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场地收费合同:为什么女人都喜欢流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07:01
 他问我,你说为什么女人都喜欢流氓。我笑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弗洛伊德在他的《爱情心理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男人喜欢那些道德上有缺陷或天生性感漂亮的女人,而女人则喜欢勇敢、幽默和有英雄气质的男人,即占有欲强的男人。实际上,他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主要原因是他站在男权文化的背景上,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的缘故。如果我们站得离自己更远一些看,就是女人也喜欢性感的男人,喜欢那些在道德上不完善的男人。性感一词在今天若用在男人身上的话,表示他的体魄、神情、衣饰、俊美、个性、行为等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而道德上的不完善表示一个男人的强大与独特,表示他不循规蹈矩。人类的内心深处始终对社会性即道德有一种反叛心理,因为它是对天生的人性的一种束缚。但请各位注意,我这样说的时候,并非表示我对道德的彻底嘲讽,恰恰相反,表示了一种谨慎的态度。现在社会的非理性主要是对道德的嘲讽,而且那些嘲讽道德者终究要吃大亏。这种反叛心理常常会诱发异性身上的反叛性。它是一种内在的诱因。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对那些道德缺失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视他们为人类的敌人。如果看过《安娜·卡列尼娜》的话,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安娜本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幸福的家庭,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她自己觉得并不幸福,天性中的非理性因素没有得到满足。在我看来,这是她之所以后来与渥伦斯基相恋的原因之一。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黝黑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他是那个时代那个圈子里最性感的男子,且风流成性。风流成性就是指道德上的缺陷。如果没有缺陷,他就不该向安娜求爱,因为安娜是有夫之妇。他们的相遇是生命中那些非理性因素的碰撞,如果安娜是汽油的话,渥伦斯基便是烈火。是渥伦斯基身上的非理性因素诱发了安娜内心中的非理性因素。从表面上看,安娜是要获得理所应当的爱情,但实际上,是她天生的美没有得到承认和满足,她的欲望之爱也没有得到满足,至于道德之爱,现在则是要打碎的。然而结果为什么是悲剧呢?是他们身上的道德之爱摧毁了他们,也可以说是道德之爱的幻灭。道德的社会不接受他们并不能导致最终的悲剧,而是他们自身的悲剧。渥伦斯基最终还是个没有道德之爱的男人,他抛弃了安娜。此时的安娜,需要的恰恰是道德之爱,当她得不到时便走向了毁灭。相反,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与吉蒂的爱是另一种结局。当吉蒂对于渥伦斯基的爱幻灭之后,她的非理性之爱便向道德之爱方面转移。她之所以能获得幸福是因为他们在最终走向了道德之爱。但天底下的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人都像安娜一样,既要把那天生的美发挥,使它与欲望之爱混沌为一,又想得到道德之爱。这是女人与男人的不同点。这又归到男权社会这一根源上。男人中的那些二流子、流氓,与成功的英雄人物相似的是,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存在。一个道德主义者即正统的正人君子,往往是循规蹈矩的,他们的身上似乎没有燃烧的火焰,没有情欲的烈火,也少占有者的野心,所以他们激发不起女子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安娜的丈夫便是这样的男人。恰恰相反,那些身上有些非理性因素的男子,往往能诱发女子身上的非理性因素,使她们剧烈而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能获得对她们美的赞赏和承认,并且能够满足他们自身的欲望之爱。流氓、二流子与一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都是些最直接的爱情杀手,他们往往是单刀直入,这种方式也是女子最喜欢的方式。而那些正人君子和纯情的男子则往往是受害者,因为他们既是女子外在美的俘虏,又是道德的象征,他们没有非理性的爱。这是他们在爱情中失败的原因。我的老同学在听后恍然大悟地说,你说得还真有理,可那些女人还是得不到幸福的。像渥伦斯基一样,那些男人有一天还会另找新欢的。我笑着说,这就是人的觉悟问题。平常的人能在爱中尝受痛苦,他们以此在心中确立了道德之爱,可是,漂亮的女人品尝的是爱的美酒,即使有偶尔的伤痛,也会被新的求爱和她自己的欲望之爱而覆盖,她们没有时间让那痛苦成为真正的美的痛苦,相反,她们培养了自己的欲望之爱。这大多来自于她们的外在美的自信。然后,这种美终究是短暂的。当它消失以后,人们更多地求助于道德之爱。在这个时候,美人也许就是生活的失败者了。所谓红颜薄命,就是它了。
“一见倾心”和“一见钟情”:在“一见倾心”和“一见钟情”的爱情现象中,我要特别谈谈“非理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对于那些对爱缺乏真正了解的男女来说,“非理性因素”往往会成为他们爱情的催化剂。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中所说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和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恰恰指的就是能够“一见钟情”的异性。在那些异性身上,“非理性因素”是重要的吸引力。试想想,如果一个道德完满的女人站在人群中,即使她再怎么漂亮,也不会引起人们的爱情,只会激发起人们的尊重。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但对于普通人的爱情来说,这却是大煞风景的。道德把美与欲征服了,同样也熄灭了所有人的爱的火焰,包括她自己的。相反,如果一个道德并不完善的漂亮女人,她会有很多的缺点,身上有一股非理性的火焰在燃烧,那么,她一定会成为男人爱慕和追逐的对象,也一定会成为大众的情人。她们的闪光点恰恰绝非道德的力量,而是非理性的内心。
道德是人一生下来就在后天培养的内心,是内化在人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动中的内因。一见钟情后我们为什么会痛苦?是道德在痛苦(因为它与道德发生冲突),是欲望之爱在痛苦(因为得不到)。人们会在一生中对美“一见倾心”,即所谓的好色,这是人生的常态。它无可厚非。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渐渐地认识到,天生的美是无法永恒的,它是稍纵即逝的幻境,只有道德之美,这人性的光焰,才能照亮人的一生,并赋予人永恒。这是道德真正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始终有一种渴求,寻找道德的同路人。如果这一个人同时具有天生的美,那将是完美的,如果这种天生的美不能满足,那么,道德之爱便常常会游离,痛苦也会常常掠上心头,直到我们彻底地对本质有了了解。我说,我赞成神圣的完美的道德之爱,但是,我同样也不否定可能会成为痛苦的“一见钟情”。对于大众来说,很难得到真正的道德之爱,因为大众不会把那种爱称为爱情,同样,大众也不可能达到道德的圣境。大众所经历的往往是“一见钟情”的痛苦历程和不完善的道德婚姻。前者使他们历尽爱情的欢乐与痛苦,最后走向爱情的终点,而后者使他们经历另一场没有终点的爱情,然而往往由于缺乏“美”的诱惑与“非理性的欲望之爱”的调解,这场爱情刚刚开始就结束了。有很多人只到晚年才重新相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终于走到了道德的大道上,从此相伴走向黑暗。那些没有经历“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的人,极有可能会在婚姻中红杏出墙,因为他们的非理性因素始终没有得到满足,它们始终被囚禁在道德的牢笼里,但凡有一天被诱出,则不可抗拒,相反,那些在婚前经历过“一见钟情”后的欢乐与痛苦的人,往往更在意道德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结婚时会找道德完美的异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赞成人们多谈几次恋爱,尤其要经历那些真正的美之爱,之后,他们才会走向道德之爱,才能走向神圣的婚姻,即永恒的爱里。
(来源:网易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