划一道的话,玻璃上会留下印记,但是玉本身不会。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玉石的硬度是六点五,好一些的甚至能达到七。所以您要是真舍得拿玉石去划玻璃,它还真能把玻璃划碎了。但是有一点您可听明白了,咱说的是玉石能划玻璃,可没说能划玻璃的就是玉石。自然界里面能达到划玻璃这种硬度的石头,可不止玉石一种,说句实在话,很多矿物质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一点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此外,在鉴别玉石的时候,还提到一种方法,叫“立水”。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立水”的说法主要来源于鉴别翡翠,因为翡翠一般做完之后,多用来做戒面,就是用来装饰戒指。而戒面最常见的叫“马鞍形戒面”,它是最好看,也是最常见的,这种戒面会自然形成一个拱形。鉴别翡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一滴水,用手指沾起来,滴在翡翠的这个斜面上,如果这个水滴不散,那就是证明这是好翡翠,这种方法叫做“立水”。不信您可以试试,如果是一个玻璃做的,这水就散了。但您可别迷信这个,这是老法,以前管用,如今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够聚这点水,还真说不准。所以,这个简单的方法,只有偶然性,没有必然性。

说到鉴别玉器,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听声音。据说过去评价一个男人,是不是有身份,有品位,用咱们今天的北京话说,“瞧着这哥们儿是不是位爷”,不看他长的是不是帅,也不看他是不是一米八几,得听声。听什么声?就是这个人从身边一过,环佩叮当,听他身上玉质的声音,如果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就知道这人身上挂的玉,绝非一般的物件。所以也有人说“环佩叮当”这四个字,最早可不是给女人的,应该是说男人的,男人佩玉嘛,后来才是给了女人。开个玩笑说,如果倒退两千多年,在某古城里,有十几个,二十多个美男子,一起冲您走来,叮叮当当的,那绝对是悦耳的一出打击乐。扯远了,咱再说听声辨玉的事,首先说靠声音是绝对能分辨玉的好坏的,但是,当今估计没有多少人,能仅凭耳朵,就听出这个玉是真是假,是好是坏,反正咱是不行,不知道您的耳朵是否有这样的功力?

十二、铜器最新造假法

咱们聊完了玉器,再说点别的。这古董收藏领域里有句话叫,“金不如铜”,金就是黄金,这铜说的就是青铜器。有点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青铜器一般都属于上古重器,基本都是春秋时期或是更早的,所以价值极高,在国家也算是一级文物。那么市场上能见到的青铜器也是极少,所以造假的方法也不是很多,但就是目前仅有的几种,也是让人防不胜防。

巴特是内蒙古的收藏家,主攻青铜器。一次一个北京的朋友去看他,酒酣耳热之际,巴特从一个锦盒里面,捧出了一个战国时期的头盔,非常棒,蛮漂亮的,从哪点看,都看不出是假的。北京的朋友直夸他有眼力,巴特笑了笑,淡淡地说道,“这东西是假的。”“假的?您别蒙我了,虽然我不是专业收青铜的,但这料的年代咱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东西肯定是春秋时期的东西。你就说实话吧,放心,我不抢你的宝贝。”北京的朋友一脸不信的回应着。

“不骗你,这东西材料是真的,但头盔是假的。不怪你看不出来,我最开始也没想明白。这么着,你要不嫌脏的话,你把这个东西拿起来,戴一下试一试。”

听他这么一说,北京的朋友也来了兴趣,拿起头盔就往头上戴,可戴了半天就是戴不进去,“哥们,真长见识啊,这头盔原来还分大小啊,不行,咱这脑袋戴不进去,有大号的没,换一个。”

“拉倒吧你,还逗呢,告诉你这东西就是假的。实话跟你说,古人的头只会比你大,不会比你小,你别忘了,他们头顶上还顶着发髻呢。”巴特的解释一下点醒了北京的朋友。“那你说,这是个什么东西?不是头盔,难道是给小孩戴着玩的?”

“我告诉你,我一个玩儿青铜器的人,都被打眼了,就是因为首先这东西是一个老的料,老东西,而且是在夜晚的时候,我在底下村里面买到的。人家告诉我是挖出来的,同时挖出来的还有一副铠甲,不过铠甲已经烂掉了。那么这个头盔,当时怎么看,怎么真,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小号的铜鼎改装的,铜鼎肯定是什么地方烂了,有伤,人家把有伤残的地方给去掉了,然后用高工艺的手法,给它变成了一个头盔。告诉你,就这么一改,它的价值就翻了一番!”说完这些,巴特又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哟,这也行啊,敢情这老料新工的当你也能上啊。”

“少废话,告诉你,这是个例外。不过现在青铜器作假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你记得以前圈里人总说青铜器沾不了绿锈吧。红斑绿锈,铜镜也好,铜器也好,上面有很多绿锈,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拿一颗大头针,往上一扎,扎得住就是假的,这个绿锈里面有胶,扎不住那就是真的,但现在这方法不灵了。你知道吗,现在在青铜器上作假,作旧,作那种红斑绿锈,作那种孔雀蓝颜色的绿锈,根本不用胶了,现在最先进的造假方法,叫‘移植锈’。懂吗?就是把出土的青铜器,已经都拾不起个儿了,完全都烂掉了的碎片,用高科技方法切片,切下来也甭管是什么纹路,一块一块的贴在新的铜胎上,内外全贴,贴的严丝合缝。贴完了之后,把铜钱一个一个的全部都贴在青铜器上,然后往上淋水,让它自然生锈。过一段时间再把铜钱取下来,然后你再看,上面全是斑斑驳驳的铜锈,这铜锈是长上去的。而且是移植上去的。这可是高科技,是近几年才有的。哥哥,您就玩儿您那点东西吧,目前来讲,您的眼神够使,您的收入够花,您的经验够用,其他东西您最好别碰,尤其是青铜器。实话跟您说,还别说您,就像我们这样的人,经常参与造假,甲方到乙方,甲地到乙地去,半年不接触造假的最深层次。我们都打眼,看着没,就一个破头盔都把我给蒙了。”一口气说完这些后,巴特又给自己满上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就是巴特和青铜器的故事。

十三、黄花梨的心

说完了造假,咱再说说别的。这两年木质家具价格一路飙升,尤其是黄花梨备受推崇,其价格已接近天价。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和黄花梨有关。

我们知道黄花梨,目前分两种,一种叫海南黄,另一种叫越南黄,这两南的黄花梨,一字之差,在价格上却相差万里。海南黄花梨,价位极高,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按照文献里的记载,到了清朝,海南黄花梨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您看清代的家具大多都用红木和紫檀做的,很少见到黄花梨的。尤其是海南黄花梨,据说在海南也是很难见到的。

海南刚解放那会儿,大刘的父亲是四野的一个干部,在清剿反对势力残余的时候,他的部队在深山老林里边,就发现了一棵黄花梨树。当时还属于战乱期间,大家也没太在意,等到战事稍微平静一点时候,几个战友就想起了这棵黄花梨,都知道这个树很难见,当地的老乡也说这个树真的很难见,于是几个人合伙就把这棵树给伐了。伐了之后,哥几个就说,“得了,一个人做一个箱子吧,据说这个树做成的箱子不变形,不生虫,也至少留个念想,算是咱几个人在这留个纪念吧。”这几个人一商量,就决定一个人就做一个箱子,请谁做呢?请当地一个很有名的木匠来做,别人做不了。木匠说了,自己对木性非常了解,做完箱子之后,保证他们满意。等到完工的时候,几个人一看,真不错,做工特棒,于是就要付钱。这时候木匠说了,“我也不要你们的钱了,我只要你们每人做的箱子中的一段木头,就是剩的下脚料。”几个人一听,这好啊,这没什么啊,这下脚都拿走都行啊,当天这木匠就把剩下的几段木头都拿走了。

说到这咱得补充几句,都说黄花梨好,可这东西到底好在哪呢?这您就不懂了吧,据说用黄花梨做的家具结实耐用,而且还不生虫子,不易变形。这会知道为什么这东西好了吧。

咱们接着说大刘的事,这事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最近大刘突然发现他们家的那个黄花梨的箱子居然开始生虫子了,照理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让大刘很是困惑。经过再三的询问,这才发现原来是当年木匠在做箱子的时候做了手脚。他拿走的几块木料,根本不是什么下脚料,那是“木心儿”。

那究竟什么是“木心儿”呢?这还得从海南黄花梨的生长环境说起。黄花梨生长在海南的烟瘴之地,常年受到瘴气的侵蚀。此外,海南本身就是一个海上的岛屿,因此黄花梨又经常受到台风的洗礼。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就导致了黄花梨在生长的过程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营养、养分保存在体内,要抗拒台风的侵扰,所以海南黄花梨的质地是众多树木中最坚硬的一种,而且要历经百年才能成才。而木心就是在黄花梨坚硬外壳保护下,树身所有营养精华聚集的地方,只要有树心在,即使树木被砍伐下来,也不会马上枯萎、腐烂,它依旧能保持现状很长时间。但是一旦树心离开的树木本身,那么这截木料就和其他的木头差别不大了,生虫子也就在所难免了。

古玩的造假方式千奇百怪,但总的说来只有一点,他就是利用了购买者贪图便宜,又不是很懂的特点,来牟取暴利。所以在这里要奉劝喜欢收藏的朋友,“没有金刚钻儿,您可千万别揽这瓷器活儿”,宁可错过,也不要打眼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