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 api网关:将了美国一军:中国的最新表态使联合国陷入混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19: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东部的滨海城市德班召开。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6000余名正式代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展开博弈。
 
        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从冰川融化到流离失所,从干旱加剧到农作物失收,气候变化令穷人变得更穷。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连年的洪涝、干旱和极热天气……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中国今天表示愿意签署未来的减排协议,这使德班气候大会深受鼓舞。与此同时,美国仍未作出让步。
 
        中国的灵活性与美国的死板形成对比。美国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指出,美国拒绝接受 2020年以前的全球协议,美国认为所有重要碳排放国无条件承担同等义务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在不太可能达成减排新协议,因为新兴国家没准备好无条件接受同等减排目标。
 
        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态度今天遭到了绿色和平组织等生态组织的批评。它们抱怨美国“阻挠”抗击气候变化的斗争,认为已到了“美国出局”的时候了。
 
        【英国】中国的最新表态使联合国气候大会陷入混乱。面对全球最大碳排放国立场的明显软化,各国代表就这一举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展开了辩论。
 
        在发达国家中,欧盟最为积极地推动新全球协议的达成。欧盟抓住中国代表的言论称,取得强有力的结果是可能的。但美国表示中方所说的新协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如果中欧能就协议达成一致意见,那可能会使美国陷入孤立。
 
        带着新的自信和得意,中国成了德班气候大会的明星。中国的每句话都占据了新闻头条并引发了谈判各方的分析。
 
        今天,当中国代表解振华走进记者会现场时,摄影师和记者一拥而上将他围住。对于达成2020年后关于碳排放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一事,他宣布了予以考虑的条件。他宣布的内容远称不上突破,但这是陷入僵局的谈判中为数不多的希望之光。
 

        中国对任何全球协议都至关重要,因为《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反对者——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誓言如果中国不受到协议约束,它们永远不会接受同样的约束性协议。如果中国被说服接受全球协议,其他多米诺骨牌就会依次倒下。
 
        中国现在是气候谈判的强有力参与者。在德班,中国展现出比以往多得多的自信:与记者交谈、发表讲话、举行每日媒体活动、甚至首次设立“中国馆”宣传其观点。
 
        解振华谈气候谈判:中国“理直气壮” 积极斡旋
 
        中新社德班12月6日电题:解振华:中国谈判“理直气壮”“相互交底”积极斡旋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本周进入高级别会议阶段,各国部长云集德班,但“中国角色”依然是关注焦点。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理直气壮”来参加谈判,完全有理由坚持立场,并积极“解疑释惑”。
 
        伴随快速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受到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解振华说,中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增加了我们谈判的底气”。
 
        中国是第一个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至2010年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实现节能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近15亿吨。
 
        解振华指出,中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坎昆协议中各国已经取得的共识,“应该中国做的,中国都做了”。
 
        “在这点上,我们问心无愧,完全有理由坚持我们的立场。”解振华说,“中国理直气壮来参加谈判。”
 
        在气候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中国扮演了积极的建设者角色。自上周末抵达德班后,除了六、七个小时的睡觉时间,解振华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他说,这几天一直在和一些主要国家和利益集团做“解疑释惑”的工作,尽力去弥合各方分歧。通过多边和双边磋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增加了很多共识,消除了一些分歧”,“现在大家都愿意团结起来,发出一个声音,争取我们最大的利益”。
 
        在和发展中国家协调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法律约束力等核心问题,中国和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伞形国家”也分别进行了沟通。
 
        “我们互相交底”,“既有非常坦诚、直接的交锋,也有很好的合作”。解振华说,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气候谈判的进程,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
 
        在解振华看来,虽然德班会议上各方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焦点议题上分歧仍然很大。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解振华说,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承诺的发达国家是有条件的,而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很多国家又是不能接受的。
 
        “要在‘有条件’和‘不能接受’之间找到平衡,又不损害各自的利益,还要能使进程往前发展,这是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但也是最困难的问题。”
 
        他指出,多边机制的特点是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有一方不同意,这件事就办不成”,但“既然有这个机制,就应该遵守游戏规则”。希望在多边机制下,找到“既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但又有适当的灵活性”,“大家都不满意,但又都能接受”的方案。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只剩下四天时间。解振华表示,“今天和明天是谈判最关键的阶段”,如果今天晚上不能取得一些积极进展,那么峰会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了。他说,“我们正朝着磋商有进展的方向努力”。
 
        几天前,中国宣布,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持开放态度,成为黯淡的德班会议上难得的一抹“亮色”。有评论说,中国为德班峰会注入了信心,甚至可能令《京都议定书》“起死回生”。
 
        解振华首次在德班举行新闻发布会 阐释中国立场
 
        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晓萍):正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今天(6号)将正式开始新一轮、更艰巨的高级别会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昨天首次在德班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各国媒体阐释中国立场。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5号首次亮相新闻发布会,向各国媒体阐释中国立场。
 
        解振华说:“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国家)愿不愿意兑现承诺、采取行动,是否愿意把各自政治意愿变成行动。现在是检验是否对人类负责、切实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持开放态度,我们愿意和世界各国一起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中国代表团的首次公开表态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新闻发布厅第一次变得座无虚席,现场闪光灯亮成一片。
 
        对中国保持高度关注不是没有理由。在上一周进展缓慢的会议中,美国、欧盟等谈判代表设置障碍,提出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承担强制减排义务。
 
        美国说,要让它考虑强制减排,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5日,欧盟气候变化委员会专员康妮·赫泽高女士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措辞强硬:“在二十一世纪,尽管我们非常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求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不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都应该承担相同的有法定约束力的减排义务,这将是德班路线图要达成的”。
 
        为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相同的义务,显然不公平,也不符合此前达成并仍有效力的国际公约精神。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出于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对此保持了最大的“宽容”,表示可以进行对话和磋商。
 
        而对本次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结果,中国代表团表示不做预判,希望能达成全面、均衡的结果:“大家都希望能通过努力,采用中庸的办法来实现目标,多边机制最后如果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但是都能接受的结果,那这就是多边机制最好的结果。”
 
        中方代表认为《京都议定书》尚未得到有效、全面落实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晓萍、李鹏) 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于德班当地时间6日在南非德班敦促各国谈判代表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全面、均衡的结果。他认为,目前谈判关键是落实此前已经达成的国际公约任务。
 
        “无论公约还是议定书,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全面落实,气候变化谈判还需要继续按照进程走下去,就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在双轨机制下继续谈判下去。”
 
        刘振民说,这本该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完成的任务,拖到现在,是时候提出解决方案了。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安排,发达国家要承担绝对量化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要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自主减排行动。
 
        在本次会议上,欧盟、美国等都提出,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新兴经济体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并把这作为本次最关键问题,即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附设条件。
 
        刘振民说,中国已经公布到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也在德班会议开始前,公布了未来五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路线图。他说,中国的目标和行动有国内法律约束力,也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管国际社会谈判进程如何走,中国坚持节能减排、坚持积极应战气候变化的决心不变,路会走下去,这对国内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有利的。”
 
        此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里斯女士曾表示,中国在国内的自主减排行动已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另据最新消息,德班当地时间6日下午三点,本轮谈判进程高级别会议将正式展开;两点,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础四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会共同出席发布会,回答世界各国媒体提问。这也是本次德班会议自上月28日开幕以来,“基础四国”高级代表首次联合亮相,阐释他们的基本立场。而“基础四国”被认为是本次大会成功与否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解振华:中国接受有法律约束力减排协议 但有5大前提
 
        中新社德班12月5日电(记者 俞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5日在此间表示,中国政府可以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但有五大前提。
 
        在德班气候峰会中国代表团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已经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各方应当遵循并兑现承诺。在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前,必须要解决五大问题。
 
        其一,必须要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其二,发达国家兑现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和2020年之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对减缓和提供资金、技术转让的情况,要建立监督执行机制。
 
        其三,落实适应、技术转让、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共识,建立相应的机制。
 
        其四,加快对各国兑现承诺、落实行动情况的评估,确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学评估。
 
        其五,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的原则,各自能力的原则,确保环境的整体性,各国承担与自己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解振华说,中方提出的这五方面条件“没有新的”,都是20年国际气候谈判已经确定了的,应当兑现的。只要符合上述五大条件,“这样的法律文件我们是愿意参加的”。
 
        目前,中国已经提出了具有国内法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对于2020年之后全球如何减排,解振华说,要建立在科学评估之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报告预计在2015年之前完成。